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党积极分子“社团化”培养的意义及实现路径探索.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58391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入党积极分子“社团化”培养的意义及实现路径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入党积极分子“社团化”培养的意义及实现路径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入党积极分子“社团化”培养的意义及实现路径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入党积极分子“社团化”培养的意义及实现路径探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入党积极分子 “ 社团化 ” 培养的意义及实现路径探索 摘要:为克服高校现有积极分子培养中容易出现的理论学习枯 下载 燥、实践活动简单、党支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联系不密切等问题,我们做了积极分子培养模式 “ 社团化 ” 的探索:在自愿的前提下建立一个积极分子组成的社团,参照党支部建在专业上的模式,结合入党积极分子班级分布情况,以培养联系人为中心建立起多个活动小组。活动小组在培养联系人带领下进行固定的学习交流会以及其他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这些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实现培养和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目的。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建 入党积极分子 “ 社团化 ” 培养 入党积极分子,主要指那些已经向党组织正式提出入党

2、申请,经党小组(共 青团员经团组织)推荐、支部委员会或支部大会研究确定作为发展对象进行有计划培养的人员。他们是党的后备军,比共青团员更加接近党组织,是基层党组织发展、培养党员的必经阶段。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考察是学生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却又容易被忽视的组成部分。为此,我们希望对高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模式 “ 社团化 ” 的探索能抛砖引玉,引出广大高校学生工作者更多的珠玑之见。 1 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模式创新探索的重要性 在高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 作用。在学生工作中,党建工作也始终保持着自己不可替代的龙头作用。不可否认,学生

3、党员在高校中是最优秀的一部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体现大部分时候都体现这部分最优秀的学生身上。他们固然起到了榜样和模范的作用,也确实带动了学校整体学习氛围和校园思想、文化建设。但学生党员毕竟只是学生群体的少数。我们学生党建不应该只是着眼于培养大学生中最优秀的那部分,而是要在全体大学生中宣扬先进思想,培养先进青年。 在大学校园中,有部分学生虽然因为学习成绩不佳或者综合素质不强无法满足党员标准不能加入党组织,但他们实践 动手能力很强或者自身兴趣方向上发展的较好。这些学生在普通同学中的影响并不逊色于学生党员,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学生党员。虽然因为综合素质上的欠缺无法将他们吸收进党组织,但是我们

4、可以让他们以积极分子的身份更加贴近党组织。一方面能帮助他们尽快成长,早日成为党的新鲜血液;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在党组织的指导下,在思想教育和应用型教育中起到对普通同学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从长远看,很多大学生毕业生都不是党员,但走上社会后他们很多人都会成为各个领域的骨干。在这些毕业生中,积极分子是最坚定的社会主义者,先进性和优秀程 度也最为接近党员。而且他们的数量远大于党员群体,在影响力上很多时候也不逊色。所以,在校期间对他们的引导和教育很可能会影响到他们走上岗位后对党的忠诚以及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 2 高校现有积极分子培养模式可能出现的问题 积极分子的培养实际上就是在为党组织准备输送新鲜血液,

5、是中国共产党能够长远发展的保证。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就是在打造党组织的基石。很多时候积极分子的培养都会遇到各种难题,我们也归纳了自己在积极分子培养过程中发现到的一些问题。 第一,积极分子身份归属感不强。不同于共青团员 有团支部,党员有党支部这样的组织归属,积极分子身份虽然是党支部确定的,但是在组织归属上并没有体现出与普通团员的区别。通常情况下,党支部对于他们的培养都只是停留在组织谈话和思想汇报交流的形式,其他时间入党积极分子还是以一个团员的身份在团支部进行组织活动。而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特别是在多年的培养考察过程中,积极分子更加需要一个能感觉到自己还处于党组织关怀中的归属感。 第

6、二,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缺少系统性。支部对于积极分子的培养容易流于各种培训、讲座等 “ 一锅烩 ” 群体教育,更多时候积极分 子的培养考察都是培养联系人完成的。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虽然都是正式党员,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但是大学生党员毕竟党龄有限、见识有限,对积极分子的培养很难做到系统性、全面性。 第三,积极分子互相交流较少。由于积极分子没有一个固定的组织,都是通过支部指派培养联系人的方式培养。所以,积极分子之间缺少一个思想碰撞、实践交流的平台。积极分子的活动更多的被局限在自己的圈子中而没有能够将这些同学形成一个互动、互助的集体。 第四,毕业班党员的流动造成的影响。由于高校中党员的流动性较

