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42670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新形势下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新形势下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新形势下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新形势下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新形势下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论文关键词:制造业困境对策 论文摘要:制造业发展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它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原动力,更是国家实力的支柱。文章分析了新形势下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及其发展困境,并提出了解决我国制造业发展困境的相关策略。 制造业是工业的主体,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原动力,更是国家实力的支柱。制造业的发展问题已经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目前,我国的制造业在总量上成为仅次于美、日的世界第三大制造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的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关注。在结构上,随着高技术产业比重的不断提高,我国制造业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我国工

2、业化的进程正处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渡阶段,要完全实现工业化,至少还需要十几年的努力。而且在发展过程中,我国制造业也遇到一些矛盾和问题,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将使我国制造业获 得新的发展动力。 1 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的增长是全球最快的,主要表现在我国制造业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的份额平均每年上升约 0.26 个百分点,制造业产值居世界第四位,近百种制造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目前,我国的制造业已经形成相当大的规模,但是和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总体规模仅相当美国的 1/5、日本的 1/4 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制造业大而不强。目前我国制造业的总体规模与德国相当,

3、可以说是个制造大国。制造业的增加值占 GDP的 1/3以上。然而 ,和外国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还存在着阶段性的差距,差距主要表现在劳动生产率和工业增加值低。据统计,美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千美元人年)为 97.3,日本为 104.731,德国为 76.55,而我国仅为 4.25,约为美国的 1/25、日本的1/26,德国的 1/20,制造业总体上还停留在劳动密集阶段。目前制造业的发展还多停留在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也低的领域;工业增加值率大大低于上面三个国家,美国为 49.31%、日本 38.01%、德国 48.44%、我国 26.32%。由此可知,我国制造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和工业增加值率远 远

4、落后于发达国家。同时还有其他因素限制了生产率的提高,抑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结构不合理。我国制造业的结构仍然偏轻,表现为在产业结构上不合理,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而技术密集型产业明显落后,装备制造业薄弱,装备制造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不到 30%,远低于美国的 41.9%、日本的 43.6%、德国的 46.4%;轻工纺织制造业占有相当的比重,机械电子制造业所占比重明显低于工业发达国家。大部分的制造业企业是处在价值分配链条的附属地位,产品结构存在着结构性短缺,总体上依然是一般产品、中档产品、初级产品多,而 优质产品、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得产品少。 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在自主创新能力水平上,我国与发达

5、国家相比还存在着明显差距,不仅表现在基础研究领域,而且表现在应用技术领域。我国原始性创新成果也是屈指可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强势企业不多。关键技术自给率低,有 50%60%以上的技术装备需进口,科技对发展的贡献率仅占 30%,发明专利只占世界总量的 1.8%,中国经济发展主要靠外来关键技术和装备的支撑。 体制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需求。现有的制造业重点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滞后。政 府对企业直接管理的职能并没有减弱,同时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代表却并未到位,形成政府各部门多头管企业,各种行政审批仍然牢牢卡住企业的脖子,成为制约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企业本身的问题主要是管理上的落后,使

6、企业的研究开发、生产、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不能协调发展。此外,企业集中度低,大型骨干企业少,而且围绕大型骨干企业的中小企业群体也未形成。 2 新时期我国制造业发展困难的原因 从资金来源方面看,我国制造业对外资高度依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鼓励和吸引外资,这正是迎合了世界的产业结构大调整的 趋势。但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必须有不一样的引进外资策略。然而目前在我国,盲目引进外资,并长期给予外资超国民待遇,导致我国从行业、区域发展到国家经济增长都呈现出对外资的高度依赖的情况。据统计数据, 2009 年,我国 52%左右的外资经济集中在制造业,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难以忽视的重要影响。据数据显示,外资

