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当前国内粮食市场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 :实现粮食安全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自国务院颁布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以来 ,我国粮食市场已经全面放开。但在目前粮食市场体系还不十分完善的情况下 ,进一步加强粮食市场的管理意义重大。春秋时期的大政治家管仲说过这样一段话 :“ 王者以民为天 ,民以食为天 ,能知天之天者 ,斯可矣。 ” 汉书 ?食货志就有 “ 食为政首 ”, 即是将吃饭问题作为政府的首要工作来抓。早在建国初就专门建立了应对灾荒和战争的储备粮 ,提出了 “ 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 ” 。自古以来 ,我国素有重视粮食安全的传统 ,历代政府都将粮食 安全作为首要的
2、任务。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和战略物资 ,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 ,确保解决 13亿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 ,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关键词 :粮食市场 ;管理 ;中国 中图分类号 :F32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291X(2010)23-0057-02 一、加强粮食市场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 )加强粮食市场管理是确保国家粮食 安全的需要 粮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关系到国家总体经济运行的稳定和有序发展。粮食价格是由市场来主导的 ,粮
3、食的价格可直接影响到粮食的安全。当前粮食生产流通的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的完善体系尚未建立 ,生产经营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如果市场运行不规范 ,那么 ,受害的不仅是生产者和消费者 ,粮食安全也会受到严重威胁。所以在粮食生产流通商品化、市场化的条件下 ,保护国内粮食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 ,必须建立和健全有效的调控体系。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管理。 (二 )加强粮食市场管理是切实保护农民利益的需要 保护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利益 ,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管才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确保农民收获的粮食顺畅流通 ,使农民增产又增收 ,才可真正达到根据市场对农
4、产品的需求 ,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三 )加强粮食市场管理是维护正常粮食流通秩序的需要 在新形势下 ,由于粮食流通管理方式尚未真正转变 ,粮食流通秩序较为混乱 ,经营主体行为不规范。加强市场监管 ,可以有效地规范企业的经营活动 ,引导其合法经营。同时 ,也要求粮食流 通管理部门要规范执法程序 ,严格查处掺杂使假、合同欺诈、囤积居奇、哄抬粮价等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 ,要稳定粮食市场 ,使粮食流通秩序规范有序地运行 ,就必须强化对粮食市场的管理。 (四 )加强粮食市场管理是确保粮油质量安全的需要 粮食市场放开后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 ,
5、粮食市场活跃了 ,但由于国家对粮油市场加工、销售的管理相对滞后 ,造成粮油市场出现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问题 ,严重影响了消费者利益。确保粮油质量安全要建立严格的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堵住粮食生产流通领域的监管漏洞。 因此 ,只有加强市场管理 ,才能真正地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才能确保粮食市场稳定有序 ,才能确保放开粮食市场政策的稳定落实 ,才能确保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 二、当前粮食市场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国家花费大量资金 ,不断用于加强粮食市场管理。由于市场管理体制还有不尽完善的地方 ,所以我国粮食市场还不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产区、销区粮食分布不平衡。目前比较突出
6、的是区域性矛盾 ,由于自然原因 ,我国稻谷、小麦、玉米和大豆等主要粮食品种 ,主产区和主要销区严重错位分布 ,如玉米、大豆的主产区 集中于北方 ,稻谷和小麦主产区集中于南方 ,而作为养殖业密集区和饲料工业发达区的主销区则主要集中于华北、华东、华中和西南地区。同时 ,我国粮食库存主要集中于粮食主产区 ,如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二是自然灾害的影响使粮食收成出现丰歉现象。我国农业基础薄弱 ,加之我国大半以上的国土属干旱、半干旱地区 ,高原、丘陵、山地面积较大 ,灌溉设施特别是节水灌溉设施缺乏 ,抵御灾害能力不强。在我国的自然灾害中 ,洪涝和干旱最为常见 ,并且危害范围较广。 20 世
