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企业购销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识别与防范的探讨 摘要:合同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应对经营活动复杂化的必要手段。为了维护企业在购销活动中的合法权益,企业必须重视购销合同管理,规避和化解合同 ?施各个阶段的法律风险。本文从识别企业购销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入手,对合同法律风险的防范措施进行探讨,期望对保证企业合法权益,促进购销合同切实履约有所帮助。 下载 关键词:企业 购销合同 法律风险 一、企业购销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识别 (一)合同主体资格风险 合同主体资格风险主要产生于购销合同签订的前期阶段,对购 销合同的履行有着重大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企业未对供应商资格进行预审,没有对建立
2、起合作关系的供应商进行动态管理,进而出现供应商资质不合格问题,增加了合同无效、不能履约的风险;购销合同内容超越了供应商的经营范围,供应商不具备相应产品的经营资质,导致交易失败风险;受合同主体未参加年检、已吊销营业执照、企业变更未核准登记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面临着合同无效的法律风险。 (二)合同约定条款风险 合同条款是约束合同双方权利义务的依据,然而在一些购销合同中存在着条款不严谨、不准确、不完整的问题, 使合同签订与履行中面临着法律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合同中标的物名称、规格、品种、原产地、商标等约定不明确,易造成合同标的物与企业实际需求不符;标的物质量约定不明确,如未约定质量异议期
3、、质量检测机构、验收地点、验收质量争议处理机制等内容;合同单价、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履行方式约定不明确,易造成违约风险;合同中未能对不可抗力条款进行明确约定,或将非不可抗力的情形也纳入免责情形中,导致履约责任划分不明确。 (三)合同履约中的资金风险 合同履约中面临的资金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供应商要 求先款后货,但是供应商在我方支付货款后未能履行约定,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并会造成资金损失风险;对于约定预付款方式的合同而言,若预付款比例过大,也会增加企业的资金风险,使企业陷入资金周转困境;对于约定分期付款方式的合同而言,易出现实际支付货款比例与物资供应进度不符的情况;合同主体随意调整实际支付
4、账户,使得支付货款的账户与合同约定的账户不符,且合同主体否认货款已收到,造成企业经济损失;没有按照票据流转规定进行票据结算,造成企业被追索。 二、企业购销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防范 (一)加强合同主体 资格审查 在合同签订之前要加强合同主体资格审查,全面了解合同主体的具体情况,并对建立合作关系的供应商资格进行动态管理,以防范购销合同履行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具体措施如下:审查合同主体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行政许可证等,保证购销合同中约定的交易事项在合同主体的资格范围内;在合同签订前,对已经纳入供应商名录中的供应商资质进行复核,查看供应商是否经过工商年检,并通过官方渠道对供应商提供的证
5、照真实性进行核查;了解供应商资金、信用、经营状况,对供应商的履约能力作出客观评价;对大额购销合同,企 业要主动到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调查合同主体的资信能力。 (二)规范合同各项条款 为有效防范购销合同中的法律风险,应在合同签订阶段规范各项条款,确保条款的严谨性、完整性。具体措施如下:合同中必须明确标的物名称、商标、规格、种类、原产地等内容,避免产生合同纠纷;合同中明确标的物质量验收标准、质量检测机构、质量异议期等;合同中的标的物价格若为浮动价格,则要约定浮动范围,确定浮动上下限以及价格衡量标准;明确合同履行期限,并约定违约应承担的风险责任;合同中明确交货地点以及交货方式,如送货上门、上 门自
6、提或代办托运,并根据不同的交货方式明确合同双方责任;合同订立中明确不可抗力的范围,以及应对不可抗力过程中合同双方的责任。 (三)加强资金风险管理 在购销合同管理中,要加强资金风险防范,避免造成企业资金损失。具体措施如下:尽量遵循先货后款原则进行合同价款结算,加强合同主体履行中的动态监控;对付款方式进行合理确定,结合购销合同的具体内容,经双方商议确定预付款比例,最大限度减少企业资金占用额度;在合同中明确分期付款方式,以及每期款项支付的条件;在用票据进行结算时,企业要认真审查票据记载事项 是否准确完整。 三、结论 总而言之,购销合同存在的法律风险会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以及资金安全带来重大威胁,所以企业必须重视购销合同的风险防范,按照合同约定履行权利与义务,顺利完成交易活动。在购销合同管理中,企业要对合同主体资格进行审查,并规范合同中的各项条款,确定合理的合同价款结算方式,从而有效规避和防范合同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