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学研结合助力湖南优势产业技术 “ 走出去 ” 研究 摘要 “ 一带一路 ” 倡议和 “ 中国制造 2025” 的提出为湖南省经济发展迎来新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新挑战。在对外开放新常态下,推进湖南优势产业 “ 走出去 ” ,是湖南省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然之举。当前,湖南省 “ 走出去 ” 在呈现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主体多元化、合作方式多样化的利好形势下,仍面临技术、人才、知识产权、国际环境等方面困境。以加强产学研合作为着力点,促进成果转化,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打造国际化品牌;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培育全球范围优势产业链;推进产教融合,培养高 素质国际化
2、人才,是破解当前困局,推进湖南优势产业 “ 走出去 ” 的基本策略。 下载 关键词 产学研结合;优势产业;创新;走出去 中图分类号 F2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283( 2017) 10-0100-04 作者简介 刘文娟( 1987- ),女,湖南株洲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科技管理、知识产权。 基金项目 湖南省社科基金决策咨询专项课题 “ 一带一路 战略下推进湖南优势产业技术 走出去 研究 ” ( ?目编号: 16JCC024)。 一、问题的提出 经济全球化的扩张对国际分工、全球资源配置及产业价值链分布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全球化经济发展潮流下,由发达国家主导、跨国公司推动
3、的产业调整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展开,依据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原则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加速了产业资源的跨国界流动。产业国际化本质上即生产国际化和消费国际化。从亚历山大 ?温特的建构主义理论到亚当 ?斯密的社会分工、技术专业化理论发展到今天,市场参与主体在优胜劣汰规则中共赢发展,而决定现代国际社会话语权的,是经济、技术和贸易。 “ 一带一路 ” 倡议和 “ 中国制 造 2025” 的相继提出,为我国企业 “ 走出去 ” ,加强国际产业合作指明了方向。 2015 年 9 月,湖南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湖南省对接 “ 一带一路 ” 战略 推动优势企业 “ 走出去 ” 实施方案,明确立足湖南特色和优势,推动湖南省
4、优势产业、优秀企业 “ 走出去 ” 。优势产业因其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特点,较于其他产业类型具有先行一步 “ 走出去 ” 国际化的条件。推进湖南优势产业 “ 走出去 ” ,旨在形成全球化经济发展趋势下湖南产业经济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新优势。政府和企业作为开拓国际贸易市场的两大参与主体,如何在 “ 走出去 ” 过程中明确自身的角色 定位,并做出正确的市场决策和战略选择,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湖南省企业 “ 走出去 ” 的现状 随着湖南 “ 创新引领、开放崛起 ” 战略的实施和开放强省目标的推进,湖南省加大推进 “ 弯道超车 ” 和 “ 走出去 ” 战略。据湖南省商务厅发布的 2016
5、年湖南省 “ 走出去 ” 业务情况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湖南省 “ 走出去 ”现状呈现以下特点: 1.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湖南省企业 “ 走出去 ” 速度不断加快,对外投资规模总体呈上升趋势。2016 年,湖南省对外投资总额为 4696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51.7%;中 方对外投资额为 33.53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20.6%;核准(备案)境外投资企业171 家。从 “ 走出去 ” 企业数量上看, 2016 年湖南省累计共核准(备案)境外企业 1348 家;从对外投资分布区域看, “ 一带一路 ” 沿线国家和地区是湖南省企业扩展投资的重点和热点。 2.投资主体多元化,民营企业成为海外投资的主
6、力军 自 2000年湖南省企业正式开始走出去,投资主体主要包括四种类型:少数具有规模优势的大型国有企业,大型国有企业股份公司,金融性、服务性公司和具有一定竞争实力的民营企业。据湖南省商务厅数据显示, 2016年新设 171 家境外企业中,民营企业 166 家,占比 97.1%,投资额 31.18 亿美元,占全部投资额的 93.0%。可以看出,随着 “ 走出去 ” 步伐的加快,民营企业已逐渐占据湖南省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地位。 3.投资方式多样化,带动了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一是改变了长期以来的 “ 新建投资 ” 模式,通过组建产业联盟、购并投资、 “ 抱团出海 ” 等多种方式提高竞争实力,开拓国际市
