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悲剧观.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51733 上传时间:2019-02-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悲剧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试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悲剧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试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悲剧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试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悲剧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试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悲剧观 摘要 :悲剧 ,又称悲剧或悲剧性。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 ,是美的一种存在形态 ,即具有悲剧因素的客体对象 ,并不仅限于戏剧类型的悲剧 ,还存在于正剧、喜剧和小说、诗歌、绘画、雕塑、音乐、电影等其他艺术样式之中 ,也广泛地存在于历史和现实的社会生活之中。马克思主义美学科学地总结悲剧性矛盾和悲剧艺术发展的历史经验 ,正确揭示悲剧的客观性和社会根源 ,把悲剧概括为 :“ 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 ” 。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美学 ;悲剧观 ;审美范畴 中图分类号 :A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 号 :1673-291X(2010)18-0

2、222-02 近年来 ,由于美学作为审美范畴的 “ 悲剧 ” 理解上的混乱 ,并进而导致对“ 悲剧 ” 本质的误解和对 “ 悲剧 ” 类型的错误划分。因此有必要重温马克思主义美学原理 ,以此把握美学研究方向 ,从中加深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悲剧观。 在美学史上 ,第一个对悲剧这一美学范畴进行探讨的是亚里士多德。自亚里士多德以来 ,许多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都把它作为重要的美学范畴来探讨。但只有马克思和恩格斯 ,才第一次给予真正科学的解释。马克思主义美学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出发 ,科学地总结悲剧性矛盾和悲剧艺术发展的历史经验 ,正确揭示悲剧性的客观社会根源。具体地说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悲剧

3、理论有以下要点 : 一、悲剧性冲突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矛盾的反映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悲剧的见解散见于他们的许多著作之中 ,但比较集中地阐述这一问题的 ,则是 1859 年评论拉萨尔的历史剧弗兰茨 ?冯 ?济金根的两封信。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济金根的评论 ,在美学史上第一次从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矛盾的反映的情势方面 ,阐述了悲剧的本质。 所谓悲剧 ,恩格斯概括为 :“ 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 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 ”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 ,346 页 )任何悲剧冲突都应该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分析 ,都有其社会的阶级的根源。恩格斯所说的 “ 悲剧性的冲突 ”, 是尖锐、

4、复杂、激烈的 ,因而表现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是敌对势力的公开冲突。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死。林觉民、方声洞等烈士为了 “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 实现民主主义的革命目的 ,同阻碍这种历史必然要求实现的清王朝进行的殊死的斗争。他们在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情况下 ,不惜牺牲 ,为真理而斗争。红花岗 (广州烈士陵园 )上陈铁军与周文雍 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壮烈牺牲 ,也是如此 (见刑场上的婚礼 )。 有的是内部的两种力量的冲突。这两种力量虽然都在为促进历史的必然要求的实现而斗争 ,但由于对待实现这个必然要求的途径的观点不同 ,因而产生了矛盾斗争。如果这种冲突激化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那么坚持真理的

5、主人公反而不被人们所理解 ,而遭到巨大的迫害 ,铸成悲剧性的结局。例如 :昆剧血溅美人图就是一出反映李自成因听信牛金星的谗言而迫害李岩 ,使李岩致死的悲剧。李岩是农民起义军的著名将领 ,他的妻子红娘子是农民起义军李自成的义女。清兵入关前夕 ,李岩竭力主张争 取吴三桂 ,故派红娘子护送陈圆圆 (吴三桂的爱妾 )赴山海关。并建议分兵河北 ,由他带领去御清兵。但牛金星污蔑李岩怀有二心 ,企图背叛闯王。李自成听信谗言 ,勒令红娘子押送陈圆圆回京。吴三桂一怒之下 ,便请清兵入关 ,攻打闯王。闯王不分皂白 ,杀掉忠臣李岩 ,不久 ,自己也走向覆灭。李岩忠诚于李自成的农民革命的历史要求 ,却被误解为对农民革

