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论区域创业氛围与内生性经济增长 【论文关键词】 创业;创业氛围;内生性增长 【论文摘要】本文从创业氛围内在决定创业者群体层次的创业意愿、创业冲动和创业行为,又与地区外生创业环境互动的角度,研究区域创业氛围的形成机理及其对地区增长所具有的内生性激励作用,为促进西部大开发预期目标的实现提供政策依据。 ; 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已经提出许多年,但西部与东部之间的地区差异非但没有缩小,而且还有进一步扩大之势。单纯依靠外部力量及政府行为没有出路,西部地区必须调整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模式,通过(居民)观念创新和(政府)创新推动区域经济的内生性增长。培育区域创业氛围是西部地区实现经济腾飞的根本。 一、西部大开发:
2、过去和未来 1999 年 12 月开始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以缩小我国东西部地区差距为主要目标,其意义在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使西部人民富裕起来。过去,对西部大开发更多强调的是向西部,关注的重点是如何通 过积极政策扩大国有资本的注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对落后的西部经济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但西部要真正走向繁荣昌盛,还是要从根本上将当地居民的创业热情和投资积极性调动起来,必须明确西部大开发的宗旨是借助国家力量激活西部自身内在的势能。为此,需要对这一战略的实施效果及运行方向进行深入思考,以推进西部大开发迈入新时期。 1、成效和问题 西部大开发实施 8 年来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在基础设施建设
3、、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以及增强地方政府和居民改革意识和开发热情等方面成绩是明显的,但就目前情况看 潜在的问题也较为严重。其中突出性问题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能力仍然匮乏,集中体现在当地创业氛围不浓,经济增长的内生性不足。这不仅直接决定了区域经济不活跃,民间投资乏力,还间接导致以国家投资为特征拉动的外援性增长作用有限,使得开发未能实现预期目标。 2、突破 ;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给予西部地区的一系列政策倾斜和优惠解决的主要是短期的需求问题,只能发挥一时的支持效应,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必须有所突破。如何实现突破?我们认为,应当将 “ 开发 ” 与建立区域内在动力机制联系起来,也就是要在继
4、续加强对西部开发力度的同时,着力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的内生性增长。区域经济内生性增长问题,主要研究和探讨的是某一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活力和发展潜力问题,实现良性循环。 区域经济如果不能够从内部形成发展的原始动力,外部恐怕有再好的机遇,再优良的环境,再强大的投资,整个区域经济都难以健康、稳定地发展。因此,探讨区域经济内生性增长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西部地区怎样才能摆脱目前的困境、顺利进入良性循环呢? 根据近年对东部发达地区的研究和考察,我们的观点是:关键在于形成一定的创业氛围、塑造良好的创业 环境,激发居民自主创业、刺激当地民间投资。换言之,落后地区仅仅依赖外部力量及政府行为是远远不够的
5、,只有依靠内外 “ 两轮驱动 ” 、广泛调动民间力量才能真正实现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西部大开发战略也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那么,一定的创业氛围是如何形成的?创业氛围为什么会出现地区差异?本文从创业氛围内在决定于创业者群体层次的创业意愿、创业冲动和创业行为,又与地区外生创业环境互动的角度,研究区域创业氛围对地区经济增长所具有的内生性的激励作用,为促进西部大开发预期目标的实现提供政策依据。 二、创业氛 围与区域经济 众所周知,东西部地区创业氛围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就已存在差别,只不过这种差别当时并不明显。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东部地区大众“ 潜在的 ” 创业基因被激活,投资热情空前高涨, “
