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调查研究 摘要:本文调查了在校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现状,分析大学生在日常行为规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突出问题的本质,探索高校养成教育提升实效性的改进措施。 下载 关键词:大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法、集中访谈法、个别深度访谈法等方法收集资料。问卷调查中共发放问卷 3000份,收到有效问卷 2691份,有效回收率为89.7%。集中访谈法是在前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初步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就部分问题中作答的可靠性的进一步认定,调查对象是辽宁省内部分高校的大学生。个别深度访谈是在前两项调查后仍不明确或是调查不充实的问题进行单独的深度探讨。调查问卷包括四大部分,分别
2、为基础信息、日常行为、大学生品格及高校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守则等四个部分的调查,调查对象涉及大一到大四 4 个年级。 一、大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现状 1.多数大学生存在日常行为不规范的现象 多数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调查显示按照学校规定时间就寝的学生不足 20%,尤其是大四年级的学生不足 5%,学生认识到某些不好的习惯会影响到他人的生活和学习及个人的人际交往,但并没有有意识的去改正自身不良的习惯。 2.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差 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在高校制度的约束下,多数大学生能够按照学校的相关规定约束自己的行为,但当约束力减弱的情况下,会随之降低自我约束力,
3、 调查中大四学生的行为规范程度明显低于 2-,换句话说,多数大学生外在行为上的规范是依托在学校制度的制约下完成的,并没有形成个人的良好习惯。 3.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日常行为规范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大学生随着年级的增加,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逐渐成熟,对规范的标准也有了不同的理解。低年级的学生普遍认为在外在约束下的规范即是规范,而高年级的学生更侧重于由内而外的的自觉规范。 4.大学生在消费行为上存在的问题表明加强其消费观和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消费入不敷出的占 51.32%,存在盲目消费的占 59.47%。大学生步人大学后,其消费行为处于相对自由的阶段,一方面他们消费的主要来源是依靠父母,每月
4、消费的金额相对固定;另一方面在固定范围内的消费是由学生自由支配的。多数学生刚刚到大学时不懂得合理消费,高校缺少对学生的消费观的教育,再加上外在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很容易使学生形成错误的消费观,从而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因此,高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对学生外显出的不良消费行为加以纠正。 5.高校养成教育的实效性差 通过对四个年级的对比统计分析, 随着年级的增加并没有呈现出大学生行为更加规范化的趋势,而在部分项目的调查中还呈现出相反的趋势,这既有制度方面的问题同时也有教育本身的问题,同时,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是一个主要问题。 6.大学生品格的调查结论 ( 1)大学生在公共场
5、所的不文明现象多数认为是个别现象。大学生在公共场所的不文明现象是存在的,但多数调查者认为这是一种个别现象,大学生主流的行为是文明的。不同的不文明现象调查结果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对在校园内大学生情侣行为举止不文明现象认为是个别现象的比例最低,这表明在调查的诸多不文明现象 中此方面是最严重的。 ( 2)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随年级呈现上升趋势。大学生考试作弊透射出大学生在诚信上存在问题。调查结果表明随着年级的升高,作弊比例呈上升趋势。作弊的行为对班级的学风及学生的学习态度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 3)调查对象对大学生的品格认可度较高。调查对象对大学生的品格认可度高,各项优良品格的调查均在 70%以上,其中
6、认为大学生待人热诚、友善的比例最大,处事公正和知法懂法的认可度最低。 7.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守则的调查结论 ( 1)高校对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守则教育 的实效性差。调查结果显示仅有 30.6%的学生表示对大学生行为规范守则十分清楚,高校对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守则的相关教育时间安排过于集中,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多数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故执行效果欠佳。 ( 2)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守则制定的合理性及高校对其的有效教育会激发学生自觉遵守。 83.58%的被调查者表示对于合理和正确的规范要求会自觉遵守,这表明要想有效激发学生的自觉性,首先要加强相关教育,让学生真正理解守则中具体要求的深层次意义,切实认
7、识到自我规范的重要意义。 ( 3)让学生认识到个人 行为规范对未来发展重要性是大学生遵守行为规范守则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对有效途径的调查得出 48.8%的被调查者认为让学生认识到个人行为规范对未来发展重要性是大学生遵守行为规范守则最有效的途径。 二、提升高校养成教育实效性的建议 1.高校 ?高度重视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的行为规范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会严重制约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高校有必要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高校应加强养成教育的制度建设,加大监管 力度 养成教育不是一触而就的事情,它是通过长期培养和训练,个人有意识的不断改进自身的行为和习惯才可能逐渐养成的。加强制度建设是保证养成教育效果的制度保障,加大监管力度是确保制度有效实施的前提。 3.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行为规范守则的相关教育 只有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觉规范、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才有可能激发学生内在能动性,使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最终形成养成教育的良性循环。 4.拓宽养成教育的途径,注重实践育人 养成教育是一种实践性的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理 论层面上,更应注重学生外显的行为表现。注重对学生在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实践教育更为重要。学生的主要问题不是无法辨别好坏对错,而是知行不一,实践教育是对正确行为的不断强化以达到成为行为习惯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