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中学生道德教育的思考.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59066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加强中学生道德教育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于加强中学生道德教育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关于加强中学生道德教育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关于加强中学生道德教育的思考 摘要 :所谓 “ 道德教育 ” 是指一定社会为使人们遵循其道德准则 ,自行对社会和他人应尽的义务 ,从而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人们施加道德影响的过程。中学生的道德教育十分重要 ,事关他们能否成人成才的大事。文章对中学生道德教育进行了探讨。 下载 关键词 :中学生道德教育 ;道德准则 ;道德活动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1145(2009)20-0132-02 道德教育是社会道德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所谓 “ 道德教育 ” 是指一定社会为使人们遵循其道德准则 ,自行对社会和他人应尽的义务 ,从而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人们施加道德影响的过程

2、。中学生的道德教育十分重要 ,事关他们能否成人成才的大事。笔者就加强学校道德教育谈几点体会。 一、把 “ 五个环节 ” 贯穿于加强道德教育全过程 1.提高道德认识。中学生在道德方面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 ,从不能辨别善恶事理 ,到能够甚至善于辨别善恶事理 ,即道德认识形成和提高的过程。在这个环节上 ,学校道德教育 ,帮助学生掌握道德知识 ,了解道德义务 ,懂得区分善恶 ,从而提高中学生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的能力。 2.陶冶道德情感。中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仅仅有道德认知是不够的 ,还得将这种认识转化为内心的情绪体验。由于道德情感牵动当事人的主观态度和内心体验 ,不能单纯地重复和强化

3、道德认识 ,需要运用一些生动的、直观形象的、能催人联想的方式或手段 ,挖掘与他们内心相通的多种渠道 ,从这个环节看 ,道德情感的陶冶是一种艺术。 3.锻炼道德意志。中学生在一定道德认识 和道德情感的支配下 ,去履行一定的道德义务 ,并不总是畅通无阻的。相反、他往往需要克服各方面的困难和阻力。如在客观方面 ,需要克服现实条件的制约 ,落后势力的阻挠、错误舆论的非难 ,甚至亲戚朋友的埋怨 ;在主观方面 ,需要克服自身能力的限制 ,个人欲念的冲突 ,情绪状态的波动 ,临场处理问题的失误等。因此 ,在道德实践中 ,磨练自己的道德意志 ,培养坚忍不拔、一往无前的意志品质是十分必要的。 4.确立道德信念。

4、中学生在接受道德教育和积累生活体验的基础上 ,对一定的道德义务要求 ,逐步达到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有机统一 ,从而把某种外在要求转化或升华为内心倾向的、坚定不移的要求 ,这就是道德信念的确立。学生一旦达到这种境界 ,就能以强烈的道德责任感 ,自觉自愿地履行对社会和他人的义务 ,而不再计较个人的得失荣辱。 5.养成道德习惯。提高道德认识 ,陶冶道德情感 ,锻炼道德意志 ,形成道德信念 ,这几个环节对道德品质的形成 ,是必不可少的 ,但这几个环节都属于道德意识的范围 ,只有把自觉的道德意识转化为实际上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 ,并经过日积月累而成为日常生活习惯 ,才是道德品质的最终形成。中学生

5、的道德习惯靠他们行为的不断重复、不断积累才能养成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 :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 ,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这说明道德习惯养成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二、加强道德教育要注重把握 “ 五性 ” 1.道德教育内容的广博性。中学生的道德教育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全面理解和掌握反映社会关系的多方面的道德要求 ;而一般知识教育在内容上固然也是广泛而丰富的 ,但由于时间、精力、能力等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每一个受教育者都难以做到全知全能 ,而道德教育如果摒弃了哪一方面 ,都会导致另一方面的 “ 缺德 ” 。现实生活中 ,有的学生在校表现不错 ,而在家却是另一种状况 ,就是实例。 2.道德教育环节的兼进性

6、。在道德教育过程中 ,中学生对道德的知、情、意、行、信 ,几个环节是兼行并进的。他们可以根据各人的实际状况或某一个时期 ,侧重于某一环节 ,但不能不同时兼顾其他环节。如果机械地按知、情、意、行、信的逻辑顺序来施加影响 ,往往错过其他环节施教时的时机 ,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 3.道德教育起点的多端性。中学生道德教育的起点因人而异 ,切不可死扣一端 ,这与知识教育有所不同 ,知识教育 ,如数、理、化的教学 ,大都是“ 由浅入深 ” 、 “ 由近及远 ” 。而道德教育有时却可 “ 以高带低 ” 、 “ 由远而近 ” 。一切 以时间、地点、对象实际情况为转移。例如 :对情感淡薄的人 ,可从道德情感的陶

7、冶入手 ,对道德意志薄弱的人 ,可从道德实践中磨练入手 ,如此等等。 4.道德教育功能的实践性。道德教育特别强调个体实践性 ,因为只有道德实践 ,才能检验道德认识的实际水平 ,才能推进教育的进程。离开了实践 ,就会变成空洞的清谈或无力的说教。道德要求如果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不仅不能发挥其功能 ,反而容易造成言行脱节、表里不一的恶果。 5.道德教育效果的渐积性。无论是道德教育还是学科教育 ,都有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 ,但道德教育 ,不仅涉及认知 ,还涉及情感、意志、行为、信仰诸多方面。古人说 :“ 积善成德。 ” 不但要受教育者 “ 求之不得 ”, 而且要使之 “ 为之而得 ”, 使善意外化为善行

8、 ,才算达成了教育与修养的最终目的。 三、加强道德教育要注意条件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1.改变和提升中学生道德境界的条件道德具有层次性。不同的道德水平反映出学生不同的道德境界。个人道德境界的改变和提升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这里 ,起决定作用的是条件 既有社会条件 ,又有个人条件 ,还有条件与个人条件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2.社会条件。马克思说 :“ 人们的观念 ,观 点和概念 ,一句话 ,人们的意识 ,是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 ,人们的社会关系 ,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的。 ” 社会条件包括 :经济的发展 ,文化的进步 ,民主法制的健全 ,社会道德舆论宣传力度的增强等。有了这些条件 ,学生就可以

9、从社会事物的感知中 ,从形势发展的催促中 ,从个人生活的体验中 ,从社会历史发展的 “ 必然 ” 中 ,看到道德选择的 “ 应然 ” 趋势。 3.个人条件。在现实生活中 ,真善美的东西 ,总是与假丑恶东西相比较而存在 ,相斗争而发展。这对任何个人来说 ,都有一个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问题 ,谁也无法替代 ,这就是客观要求。人应具有如 下条件 :对高尚道德品质的追求 ,正确认识处理社会道德关系的能力 ,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 ,以及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热忱。 4.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条件与社会条件之间的辩证关系。在道德境界的提升中 ,既要有社会条件 ,也要有个人条件 ,二者缺一不可。但二者比较而言 ,个人本身的条件更具有直接的重大的意义。因为道德境界的提升 ,毕竟是个人道德修养范围内的事情。社会条件只能提供某种客观可能性 ,而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还在于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 ,不同人们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不同 ,因而反映出不同的精神面貌 ,就是明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