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传统养老文化的变迁探讨.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54318 上传时间:2019-02-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农村传统养老文化的变迁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农村传统养老文化的变迁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国农村传统养老文化的变迁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农村传统养老文化的变迁探讨 摘 要:分析中国农村传统养老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指出正在向老龄化社会迈进的中国要构建新型的农村养老文化。 下载 关键词:养老文化;敬老;新型农村 纵观中国的养老文化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养老文化的变迁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传统的敬老孝文化阶段、建国后的养老文化阶段、改革开放后的新型养老文化阶段。 1 传统的敬老文化是对小农经济的适应 文化是对于蒙昧和野蛮来说的,自从人类进入到文明社会,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和人自身的认识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传统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老年人的生活知识、生产经验和生产技能、智慧对于年幼晚辈

2、都是极为宝贵的财富,这就是农业社会尊敬老人的社会基础。另外,由于农业经济生产率不高,资源短缺,天灾人祸时小农经济更为脆弱,其生产状态是靠天气和力气吃饭,年老体弱的人是难以胜任农耕劳动的,他必须靠子女获得生存资源,因此,养老的责任 主要靠家庭来承担和实施。在这种物质条件下,形成了以 “ 孝 ”为主的家庭养老文化。 “ 孝 ” 文化正是为未来实现 “ 老有所养 ” 的社会目标而设计出的,是符合人性的资源占有方法和文化规则。 所以可以说,以 “ 孝 ” 为主的传统养老文化是整个社会对于自然经济的一种适应,但在古代中国 “ 孝 ” 更多体现于一种尊卑长幼的社会秩序的制度安排。中国的孝文化中,中国孝文化

3、中,围绕着尊老形成了一系列的风俗习惯,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概括起来主要有赐物、免征租税和赐予爵位、官衔等方面。 这种传统的养老文化一旦经过伦理规范的安排,就形 成了一种独特的老年文化价值观。老年人很容易利用这些文化价值观,造成自己凌驾众生的地位,而且他们所在的社会文化的价值观恰好提供给他们以造成这种地位的材料和环境。 “ 孝 ” ,传统地安排了代间关系 ,缓和了代间紧张程度 ,减少了代间冲突的发生频数。因此 ,在某种程度上 ,社会的稳定得以维系 ,社会动乱得以减少。敬老养老 ,是封建社会家庭融洽、家族和谐、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基础 ,从根本上讲 ,是极有利于封建王朝的统治的。 由此,我们可以说

4、,中国古代社会敬养老人 ,尊重年长者的文化传统与风俗习尚是与中国古代社会的生产方式、政治 形态和经济结构密切相关的。传统的敬老孝文化在文化适应的三个维度下,侧重于利用制度进行保障与进行精神习俗上的强化,一直以来作为家庭养老的文化支撑,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强有力地主宰着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2 养老文化在社会主义时期的特征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经过三大改造,到 1958 年,人民公社体制在全国农村基本确立,在这种体制下,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集体经济成为了农村中占主导地位和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以家庭为主的小农经济所占的比例甚微,受到生产集体经济 的强烈制约

5、。实行农副产品统购统销以后,以生产队为主要形式的农村集体经济成了变相的国有经济或准国有经济,为配合国家巩固国防、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国家禁止一、二类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流通的同时,直接向生产地下达播种面积、品种结构、交售数量等指令性指标,基本上剥夺了生产队和农民的生产自主权和剩余支配权。同样,为了保证以农业积累发展工业和城市的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用户籍制度把农民隔离于城市之外便成了自然之选。农民外出务农或经商的自由被切断,农民更强烈地依附于生产队。占有绝对支配地位的农村集体经济剥夺了家庭的剩余支配权。 在农民家庭收入仅够基本生活消费而无积累的情况下,集体向原来有家庭抚养的非劳动人口提供基本的生活资料

6、。由此,与几千年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适应的农村家庭保障功能迅速退化,新的、社会化了的,以集体为主导的保证农民生命波折期最基本生活需要的保障形式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因此,传统的家庭养老文化就产生了变迁,为适应新的经济形式,家庭养老逐渐变为集体养老。同时,国家从制度上保证集体养老的形式。与集体经济形式相适应,在农村建立了一系列的社会救助制度:就灾、五保户供养和困难户救济。尤其是五保户供养制度使中国农村集体经 济条件下最成体系的一种福利制度从而保证了无劳动能力的农村老人的晚年的基本生活。另一方面,农村的合作医疗制度保证了老年人在生病的时候能得到及时较好的治疗。 可是,由于受历史虚无主义和极 “ 左 ”

