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 摘要:高职教育要求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对高职教学中课程教学的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就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提出了看法,具体阐述了课程改革设计的理念及培养目标、总体设计思路、教学模式的改革设计及考核方案改革设计,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和这一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工学交替;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 10) 35 261 02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对于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定位有这样的表述:
2、 “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而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就必须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这是体现高职高专教学特点和深化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环节。 本文依据高职管理专业 “ 人力资源管理 ” 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人力资源课程改革,就如何体现高职培养目标和能力培 养特点,培养国家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进行了阐述。 一、课程的性质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在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企业人力资源规
3、划、招聘、培训、考核、薪酬和员工关系处理的方法和操作规程,明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角色定位、专业架构和职业方向。它以管理学基础、组织行为学的一般原理作为理论基础,并与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政策法规、员工关系管理等课程密切相关。 二、课程改革设计的理念及培养目标 我们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在改革中提出了全新的设计理念,即 “ 以知识应用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为手段,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培养学生未来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让学生在 教 与 学 的互动中乐学、好学、善学、学出成效。 ”同时,通过广泛的调研,确定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的培养
4、目标是使学生初步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理论和模块工作,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结构框架,为人力资源资格考证和各模块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的专业人才。 具体能力包括: 1.人力资源计划的制定,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和处理、职务分析计划的制定、分析职务的选择、职务分析方法的确定、职务分析的步骤和时间的安排、职务分析调查的实施、职务说明书的撰写,人力资源计划的制定。 2.员工的招聘与配置,包括:招聘计划的制定、招聘广告的编写、招聘渠道的选择、招聘流程的制定、面试活动的组织和时间安排、工作申请表的设计和筛选、面试问题的设计
5、、面试过程的实施、面试结果的评估、劳动合同的签订、入职手续的办理。 3.绩效考核,包括:绩效考核内容的确定、绩效考核方法的选择、绩效考核表格的设计、绩效考评制度的制定。 4.培训与开发,包括: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的日常管理、进行培训工作的准备工作、培训预算和核算。 5.薪酬管理,包括:薪酬管理信息的采集、员工工资核算、处理常规情况下出现的问题。 6.掌握人力资源管理职能部门的岗位职责和道德规范。 三、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思路 为达到培养目标,我们对课程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在课程教学中我们的总体设计思路是: 打破以人 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
6、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以项目进展引导知识扩展,按人力资源原理基础知识学习 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训练 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制定能力训练层层展开。教、学、做相结合,以真实的工作任务组织实训教学,将教学内容置于真实的职业岗位实践情境中,进行工学结合、体验式学习。如人力资源计划的制定、模拟招聘、培训需求调查和培训内容设计、绩效管理方案设计、薪酬管理方案设计和劳动合同管理等理论教学内容在模拟的企业背景下,通过教师边讲、学生边看边学边练边改来 完成。课程内容突出对人力资源管理技能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 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具体项目要求,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完成给出的工作项目。校内实
7、训结合课堂内容,在掌握模块基础知识后,发布实训项目任务书,学生课后制定项目工作任务安排计划。一般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之间事先安排好各自分工,按要求进行资料的收集。在这过程中,针对相应的具体任务,指导老师会在课上或课外进行一次专题辅导,并要求学生收集阅读相关资料。在工作的过程中,各个小组和指导老师随时收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共 同学习的方式找出解决的途径,并把问题解决的方式与方法记录下来,形成大家共同学习知识库。这个问题知识库通过不断的积累,最终形成庞大的问题中心和知识管理中心。然后,小组提交小组作业,交阶段性分析报告,制作 PPT 在课堂进行汇报分析。 随着课程教学活动的展开,学生不仅
8、能循序渐进地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操作流程和基本方法,而且能动手进行人力资源日常管理,能初步地制定人力资源管理不同模块的管理方案和实施措施,并建立起一个完整、系统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概念。由于是以项目展开教学,这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理论知识的实 用性,激发学生学习理论课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认真、负责、严谨的工作作风,从而达到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 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课程改革中设计了为期两周的综合实训。在实训环节中,学生分组在不同企业现场顶岗实训,其目的
9、是通过对招聘面试、培训开发、绩效考核、薪酬管理、劳动争议处理、员工关系管理等的实地实习,使学生真正了解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相关制度、管理原则、操 作流程,尤其要掌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各项工作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知识、训练职业技能,根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把模块的基础要求和实际岗位的职责要求进行结合,把知识转变成技能,把实务提升为实操。 四、教学模式改革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摒弃了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依据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主要涉及的日常人事管理、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绩效、薪酬、劳动关
10、系管理等业务工作来设计课程的教学,包括现 场教学、项目驱动教学、工作任务驱动教学、体验式教学。 1.工学交替 “ 工学交替 ” 教学模式能有效利用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发挥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 “ 工学交替 ” 将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技能为主的生产现场实训有机结合起来,基本能实现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要求之间 “ 无缝 ” 对接。 2.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式教学就是在课程教学中,通过教师引入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任务,通过亲身体验、自主探索、互动协助,从学习中完成任务的实 践性学习过程。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开展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分成实习小
11、组进行分工协作,进行方案的设计、过程的组织、资料的查阅,最后共同完成工作报告。使学生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培养了实际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同时,要求学生根据工作报告的数据进行分析、探讨,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查找资料,进一步制定更加可行的方案,找出解决办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学生约 5 人一组分组协作进行。 3.现场教学 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和提高教学效果。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教学中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在一些教学环节采取了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结合。 4.自主学习 在教学
12、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课程教学中设置探究性问题,鼓励学生根据课堂上教师给出的扩充性学习资料及学院图书馆资源进行资料查阅,使学生通过自己获取信息,在探究性问题的过程实践中,掌握活动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措施有:通过课程教学网站 “ 在线测试 ” 系统帮助学生巩固基础 知识;使用 “ 管理视野 ” 系统提供管理资料,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使用 “ 在线答疑 ” 系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的疑难问题。 四、考核方案改革设计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过程中,考核方式也应随之发生改变。从考学生死记硬背的能力到考核学生认识能力、分析能力、应用能力
13、、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就必须改变教学方式方法,不能以考不考来确定教学内容,以教师的思维来限定学生的思维。 “ 高分低能 ” 现象从某一侧面反映了传统考试方式所存在的弊端。 笔者对专业课程教学结业考试进行了改革,重视课程过程性考 核,重点强化技能,考核加大技能考核的比重,让考试融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样,不仅能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又能反映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具体考核标准主要有以下四个。 1.学习态度考核( 15%),包括:上课出勤情况、学习活动参与情况、交作业情况、课堂违纪情况等。 2.学习方式考核( 20%),包括:自主性学习和独立学习能力、团队学习和集体学习意识、网络学习和转移学习能力等。 3.学习效果考核( 45%),包括:作业质量情况、任务项目完成质量、实践操作和应用分析的结果正确性情况等。 4.学习创新考核( 20%),包括:模拟演练、总结报告、案例分析、设计策划等方面体现出的理念、思路、观点、方法、行为等创新性。 为国家发展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份工作任重而道远。通过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改革,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掌握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我们将更加努力地将课程改革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