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管理的文化属性及共识初探 摘 要:社会管理离不开文化,要想实现社会管理,就必须把握人心和文化精神。本文以社会管理的含义为出发点,诠释社会管理的文化属性,且基于公民交往视角上的社会管理文化共识。 关键词:社会管理;文化属性;公民交往;文化共识 随着社会对社会管理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关注,明确了社会管理的主体地位是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其中,政府和企业是以集团形式存在的社会管理主体,对社会管理的实际环节通过相应社会角色的扮演很容易就能进入,而怎样参与到管理过程中或体现管理的公民和社会组织是最值得思考的问题。从表面上看,公民难以参与到社火管理活动中是路径设计和方法不正确的原因,而事实上是由于一
2、直以来未真正意识到社会管理的文化属性、公众管理地位兼管理对象的两面性被忽视导致的。因此,应正确认识社会管理的文化属性,从公民交往视角出发的社会管理文化共 识。 1 社会管理的含义 所谓社会管理,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组成社会系统的各部分、不同的社会生活领域与每个社会发展的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社会管理的广义含义是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事业等由社会成员组成专门的机构进行统筹管理;社会管理的侠义含义是对不能规划的已有经济、政治、文化部门管理的公共事务由权力部门授权进行专门管理。 2 社会管理的文化属性 社会管理的活动方式、组织形式、组织结构都和长久以来的社会
3、文化心理、社会文 化行为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文化在社会管理中既是一种思想境界,又是管理行为的引领精神。社会管理中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制度规范、风俗习惯被统称为社会管理文化,并深入的阐述了社会管理的行为、过程和运行机制。因此,想要提高管理效力和水平就必须充分掌握社会管理的文化属性。 2.1 社会管理文化的公共性 社会管理对社会生活的公共领域是面对面的管理形式,统筹管理国家和民族的事务,协调配置公共事务和公共产品,具有较强的公共性。社会管理文化的 “ 公共性 ” 文化特征,是独立于政府的管理,每个公民都有同样的机会参 与到公共领域管理之中。社会管理文化也属于公共、领域文化。所谓公共领域就是每个人所
4、拥有的共同的空间,每个人都可以进入,每个人都可以享有,其共有和共享除了公共交往的空间、物品和服务等层面之外,还在社会舆论文化上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社会管理的公共性是所有公民都享有社会管理的权利,可充分的表达出不同的意见和价值观念,立志为大多数公民利益的公共理想和公共价值所服务。 社会管理文化的公共性具体表现为:其一,公民的开放性理念,就是只要是公民身份,就可以在社会管理中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辩论的开放价值判断, 其也是建立民主文化氛围的关键。其二,知情、普遍认可协商的结果,就是某一决策若想具有实施效力,其前提必须是公民知情决策的结果,并认同这项决策,体现了社会管理充分的尊重社会主体。其
5、三,对话性交往形式,基于合理、公开的论辩之上的意见,才能为所有公民所接受。公民参与交往的潜力在其发挥发表观点、参与辩论的权能和机会中被唤醒,才能在理性中修正自身行为和反思自我,通过对话性交往形式实现公民社会管理文化的公共性。由此看来,社会管理可以看、作是公民通过语言、行为展示其自身的平台,对公民间相同或不同的意见,社会管理所营造出的文 化氛围就是在意见中逐步把握真理,有利于公民对其位置的准确掌握,表达自我的价值观念,真正的实现公民社会管理的主体地位。 2.2 社会管理文化的包容性 包容是指打破一致性的目标、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向,接纳矛盾、差异以及错误的观念和行为。社会管理文化的包容性主要表现在:
6、首先,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是开放的,提供给矛盾面和对立面一种展现的空间,并是以平和与宽容的态度对待。社会管理的水平和能力可以体现出对矛盾、对立的宽容和尊重度,只有在社会管理水平高和能力高的前提下,才能充分体现出社会管理文化的包容性。 其次,包容性还表现为追求公平正义、尊重权利平等,在保障多数人群利益的同时,不能忽略少数人群的利益,社会管理模式若想获得更多的支持,就必须保障和认可所有公民同等的自由权利,这也是社会管理文化包容性的体现。 除上述两个文化属性外,社会管理的文化属性还包含开放性、人本性等,但公共性和包容性是社会管理文化中最核心的属性,其他特征都是从这两个特征中延伸出来的,社会管理文化的公
7、共性属性中就含有开放性,公共性强调对特权部门的专断以开放式的心态去打破,使其他管理力量的地位和价值给予肯定;社会管理文化的包容性容纳了 管理主体的多元性,实现了社会管理的开放性和公共性。因此,社会管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理想秩序。 3 基于公民交往视角的社会管理文化共识 3.1 文化共识在公民交往中得以实现 公民是参与社会管理的主体,且公民的文化背景属于交叉重叠式,使其在进行互动时形成的共同认知和判断具有相应的指导性和解释力,也就是能够实现多元化主体普遍认可的妥协性共识。所谓共识,是指主体的认识不同,但在对真理可价值追求的过程中,共同形成的一种普遍性的看法,其也是在深度交往过程中个
8、体对话和妥协的结论 。公民表达和反驳的渠道就是其发言权和实践。由此看来,公民文化是可以按照公民独立的意愿,把掌控者和行为者的等级差异抹去,使获得的公共文化模型是得到公民的普遍认可的。 文化共识作为社会管理的理论基础,不是想象出来的,而是源于回答生活中的事实境遇的公共性问题,共识对社会管理活动中家庭的衍生、风俗制度的形成、社会运行规则的确立、社会主体的交互作用等全部领域进行支配。对文化共识存在的客观性都不能质疑,只有肯定和认可了共识,才是对社会本身的认可和肯定。社会管理的内涵就是在不断的话语协商中得到充实和拓宽,同时, 修正和重塑了运行机制。 3.2 社会秩序在协商共识中得以保障 在多种意见存在
9、差异和对立的磨合中形成了文化共识。分歧、冲突和差异是多元管理主体共存的必然的社会管理状态,只有对差异的文化理念在很大程度上的包容和消融社会才得以继续发展。此外,不可能很容易就会达成文化共识,只有在长期的对公民差异理念的磨合中逐步实现文化共识。已达成的文化共识也不会永远停止在共识状态之中,其会随着改变中的社会环境和条件目标而持续的调整。已存在的共识也许会拓宽或加深,也有可能走到对立面,因此对文化共识的探索是没有尽头 的。 对社会管理文化共识达成的手段和程序需要特别注重。只有符合社会发展的共识机制,才能最大程度的获得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共赢。对话协商的交往方式是达成社会管理文化共识的最合理途径。
10、文化的渗透力只有在多元化价值观相互渗透中实现的协商共识才会更加强大。达成的价值理念、规则制定、实践体系的共识,当作共同的运作和认知原则,其体现于公民的行为举止、社会的知识体系与文化传统之中,使公民的自我认知、社会的改变在不知不觉中被同化。特别是在一个社会框架中尽量保证多元化文化的和平共生,这是对社会中每位成员 的考验,实现文化理念存在差异的社会管理主体文化共识,是社会处于持续、良好的发展之中。 参考文献 李灵芝,尹世尤 .廉洁文化在社会管理中的效能 .理论探索 .2011 年 6期 颜冰 .社会管理的文化属性及共识:基于公民交往视角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年 1 期 周新港,王军,同建平 .分析矿区文化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现代企业教育 .2013 年 10 期 陈永标 .论创新社会管理视野下的律师文化建设 .检察风云 创新社会管理理论专刊 .2012 年 3 期 黎军 ,创新参与型社会管理体制实现政府、社会共治 2012 - 2012“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 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