7、 思潮的影响,孝道一度遭到非议,被认为是封建的伦理观念,被当成封建糟粕全盘否定并加以批判,孝道遭受严重的扭曲。教育不力致使伦理道德滑坡。 由于社会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精神上得到了解放,民主与自由的观念深入人心,农村养老文化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随着经济的 发展,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频繁,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这样传统的小农经济瓦解了,传统的养老文化就失去了其存在的物质基础。 ( 2)传统的家庭养老意识有所淡化。新中国成立后,劳动人民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人人平等的观念逐渐为大家接受,家庭民主也逐渐取代了家族主义。家族主义是以年长

8、的,辈分大的老年人为领导的,这样就为家庭养老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家庭民主化使人们开始注重个人利益和小家庭的利益。 ( 3)老年人的自立心理准备不足。传统的养老文化在物质维度,精神维度上发生了变化,可 是一些老人在思想上却仍然存在很大的依赖性,把对子女的依赖作为生活唯一的寄托,这种精神上的依赖是一种消极和缺乏自信心的表现,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老年人对子女的依赖程度越高,心理健康越差。 这一阶段的养老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由于土地的集体所有制,集体有权进行分配和处置财产,农户家庭的年长成员基本不能决定子女在集体中取得宅基地和耕地的权利,这就失去了家庭对成员基本的制裁手段。另一个方面,国家的社会保障体

9、系的完善使集体逐渐代替了家庭的养老功能,种种原因使得人们的潜意识里就不再强调晚辈对长辈的效忠与尽孝,传统的家庭养老文化在社会的变迁中逐渐衰落。 3 应对老龄化,构建新型农村养老文化 1978 年,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人民公社 “ 三级所有,队为基础 ” 的集体经济被家庭经济形式所取代,农村集体经济解体,由集体承担的养老功能逐渐丧失。同时,农村商品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风险条件急剧变化,人口流动迅速加快,计划生育政策实行,老龄化进程加快,家庭结构转变,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所以这一切的变化,导致养老模式又一次发生变化,养老文化在经济、制度、精神三个维度上又表现出了新的内涵

10、。 首先,国家从法律上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利, 1996 年 10 月 1 日颁布了中华人们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 “ 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人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年人 ” ,家庭成员有 “ 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 ” 新时期,养老文化的构建首先在制度上得到了保证,制度保障能使我们在面对老龄化的风险时,有了一个可操作化的前提。 其次,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进程,大批青壮年农民离开农村到城市打工,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第三、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家庭规模已经发生了变化,大 家庭逐步消失,核心家庭日益增多,核心家庭的发展使得家庭保障在经济与感情交流功能上发生困难。

11、而许多老人在他们晚年时期,不愿意离开其子女、孙子女,老邻居而住进养老机构。很多老人在精神上把子女当作晚年生活的唯一寄托,思想意识上仍受传统养老文化的影响,缺少自立的心理。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据分析,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农村老龄人口每年以 3%的速度增长, 2000年达到 9000多万,可见,我国农村老年人口数量发展速度快,规模大,为迎接 “ 银色浪潮 ” 的挑战,提高老年人生活和生命质量,我们必须构建新型的农 村养老文化。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养老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政治结构的变化,人们价值观的变化而发生了变迁。传统养老文化在各个不同时期,在物质维度、制度维度

12、、精神维度上有不同的侧重点,当今时代,尽管传统养老文化失去了其在物质与制度维度上的特征,但是它在精神维度上的表现仍很强烈。因此,在面对着中国传统养老文化这棵大树时,我们要做的不是扳倒这棵大树,对传统全盘否定,而是培植新的土壤,结出新的果实,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参考文献 1美戴维 ?波普诺 .社会学 M .北京: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 2000. 2李亦我的人类学观(一):说文化 A广东民族研究论丛 C(第 8 辑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5 3吴文藻吴文藻人类学社会学研究文集 M .北京:民族出版社,1990. 4美斯图尔德, J.H.文化生态学的概念和方法 J .民族译丛,1983,( 6) . 5美戴维 ?波普诺著 .李强等译 .社会学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6李鹏程 .论文化转型与人的自我意识 J .哲学研究, 1994,( 6) .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 C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