7、场。如中联重科并购 CIFA,时代电气收购英国 Dynex 等均收到显著效益。二是合作由单一企业 “ 走出去 ” 转向产业链 “ 走出去 ” ,如湖南尔康 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整合海内外资源,实现从产到销全产业链 “ 走出去 ” ;澧水公司与湖南建工共同投资建设水电站,将带动众多水电行业企业 “ 走出去 ” 。三是开展境外载体建设,实现产业集群式发展。境外经贸合作园区作为我国企业在海外的集群式发展平台,能够有力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目前,湖南省已在越南、柬埔寨等 “ 一带一路 ” 沿线国家建立了省级经贸合作园区。 三、湖南省企业 “ 走出去 ” 存在的问题 1.“ 走出去 ” 的区域分布不均 从 2
8、016 年湖南省企业 “ 走出去 ” 的情况来看,近 80%对外投资额集中在亚洲和北美,新 设境外企业 70.2%分布在亚洲地区,对外承包工程非洲市场份额占比超过一半。总体来说,亚洲、非洲和美洲国家和地区是湖南省企业 “ 走出去 ” 最为集中的地区,而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尤其是欧洲国家和地区,无论是境外企业分布还是对外投资额或对外承包业务,湖南省都很少。这种不平衡的国际化经营分布,使湖南省产业 “ 走出去 ” 难以适应市场多元化的需求,也不能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湖南省产业结构和布局。 2.“ 走出去 ” 整体技术含量偏低,竞争力不强 数据显示,湖南省对外投资行业中仍以制造业为主,其次是矿
9、业和农业 。湖南作为我国中部六省之一,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省份,制造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工程机械产业作为湖南的优势产业之一,虽然其目前在国内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仍然表现出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体现综合创新能力的重大技术装备不多,重大装备、高新领域、关键设备仍然依赖进口等问题。在产业国际化经营过程中,亟待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的技术档次和水平,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作为紧跟制造业之后对外投资的矿业和农业,从产业对外转移的类型来看,也多属于资源趋向型和市场趋向型。总体而言,湖南 “ 走出去 ” 产业中真 正的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少,优势产业整体的技术含量较低,竞争力不强。
10、 3.“ 走出去 ” 的高端人才紧缺 我国 “ 走出去 ” 战略 和 “ 一带一路 ” 倡议,给湖南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升产业国际化水平带 ?砬八 ?未有的机遇。 “ 市场、资本的国际化只有与人才国际化相结合,企业才能在国际舞台上获得长期、稳健的发展 ” 。湖南优势产业 “ 走出去 ” 既需要专门从事技术产业创新的高层次研究与开发人员,又需要具备国际化视野、熟知国际贸易与国际企业管理等方面专业知识,具有较强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意识的复合型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 。湖南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地域局限因素,高端人才外流现象严重,加上当前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健全、机制不完善,高水平、高技能创新
11、人才严重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湖南省优势产业 “ 走出去 ”的水平。 4.国际化品牌少,知识产权意识薄弱 当前知识经济背景下, “ 知识产权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各市场经济主体之间竞争的制高点 ” 。先进的技术、独立的知识产权及知名的品牌效应是企业 “ 走出去 ” 、产业国际化的 “ 名片 ” 。长期以来,湖南省大部分企业采用代加工( OEM)的生产方式,缺乏具有 独立知识产权的产品及核心技术,品牌意识和知识产权意识薄弱,导致企业知识成果产出量少、无形资产获益较少、知识产权维护不力、产权利益纠纷增多、企业形象影响力弱、产品附加值低等弊端,严重影响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12、 5.对国际经营环境缺乏预见性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语言文化、法律法规政策、企业管理理念等差异,湖南省企业 “ 走出去 ” 面临来自国际环境不确定性的风险和障碍。一是投资所在国政策和政局变动带来的风险,如美国政府换届,新任总统上台后,对外政策不确定,影响全球经济贸易形势;东南亚、南亚部分国家和地区局势不稳定,甚至发生暴乱等影响整体经济环境;二是不同国家经济文化发展差异,包括东道国的风俗文化、语言、商业贸易习惯、企业管理理念等方面的冲突与融合问题;三是各国为自身利益在国际贸易中设置的各种贸易障碍和技术壁垒,如常见的国际反倾销与反补贴政策等。湖南部分企业决策者对 “ 走出去 ” 的风
