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信社在新农村建设中支农政策研究 摘 要:随着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而农业产业化过程中资金缺乏,导致很多农业项目不能顺利实施。农信社在农村金融服务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但是与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对金融政策的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建立农村信用社支农长效机制,对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进行完善,在农信社自身改革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模式,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重要的支持,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下载 关键词:农信社;新农村;支农政策 作者简 介 :张松营( 1973 ),男,河南巩义人,河南省巩义市农村信用联社鲁
2、庄信用社主任,经济师,研究方向:金融。 中图分类号: F830.61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 文章编号:1672-3309( 2011) 10-64-02 一、 我国农信社支农服务现状分析 首先,我国农信社提供金融服务过程中只能满足部分农民需求,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资金不足的问题。从农村资金需求角度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农户在维持自身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小额资金需求,这种资金需求主要表现 在欠发达地区。其次,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过程中农业企业与种养大户之间存在资金问题,需要解决农村产业化进程过程中资金难的问题,农村在实施扩大化生产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农
3、民在购买种子、农药、化肥等简便再生产资金同样存在问题,需要通过农信社的联保贷款和小额贷款进行解决,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化,农村资金需求越来越多,农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农信社需要立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现状,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金融服务方法,才能真正满足农村金融服务现状。随着农村的大发展,农村的产业化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其他涉农企业扩 大再生产存在贷款难的问题,对农村金融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信社对其满足程度越来越低,很多农户或者农村企业随着通过农信社渠道得到部分贷款,但是与其再生产需求相比害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很多农户的消费资金主要是依靠民间借贷进行解决。 从农信社金融服务现状情况看,农信社
4、贷款期限通常比较短,而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需要的资金周期相对比较长,农信社贷款期限通常情况下为半年到一年,有的金融服务项目贷款周期只有 3个月,与农村种植业的资金周期需求存在不匹配的问题,农信社在金融服务过程中只有不断调整金融服务政策,制定与农村产 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服务政策,才能从根本上满足农村金融需求。农信社的服务现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在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实践经验,通过对农村产业化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根本上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农信社的利率是不断浮动,利率浮动对农户融资成本产生很大的影响,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户融资成本。农信社利率浮动空间的扩大,对农户生产经
5、营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当前农户区分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定价,因此利率浮动过程中不能忽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需要立足农村实际制定科学合理有 效的利率浮动机制,从根本上降低农户借贷成本,对新农村建设会产生重要的作用。 二、 我国农信社金融支农能力制约因素研究 从我国农信社金融支农模式看,当前存在农村金融体系弱化、支农能力明显不足的问题。农信社金融支农过程中仅仅依靠一家农信社的力量是不够的,而是需要农村金融服务的整体实力。农信社金融体制改革之后,我国农村金融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从农信社金融服务整体情况看,金融体系还存在很多不健全不完善的地方,农信社农村金融服务过程中受到政策等因素影响,
6、缺陷相应的支农能力,对整个农村金融服务市场 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我国农信社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发展环境和人员素质的双重约束,“ 有脚无头 ” 的管理体制对农信社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农信社自身的包袱比较重,农信社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客户群比较复杂,因此各种不良资产的数额较大,对农村金融市场资金流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农信社由于不良资产的数额较大,因此农信社资金短缺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面对总量需求较大和服务模式多样化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农信社的自身状况无法满足 “ 三农 ” 需求,农信社在发展过程中明显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 我国农信社在服务 “ 三农 ” 过程 中,对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
