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与地方经济的关系.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60901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与地方经济的关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与地方经济的关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与地方经济的关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与地方经济的关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与地方经济的关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与地方经济的关系 摘 要 针对当前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地区间不平衡的现状,以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与地方经济水平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程度影响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而地区 GDP与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性并不显著;地方经济活力影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第二产业从业人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等指标促进作用明显;农村地区居民富裕程度影响网络购物规模,网购指数与人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高度相关。建议把握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着力点,加快 “ 农产品上行 ” 的步伐。 下载 关键词 农村电子商务;县域电子商务;地方经济水平;

2、典型相关分析 中图分类号 F72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 2018)02-0041-07 一、引 言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商贸流通方式,具有进入门槛低、投入资金少等特点。在农村地区,农民可以通过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或农村特色产品实现个人致富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国务院 ?k 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 201578 号),商业部开展了 “ 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 创建工作 ,这些政策的相继出台可以看出政府已将电子商务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新引擎,成为解决 “ 三农 ” 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根据阿里研究院、阿里新乡村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研究报

3、告,截止2016 年 8 月,中国出现了 1311 个 “ 淘宝村 ” ,年销售额达百万元的 “ 淘宝村 ” 网店数量超过 11 000 个,电子商务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效果初显。然而,面对超过 2000 个县级行政区的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在各地的发展极不均衡,浙江、广东、江苏、山东、福建等 5个经济较发达省份的 “ 淘宝村 ”就占总数的 83.4%。该数据至少说明两点,一是中国大部分省份的农村电子商 务还没有发展起来,二是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地方经济的基础条件显著相关。因此,研究电子商务发展的地域差异已成为当前制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产业政策的前提条件。 解释地区间经济差异主要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两

4、大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突出地区间资源的异质性,而竞争优势理论更强调地区的内生能力。 H-O模型基于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家或地区间因要素禀赋不同导致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带来的比较优势产生了跨区域贸易。 Porter 提出了 “ 钻石模型 ” ,认为国家或地区产业的竞争优势依赖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 相关及支撑产业、市场竞争程度等 4个要素。生产要素包括一般性生产要素和专业性生产要素,对于农村经济而言,一般性生产要素包括农林牧渔及能源矿产等自然资源、交通系统等一般类基础设施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等一般性人力资源,专业性生产要素包括信息、通信及物流等先进基础设施、具有专长的技术性人

5、力以及民间特色文化知识领域等。 Porter 认为,专业性生产要素比一般性生产要素具有更持久的竞争优势。相关及支撑产业、市场竞争程度则与地方经济基础、经济活力密切相关。对于农村电子商务而言,相关及支撑产业、市场竞争程度主要是指现有的产业基 础及产业规模,即是否存在传统的产业集群。现有 “ 淘宝村 ”销售的产品中,排在销量前列的品类依次是服装、家具、鞋、箱包皮具、汽车用品、床上用品、玩具、服饰配件等消费类轻工业品,销售这些产品的 “ 淘宝村 ” 多数存在相应的产业集群。林毅夫等认为,地区间竞争优势的形成离不开比较优势的充分利用,因此,无论是比较优势理论还是竞争优势理论,地区产业发展都与当地的资源

6、禀赋等基础条件密切相关,而本文的写作目的就是试图回答当前中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地方经济基础条件的哪些因素存在显著差异。 二、文献综述 目前,有关 中国涉农电子商务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成果不多,且宏观论述和定性研究的文章居多。本文于 2017年 2月通过中国知网( http:/的 “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 ” 分别检索关键词 “ 农村电子商务 ”“ 农业电子商务 ”“ 农产品电子商务 ”“ 县域电子商务 ”“ 涉农电子商务 ”“ 淘宝村 ” 等 6 个关键词,检索条件为 “ 全文 ” ,累计返回 CSSCI 收录论文 396篇,根据论文题目及摘要识别,剔除报道类及非直接研究涉农电子商务

7、的文章 297 篇,保留 99 篇论文通过全文内容分类,研究涉农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的文章 27 篇,研究涉农电子商务发展 模式、发展路径的文章 22 篇,研究涉农电子商务消费者行为、网络营销及评价等问题的文章 13篇,研究涉农电子商务作用及意义的文章 10 篇,而研究涉农电子商务发展影响机制的文章为 27篇。这 27篇文章中,有 20篇为案例研究和宏观论述。如曾亿武和郭红东通过多案例研究,得出农产品淘宝村的形成由产业基础、淘宝平台、基础设施与物流、新农人、市场需求等因素决定的结论;凌守兴以 Porter 的 “ 钻石模型 ” 为理论基础构建了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形成与演进模型,认为地