6、人人想当老板,个个能当老板 ” 。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当地对创业的高度认同。 这样,伴随着中小企业的风生水起,东西部创业氛围的差异日益显著,两地经济的发展差距也不断扩大,即使中央确立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这一状况仍未见较大改观。于是,我们不禁要问:创业氛围的地区差异究竟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大开发战略不能真正缩小西部与东部间的地区 差距? 赵文红等( 2000)建立了企业家成长环境的机会、意愿和能力分析框架,他们认为一个人是否愿意或能够从事创业活动,与个人的意愿、能力以及社会经济是否给予从事创业活动的机会等有关系(参见赵文红,李垣中国企业家发展环境的分析框架 J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3
7、)。他们提出的框架是为了阐述企业家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在此基础上加以适当修改,用来说明创业氛围的形成及其演变,即先行创业的个体行为是如何上升为 “ 种群 ” 行为的?创业的环境资源和创业者之间又是怎样相互推动的? 从上图可以 看出,表面上是环境决定人们是否创业、能否成功创业,但创业氛围的存在及反馈功能告诉我们,实际上是创业者自身的行动在起作用。正是个体的创业行为及其相互影响决定了群体的水平,从而成为决定创业氛围的社会根源。可见,区域创业氛围的形成机理就是:首先,企业者个体的行为及其相互作用上升为群体特征(从社会生态角度讲就是达到一定的 “ 种群 ” 水平),成为某种外在的力量影响创业环境,然后经
8、由环境因素再影响企业者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如此构成一个正向的反馈环,因果积累、循环互动。 区域经济是个复杂的系统,从经典家对于经济增长 的解释中我们可以发现,经济系统是由多种要素交互作用组成的,物质资本、技术进步、资本、制度创新等都被先后以内生变量引入经济生产函数。而这种内生性研究是建立在一种双向循环、互相加强的系统研究中,在这个开放的系统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其他因素的综合反映又会反过来影响该因素,从而形成一种系统相向作用机制。 民营经济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象征,创业氛围也逐步被视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源。何以见得呢?如前所述,创业环境可以分解为两
9、个部分:创业氛围和创业条件。其中,创业 氛围是基础、是重要的中间环节,只有创业者的主导地位建立了,创业群体形成了,并能与政府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机制,适合的创业者生态环境和有利创业的外部环境才能够相互推动,即创业氛围和创业条件可以彼此协调适应、共同演化递进,从而良好的创业环境就能得以形成。创业是创新的源泉,是竞争的催化剂。有了良好的创业环境,创业会成为一种时尚,创业的成功率就高,企业的创生和成长就很兴旺,创新精神会得以弘扬,民营经济日趋发达,企业家队伍茁壮成长,区域竞争力不断提高,经济增长将经由起飞阶段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 西部没有浓厚的创业氛围,民营经济是难以搞活的,快速稳定的
10、经济增长是不可想象的,西部大开发是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的。 三、营造区域创业氛围,推动经济内生性增长 以上讨论有何现实意义?从区域经济增长的内生性角度,我们能为下一步的西部大开发提出什么积极的政策建议? 1、重视挖掘民间力量,活跃 对于西部大开发的理解需要围绕 “ 开 ” 与 “ 发 ” 这两个方面进行。 “ 开 ”是外因的推动,具有开创、开辟的意思,目的是为西部经济的增长和腾飞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 发 ” 是内因作用,意为发掘、发动,旨在 调动西部地区的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以往比较偏向前者,而相对忽略后者,这是片面的、不合理的。正确的取向应该是 “ 由内而外,内外结合 ” 。这就要求我们必
11、须创造良好的发展,而不只仅仅关注环境。因此,营造创业氛围,优化创业环境是西部大开发的本质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挖掘民间力量,创新观念,提高群众创业的积极性,发挥创业家的才能和贡献,大量催生中小企业,活跃民营经济。 广大的西部地区,区域经济落后的症结即在于民间创业冲动缺乏,创业精神贫乏,所以其首要问题是注重形成 “ 政府鼓励创业、支持创业、群众自主创业 ” 的浓厚氛 围,刺激创业热情,激励人们主动将生存压力转化为创业动力,也就是说,西部地区创业环境建设的着眼点乃是创业者的生态环境。因此其创业环境建设的关键是创建激发民间创业冲动、激活大众创业动机。不过,一个地区创业氛围虽然是多方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12、,但其主角是百姓,而不是政府。东部如此,西部也不例外。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它是造就创业主体及企业家阶层的前提,否则,可能光是上面“ 热 ” ,或多停留在喊口号、造舆论的形式上。由于区域创业氛围形成的关键是能够将创业的个体行动扩大为社会群体对创业行为具有认同感,并且能够促进形成区域创业 活动的 “ 自增强 ” 机制。惟有百姓都行动起来了,创业主体真正 “ 到位 ” 了,才有可能形成较浓厚的创业氛围,并产生对环境 “ 供给 ” 的普遍需求,这必定会带动创业条件随之改观,其结果将推动环境不断发展和完善,所以如何才能将政府意向转变为民众的意愿和行为趋向是需要花大力气研究的。 2、致力培育创业,振兴经
