谐音双关的历史演变.doc

上传人:晟*** 文档编号:13402629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谐音双关的历史演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谐音双关的历史演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谐音双关的历史演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谐音双关的历史演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谐音双关的历史演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谐音双关的历史演变原载修辞学习1999.5汉语由于音节规则,所以音节总数有限,同音词特多,这为广泛地运用谐音双关创造了条件。特别是在民歌中,最早见于诗经。诗经中谐音普遍与比兴兼用:(1)標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標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標有梅,顷筐暨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诗召南標有梅此诗是女子感叹韶光流逝,盼望有人早日托媒求婚。“梅”谐“媒”,同时又以梅子不断减少喻青春不断流逝,实为谐音而兼比喻。 (2)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髡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他(诗鄘风柏舟) (3)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邶风柏舟)两诗都以柏舟起兴,表现女子思慕男子的失恋心态。两诗的“柏舟”之“柏”实为“伯”,诗经中伯往往指夫婿或女子的恋人。同时又以“柏舟”在中流,可望而不可及比喻所恋不能接近,是谐音而兼比兴。 (4)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邶风新台这是刺卫宣公强占太子伋新妇的诗,闻一多说鱼认为:“鱼喻少男,鸿喻公,鸿、公谐声,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公文范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