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四大须生唱功分析.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55824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剧四大须生唱功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京剧四大须生唱功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京剧四大须生唱功分析 摘 要:四大须生,指四位著名的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在京剧史上,有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的说法。而在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中马连良均榜上有名,因此,列名四大须生的著名京剧演员有七位,他们分别是: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他们名噪一时,艺术造诣很深。本文从四大须生的唱功上试做分析。 下载 关键词:京剧;四大须生;唱功 一、嗓音 演员的生理条件不同决定了他们的发声素质的不一样,所有的京剧老生演员声音基础没一个是相同的,这和京剧传统的本音提嗓发声法有关,它所产生的声音都带有各自的特定的音质和音色。所要比较的不是声大声小、音高音低,而是在演唱中对嗓音音

2、质稳定度和音色持续性的控制能力。 余派对嗓音控制力要求极高,发音时的嘴型、喉咽、口齿、颊、腭部位配合都要具体的规格,因此在演唱时不管旋律如何多变都不会发生音质、音色的改变,即使破 音也不走样。相比之下,四大中除奚啸伯先生外另三位都不具备这种能力,经常发生行腔时压打喉头现象,听听他们的唱片就知道无法保持嗓音音色音质的一贯性。再听听李少春和孟小冬的唱片,正是受过余先生亲自调教才始终保持嗓音的稳定性,也是余派 艺术高人一筹的魅力所在。 马连良本音极好,可是为掩盖舌音短劣而多用修饰音如鼻音形成了独特的 “ 马音 ” ;谭富英天赋金嗓、能高能低、浑厚宽亮却弃本音于不用专练腮音、颊音加上嘴型变化过频过大导

3、致无法充分发挥金嗓子优势,所幸脑后音还在;奚啸伯本音先天缺失故多用修饰音装点,推力不错可托力不足,因此独辟蹊径用假音透鼻后作脑后音用,别具风味俗称 “ 洞箫 ” ,缺点音力无法下沉,运用起来极不自然;杨宝森纯用本音,宽而朴实,但缺乏厚度、因缺乏共鸣唱脑后音时声音会变细。 二、唱腔旋律 对于唱腔,四大须生都 有自己的相对固定的旋律。马派旋律变化较大,追求美感,但俏丽之余又不失大气,是四大中最优美、最有线条画的,但现实性和写实性不够,特别是在有些悲剧戏的运用上有待商榷,观众往往记住的是他的唱腔而不是他塑造的人物;谭派旋律依循老谭,因适当吸收了余派,因此对比强烈度比老谭小,胆音符上下跳动幅度依然较大

4、,使得演唱难度加大,缺点是缺少流动性和音乐感,很难引起观众戏迷的共鸣和传唱;奚派旋律与马形成鲜明对比,虽然他用的是言派格局,可演唱技巧用的是谭派,尤其是哭音,正是由于节奏的改变形成四大中最具有悲剧色彩的旋律,缺点是表现力 单一,只适合悲剧戏目;杨派旋律依循于余派,平实偶有俏头,常演戏根据自身体会对部分节奏做过改动,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比如大保国二黄快三眼改的非常好,而红羊洞的中三眼改快三就很失败。 三、运腔技术 运腔技术指的是对唱腔的处理方法和演唱时劲头、尺寸的把握。马派唱腔优美俏丽,马先生演唱时多用修饰音,行腔时劲力含而不露,常用连音,尾腔收音多用长音,尺寸上行腔时连音在节奏变化处会有突变,很

5、是动听。但嘴型过大,转腔收尾似巧实拙,有故弄之嫌,运腔技术不算上乘。谭派唱腔雄浑酣畅,谭先生行腔时劲力收放自如,吐 字喷音尺寸感恰到好处,听来酣畅舒服之极,可是转腔和收腔时因嘴型变化过大过频且多用腮音导致会出现多余的杂音,使得本来自然流畅的唱腔变得不伦不类,使积聚起的美好听感顿觉重挫。奚派唱腔委婉悲怆,奚先生行腔时多低回婉转,含力类似马派,但不像马的一含到底,而是兼有发放,喷口的劲头十足,尺寸感把握恰到好处,尤其是耍腔跌宕起伏、一气呵成。缺点是转腔不自然,行腔不够圆活,有刀劈斧凿之嫌。运腔技术上乘。杨派唱腔基本遵循余派,其行腔方法也依照余派,只是缺乏立式功夫和提溜劲儿,只能横着来,不过他横出了

6、道儿、横出了味儿,整个唱腔的 完整性、圆活性保持的非常出色,转腔中的断音、顿音劲头尺寸都有自己的特点,令人听来十分过瘾。只是甩下巴用力过大过多,使得灵活性有所欠缺,但总体来说,杨先生的运腔技术是四大须生中最好的。 四、字音处理 马先生因追求唱腔的旋律美,往往不注意字音的四声,经常会出现倒字现象,而且有时过多运用鼻音和 ?X 音使得字音收韵含混。其字音处理技巧是四大中很欠缺的,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既要旋律美又要字音准实在是太难了。谭先生是湖广人,湖广音对他来说驾轻就熟,四声非常准,但是碰到大三才韵、中三才韵和小三才韵时 就有问题了,经常会有倒声字出现,而且,谭先生在唱西皮三眼或反二黄时也经常

7、咬不准音。奚先生票友下海,文化知识很高,对字韵研究很深,因此它的字音、韵脚非常准,遍闻他的唱片几乎找不到倒字倒音,可是他过于追求四声而使得唱腔美感顿失,而且音准程度也较差,经常咬不住音。 五、声情结合 马先生在演唱智者角色时声情结合度是最好的,但演悲剧角色时往往会有唱腔和人物的部分脱节。谭先生演唱人物时开始全神贯注,声情并茂,可越到后来越是脱钩,不过最后他还是能把人物神情拉回来。一句话,不能始终如一。奚先生最注重声情 结合,听他的唱就是不看也能感受到角色的内心变化。杨先生的声情结合度是四大须生中较差的,观众往往会脱离角色、脱离人物欣赏他的唱腔,不过桑园寄子除外,那是我所听过的声情并重最好的唱段之一。 从两届老生名家走过的艺术道路来看,他们虽处不同时期,在京剧老生行中,都不是笃守师承、亦步亦趋,而是继往开来,启迪后学,无论在唱、念、做、舞诸方面都有自己的创造,各有所长,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开拓了老生行当精进求新的广阔道路,值得青年一代学习和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