8、理优势、外部经济、领军企业、社会网络、政府行为等因素推动集群的发展。 在实证研究论文中,与本文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章有 4 篇。崔丽丽等通过浙江丽水市 275个 “ 淘宝村 ” 网商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社会创新因素对网商的网络销售业绩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然而该研究基于社会创新角度,没有关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王贤文和徐申萌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采用 2010 年的淘宝网数据,分析了 C2C 电子商务的地理格局,研究表明电子商务发展的空间集聚度很高,呈现从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梯度递减的趋势,该文作者据此认为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与当地经济发展程度高度相关。朱邦耀等基于 ESDA空间数据挖掘理论研究了 20

9、14年的 “ 淘宝村 ” 空间聚集与分异问题,结果表明 “ 淘宝村 ” 的区间差异较大,东南沿海地区密度较大,中西部地区几乎为空白区;该文作者据此认为重商文化、邻近示范效应、产业集群协同效应以及社会组织的推动等是淘宝村形成的主要因素。浩飞龙等根据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发展指数对东北地区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县域电子商务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中心与外围、县级市与一般县分异并存,该文作者据此认为经济发展水平、信息化程度和发展环境是重要影响因素。后 3篇文献采用地理经济学研究方法,强调地区间的 空间分异,得出了较一致的研究结论。然而,上述研究中对于空间分异与当地经

10、济水平的相关性研究以定性推断为主,缺乏基于全国数据的实证研究。因此,本文通过已有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及地方经济水平的统计数据,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两者的相关性,从中寻找影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当地经济水平的具体条件,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 ?量 1.电子商务发展变量 关于国家或地区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测度, OECD 提出了电子商务发展的S 曲线,并从就绪度、应用度和影响度等 3 个维 度进行衡量。其中,就绪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施电子商务所具备的信息及通信技术( 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状况,它包括两类

11、指标,一是 ICT 建设情况,二是 ICT 使用情况;应用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利用ICT 进行网络购物、 B2B(企业间电子商务)以及 B2G(企业对政府电子商务)的规模;影响度是指电子商务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程度,如电子商务对于经济效益、经济增长、劳务雇佣、产品开发、商业模式等的影响情况。刘敏和陈正借鉴 OECD 的 3 个维度,提 出了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测度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代表就绪度的基础设施、资源投入及环境等 3 个一级指标及所属的 15 个二级指标,代表应用度的交易规模、安全及发展潜力等 3 个一级指标及所属的 11 个二级指标,代表影响度的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和对社

12、会的影响等 2 个一级指标及所属的 10 个二级指标。上述指标体系基于 ICT视角,从电子商务采纳的全方位测度其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及科学性。然而,当前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实践主要体现居民通过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购买产品或服务及企业或个人应用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两方面。因此,本文借鉴 阿里研究院描述地区电子商务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将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分为网络商务应用和居民网络购买两个维度。其中,网络商务应用维度描述一个地区通过电子商务卖出产品或服务的部分,包括网商密度和网商交易水平 2个二级指标;居民网络购买维度描述一个地区通过电子商务买进产品或服务的部分,包括网购密度和网购消费水平

13、 2个二级指标。阿里研究院将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编制成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发展网商指数和网购指数,取值范围均为 0, 100,小数点保留 3位,数值越大,反映地区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越高。电子商务发展指标体系见表 1 所示。 2.地方经济水平变量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及中国农村经济现状,本文的农村经济测量范围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的测度,朱允卫和杨万江从县域综合竞争力的视角设计了综合经济实力、自然优势与基础设施、综合服务能力、政府管理能力、产业与企业竞争力、农村与农户竞争力、人力资源与科技教育、发展活力与潜力、对外交流程度、社会保障与人民生活等 10个一级指标以及所属的 55个二级指

14、标,该指标体系突出了综合性、系统性、动态性等特点,能够全面反应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唐石则从效益竞争力、基础竞争力、 消费竞争力、结构竞争力、科技竞争力等 5个一级指标、 19 个二级指标构建了县域经济发展评价体系,具有指标简介、可比性及可操作性强等特点。本文考虑到电子商务的特征,同时兼顾数据的可获取性,从经济基础、经济结构、经济活力等 3 个维度设计了 18 个评价指标。 经济基础维度。选取了人均 GDP、人均公共财政收入、各项税收、人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等 4个指标。人均 GDP是发展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指标之一,用于衡量地区的人均产出,它代表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公共财政收入包括税收、公债、