6、命的背叛 ,这就形成了历史的必然要求的这个要求实际不可能实现之间的冲突。冲突的直接结果是李岩的毁灭 ,间接结果是李自成的毁灭。这类悲剧 ,虽然是起义军内部的冲突所造成的 ,但其冲突也是复杂的 ,尖锐的、曲 折的。 有的还表现为统治阶级内部两种思想的冲突。罗密欧与朱丽叶出生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两个敌对家族之间 ,他们虽然都具有新兴资产阶级自由革命的理想和对爱情的执著追求 ,但封建主义却给他们之间砌上一道阴森的高墙 ,家族之间的世仇 ,给他们套上了无形的和有形的桎梏。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去为实现自己的爱情婚姻、自由而斗争 ,然而最后却遭到形体上的毁灭。中国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也反映了爱情悲剧主题。 总之

7、,悲剧冲突的类型是多样的复杂的 ,而不同类型又经常相互交织着的。正如布拉德雷在评价莎士比亚悲剧时所说的 :“ 有 人物之间或集团之间的外部冲突 ,也有主人公灵魂中的各种力量的冲突。 ” 这种外部冲突和内心冲突又是经常渗透在一起的。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冲突是悲剧形成的根本原因 ,是决定悲剧的根本标志。 二、悲剧性结局是肯定性或具有某种合理的社会力量遭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或毁灭 悲剧所反映的对象都是肯定性或具有某种合理性的社会力量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却不能得到发展和胜利 (否则是正剧或喜剧 ),而遭到摧残、打击 ,甚至毁灭。这又是必然的 ,不可抗拒的 ,因而引起人们撕心

8、裂肺的痛苦。 亚里 士多德认为 ,悲剧描写 “ 与我们相似 ” 又带有某些弱点的好人 ,通过他们不应遭受的毁灭引起观众的悲悯与畏惧 ,人将这种悲苦之情宣泄出来 ,就可由痛感转化为快感 ,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这一理论奠定了西方美学史上悲剧性范畴的基础。亚里士多德以后 ,真正把悲剧作为美学范畴来探讨的是黑格尔。他充分强调悲剧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认为悲剧性的根源不在于个人偶然原因 ,而在于两种正义的又都有片面性的伦理观念、精神力量之间发生的必然矛盾冲突 ;悲剧性通过对片面性的惩罚 ,使人产生快感。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 ,不是每个人的死亡都是因为自己的罪过。他充分强 调悲剧的正面崇高素质 ,批判黑格尔不

9、是从生活 ,而是从理念必然性出发界定悲剧性本质的唯心主义观点。但由于仅把它理解为 :“ 人生中惊心动魄的事 ”, 从而否定了悲剧性与必然的联系 ,则又是对黑格尔悲剧理论中合理内核的抛弃。 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悲剧观来看 ,悲剧性冲突主要有两大类型 :一是新生事物、新生力量的悲剧。它根源于新生事物本身的不够强大 ,或是具有片面性 ,从而形成丑在实力上而不是在精神上压倒美的悲剧。二是旧事物、旧制度的悲剧。这有两种情况 :其一是旧制度与新生世界的冲突。它主要是由于曾经是先进、合理的社会力量、社 会制度在一定阶段上转化为旧的力量 ,而与社会历史进程相矛盾 ,但它还没有完全丧失自己存在的合理根据 ,因而它

10、的毁灭具有一定的悲剧性。其二是旧世界事物之间的悲剧。在旧世界内部 ,居于统治地位与处于在野境地的代表人物之间 ,常常存在尖锐的矛盾。后者对前者的激烈对抗 ,可能在客观上反映着某种阶段的历史必然要求 ,但他们受阶段利益的局限 ,不可能在根本上与新生的社会力量站在一边 ,终将走向必然失败的结局 ,所以也具有一定的悲剧意义。此外 ,社会主义社会也可能产生悲剧性冲突 ,但其根源不在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 ,而在于新旧事物的矛盾斗争。 三、人们从悲剧的结局中看到的是肯定性力量的合理性和必胜趋势 ,并且产生崇高感 恩格斯从历史哲学的角度 ,概括悲剧为 :“ 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