7、强,学生党支部的 党员特别是正式党员容易出现集中在毕业班的情况。这些毕业班正式党员由于平时在校时间少,实习工作忙,对于积极分子的关注减少。而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必须正式党员才能胜任,这就导致了部分积极分子向培养联系人汇报思想以及支部通过培养联系人考察积极分子的双向困难。 3 高校积极分子 “ 社团化 ” 培养模式的设想与构建 针对 “ 长期以来,高校基层党组织学习活动,一直存在着载体少、途径窄、形式单一、内容单调不足 ” 等问题。部分高校也探索和探讨过基层党建与社团相结合的模式,提出了 “ 将基层党组织的学习活动与高校各类社团的团体活动 进行有机结合 ” 。 他们在党建与社团相结合的实践中也实

8、现了一些基层党建进社团的初衷:即 “ 通过学生社团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及学校对学生社团和学生的要求传递给社团成员和全体学生 ” , “ 保证学生社团对学生产生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正面影响 ” ,同时避免了 “ 长期以来,高校基层党组织学习活动一直存在着内容不够丰富、形式不够活泼、结合实际不够紧密的问题 ” ,“ 扮演一种生动的、鲜活的、立体的主题性学习活动平台 ” 。不过他们要解决的是 “ 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中的作用 ” ,想要实现的主要目标是 “ 高校 基层党组织依托和借助高校各类社团组织来开展学习和教育活动,简单来说,就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学习活动进社团 ” 。 在目前已有

9、的探索实践中,更多的是利用已有的社团,将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做好 “ 党组织学习活动进社团 ” 。而我们在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经管系(以下简称科艺经管系)对积极分子培养进行了更新更直接的探索。我们是将积极分子的培养以 “ 社团化 ” 的形式集中进行,社团即是党建的一个部分。这是一个积极分子 “ 社团化 ” 培养模式而不是 “ 党建进社团 ” 。 在实现积极分子 “ 社团化 ” 培养模式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在自愿的 前提下,将入党积极分子集中到一个社团即 “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协会 ” (以下简称 “ 青马 ” )。在 “ 青马 ” 社团中,我们参照支部建在专业上的模式,将积极分子按照专业分组,

10、再按照年级分成活动小组。 “ 青马 ”社团的活动由全系各学生党支部统筹安排,同时在各个活动小组中安排党员指导,每个活动小组的成员由培养联系人和自己负责的入党积极分子组成,并在入党积极分子中挑选出合适的人员担任组长。 为了将 “ 青马 ” 社团建设成积极分子成长和交流的平台。社团主要通过组织固定每月一次小组讨论交流会和针对校园文化建设等实践活动培养积极分子成长 、长才。另外,各小组还自行组织思想交流会和实践教育活动来实现对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考察。 4 “ 青马 ” 社团的效果 “ 青马 ” 社团的成立首先是组建了一个完全由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的社团,成员素质相对较高,归属感强,热情高涨;第二是社

11、团的目的明确,是为了培养积极分子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第三领导明确,是在党支部领导下的,以学习和实践为目的实现党建社团化的组织;第四是发展方向明确,就是以深入实现党建学习和实践的生动性、活泼性和教育性。 “ 青马 ” 社团建立将近三年的时间中,为入党积极分子搭建 了一个共同学习、相互交流、集体实践的平台。通过 “ 青马 ” 社团组织的各项学习、交流和实践活动,也初步完成了我们的一些设想。 首先,我们通过严密的组织结构和细致的组织建设,解决了积极分子的归属感和身份荣誉感建设,让每个积极分子都能认识到自己是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且是党组织正在培养考察的对象。他们更加珍惜向党组织靠拢的机会,更加努力的实

12、现自己早日站在党旗下的理想。其次,我们通过培养联系人进社团、建立小组的模式让培养联系人更加靠近入党积极分子,并且能通过固定的思想交流会及时将党支部的各项理论学习的成果传达到小组成员中。在小组思想交流会中,入党积极分子的交流、讨论一方面完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素质培养的作用,也将他们的想法通过入党联系人及时的反馈给各学生党支部。在这个相互传递思想的过程中,党支部也能及时的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情况,并通过培养联系人完成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系统性培养。同时,在思想交流会中以及平时组织的实践活动中,入党积极分子也完成了互相熟悉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使得积极分子中出现了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局面。也由于有

13、这样的组织结构,即使培养考察人是高年级或者毕业班党员,也能保证思想学习的持续性和系统性 。最后,小组成员的相互熟悉也有利于支部及时通过各个积极分子了解小组内成员的情况。 除了理论学习, “ 青马 ” 社团也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社区文明建设和礼仪文化建设。各党支部组织了各种形式的活动,让没有机会、没有平台发挥自己特长的积极分子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氛围。当然,实践中的各个环节也让党支部对积极分子更加充分的了解,更能有的放矢的培养和考察。 参考文献: 中央组织部研究室、组织局 1996 年编印 .党的组织工作问答 . 蔡海生,郭庆舜,郑志 红 .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中的作用 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6( 5) . 刘根林,文侃 .高校基层党组织学习活动社团化的意义和实现路径 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 年 8 月第 30 卷第 4 期第 11 页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