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工科 ” 背景下职业院校工程技术教育改革创新的思考 摘 要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正处于蓬蓬勃勃的发展阶段,日趋显示出它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大的生命力,是推动经济、社会、科技、人才、教育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本文在 “ 新工科 ” 的背景下,对职业院校的工程技术教育进行改革创新,从教育理念、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分类发展体系等方面作出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新的理念和观点。 下载 关键词 新工科;工程技术;职业院校;改革创新 doi: 10.3969/j.i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编号 1673-0194( 2017) 14-0
2、-02 1 研究背景 2017年 2月 18日,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召开了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与会高校共同探讨了 “ 新工科 ” 的内涵特征、建设与发展的路径选择,并达成了一系列共识,称为 “ 新工科 建设复旦共识 ” (以下简称 “ 共识 ” )。 “ 共识 ” 认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我国高校要加快建设和发展 “ 新工科 ” ,推动现有工科专业的改革创新。 2017 年 2 月 20 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 ,指出 “ 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对工程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快工
3、程教育改革创新。 ” 2017 年 4 月 8 日,教育部在天津大学召开 “ 新工科 ” 建设研讨会,会后发表了 “ 新工科 ” 建设行动路线( “ 天大行动 ” ),提出 “ 新工科 ” 建设目标是: “ 到 2020 年,探索形成 新工科 建设模式,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发展;到 2030 年,形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工程教育体系,有力支撑国家创新发展;到 2050 年,形成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建成工程教育强国,成为世界工程创 新中心和人才高地。 ” 由此可见,我国工程技术教育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为适应新经济、新产业发展的需要,处于工程技术教育上游的普通本科院校已经开始行动
4、,而处于工程技术教育中下游的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院校(以下统称 “ 职业院校 ” )也必然要做出相应的行动。本文结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的要求和 “ 新工科 ” 建设行动路线( “ 天大行动 ” ),就职业院校的改革创新进行探讨。 2 工程技术教育新理念 职业教育发展到现在,教学上有一个明显的倾向,即重实践、轻理论,人才 培养方案在制订方面强调实用性,忽视了基础性,这在中等职业院校的表现尤为突出。在这种教学理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也许能够比较灵敏地反映市场的人才需求,学生毕业时也比较符合用人单位的 “ 胃口 ” ,但这显然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毕业生的最大缺陷在于缺乏后
5、发优势,而且专业的划分越来越细,学生学习的操作技能面越来越来狭窄,一旦学生在校学习的技能遭淘汰,就可能面临着失业的危险。随着信息化脚步的加快、技术进步的快速更新,没有哪一种技能可以学会后就一劳永逸。在目前这种教学理念下培养的学生虽然能够适应当前的社会需求,但显然不能适应社 会发展的需求,所以,职业院校也必须考虑学生的后发优势,注重专业基础知识和跨专业知识的培养,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结构也应从目前的立柱型改为金字塔型。 3 工程技术学科专业的新结构 现在的职业院校专业结构不像普通本科院校一样科学,专业设置基本上是跟随市场的需求进行动态调整,不考虑专业结构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从工程技术的发展方面看,新技
6、术的出现,必定是对旧技术的突破与革新,必然建立在旧技术的基础上。新技术,固然包含有新知识、新技能,但在这些新知识、新技能的背后,一定有旧技术、旧技能在做强大支撑。同理 ,新专业的产生,一定建立在旧的成熟专业基础上,这就意味着职业院校在专业结构上不可随市场需求的变化任性起舞,而应在旧有专业设置上进行交叉、整合,进而跟随市场的需求设置新专业,做到专业结构总体上的科学、完整。 4 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职业院校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上具有显著的特点,即 “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 ,但绝大多数的职业院校难以把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从表面上看,是学校和企业缺乏一个互相对接的平台,实际上
7、是双方缺乏互相 ?接的动力,尤其是企业;深层次的因素是,国家没有出台 相关法律法规,强力推进这项工作。要想落实 “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 的人才培养模式,国家应做出顶层设计,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做出指令性规范,规定学校和企业在 “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 中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尤其是企业能够享受到的实在利益,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使 “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 的人才培养模式落到实处。 5 教育教学的新质量 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可以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如何评价教学质量;二是如何评价教育质量。 教学质量的评价也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如何评价教师授课的质量;二是如何 评价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
8、。传统上对教师的授课质量评价侧重在教师讲了什么、怎么讲,注重授课的外在形式;改革后侧重评价学生学会了什么、如何学,注重授课的内在效果。传统上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是考试,主要是笔试;改革后是创新成绩考核评定方式,使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方式多样化、实用化。多样化就是给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成绩评定方式,避免成绩评定 “ 自古华山一条路 ” ,实用化就是结合课程特点选取成绩评定方式,使评定成绩能够客观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育质量的评价是一个太大的课题,按照传统教育质量的理解,其包含两 大主要方面,即德育和智育。智育主要侧重于学习的效果;德育则是职业院校的心头之痛。职业院校生源质量普遍不高,不仅
9、表现在学生的知识基础差,更主要表现在学生的素质基础差。如何把入校时问题较多的学生培养成符合国家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德育是关键,各级学校一般都存在以智育评价代替德育评价的不良倾向,职业院校也不例外。现在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逐渐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提出了 “ 先成人,后成才 ” 的育人理念,笔者认为这应该成为职业院校坚定不移的教育准则。在教育学生成人的基础上,突出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教育和培养。 6 分类发展的新体系 职业院校目前处于无序发展的状态,多数学校没有特色,没有优势,同质化发展情况严重。职业院校应该形成 “ 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协调一致,分类发展 ” 的局面,避免热门专业一哄而上,冷门
10、专业一起下架的专业设置市场效应,使职业院校能够服务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长远和大局。这需要国家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各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特色做出宏观布局,职业院校应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和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寻找定位和发展空间,既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服务于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 主要参考 文献 施福新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理论、现实与价值取向 J.职教论坛,2011( 34) . 王庭之,蔡红星 .行业高职院校特色化发展的战略研究 以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职业技术教育, 2011( 26) . 柳艳娜 .创新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 2010( 1) . 徐有华,陈传胜,徐明 .高职院校促进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制度创新与实践 J.中国地质教育, 2009( 4) . 蒲华,袁继道 .论职业能力的培养教育 J.黄冈职业 技术学院学报,2008( 3) . 宋春燕 .论澳大利亚 TAFE 的质量保障体系 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