7、纪 90 年代 ,我国洪涝灾情主要表现为 :1991 年受灾面积 2 460 万公顷 ,成灾面积 1 461 万公顷 ,直接经济损失 779 亿元 ;1998 年受灾面积 2 578 万公顷 ,成灾面积 1 585 万公顷 ,直接经济损失 2 551 亿元。长期以来 ,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投入较大 ,但部分区域防洪、防涝效果不十分看好。受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影响 ,造成粮食出现丰歉现象 ,造成区域性粮食短缺。 三是受市场供求的影响 ,粮食生产出现品种失衡。目前 ,在国民经济运行中 ,由于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粮食供求价格始终遵循价值规律。当某品种粮食价格于市场偏高时 ,生产者就倾向增加该品种生产规
8、模 ,某品种粮食价格于市场 偏低时 ,生产者就减少该品种的生产规模。这样就出现粮食品种在市场上的差异性 ,有的品种年产量较高 ,有的品种年产量降低 ,严重影响市场供求。尤其是大米和大豆供求的结构性和区域性矛盾一直存在。目前 ,结构性主要在品种上 ,比如这些年优质品种的稻谷消费量呈逐年增加 ,随着城市人口消费质量提高 ,尤其是粳稻较籼稻需求量逐年增加。这也是当前粳稻市场供应日趋紧张 ,市场价格一路飙升的主要原因。 四是部分商贩投机囤积粮食。在市场粮食紧张时 ,出于投机行为 ,部分企业和部分商贩囤积粮食 ,抬高市场价格 ,扰乱粮食市场秩序。 五 是粮食质量差异较大。粮食质量出现差异 ,既有自然原因
9、 ,也有人为因素。有的商贩掺杂使假、以次充好 ,如市场上陈化粮、地沟油的出现 ;有的粮农农业技术掌握不到位 ,使用农药、化肥不当 ,都会对粮食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六是农民卖粮存在惜售心理。近几年 ,由于粮食成本增加和国家最低收购价、国家临储粮收购政策托底 ,农民对粮价有较高的预期 ,惜售心理较重。这会对某一时期粮食供求带来不利影响 ,市场需求出现粮食阶段性紧张。 三、解决当前粮食市场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是解决粮源生产和储备问题。针对此问题 ,建议从 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 ,还要进一步加大鼓励农民博种广收粮食的措施力度。国家为鼓励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 ,采取直补方式 ,并制定了维护 “ 三农政
10、策 ”, 除此之外 ,还要鼓励农民适度开发荒地 ,整合资源 ,改造良田 ,多积农家肥 ,保养土壤 ,培植优良品种 ,对种地实行精细化管理等办法。另一方面 ,适度扩大并有效利用储粮仓容 ,加大粮食储备量。在吸纳国内生产的粮食进行储备的基础上 ,适度进口一部分国内短缺的粮食品种。根据全国粮食供求市场波动情况合理确定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储备规模 ,建立规范化、法制化的粮食吞吐调节机制 ,提高中央、地方储备粮 食的利用效率 ,发挥好中央储备粮主渠道的市场调控作用。 二是加大粮食市场宏观调控力度。要充分发挥好储备粮在调节供求、稳定市场等方面的作用 ,增强政府调控市场能力。出台政策 ,适度给予产区和销区
11、粮食企业经营新粮的补贴 ,鼓励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的协作 ,发挥各自的优势 ,形成产、销对口协作与支持 ,并逐渐形成国家、产区、销区三方共同承担的粮食安全责任体制和机制 ,千方百计保护和调动粮食主产区政府、部门和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国家对粮食主产区粮农和销区的加工企业的激励政策 ,也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有些应该直接补贴的变暗补为明补 ,激发种粮和买粮的积极性 ,实现南北粮食自然流通 ,自觉使粮食在产区与销区达到平衡 ,确保南北市场粮食供求平衡 ,市场粮价平稳。 三是加大粮食集团管理力度。目前 ,国内粮食市场有多家经营粮食的集团公司 ,这些集团公司对粮食的经营、稳定市场都起到了一定作用 ,尤其是中国
12、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对实施国家宏观调控 ,稳定粮食市场、稳定粮价方面起到了主渠道的作用。对此 ,加大粮食集团管理力度十分必要。主要抓三个方面 :第一 ,抓粮食储备规模。由粮食集团代表国家储备一定规模的粮食 ,至少要达到两到三年民用的粮食储备 ;第二 ,抓粮食质量管理 。粮食质量是健康的物资保证 ,粮食质量出现问题 ,就会严重影响民生 ;第三 ,抓物流管理。要适度给粮食流通打开一条长期的 “ 绿色 ” 通道 ,在运输工具上 ,实行多元化 ,从流通渠道上多措并举 ,促进物流快速发展。 四是扩大水利工程覆盖面 ,解决旱涝对农业的影响。目前 ,平原地带水利工程覆盖面较广 ,发展较快 ,偏远丘陵、高原、山区地带水利工程比较薄弱 ,发展慢 ,受干旱影响严重。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 ,改善农田基本设施 ,加大配套农田设施建设 ,特别是水库、配套沟渠建设 ,以防可能发生的更大的洪涝灾害。 五是鼓励国有粮食企业实 施订单农业。国家通过近几年的 “ 休养生息 ”政策 ,相当一部分国有粮食企业通过改制后 ,经济得到复苏 ,为使粮食企业和粮农建立依存关系 ,鼓励企业养粮农 ,粮农反哺企业。其好处 :第一 ,解决粮农农用物资燃眉之急 ;第二 ,解决国有粮食企业粮源不足问题 ;第三 ,解决农民惜售心理失衡问题 ;第四 ,减轻国家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