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促进我国服务业 FDI发展的对策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成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东道国,但在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 (尤其是制造业 )一直占主要份额,第三产业 (即服务业 )份额相对较低。截止 2007 年底,在合同外商直接投资累计金额中,第二产业占 70%,第三产业仅占 30%,这种产业转移的不均衡势,必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产生影响。本文结合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现状,分析我国服务业引进外资的存在的问题和主要障碍,对我国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政策进行了探讨,提出要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国内服务业生产和消费的总体水平,增强我国利用服务业外 资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服务业 PDI
2、的对我国经济的正效应,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健康发展。 下载 关键词:服务业 FDI 外资 政策 一前言 近年来服务业飞速发展,无论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均是其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大部分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都从 20世纪 70 年代的 45%-50%稳步上升到 21 世纪初的 65%-75%,而服务业的就业比重上升又明显高于产出比重的上升,就业比重从 35%-50%上升到 50%-70%,并且几乎每个国家都在呈稳定上升的态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流入中国服务业的 FDI 比例不断上升,服务业FDI 给中国带来许多机遇和利益,但同时也带来风险和挑战。如何正确把握服务业 FDI
3、的发展趋势,从我国自身服务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出发,在服务业领域合理地利用外资,引导其更多地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服务,成为我国政府面临非常现实的任务。 二目前我国服务业吸引外资的制约因素 (一 ).服务业 FDI 依然面临很高的壁垒 由于 GATS本身固有的缺陷,如 “ 肯定列表,方式、保留相当多的非歧视例外以及服务贸易壁垒无法量化等,以及服务业在 国家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和就业上的敏感性等,各国承诺的服务部门大多是易于开放的部门。 因此,中国的服务贸易壁垒仍然较高,如对外资进入中国有外资准入资格、进入形式、股权比例和业务范围等较多限制,并且所保留的对市场准入限制措施的商业约束性较严厉。对人力资本需求较
4、高的服务行业比传统服务行业有着更为严格的行业准入限制,使得进入服务业的有限外资只能选择管制相对宽松的传统服务行业,如零售业、建筑业等。因此减让表的达成与实施标志着中国服务贸易迈上了自由化轨道,开放将是一个逐步和长期的进程。 (二 ).服务 业高层次人力资本存量稀缺 中国人力资源在数量上占有绝对的优势,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建立的人口仿真模型预测,到 2013年,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 10亿人左右,要到 2025 年,我国劳动人口规模才会出现逐步下降趋势。与庞大的劳动供给数量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人力资源素质偏低,人力资本积累能力较弱。1999-2000 年,每百万人口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美国为 4
5、103 人,韩国为2139 人,中国只有 459 人;从 2001 年公共教育支出占 GDP 的比例来看,美国为 4.8%,韩国为 4.07%,中国到 2002 年也只达到 3.19%。 同时,目前我国人力资源的学历结构、行业分布结构和地区结构不均衡等方面,均反映出人力资源的资本化程度与发达国家存在显著差距,这种状况非常不利于跨国公司实施人才本地化战略,也影响到中国吸收和扩散跨国公司知识和技术的能力。 (三 ).市场机制不完善制约服务业 FDI 发展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虽然市场的竞争在逐渐加强,但服务业中仍然存在不同类型和程度的垄断,许多行业实际上还未打破政企合一、政府垄断经营的管理体制
6、,导致服务质量和效率低下,政府管制成本增加,使得服务业利用外资与制造 业利用外资相比,无法平等分享市场经济不断发育所带来的收益,因而阻碍了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顺利进入。 由于多年来服务业经营的体制原因,以及对国际服务业的进入限制,国际服务业向中国转移的规模一直不高。虽然中国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的产业层次不断提升,但引进的高新技术产业仍然以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环节为主,加工贸易占了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的主要部分,这种外资制造业的低端发展也限制了外资生产性服务业的转移规模和速度。中国外商服务业和制造业直接投资的协同关系,主要在东部沿海区域有较为明显的体现,而在广大中西部省份,制 造业和服务业外资转移还处于
7、非协同阶段。 三、政策建议 服务业的国际化过程必须依靠跨国投资来推进,这是服务贸易区别于货物贸易的主要特征。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服务业国际生产能力转移开始以服务业外包的形式迅速向全球扩散开来,每年以 30%-40%的速度增长,被称为第二次经济全球化。在全球价值链条中,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努力寻求自己的发展空间,创造条件承接服务产业环节的转移。我国也必须准确把握服务产业的国际转移规律,借鉴其他国家在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方面的经验,改善服务业利用外资的区位环境,按照 自己的比较优势融入某一价值链并在其中准确定位,从而获得很好的生存与发展机会,并为我国介入新兴服务产业,全方位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
8、争提供新的机会和条件。 (一 ) 改善投资环境,增强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能力 投资环境不仅包括基础设施等硬环境,还包括市场体制、知识产权、行政、法律、人力资源等软环境。当前,一方面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还要加快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改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特别是要增强政府服务意识,强化对市场主体的服务,改善企业发展的生 态环境,焕发企业的生机与活力。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引导社会资源更多地投向服务业需要的一些基础设施,要注意扩大农村地区和中西部落后地区基础服务设施的覆盖面,形成便捷的全国交通、运输、通讯、网络体系。 (二 ) 完善服务业管理的相关
9、法律 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 “ 入世 ” 以来,我国政府已经根据 “ 入世 ” 承诺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承诺给予外商投资企业与国内服务企业在体制上和政策上的平等地位,但现实的环境状况与中国服务业高速发展而需要大规模吸引外资的需求之间还存在着一定差距。 2006 年以后 ,中国 WTO 谈判中服务业开放的承诺全部到位,扩大开放的领域不仅包括金融、保险、贸易、零售商业、房地产等外资已经进入较多的行业,而且包括通讯、会展、旅游、专业商务服务等众多以往开放程度较低的行业。这就对中国服务业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此,在引资法律、法规建设方面,一是针对中国目前仍然没有专门针对服务业外
10、商直接投资的立法、尚未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的状况,在实践中,依照服务业的开放进程,要予以不断丰富和完善。二是对一些还缺乏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要制定出必要的实施细则和明确、配套的单项 法规,进一步推进改革和完善改革措施。 (三 ) 提高服务业生产水平,增强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能力 根据产业投资的一般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投资主体的等量资本投资在与母国产业发展结构水平相同或较高地区比投资在产业结构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可能获得更高的收益。就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而言,由于国际服务业的结构朝着知识密集型方向发展,因而,只有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国家 (地区 )才能为国际直接投资提供更高的收益,也才能吸引
11、更多的国际直接投资。 鉴于中国目前服务业结构水平较为低下,餐饮、商业零 售、交通运输等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传统服务业仍然占据主体地位,现代服务业如电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等比重偏低的状况,无论就中国今后自身产业结构调整而言,还是就吸引更多的国际直接投资而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不断优化服务业结构,提高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都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宋伟良 : 中国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战略研究,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 年第 2 期 郑长娟 : 我国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的特征和趋势分析, 国际贾易问题 20O5 年第 9 期 易开刚 :知识型服务业国际转移趋势与中国承接对策,科学进步理论与管理 2005 年第 9 期 陈毅,李金勇 : 生产性服务业区位模式及影响机制研究, 上海经济研究 2004 年第 7 期 杨正位 :国际产业转移与我国的对策,求是 2005 年第 1 期 (责任编辑:罗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