13、险认识不足,事前缺少规划,对国际环境预见的前瞻性不够,很容易造成海外投资的失败。 四、推进湖南优势产业 “ 走出去 ” 的策略 产学研合作 在 “ 十三五 ” 开局之年,湖南省印发了 “ 十三五 ” 科技创新规划,突出了科技与经济、创新相结合,明确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全面推进创新型湖南建设。同时,指出了湖南省十大重点优势产业,强调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要实现湖南省 “ 十三五 ” 科技创新规划目标,应围绕 “ 创新 ” 这一主旋律,以创新能力的提升为出发点,着重技术和品牌创新,加强产业创新能力建设,以创新链带动产业链,提高优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改善产学研用创新模式脱节的弊端,
14、不断提升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加快创新人才和国际管理人才培养,提升竞争软实力,走出产业国际化发展困境的桎梏,以产学研合作助推湖南优势产业 “ 走出去 ” 。 1.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湖南优势产业要更快更好地 “ 走出去 ” ,就要加强优势产业的创新能力建设,而优势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又最终体现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而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创新的源头。在目前大部分企业 R&D人员匮乏、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加快企业转型升级、促进成果转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正如学者所言, “ 产学研联合是推动企业自主创新
15、的主要途径,其联合的深度与水平,更是决定一个国家持续竞争优势 的关键因素 ” 。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促进科学研究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通过合作开发、委托开发、技术转让等方式,加速攻克制约企业和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加快产品更新换代,使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应用,加快创新步伐和周期,进而推动地方产业优化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现校、地、企互利共赢。 2.加强产学研合作,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打造国际化品牌 知识产权是国家创新实力的综合体现,虽然知识产权作为一种国家战略在我国具有重要地位,但在微观层面,许多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将其 上升为企业战略。湖南的许多企业研发创新资
16、金投入不足、知识产权意识薄弱,没有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人员,对自身的创新成果缺乏知识产权保护,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高校、科研院所拥有雄厚的人才、智力资源优势,随着对知识产权重视程度的提高,近年来湖南省高校整体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快速增长,但由于同市场结合不紧密,大部分专利仅停留在单纯的科研成果产出阶段,真正实施转化的并不多。鉴于上述两种情况,实施产学研联合,加强校企合作,便能同时解决高校和企业存在的问题,并获得双方共赢的效果。一方面,高校充分发挥其智力 、人才资源优势,根据企业和产业发展需求及市场导向开展科学研究,或联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开展技术创新,以创新成果申请国家知识产
17、权,同时获得企业研发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企业充分利用其场地、产业化条件优势,加大知识产权投入力度,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共同申报专利,或通过专利转让、许可等方式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将技术创新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之根本。产学研合作在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过程中的关键点是:在研发、试验阶段,企业对研发成果选择性地采取技术秘密保护和实施专利申请战略,以防止市场竞争对 手的恶意抢注和专利垄断,此阶段的专利申请工作可以高校为主、企业为辅;在生产、销售阶段,企业就已趋成熟、可进入产业化阶段并获得知识产权保护的专利技术,实施专利实施战略和商标战略,通过专利运用,获取最佳经济效益,并就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产品申请商标注册,通过有目的的宣传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逐步建立自己在国际国内市场中有影响力的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培育湖南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和知名度,使企业立于竞争的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