15、非税收入等,它体现了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 品和服务的能力;各项税收如增值税、所得税、消费税等,包括国税和地税,也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人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指居民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总额,代表了地区居民富裕程度及消费能力。 经济结构维度。选取了农业增加值、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农业机械总动力、设施农业占地面积等 7个指标。农业增加值、牧业增加值分别代表地区的农业、牧业的发展状况;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代表地区的工业、服务业的发展状况;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是指工业、服务业占 国民经济的比重,比重越高,代

16、表工业及服务业越发达,反之则第一产业占比较大;农业机械总动力、设施农业占地面积反映了农业现代化及市场化程度。 经济活力维度。选取了第二产业从业人员、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人均公共财政支出等 7个指标。第二产业从业人员、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表示相关产业人员数量,数量越大,说明经济发展程度越高,反之则越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代表市场竞争程度,数量越大,说明经济越发达、市场越活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 投资、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人均公共财政支出等指标地区社会经济投入情况,与地方经济活力高度相关。地方经济水平

17、指标体系见表 2 所示。 (二)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中国(不含港澳台地区)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所辖的县域,考虑到北京、上海、天津 3个直辖市所辖县农村经济的代表性不强,予以剔除,因此数据总计来自 28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电子商务发展评价指标的数据采用阿里研究院公布的 2015 年中国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指数,包括网商指数和网购指数。阿里研究院的指数来源于阿里巴巴所属的网络零售及 B2B 交 易平台,由于 2015 年阿里巴巴所属交易平台的交易规模占中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的六成以上,其指数的客观性可以认可。地方经济水平评价指标采用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发布的 “ 中国县域统计年鉴 ”

18、数据,考虑到地方经济对于电子商务发展影响的时滞效应,本文采用2014 年的中国县域统计数据。对两类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后,剔除含有缺失数据项的县级行政区及两类数据中名称不一致的县级行政区,总共保留1870 个县,具体情况见表 3 所示。 经过汇总统计, 1870 个县的 20 项评价指标的均值、标准差及离散系数见表 4 所示。在电子商务 发展指标中,网商指数( y1)的离散系数为 92.81%,县域间差异很大;而网购指数( y2)的离散系数为 55.70%,县域间差异相对小一些。在地方经济水平指标中,人均 GDP( x1)、人均公共财政收入( x2)、各项税收( x3)、第二产业增加值( x7)、

19、第三产业增加值( x8)、设施农业占地面积( x11)、第二产业从业人员( x12)、第三产业从业人员( x1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 x1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x15)、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x17)等代表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及活力的主要指标的离散系数均在 100%以上,说明地区间差异非常显著。 (三)典型相 ?P 分析 在多元统计分析中,典型相关分析用于分析两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它以主成分分析为基础,通过分别对两组变量提取主成分,并将其作为典型变量,然后计算两组变量中典型变量的典型相关系数。典型相关分析通过对组内变量降维的办法减少研究变量的数量,适合分析两个研究变量均包含多组

20、观测指标的相关性问题。使用典型相关分析时,需要考虑 3个问题:一是两组变量必须为线性关系,非线性关系须转化为线性关系后才能分析;二是需要足够的样本量,平均每个变量不少于 10 个观测;三是 求得的典型相关系数需要进行显著性检验,一般应在 0.05 显著性水平上。典型相关分析的步骤包括 6步:设定典型相关分析的目标、设计典型相关分析、检验基本假设、推导典型函数并评估拟合情况、解释典型变量以及模型验证等,典型相关分析的结果数据包括原始单一变量(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典型相关系数及其检验、典型结构系数(典型载荷与典型交叉载荷)以及典型冗余分析数据等。本文通过 SAS9.4 的 Cancorr 模块进

21、行典型相关分析。 四、实证研究 (一)指标相关性 进行典型相关分析,要求原始变量具有一 定的相关性,但又不能存在高度多重共线性。表 5为电子商务发展与地方经济水平组间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原始变量的相关关系满足典型相关分析的上述要求。在原始变量相关系数矩阵中,网商指数( y1)与第二产业从业人员( x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 x14)、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x17)的相关系数在 0.5以上,说明网络商务应用与地区工业发展程度显著相关,这与目前农村地区网商销售的产品以工业品而非农业品为主的结果一致。网购指数( y2)与人均 GDP( x1)、各项税收( x3)、人均居民储蓄

