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的形成.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56169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的形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的形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的形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的形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的形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的形成 摘 要 俄罗斯在经济转型期间出现了一批强有力的金融工业集团。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形式,金融工业集团是俄罗斯企业在迈向市场经济过程中的一种制度创新和尝试。从本质上看,金融工业集团是大规模制度 ?迁的产物,其形成具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制度根源。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的兴起有着深刻的制度性根源。早在沙俄甚至更早的专制主义传统是其产生的历史前提,苏联时期的高度集权制度和由此产生的官僚阶级是其形成的阶级基础,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则为其准备了经济基础。俄罗斯经济转型以后,金融工业集团的出现本质上是基于对不完 善市场制度的修补,而激进改革政策则直接推动

2、了它的建立和发展。另外,为了克服对转型策略选择的政治约束,俄罗斯政府实施的一系列扶持措施构成了对金融工业集团的重要外部支持。 下载 关键词 历史 金融工业集团 集权化 一、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的形成过程及其特征 (一)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的概述 1.形成过程。俄罗斯的金融工业集团是俄罗斯私有化进行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具有俄罗斯特色的金融资本与工业资本在经济转轨以后相互渗透、不断融合而产生的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俄罗斯的第一个金融工业 集团出现于 1993 年,从 1995 年起它们的数量迅速增加,到 1997 年其数目已达到60 个,到 1999 年进一步增加到 84 个,其中,包括 1500 个工

3、业企业和商业银行。在产生之后的近 10 年私有化经济改革当中,种种迹象表明,金融工业集团不仅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左右俄罗斯政界的主要力量。 2.分类。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我们可以将俄罗斯的金融工业集团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依地域为标准,可以划分为地区性金融工业集团、非地区性金融工业集团和跨国金融工业集团;按照生产规模或银行资产划分,可以 分为大型金融工业集团(工业产值超过 10 亿美元,银行资产在 15 亿美元以上)、中型金融工业集团(工业产值为 1 亿 10 亿美元,银行资产为 5亿 15 亿 美元)、小型金融工业集团(工业产值在 1 亿美元以下,银行资产在 5亿美

4、元以下);若按照内部企业隶属关系的性质划分,则可以分为纵向(垂直)关系的金融工业集团、横向关系的金融工业集团以及纵向和横向关系兼有的金融工业集团。最有代表性、最具俄罗斯特色的一种分类方法则是依据形成过程以及主导力量为标准所做的划分,据此可以将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分为工业主导型金融工业集团和银行 主导型金融工业集团。 (二)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的特点 1.政权的衍生物。这主要体现在苏联权贵阶层的量变阶段:他们通过权力支配国民财富,对国有资产隐性占有,权力开始人格化。这一特征主要体现在金融工业集团的形成背景上。苏联社会后期,官僚权贵阶层已经孕育成熟,羽翼逐渐丰满。在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下,官僚权

5、贵阶层以集权的方式支配国有财产。他们作为实施集权制度的主体,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将国家的财产变为自己支配。而且,他们可以利用部门和行业的超常规的集中程度,甚至代表国家以所有者的身份出现,直接 支配所管辖范围的巨大国有财产。同时,由于国家法律法规不健全,国有财产管理混乱,国家对财产的所有权抽象化,官僚权贵阶层以国家的名义取得对国有财产的支配权实际上已经逐渐演变为隐性的占有权。在苏联晚期,官僚权贵阶层利用职权竞相暗中积聚个人资本,几乎已是路人皆知的事情。到苏联解体前夕,许多官僚权贵阶层已经占有了巨额的社会财富。 2.“ 权力资本化 ” 。这主要体现在原苏联权贵阶层的质变阶段。以官僚对国有财产的支配权,

6、即隐性占有权合法转化为个人所有权。这一特征主要体现在金融工业集团的形成时期。苏联解体宣告了一个社 会主义大国的历史终结。但是,联邦国家的解体并没有使苏联官僚权贵阶层沦为阶下囚和贫困阶层。相反,大部分官僚权贵成了从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这一质变性转轨的直接受益者。由于国家解体,国有财产的所有者一时空缺,甚至原有抽象意义上的所有者 国家也消失了,并且苏联社会制度对官僚权贵阶层的约束力也消失了。官僚权贵阶层开始公开地以实实在在的所有者自居,把原来对国家财产的隐性占有合法地转化为私人占有。转瞬之间,不少原官僚权贵阶层就成了拥有千百万财产的俄罗斯富豪和金融工业寡头。借助国家解体的契机,官僚权贵阶层迅速而合法