13、济 发展民营经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营造创业氛围至关重要。创业氛围是创业的和价值观,因此,要形成一定的创业氛围,必须致力培育创业文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西部地区经济的振兴在一定意义上首先是文化的创新。问题 是,一提到文化通常都含有悲观倾向,认为它是原因造成的。我们的分析表明,在创业文化的产生过程中虽有历史因素作用,但后天个人的努力及其相互感染极其重要。按照弗罗门( 2003)的研究,文化演化是一定的行为规则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脱颖而出、然后通过相互作用广泛,最终成为社会主流行为规则的过程。其中,创业者的行为及其密度是关键,换言之,创业者群体的地位和作用具有决定意义。显然,创业文化不完全是天生的,
14、确切地说主要不是天生的。因而,培育创业文化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轻易甚至任意创造或打 造创业文化。文化的演进有其自身的规律,创业文化的形成同样也要遵循这一规律。我们之所以用“ 培育 ” 一词,意在其重心是培养创业主体,政府的职能是且只能是创造适宜的制度环境加快创业主体的成长,加速文化的变迁。这一过程也就是创业 “ 基因 ” 的培育过程,政府既要积极参与,又不能包办代替。政府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创业,塑造人们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理念,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同时深化改革,破除旧体制对创业的各种障碍,尽可能提供广阔的创业机会,激发民间资本的创业倾向。为此,一方面需要借鉴美国等发达国
15、家的经验,将创业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 ,让创业学成为西部大学、尤其是商学院的重要学科;另一方面西部地方政府要调整投资方向,明确将国家为大开发划拨款项的一部分专门用来开展创业培训和创业,推进本地区资本素质的提高,为区域经济实现高速度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3、加速双向良性互动,繁荣经济 鉴于创业活动对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各级地方政府需要认真考虑实际情况,重新认识环境资源、摈弃单一的政策思路。鼓励创业的途径有两条: “ 由内而外 ” 或 “ 由外而内 ” ,不顾前提一味强调怎样创造条件推动人们创业是不够的,还要积极探索如何营造氛围激励人们创业。忽 视培植创业意愿、忽略塑造创业氛围而片面追求一般的环
16、境改善,势必影响创业环境的政策效果。创新创业政策,就成为对当地决策者能力的严峻挑战。 在东部地区,创业氛围的形成走的是 “ 企业家唱戏,政府搭台 ” 的路子,“ 无为而治 ” 曾被广为宣传。而在西部地区这样恐怕不再可行。尽管我们已经证明西部大开发不能单纯依靠政府行为,但是也不能仅仅依赖单个创业者的行动。这样的话区域创业氛围及创业文化的生成会经历一个缓慢的长期演化过程,其结果还不确定。所以,经济要繁荣,必须因地制宜!针对西部的具体情况,政府 “ 既要唱戏,又要搭台 ” , 即走一条 “ 政企互动,协同演进 ” 的道路。这启示我们,在经济条件下,政府希望民众创业、搞活经济的良好愿望与民间创业氛围的
17、营造、创业活动的活跃怎样形成互动是有待深入研究和探索的。 【参考文献】 荷 杰克 J.弗罗门著经济演化 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1 . 荣兆梓等企业家是怎样炼成的? M,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6.6. 孔伟论创业文化环境与经济差异 J,社会科学辑刊, 2005.( 2) . 杨武斌创业环境是创业成功的外部条件 J, 科技创业, 2004.( 8) . 赵学清、王仕军制度创新与创业环境优化 J,南京社会科学,2004.( 9) . “ 阿里巴巴中国 ” 创业论坛:创业环境大讨论 J,科技创业, 2004.( 11) . 林丽萍、韩玉启、林钻煌环境为创业之源泉 J,改革与战略,2005.( 1) . 张玉利、陈立新中小企业创业的核心要素与创业环境分析 J,经济界, 2004.( 3) . 姜新旺、贺正楚环境变数、创业精神与经营绩效 J,财经科学2005.( 5) . 李涛社会互动与投资选择 J,经济研究, 2006.(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