22、存款余额( x4)、第 二产业增加值( x7)、第三产业增加值( x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 x14)、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x17)的相关系数在 0.5 以上,尤其是与人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x4)的相关系数在 0.7 以上,这充分说明了居民购买能力与网络购买规模高度相关。 (二)典型相关系数及检验 进行典型相关分析,首先要提取第一对典型变量,然后提取与第一对不相关的第二典型变量,如此继续下去,直到两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被提取完毕为止。电子商务发展与地方经济水平的典型相关系数及其检验见表 6所示,一共提取了 2 对典型相关 变量,其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 0.807203 和0.473

23、082, Wilks Lambda、 Pillais Trace、 Hotelling-Lawley Trace、Roys Greatest Root 检验均在 0.05 的显著性水平上,认为典型根是显著的。因此,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与地方经济水平两组变量相关性的研究可以转化为 2 对典型变量相关性的研究。由于第二对典型变量( X2、 Y2)的相关系数低于 0.5,因此本文仅分析第一对典型变量( X1、 Y1)的情况。 (三)典型结构分析 典型载荷类似于因子 载荷,表示原始指标与典型变量的共同方差,即每个原始指标对典型变量的相对贡献;典型交叉载荷则表示典型变量与另一组原始指标的相关系数。电子商务发

24、展与地方经济水平的典型结构分析见表 7 所示。 在典型载荷中,人均 GDP( x1)、人均公共财政收入( x2)、各项税收( x3)、人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x4)、第二产业增加值( x7)、第三产业增加值( x8)、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 x9)、第二产业从业人员( x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 x1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x15)、固定资产投资( x16)、年末金融 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x17)等指标与地方经济水平的第一典型变量( X1)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均在 0.5 以上,说明经济基础、工业及服务业等指标在反映地方经济水平方面占主导地位。农业增加值( x5)、牧业增

25、加值( x6)、农业机械总动力( x10)、设施农业占地面积( x11)等农牧经济相关的指标则在反映地方经济水平方面较弱,这也与中国农村地区农牧业市场化程度较低、经济贡献主要来自工业、服务业的现实相符。网商指数( y1)、网购指数( y2)与电子商务发展的第一典型变量( Y1)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均在 0.7 以上,说明两个指标均能反 映了电子商务发展状况。 在典型交叉载荷中,各项税收( x3)、人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x4)、第二产业增加值( x7)、第三产业增加值( x8)、第二产业从业人员( x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 x14)、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x17)与电子商务发展的

26、第一典型变量( Y1)显著相关,表明居民消费能力、工业及服务业相关指标是反映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而人均 GDP( x1)、人均公共财政收入( x2)等反映地区富裕程度的指标与 Y1 的相关系数并不高,说明这些指标高的地区电子商务发展状况不一定好,因为当前中国电 子商务销售的产品以服装、箱包、鞋帽等轻工业品为主,而县域的 GDP及公共财政收入可能来源于农牧业或煤、天然气、石油等矿产资源类产业。 (四)典型冗余分析与解释能力 典型冗余分析用来表示典型变量对原始指标整体的方差解释程度,包括组内方差(即第一典型冗余)与组间方差(即第二典型冗余)的解释。电子商务发展与地方经济水平的典型变量解释能力见

27、表 8 所示。 对于地方经济水平组,典型变量 X1+X2 解释了本组变量变异值的 43.25%,基本上反映了地方经济水平;解释了对方组变量变异值的 23.06%, 解释程度较弱,这说明当前中国农村电子商务的规模较小,对于当地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还比较弱。对于电子商务发展组,典型变量 Y 1+Y2 解释了本组变量变异值的 100%,这是因为本组的指标个数等于典型变量个数;解释了对方组变量变异值的 55.51%,这说明地方经济水平对于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显著,从而解释了当前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地区间不平衡的现实。 五、 ?Y 论及政策建议 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程度影响农村地区电

28、子商务的发展水平,而地区 GDP与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性并不显著。这说明第一 产业占比较大的县域其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电子商务还没有表现出对于中国农村地区农、林、牧、渔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地方经济活力影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第二产业从业人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等指标促进作用明显。中国县域经济中,第二产业对于经济差异的贡献最大,第二产业的结构布局对于县域经济增长起到主要的促进作用,中国县域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第二产业经济活力的影响。 农村地区居民富裕程度影响网络购物规模,网购指数与人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高度相关。这说明一个地区的网络零售消费 额主要受该