7、地完成了 自身阶级角色的置换。俄罗斯政府为了加速社会转换,确保社会转轨不会 “ 倒退 ” ,又把由官僚权贵阶层转化而来的新生资产阶级当成社会的支柱和构筑政权的阶级基础。 1992 年开始的人人有份的证券私有化闹剧只是从法律上、政治上承认将 “ 权力变为资本的过程合法 ” 。可见,俄罗斯私有化本质上是资本领域的革命,它宣布苏联权贵阶层对国民财富的滥用合法化,用法律的手段保障官僚资产阶级和金融工业集团的顺利诞生。 3.“ 资本权力化 ” 。资本和官僚相结合,由官僚而来,羽毛丰满后又染指政权,回归官僚;由权力衍生,资本扩张后又开始插足政治 ,回归权力。这一特征主要体现在金融工业集团走向鼎盛时期。 “

8、 资本权力化 ” 给金融工业集团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波塔宁被任命为第一副总理的消息公布的当天,仅几小时之内他所经营财团的企业股票暴涨,其他金融工业集团的股票也随之上升。别列佐夫斯基的个人财富也迅猛增长,在世界最有名的杂志福布斯 1997 年评选的 200 位世界富翁排行榜上名列第 97 位,他拥有的私人财产达 30 亿美元。 二、金融工业集团形成的历史渊源 (一)历史前提:集权制度与公民社会的缺乏 1.俄罗斯的集权专制历史渊源。俄罗斯历 史始于东斯拉夫人,其为后来的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的共同祖先。基辅罗斯是东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个国家。 988 年开始,东正教从拜占庭帝国传入基辅罗斯

9、,由此拉开了拜占庭和斯拉夫文化的融合,并最终形成了占据未来 700年时间的俄罗斯文化。 13 世纪初,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占领后,最终分裂成多个国家,这些国家都自称是俄罗斯文化和地位的正统继承人。 13 世纪以后,莫斯科逐渐成为原先基辅罗斯文化的中心。 16 世纪中叶,伊凡四世时代,莫斯科大公国改称沙皇俄国。到 18 世纪彼得一世时代,已变成庞大的俄罗斯帝国,横跨从波兰到 太平洋的广袤地域。 1861 年,俄罗斯废除农奴制度。随后农民不断增加,对土地的需求也不断增长,急剧加大了革命的压力。从废除农奴制度到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俄国推出了斯托雷平改革、1906 年宪法和国家杜马,极大地改

10、变了其经济和政治状况,只是沙皇依然没有意愿放弃独裁统治。 纵观从基辅罗斯到沙皇时代的俄罗斯政治制度,高度集权是其发展的趋势。在高度集权的领导下,沙俄迅速对外扩张,从一个蕞尔小邦滚雪球般扩张到一个横跨亚欧的超级大帝国。而东正教的教义与教条制度则进一步加强了沙皇帝国的专制与集权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军事战败和食物短缺引发了 1917年俄国革命,此后共产主义布尔什维克登上权力的舞台,建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联盟。从 1922年至 1991年,苏联逐渐成长为一个超级大国。但是苏联仍然继承了其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传统。随着经济和政治体制的缺点所引发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1991 年苏联解体。 1991

11、 年后,俄罗斯联邦成立并继承了苏联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然而,俄罗斯已不再是超级大国。直至今日,俄罗斯的政治经济结构依然带有沙俄和苏联的特点。 2.苏联时代的高度集权政治经济体制。 长期存在的集权制度是金融寡头产生的历史前提。在苏联共产党垄断一切经济与政治权力,特别是党中央的日常工作机关 政治局、组织局和书记处掌握着党和国家的决策权,从而形成了一整套以党的官僚机关为核心的官僚体制。在这种制度下,经济领域中的国家官僚们逐渐把对生产资料的控制权演变成一种对财产的实际所有权,这就使得以国家自然代表面目出现的高级官僚实际上拥有和支配着国民经济中的一切。同时,高度集权制度使苏联缺乏一些公民社会组织(教堂、

