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德育渗透 Abstract: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essence is a moral education couted by Marxism-Leninism, Mao Zedong thought, Deng Xiaoping Theory and the important thought of “Three Represents“ s basic point to educate andhelp students to set up the common ideal of constructing th
2、e socialis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initially form the correct view of the world, outlook on life, values,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rticipationability in modern social life, lay the found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for students life -long developm Keywords: ideological
3、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ral education course, life-long development 摘要:思想政治课本质上是一门德育课。高中思想政治课是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课,终身发展 思想政治课本质上是一门德育课。高中思想政治课是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的
4、基本观点教育,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然而,从与学生的平时接触和学生对政治课的总体反映中,我们不难发现,政治课的德育教 育的实际效果与理论期望值之间尚有较大差距,学校德育对学生心灵的渗透力仍相当不够。一部分学生抱怨政治课空洞,出现只为应付考试而无奈学习的消极心态。这种现象有碍于学校培养德才兼备的现代人才。 当前,素质教育的呼声日趋高涨,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效能也势在必行。本文试就优化思想政治课课堂情境入手,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对如何增强高中政治课的德育渗透力做
5、一些探索。 优化课堂情境是指教育者精心设置一定的精神境界,以境生情,情助明理,以利于顺利达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它包括优化师生心境、精神体验、 情绪状态以及师生间的彼此关系等。那么,如何优化课堂情境以增强高中政治课的德育渗透力呢? 一、创设情绪场,添加德育教育的柔软性 道德教育从理论上讲是一种刚性教育。它具有的严肃性和抽象性易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屏障,从而降低教育的实效性。教育者通过创设一定的情绪场,让理性的道德教育在情感的氛围中展开,能使之发生审美变形,从而转变成为令人兴趣盎然的活动,获得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的教育效果。 动之以情,以情感人,情达理通。情绪场的优化能够通过渲染课
6、堂气氛,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激起他 们强烈的喜、怒、哀、乐情感,从而使学生的情感产生极大的积极倾向性,达到寓教育于情感的激励、陶冶之中。 二、提倡学生自我体验,增强道德教育的相关性 学生自我体验亦即学生以主体的角色去操作和感受教育对象的过程。道德教育为了把社会的期望内化到受教育者的心理成分中去,必须让受教育者作为主体去活动,将道德理论变成他们直接相关的对象,并在活动中实现对学习对象的创造性把握和自我个性的全面发展。所以,教育者必须为受教育者提供适当情景(包括活动对象、活动目标、活动方式和活动条件),使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 知识对象和活动目标能够在活动中形成有机的统一。在这种情景中,由于受教育
7、者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将教育者操作的知识对象变成自己的操作对象,因而能以相对独立的方式和更加积极的姿态去感受知识对象的善与真。 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辨别能力。因而,在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较多地采用讨论课、辩论课、演讲课等形式,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对某一问题的看法、观点。这些课型深受学生的欢迎并乐于参与。一些诸如 “ 人的本性是否自私 ” 、 “ 怎样实现人生价值 ” 、 “ 假如我富裕起来,该做些什么? ” 等问题,经过学生的自我体验,道 德理论变成了他们的一种需要,从而使之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在讨论、演讲和参与辩论的自我体验活动中,在把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进行对照、
8、比较中,反省或重新选择正确的道德观念。此时的教师的引导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心理学研究表明,绝对的放任与权威都不适合理性反省能力的发展。比较合理的教育方式应当是在要求受教育者遵循基本的规则之外,多提供给他们探索世界、发现事实的机会,让他们经常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教育实践的经验也证明,采用疏导并以亦师亦友的关系和同学们 平等地交流,能有效更新道德观念和道德结构,从而使他们积极地、自觉地、能动地构建符合人的内在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道德体系。 三、引入多媒体,增强道德教育的直观形象性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
9、的内在动力。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由直观形象概括出抽象的结论。 为了增强 “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 这一框题内容的道德教育力度,我在该课的结尾处播发一段录像:某一女青年已办妥了出国日本的手续。在准 备出国的前夕,她接到已出国日本的朋友的来信。信上说到一件事情:她在日本机场看到一幅标语 -中国穷鬼,滚回去!女青年看信后,默默地撕掉了护照 .。这段录像表现出女青年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深厚的爱国情,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力,赢得在座学生的喝彩与共鸣。当我关掉录像时,教室里一片寂静,真可谓是 “ 此时无声胜有声 ” 。我稍作巡视后问: “ 同
10、学们!目前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确实还很穷,作为青年人,我们应怎么做呢? ” 由于录像的巨大震撼力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和自强意识,同学们带着尚未平息的感情波澜急于抒发各自的情 怀,在耳濡目染中,净化了心灵,接受了教育。 四、美化教学心境,增强道德教育的震撼力 教学心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一种具有感染力的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状态。心理学认为,教师的教学一开始就是从一个由 “ 心理流 ”(由具有方向性的知情意等心理要素构成)和 “ 心理场 ” (具有不同层次,蕴藏精神能量的磁场)所组成的有机的心理结构出发的。良好的教学心境,就是教师整个地沉浸到由 “ 心理流 ” 到 “ 心理场 ” 所组
11、成的有机完整的心理活动时间和空间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种精神状态。处于这种状态中的教师能把教学的内容、形式 、方法、手段、语言、模式等有机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从而能使教师讲解声情并茂,内容结构自然得体。教师良好的教学心境又能感染学生的听课情绪,从而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积极。师生双方以相应的角色感受着授课内容,使整堂课犹如山巅瀑布,气势非凡,从而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巨大的冲击力。 良好教学心境的形成需要教师 “ 胸有成竹 ” 、 “ 意在课先 ” 。只有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才能整体把握授课内容,占领教学的至高点,总揽全局;才能使自己在三尺讲台上挥洒自如,左右逢源;才能使自己的讲课如鼓风之帆,使整堂课如一幅引人入胜的字画 ,充满灵气。 美国教育家罗杰斯说: “ 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个体内部具有大量的有助于自我理解,有助于更改其自我概念和自我行为的资源,倘若一旦能提供某种明确的使人促进的心理气氛,那么这些资源就能被开发。 ”优化的教学情境能够提供给学生内化道德的精神氛围,从而使道德教育有效地震撼学生的心灵,更有效的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渗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