7、献,但是农信社自身存在信贷资金风险大,信贷经营理念滞后等问题。农信社信贷资金风险较大,导致银行债权维护过程比较难,农村金融服务过程中的对象比较复杂,包括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和最大的弱势产业。农信社在信贷过程中,存在周期长效益低的局面,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看,外出务工农民较多,贷款过程中回收比较困难,同时很多农村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的倾向,导致很多农信社最后出现亏本问题,农信社在维护债权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对信贷资金进入农村市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我国农信社金融支农理 念方面与农村资金需求问题存在不协调的现象,只有解决二者之间不适应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信社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支农政策服
8、务水平。当前农信社支农政策方面仍然是扶贫的模式,农信社支农政策方面仍然是以化肥、种子、农药等方面领域为重点。而在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对农信社金融支农长期效益的产生会有很大的影响。农信社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方面发展,从根本上提高农信社长期效益。 农信社金融管理理念滞后,从长期情况看农村信贷员对农业贷款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认识不到位,导致贷 款策略不能很好的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首先,农信社在金融服务过程中存在不愿贷的现象。农户贷款笔数较多,而每个贷款额度比较少,经营成本比较大,因此我国农信社管理过程中存在一系列与市场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需要在具体实施过程
9、中进行改进。我国农信社客户住所分散,存在交通不便利,贷款管理难度较大,对农信社自身管理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次,农信社在贷款过程中存在不敢贷的思想。主要是由两个方面原因产生的,一方面农户还贷来源主要是依靠农业生产,农业在整个产业中处于弱势地位,农业生产收益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农业发展的 不稳定性导致农业贷款风险比较大。另一方面,农信社贷款过程中大都是采取贷款责任制的策略,导致很多信贷员和农村信用社不敢冒险发放贷款,对农信社服务农信金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农信社政策的不稳定性对农村金融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最后,农信社贷款过程中存在不想贷的现象。农户贷款通常情况下额度比较少,少的情况下有几千元
10、,多的情况下则只有几万元,农信社贷款过程中数额小期限段短,因此农信社的收益比较少,对农信社对农村小额贷款的发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农信社发放小额贷款的积极性不高,导致金融服务政策无法满足农村金融的需求。 我国农信社在贷款过程中采取担保抵押的信贷政策,导致农信社的信贷门槛提高。农户在贷款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的担保抵押物,导致贷款无法正常获取,对整个农信社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通常情况下,一般性农户的农村房屋不能作为抵押担保物,因此农户资金很难通过农信社贷款获取,农信社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政策支持新农村建设。 三、 我国农信社金融支农政策建议 农信社金融支农政策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11、,农信社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为导向,积极开展有利于新农村建 设的金融服务,不断完善信贷服务政策。按照国家的政策支持金融贷款,通过有效的途径不断增加信贷资金来源,不断增加农信社的农业贷款资金投入,从根本上满足农业生产和投资方面的资金需求,通过对农信社金融服务政策的调整促进新农村建设。 我国农信社金融支农政策实施过程中需要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规范处理各种金融政策,不断拓展农信社金融支农服务范围,完善金融服务支农政策,积极有效的承担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促进新农村建设,通过开展农村扶贫开发贷款政策,保证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项业务能够得 以顺利开展。
12、农信社在支农政策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推进商业化改革,支农政策实施过程中需要从传统模式向农业龙头企业方向转变,积极支持农村乡镇企业发展,鼓励他们实施二次创业,对农信社的市场定位准确,才能更好的制定科学合理的金融支农政策,促进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 我国农信社政策实施过程中应该以 “ 三农 ” 为服务目标,促进农信社不断进行市场化改革,积极发挥农信社在服务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国家在农信社实施政策上给予了一定程度的优惠,比如信贷政策和税收优惠等,农信社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优惠政策,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 ,促进新农村建设,国家在农信社方面的政策倾向比其他商业银行要多,因此农信社需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
13、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支持新农村建设。农信社在政策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规范民间融资,通过推进农村信用社市场化改革,促进金融信用环境的形成,从而能够增加农信社支农的信心和决心,政府需要为金融支农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农信社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责任编辑:吴之铭) 参考文献: 倪建辉 .农信社金融服务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J.江海纵横 , 2006,(06). 叶红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防范探讨 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1). 郭虎平 .当前农信社抵债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消费导刊,2009, (04). 丁力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 “ 小额信贷 ” 业务研究 J.财经政法资讯,2008, (03). 李维林、蔡远福 .市场化、商业化:农信社如何迈过这道槛儿 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 2009,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