12、新闻界、政治俱乐部、新闻自由等)。 公民社会组织具有制衡政府力量的作用, ?亩 ?使 政府担负起责任,人们也可以在法律改革过程中通过这些组织增进协商。而在俄罗斯,由于社会民主力量发展薄弱、广大民众对专制权威存在依赖和迷恋,因此在社会快速转型过程中,民众的社会监督、制衡作用长期缺失。这为个别权势集团的兴起扫清了障碍,转型期间社会财富分配的严重不平衡得以默认就与此有关。 (二)阶级基础:官僚集团 在长期存在的集权制度下,逐步形成了特殊的社会利益集团 官僚集团。苏联官员中有两个基本的集团:党僚集团(党团职能人员)和技术官僚集团(经理管理人员、部长和经理)。在大规模的经济转轨过 程中,官员分裂成政治精

13、英和经济精英。据调查,转型后俄罗斯 75%以上的政治精英和 61%以上的经济精英是从原来的苏维埃官员中产生的。新的政治精英主要是由原来的党务工作人员和苏维埃工作人员构成的,而新的经济精英则出身于共青团和经济工作者。在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中,他们利用自己掌握的权力,将自己重构为一个 “ 攫取财富的阶级 ” 。 官僚集团是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形成的阶级基础。正如俄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所副所长西蒙尼亚指出的那样,所谓金融寡头不是一般的官僚资本,而是 “ 官僚国家资本主义 ” 。在这种情形中, “ 官员并不非 法占有国有企业的资本,而是在国营部门内部非法利用所有这一切。他们用各种形式上合法而事实上违法的

14、方式把私人利益和国企活动联系在一起,从而建立了官僚资产阶级对大型国有企业的控制 ” 。 (三)初始经济基础:私人银行资本的发展 俄罗斯的金融自由化始于 1987年,主要是重组原来的苏联国家银行,建立新的银行体系。新的银行体系由苏联国家银行和五个专业银行构成:对外经济银行、工业建设银行、农工银行、住宅和社会发展银行、苏联储蓄银行。这六家银行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此外,以国有企业为创始人和股东,创立了第一批 商业银行,银行体系呈现出多样化特征。从所有制形式上看,商业银行最广泛采纳的是股份制。银行业改革后,俄罗斯商业银行的增长速度很快, 1989年初时只有 43家商业银行, 1990年增加到 224家

15、,到 1991 年初已达到 1357 家。其中, 1/3 由国家专业银行改制而来, 2/3 是新建银行。银行业改革使银行业务实现了商业化,商业银行业务向综合化、全能化方向发展。银行资本实现股份化,并以多种所有制形式建立商业银行。在转轨后开始的大规模私有化中,这些股份制或私人商业银行开始积极行动,为夺得对具有较高收入企业的控制权,分享企业利润 ,一些实力雄厚的大银行开始通过资本参与实现对企业经营的参与,从而得以成功地将触角伸向工业企业。这样,在俄罗斯出现了大工业企业和一些金融机构相互融合、不断渗透的趋势。 三、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的形成对我国的启示 在俄罗斯企业私有化进程中,相继出现了金融工业集团

16、与金融寡头这两种相互区别但又存在密切联系的经济组织形式,它们为经济私有化改革的进行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提供了大量的内资和外资,解决了资金短缺的严峻问题,也为改革中的中小企业走出绝境起到了示范和带头作用。在它们的带领下,俄罗斯的各项经济指标 开始逐渐呈现上升的趋势,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但是,它们在经济中的垄断独行,对市场和竞争的排斥,以及控制媒体、寡头政治,也给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改革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不得不加以重视并给予调控。 政府应当同各财团、寡头保持同等距离,国家权力也不应该被他们收买或私有化,只看重各财团、寡头在私有化改革中发挥的拉动作用或者只注意到他们所引发的负面影响,而对他们简单地一概

17、加以肯定或否定都是不合适的。只有在对他们施以严格控制和约束的基础上,利用其本身的集团优势和规模效益,引导其为国家社会经济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这样才能充分保证国家社会经济全面均衡发展,逐步走出阴影。 (作者单位为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作者简介:徐雨风( 1991 ),男,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审计博弈与企业财务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庄毓敏 .俄罗斯经济转轨中的金融体系:银行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J.国际经济评论, 2004( 4): 53-54. 李建民 .俄罗斯金融寡头暨官僚资本主义探源 J.东欧中亚研究, 1997( 5): 44-53. 黄永鹏 .试析普京对金融工业寡头的规范与整 顿 J.东欧中亚研究,2001( 4): 25-29. 董晓阳 .俄罗斯利益集团 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 1999: 15-16. 张树华 .过渡时期的俄罗斯社会 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1: 8-9. 欧亚社会主义研究潘德礼 .俄罗斯十年(下卷) 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3: 13-15. 宋锦海,远方 .新权贵 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的崛起 M.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8: 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