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多元分析 摘要:本文以经济理论为指导,以数学统计方法为手段,以我国1979-2009 年储蓄率与一年期储蓄利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和基尼系数的实际数据为依据,并借助 Eviews 软件研究,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下载 关键词:储蓄率;储蓄利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 F830.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828X( 2015)002-0000-01 一、研究背景 中国储蓄率在国际范围内已经处于较高水平,在外需受阻、产能过剩的背景下,高储蓄率的确已开始阻碍我国经济发展。大力完善社会保障、改革收入分配机制、拓宽消费渠道,才能助力中国
2、经济顺利转型。 二、理论综述 (一)利率对居民储蓄影响的理论分析 1.利率对储蓄总量的影响。现代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要根据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而定。通过微 观经济学中跨期模型可知,当利率提高时,就低收入者主要发生替代效应,会增加储蓄。就全体社会而言,储蓄弹性究竟是大还是小,最终取决于两个相反作用相互抵消的结果。 2.利率对储蓄结构的影响。在托宾的货币增长理论中,储蓄可以采用两种形式:一是现金储蓄,二是实物储蓄。但在货币增长理论中,由于现金储蓄的存在,实物储蓄不一定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二)收入对居民储蓄影响的理论分析 目前西方经济学界普遍认为收入是储蓄的决定性因素,这一理论正是沿
3、袭了凯恩斯的学术观点。居民收入中有多少配置于储蓄要 视边际储蓄倾向而定,但无论边际储蓄倾向大小如何,收入对储蓄的决定性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 (三)收入分配对居民储蓄影响的理论分析 基尼系数越大意味着贫富差距越大,贫富差距扩大使得拥有消费能力的高收入群体没有消费欲望,而低收入群体没有消费能力,从而整体上的消费倾向偏低而储蓄倾向偏高。 三、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取 这里我们选取的自变量 i, y 和 gini,应变量是 sl,所以建立如下多元回归模型( sl=Y, i=Xl, y=X2, gini=X3): Yl=0+ lXl+2X2+3X3+u (二)回归分析 通过 Eviews 软件对 197
4、9-2009 年这 30 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的计算结果。 一般可写出如下回归分析结果: =0.021746Xl+0.306961X2+0.826877X3-0.154899 t( 4.993130)( 1.678151)( 7.931299)( -3.547494) R2=0.811260 2=0.790288 (三)模型检验 1.经济意义检验。模型估计结果说明, 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一年期储蓄利率每增长 1%,储蓄率增长 0.0217;可支配收入增长 1%,储蓄率增长 0.3069;基尼系数每增长 1%,储蓄率增长 0.8268。 2.统计检验。( 1)拟合优度:由数据可以得到:
5、R2=0.81126,修正的2=0.79028,这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表明在 1979-2009 年期间,财政收入变化的 81.12?可由其他两个变量的变化来解释。( 2) F检验:针对显著性水平 5?,在 F分布表中查出自由度为 k=3 和 n-k-1=27 的临界值 F0.05( 3, 27) =2.96。计 算得到 F=38.68455 F0.05( 3, 27) =2.96,表明模型的线性关系显著成立,说明一年期储蓄利率( i)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y)基尼系数( gini)变量联合作用对储蓄率( sl)有显著性影响。( 3) t检验:针对显著性水平 5?,查 t分布表的自由度 n-
6、k-1=27 临界值 t0.025( 27)=2.0518。由数据得 xl, x2, x2 的 t值分别为 4.993130, 1.678151,7.931299,其中 x1, x3的 t值绝对值均大于 t0.025( 27) =2.0518。这说明,当其他解释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解释变量一 年期储蓄利率( i)基尼系数( gini)分别对储蓄率( sl)都有显著性影响。 3.计量经济意义的检验。( 1)多重共线性。由相关系数均小于 80%可知之间 y, xl, x2, x3 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多重共线性,那么 x2的 t 检验没有通过不是由于多重共线性引起,所以 x2 对 y没有显著影响,我们删
7、除变量x2,即可支配收入的影响,重新进行回归分析。 =0.025469xl+0.921564x3-0.166613 t( 6.585433)( 10.18692)( -3.745882) R2=0.791573 2=0.776686 ( 2)异方差检验。由于样本容量为 31,数量较小,解释变量个数大于 1,采用不包含交叉项的 White 检验。 Obs*R-squared 对应的 P 值为 0.06580.05,所以模型不存在异方差 ( 3)序列相关的检验。 =0.025469xl+0.921564x3-0.166613 t( 6.585433)( 10.18692)( -3.745882)
8、R2=0.791573 2=0.776686 该回归方程的可决系数、回归系数都 显著,对样本量为 31,三个解释变量, 5%的显著水平下,查 DW 统计表可知, dl=1.229, du=1.65,模型中duDW=1.764-du,模型中不存在自相关。 四、结论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从经济意义检验、统计检验等方面的结果得知,可支配收入对储蓄率没有显著影响,利率对储蓄率的影响较小,基尼系数的影响非常大。 1.高储蓄率是有好处的,但同时强调储蓄率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否则高储蓄率也是一把 “ 双刃剑 ” 。应该看到,中国现有的储蓄率已远远高出经济高速发展之所需,并且仍处于上升阶 段,这么高的储蓄率显
9、然是不健康的。 2.降低储蓄率,改善收入分配结构的各种措施,如减税、增加政府公共服务支出、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以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无疑将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 3.蓄率较高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启动消费的巨大潜力,在完善保障体系的同时还应健全股市、债券市场的良性运营,让资产能够顺利抵御通胀,实现保值增值,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起到提升内需、优化经济结构的目标。 参考文献: 王丽丽,何强,周忠辉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因素分析 J.当代经济 .2011( 10) . 周晓艳,汪德华,李钧鹏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中国农村居民储蓄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J.经济科学, 2011( 02) . 周绍杰 .中国城市居民的预防性储蓄行为研究 J.世界经济, 2010( 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