29、地区居民的消费能力这一内生变量影响,作为外生因素的电子商务拉动居民消费的作用是有限的。 基于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把握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着力点。近年来,县域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和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是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热点 24-25,发展非常迅速。截止 2016年 3月,全国已建成县域电子商务园区超过 300家,然而多数园区招商困难、生存难以为继。究其原因,电子商务园区属于电子商务服务业,它的规模大小取决于该县电子商务应用程度,如果该县缺乏产业基础,电子商务就很难发展起来,园区也就难以招商。另 外,截止 2014 年,全国涉农电子商务平台超过 3 万家、涉农交易平台超过 4000 家,然而 99

30、%以上的平台处于亏损状态。究其原因,电子商务平台属于双边经济范畴,存在网络外部性,平台必须达到一定的临界规模才能存活,因此电子商务平台具有天然的垄断性,同一商业模式的平台仅有 12 家能够存活。本文的实证研究说明,第二三产业的基础条件才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当前中国农村电子商务较发达的浙江、广东、江苏、山东、福建等省份,是中国轻工业品的主要生产和聚集地,其农村地区网络销售量最大的产品类别是服装 、家具、鞋、箱包等日 用品。因此,农村地区的产业基础才是发展电子商务的前提条件。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首先应该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构建农村内生式金融体系,鼓励农村创新、创业,引进现代企业管

31、理理念,实现特色产业的规模化生产和聚集效应。 加快 “ 农产品上行 ” 的步伐。当前,第一产业在中国农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只有破解 “ 农产品上行 ” 难题才能从整体上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农村电子商务的全面发展。本文认为,第一产业仍然可以利用电子商务贡献经济活力,只是当前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较低,缺乏产品开发意识。如果农户直接将农产品搬到网上销售, 由于缺乏特色很难发展。因此,注重特色农产品开发,加强标准化建设和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强化品牌和市场意识, “ 农产品上行 ” 问题就可能得到突破。 参考文献 崔丽丽,王骊静,王井泉 . 社会创新因素促进 “ 淘宝村 ” 电子商务发展的实证分析

32、 以浙江丽水为例 J. 中国农村经济, 2014( 12): 50-60. 阿里研究院,阿里新乡村研究中心 . 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 2016)EB/OLhttp: / 赵修卫 . 关于发展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探讨 J. 中国软科学, 2001( 10): 96-100. ROMALIS J. Factor proportions and the structure of commodity TradeRTER M 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林毅夫,李永军 .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J. 管理世界, 2003 ( 7):21

33、-28. 曾亿武,万粒,郭红东 . 农业电子商务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展望 J. 中国农村观察, 2016( 3): 82-93. 曾亿武,郭红东 . 农产品淘 宝村形成机理:一个多案例研究 J. 农业经济问题, 2016( 4): 39-48. 凌守兴 .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形成及演进机理研究 J. 商业研究, 2015( 1): 104-109. 王贤文,徐申萌 . 我国 C2C电子商务的地理格局及其演化机制 J. 经济地理, 2011( 7): 1064-1069, 1106. 朱邦耀,宋玉祥,李国柱,于婷婷,等 . C2C 电子商务模式下中国 “ 淘宝村 ” 的空间聚集格局与影响因素

34、J. 经济地理, 2016( 4): 92-98. 浩飞龙, 王彬燕,王士君 . 东北地区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 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6( 4): 16-21. O Paris: DSTI/ICCP/IIS, 1999. 刘敏,陈正 . 电子商务发展测度指标体系研究 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08( 7): 20-28. 阿里研究院 . 2013 年中国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报告 EB/676.h 朱允卫,杨万江 .县域综合竞争力的基本内涵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 浙江社会科学, 2003( 4): 175-179. 唐石 .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研究和提升对策 以江苏

35、省为例 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4): 26-32. RICHARD A. JOHNSON, DEAN W. WICion) 何晓群 . 多元统计分析(第四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 JOSEPH F. HAIR, WILLIAM C. BLACK, BARRY J. BABIN, ROLPH E. ANDERa analysisEB/傅德印,黄健 . 典型相关分析中的统计检验问题 J. 统计研究, 2008( 7): 110-112. 张毅 . 中国县域经济差异变化分析 J. 中国农村经济, 2010( 11):15-25. 宋长鸣 . 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J. 产业经济研究, 2011( 6): 37-45. 魏延安 . 从热闹到冷清:县域电商方法论 J. 决策, 2016( 6): 64-66. 中国食品(农产品)安全电子商务研究院 .2014?D2015 年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简版) EB/sjbg/201504/18865042_1.htm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