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论成教临床 “ 专升本 ” 课程设置的与时俱进 摘要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医学专科生迫切要求提高学历层次和学识水平。无论是普通高等教育还是成人高等教育的医学专科毕业生,要想完成 “ 专升本 ” 的学习,绝大多数只能通过医学成人高等教育的形式来实现。因此,如何搞好医学成人 “ 专升本 ” 的课程设置及教学组织工作,让专科毕业生确实 “ 升 ” 到本科,成为当前医学成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 :成人教育;课程设置;与时俱进 一、课程设置与时俱进的必要性、迫切性 21 世纪是医学与生命科学的新纪元。纯生物医学模式被生物一一心理一一社会医学模 式所代替;基础医学开始更好地从微观水平到
2、宏观水平来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机制;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将加速预防、诊断、治疗等技术的更新;社会的老龄化、疾病谱的变化,向医学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全民健康教育,矫治不良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健能力等种种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在医学工作者身上,这些都要求未来的医学人才应该具备与之相适应的素质。 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病人需要的临床医生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 医生,更应当是一个专心的倾听者、细心的观察者、耐心的交谈者和有效的治疗者;不仅仅单纯满足于治病、防病,还需要充分提供身心保健、人文关怀等
3、全方位的优质医疗服务。有调查资料表明当前患者对医院的不满意度中人文关怀占到 26.8%,仅次于医疗技术。 1可见,如果不改革或突破几年来一直沿用的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体系,就不能真正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而且,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已逐步市场化。医疗单位提供医疗服务,作为客户的病人需要得到最优质的服务。否则,客户就会去选择服务质量更好的医务人员 或医疗单位,医疗单位会因失去客户而面临生存危机。能力决定前途,素质决定命运,社会需要医学院校培养的临床医师,除了有深厚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有强烈的市场意识, “ 病人至上 ” 的服务意识,以及娴熟的人际交流与沟通能力。
4、有资料报道,大部分医患纠纷不是医疗技术水平、医疗质量方面的问题,而是医患沟通不够、不到位引起的。 2但现在成教临床 “ 专升本 ” 课程设置中缺少必要的人文课程,医学生得不到相应的人文精神的熏陶提高。 二、课程设置与时俱进的建议 1.坚持 “ 两个本位 ” 统领 “ 三大模块 ” 成教 临床医学 “ 专升本 ” 课程设置模式基本是 “ 知识本位 ” 模式,该课程模式以传授职业知识为中心,以学科体系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从教育内部向职业世界辐射,强调课程的完整性、系统性和严密性,注重传授给学生以系统的理论知识。这种模式导致理论的传授过多过深,理论与实践脱节,不利于形成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医学是对动手
5、能力、对实践性要求极强的学科,所以 “ 知识本位 ” 的课程模式不适宜医学教育,尤其不适宜已具备一定基础理论知识的医学成人 “ 专升本 ” 教育。针对学员大部分具备三年医学专科学习经历及几年的临床实践工作的特点,采用 “ 能力本位 ”课程 模式比较合适。此模式以岗位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把职业岗位要求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按照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结构及形成特点来设计课程、编写教学模块,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比较适合医学成人 “ 专升本 ”教育。 当然,单一的能力本位模式也适应不了未来社会对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成教临床医学 “ 专升本 ” 教育应该顺应当今课程模式综合化潮流,吸收多种模式的优势,构
6、建多元化的学科模式。 这种多元化的学科模式实际是把 “ 知识本位 ” 模式和 “ 能力本位 ” 模式加以融合,发挥这两种模式的优势,为成教临床医学 “ 专升本 ” 的人才 培养提供科学的课程。其具体可以表述为: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模块,如公共基础课模块可采用 “ 知识本位 ” 模式;对于专业基础理论,也以 “ 知识本位 ” 模式为宜,但要对课程加以改造。在这一点上,有学者提出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以 “ 必需、够用 ” 为度。对于 “ 必需、够用 ” 的衡量应该以满足当前职业岗位的现实需要,同时还要满足未来技术进步和职业变更的需要为标准。对于应用性和针对性较强的专业方向课和实践科目,则提倡从能力培
7、养出发组织课程内容。 具体到成教临床医学 “ 专升本 ” 教育的三大课程模块:公共课程坚持“ 一个贯穿 ” ,即社会素质 教育贯穿于两年的教学过程中;专业基础课程做到 “ 两个加强 ” ,即加强基础与临床间的桥梁课程,加强实验课程比例;专业课程做到 “ 三个突出 ” ,突出临床知识的扩展,突出临床技能的培养,突出学位考试课程 3 2.增加人文课程彰显人文教育 如果说普通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 智 ” ,那么,成人教育则应针对其教育对象社会性强的特殊性,除了补 “ 智 ” 外,更重要的是加强学生社会素质的培养。正如社会学家诺笃乐普所说: “ 人之所以为人 ,只因为他生活于人群之中,并且参加社会
8、生活。 ” 可见社会素质对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重要性,而 医学的社会性特点更彰显了医学生培养社会素质的重要性。对临床医学成人教育而言,社会素质可具体化为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心理素质、科学的医疗态度、较强的表达沟通能力等临床综合素质。 据调查, 20 世纪 50 - 90 年代,在市级以上医院工作的临床医师,其误诊率一直高居不下(占 30左右)这说明临床医生综合能力的欠缺。这种欠缺与整个医学教学领域里,基本没有 “ 方法论 ” 和思维方法、逻辑等人文课程内容是不无关系的。 4 2002 年 7 月 1 日齐鲁晚报济南讯(记者 王东)山东省卫生厅就今年山东省卫生系统行风情况进行通 报,在全省卫生系
9、统收到的 1200 余起举报中,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成为群众反映问题最多的方面。 人文教育的作用就是使受教育者会思想、有灵魂、辨真伪、能创新,从而启发思想、提高修养,孕育情感,净化心灵。对医务人员来讲,就是通过人文教育从根本上熔铸成一种人文关怀,养成一种服务意识。而人文社会科学内容正是人类社会不断获得精神需求、涵养人文情怀的丰富源泉。而且,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诚信的职业道德、强烈的敬业精神、高效的工作效率、完整的知识结构都离不开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因此,开设真正意义上的人文课程意义重大。 1998 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响亮地提出,教育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绝不是该组织的人突发奇想,而是根据对世界上
10、许多国家高等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而提出的。该组织认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高校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因为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脱离时代要求,而导致培养的学生知识结构单薄,综合素质较弱。在医学成人 “ 专升本 ” 教育中,多年没有大变化的课程设置,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说 “ 发育不良 或 “ 先天不足 ” ,这离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要求相差甚远。 80 年代,文凭似乎成了就业的万能钥匙,但现在,文凭只代表了相当程度 的教育而已。能否适应岗位的需要,全凭本领,即毕业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不可否认,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成人高等医学教育需要走向市场,谋求适当的经济效益。然而成人高教毕竟是一项以育人为本的社会公益事业,如果忽视质量的提高,在一个日益注重“ 学力 ” 甚于 “ 学历 ” 的现代社会,面临的必将是生源的日益萎缩,效益的渐趋低下。 作者单位:泰山医学院社科部 参考文献: 朱锦宇应注重培养实习生的医患沟通能力 J.医学与社会 ,2003,16:56-58. 王军芬等改革 医学成人教育重视学生社会素质的培养 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社科版 ),2004,3:29-31. 卜平论世纪之交的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 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1998,1:6: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