11、性冲突。 ” 鲁迅从人生哲学的角度 ,认为 :“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 。二者都强调悲剧的本质在于 :在实践主体与现实客体由矛盾、斗争而趋向统一的过程中 ,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和历史发展方向的实践主体现象上被否定 (如壮士殉难 ,英雄牺牲 )而实质上被肯定 ,暂时受挫折 (如正义失败 ,革命受挫 )而终将获得胜利。 由此可见 ,悲剧在本 质上是一种崇高的美。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 :“ 悲剧是崇高的最高、最深刻的一种 ” 。 (车尔尼雪夫斯基 :生活与美学 ,22页 )悲剧性是崇高的最深刻的一种 ,但崇高并不一定引起悲痛 ,而且还能存在于自然界之中 ,这是与悲剧不同的地方。因此 ,属

12、于悲剧范畴的审美对象 ,它虽然令人悲痛 ,但又能使人化悲痛为力量 ,感奋振作 ,提高精神境界。 悲剧中被毁灭的是 “ 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 ”, 人们正是从它们的毁灭中看到了它们的价值。人们的同情、肯定 ,在受苦难、被毁灭的一方。因此 ,悲剧实际上是显示进步、正义、暂时受迫害、遭毁灭的肯定性社会力 量的合理性和最终必然取得胜利的潜在因素 ,同时也揭示了反动、非正义、暂时占优势的否定性社会力量的不合理性和最终必将失败的规律性。悲剧的意义不是消极的 ,而是积极的 ,是与崇高相通的。 悲剧由于充满崇高感 ,因而能够有效地陶冶人的情操 ,升华人的精神境界 ,鼓舞人的斗志 ,增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而斗争的勇

13、气和信心。阿里斯托芬曾在他的喜剧蛙中借剧中人之口 ,颂扬埃斯库罗斯的悲剧七将攻忒拜演出后 ,使雅典观众深受感动 ,大家都想当兵打仗 ,成为爱国志士。在中国革命的舞台上 ,李大钊、方志敏、刘胡兰、江姐、张志新等烈士的崇 高精神 ,鼓舞一代又一代为祖国、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尤其是军旅题材的悲剧 ,其中以英雄人物为祖国为人民所表现出来的不避艰险 ,承受苦难、甘愿牺牲的豪迈气概 ,给人以无尽的力量。 由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深入人心 ,人的艺术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 ,在观赏悲剧时 ,对于悲剧具有新的独特的理解。往往对主人公的失败或死亡的命运 ,不只是停留在一般的怜悯同情的审美情调中 ,而是升华到更

14、高的境界 ,即在内心产生这样的欲念 :为了消灭邪恶势力 ,争取美好的未来而斗争。特别是看了革命悲剧后 ,不仅仅是让人悲叹、悲伤 ,更不是悲鸣 ,而是使 人悲痛、悲愤、悲慨、悲壮 ;不是使人消沉 ,而是激人向上 ,更鼓舞我们为人类最美好的理想 共产主义而斗争。 悲剧中的抗争与超越精神其实正是人的一种独立自为的生存精神。所以 ,相对于传统文化的浸润和时代倾向的影响 ,从悲剧的效果来看 ,悲剧冲突还体现了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斗争中 ,虽以美的毁灭而告终 ,但却显示了美的真正的历史价值和人生价值的崇高性。此外 ,它是惊心动魄、振奋人心、感人肺腑的 ;它悲而不伤、痛而不绝 ,悲壮慷慨 ,发人深思 ,必然能唤起人们的怜悯与严肃之情 ,并在领略悲剧美的过程中使情感得到熏陶、感染、激动与升华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