7、已占据我国制造业产值的三分之一。 2009年,外商投资和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占我国工业企业的工业总产值的 28%。 更为严重的是,在国内部分行业和部分产品市场上,外资及跨国公司已经形成了垄 断的态势。据国家工商总局公平交易局反垄断处调查表明,我国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设备、照相机等市场,已经成为外国企业的天下,有的在华跨国公司甚至已经处于绝对垄断地位。比如,计算机操作系统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为 95%;摩托罗拉、诺基亚在中国占了 70%的市场。从区域上看,也同样呈现这样的特点,外资集中的东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较高,中西部对外资的吸引力差,经济水平略低。 从税收政策方 面来看,我国现行的

8、税收政策不利于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的发展主要受到中间需求结构、消费需求结构、消费和投资需求的比例、投资 需求结构等需求因素和劳动力的数量及质量、资本的数量及投向、技术进步等供给因素的影响。而税收政策是政府可使用的诸多经济政策中独具特色和不可替代的工具之一,税收政策能够通过对需求和供给的多方面的作用最终影响到制造业。 税收的有无及多少,直接影响着各个产业发展的前景。有鉴于此,世界各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都毫无例外地把税收政策的制定与调整,视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力手段。然而在实践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税收政策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应有功能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税收政策作用和政策潜力还有待

9、进一步的挖 掘。 制造业的高消耗和低效率。目前,我国的制造性企业大部分是自愿消耗型组织,整体上说一直都没能走出高消耗和低效率的困局,对资源开采与环境透支过度,生态破坏严重,这制约着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提高。这主要表现在,一是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的行业较多,森林资源总量持续下降,产生了严重的负外部性。 2008年,制造业的能源消费占总量的 59%,煤炭消费占总量的 38%,焦炭消费占总量的 99%,原油消费占总量的 96%,电力消费占总量的 54%,天然气消费占消费总量的 47%。二是发展模式粗放,制造低效率。我国制造 业的年劳动生产值远远不及国际先进水平,而单位产值产生的污染却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10、 2009 年,制造业工业废水排放占总量的 84%。 3 解决当前制造业发展难题,实现经济顺利发展 有效利用外资。第一,改善外资投资环境。培育国内良好平等的竞争环境,这利于国内企业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我国制造业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第二,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吸引外资参股并加快技术引进以共同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以促进商品结构优化。第三,限制 “ 两高 ” 产业并优化外资的行 业及地区结构。提高利用外资的效率以实现集约发展,改善对外投资企业的管理和服务,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借助中西部地区特有优势,鼓励外资投向中西部。第四,防范外资。强化利

11、用外资的选择并防范其带来的不利影响,严防外资的虚假投资行为并防止热钱的借道进入。 完善税收政策。第一,尽快明朗化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尽快归纳以往的各种税收优惠政策,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国家应从整体上考虑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并且保持税收政策促进制造业发展的稳定性,提高政策的可信度。第二,针对制造业企业的科技开发 制定切实有效的税收鼓励政策。第三,着力改革不利于先进制造业发展状况的现行税收政策。逐步推广实行将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最后实现制造型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第四,全力打造公平的税收政策,确立公平合理的税收政策。 优化制造业的发展环境,发展低碳制造业。发展制造

12、业不能单纯在经济角度上强调发展,更必须强调在发展过程中依靠科技创新、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强调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坚决淘汰消耗高、污染重、水平低的落后生产力,这样会付出很惨痛的代价。因此,中国制造业地发展应以维护生态环境和人人健康 为发展前提,大力加强绿色低碳制造技术,支持工业创新、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在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的同时努力降低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真正实现低碳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高度重视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技术创新。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的提高,而科学技术主要靠创新。中国要想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之一,必须在不断引进和消化新技术的同时,

13、努力创新发掘新技术。 加大研究开发资金的投入,并培养企业独立的技术创新能力,改变对技术引进的依赖。有制造商、技术消化吸收 和创新小组,争取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由引进技术到自主创新的大道。 参考文献: 赵奕凌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物流绿色演进的路径思考 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10). 张志元 .后危机时代我国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研究 J.理论探索 ,2011,(2). 孙林岩 .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管理研究 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李苍舒服 ,李金华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战略选择J.西部论坛 ,201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