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高龄老人养老问题研究 摘 要:中国超过 2亿的老年人口使得养老压力巨大,而占据老年人口一半的农村更是养老的重地。农村高龄老人养老面临着经济困顿,生活照料缺失,医疗服务水平低及精神生活荒芜的重重挑战。政府应提高高龄津贴待遇支付水平,加大农村高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老年人特色医疗救治项目,完善农村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让高龄老人得到基本的生活照料。 下载 关键词:高龄老人;农村养老;生活照料 一、 背景 根据全国老龄委办公室的数据显示: 2014 年年底,中国的老年人口数量达到 2.12 亿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年人口破 2 亿的国家,老龄化水平将达到 15.5%。其中, 65.82%的老年人口
2、居住在农村。另外, 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有 2400 万人并以年均 5%的速度增长。中国养老问题的关键在农村,而农村养老问题在于解决好高龄人口的养老问题。 二、农村高龄老人养老现状分析 (一)经济方面 据全国老龄委办公室数据表示,我国城 镇老人的人均收入是农村老人的4.7 倍。从贫困率角度看,在全国约 1010 万城乡贫困老年人中,农村就占860 万,农村老人的贫困发生率是城镇的 3 倍以上。在土地流转快的农村,传统的土地保障与家庭养老结合的养老方式在当下已经难以为继,高龄老人养老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子女给予,自我储蓄及高龄津贴。就子女给予的经济支持而言,超过近 70%的高龄老人只能维持基本生活
3、,在日常消费中,多在极力节俭。自我储蓄更是面临多方面风险,如:子女的觊觎和自身生病等。目前,高龄津贴的发放标准为: 80-99 岁的每人每年 300 元。高龄老人经济独立性 差,自我支持能力脆弱,低额的高龄津贴难以缓解毫无收入来源甚至行动能力欠缺的高龄老人养老的经济压力。另外,一旦半失能或失能、生活不能自理,生活的质量完全取决于子女的孝顺程度。 (二)生活照料方面 在农村,衰老并不可怕,如果身体康健,具备自理能力,经济上靠子女给予加之农村社会养老金,老年人生活基本能够自己自足。但是,一旦进入高龄,生活不能自理后,生活照料比任何需求都迫切。高龄老人身体机能衰退快,患病率高,且大部分已经丧偶。据
4、2016 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显示, 85.9%城乡老年人领取了养 老金,但农村老年人难以依靠养老金生活; 75.23%的老年人自报患有慢性病; 2%的老人重度失能,人数已达444 万, 94%的老年人的首要照料者是家庭成员, 9.93%的老人仍在照顾高龄父母。在农村集体养老和机构养老等养老模式发展不健全的状况下,家庭养老仍旧在艰难前行,子女及家庭成员是高龄老人生活照料的主要提供者,而生活需要,大部分农村的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空巢现象严重。一面,高龄老人需要家庭成员的照料;另一面,生活的压力又迫使青壮年奔赴城市,而我们农村的社会照料机构又没有发展起来,农村的高龄养老 “ 危机四伏 ” 。 (
5、三)医疗方面 高龄老人身体状况不佳,抵抗力弱,多病是常态。我国 60岁以上老年人口患病率为 39.2%,是年轻人的 6.5 倍。大部分村民反映新农合报销比例不能有效减轻看病负担。而且,目前我国新农合的支付机制是村民自己垫付,等到出院后再进行报销,事实是,大多数的高龄老人在一开始是无力垫付高额的医疗费用,除非子女孝顺,绝大多数高龄老人都会放弃治疗。目前,我国县级医院并没有发展针对高龄老人的医疗服务体系,针对高龄老人普遍采用保守治疗或者居家疗养。在高龄老人患病时,要么在家静养,要么长期住院观察,或者 放弃求生,医疗方式粗放。 (四)精神慰藉 高龄老人在迟暮之年,人生快走到终点,身边的朋友,配偶多已
6、离去,甚至有子女都先于自己离开人世,加之空巢独居,孤独几乎填充了所有生活。对于尚未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老人而言,劳动是最大的生活慰藉,能够自由的劳动是最大的幸福。对于丧失劳动能力,但尚且能够自理的老人而言,和邻居亲友聊天、与亲人居住在一起,看电视、听广播就是晚年生活的全部。而对于高龄失能的老人而言,精神生活一篇空白。他们文化素质偏低,基本处于文盲状态,进入高龄状态,听力、视力均有所下降甚至完全 丧失,大部分这样的老人被贫苦、孤独重重包围,难以挣脱。 三、农村高龄老人养老保障建议 我国农村养老服务基础十分薄弱,养老设施不全,养老服务管理机制有待健全和完善,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脱节。做好农村高龄人口养
7、老问题必须加大财政投入,提高高龄津贴支付水平;发展农村经济,促进美好乡村建设,使得部分中青年人口回乡就业,形成村委会集体养老与家庭照料相结合的养老模式;提高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范围;建立老年人娱乐场,组织志愿服务团队,主动上门给高龄老人提供服务。 (一)提高农村人口高龄津贴待遇支付水平 经济的困顿是高龄老人难以安度晚年的重要因素,政府加大财政对高龄老人的转移支付力度,对减轻农村家庭养老负担,改善高龄老人晚年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另外,老年人口自身钱袋子鼓起来了,也有助于市场养老资源向农村转移,促进农村养老事业的发展。而且,也会增强农村村民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认可度、支
8、持度,对拉动农村消费市场有效的需求有重要作用。 (二)建立农村社会照料机构 建立以村委会为主的社会养老照料机构。由村委会,镇政府与村民家庭合作建立老年人日托服务 机制。让空巢高龄老人在村委会登记备案,各村支书、队长每天上门查看,积极将山区分散居住的高龄老人进行集中安排,以免发生意外。另外,由国家,地方政府,村民家庭三方出资,在当地聘请护工,并对其进行基本知识的培训。加大力度设立村镇养老院,让 “ 五保 ” 老人享受到社会救助。发展村级互助养老体系,积极动员村民进行志愿服务,培养新生代农民志愿服务团体,并对志愿者给予适当奖励,及时对其工作价值给予肯定。 (三)发展适于高龄老人的医疗服务 高龄老人
9、由于其身体的脆弱性,体弱多病是常态。在治疗上,很多情况下医生都 会采取消极保守疗法,一方面,高龄老人得长期忍受病痛折磨;另一方面,药物成为其生活的必需品。这样的晚年生活毫无质量可言。针对于老人这一群体的特性,我们应该在农村地区开展老年保健,高龄老人施治疗法,乡镇卫生院积极承担为高龄老人健康建档工作,配合市区大型医院,开发探讨老年科室,给老年人提供更专业的医疗救治服务工作。另外,新农合也要提高报销比例,逐步降低老人看病垫付比例,减轻高龄老人看病负担。 (四)完善农村文化设施建设 对于城市而言,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落后,随着 60 后、 70 后一代逐渐步入中晚年, 回村养老是必然选择,加大农村的文化设施建设,不仅有利于丰富已经处于高龄状态老人的生活,对于加强年轻人对农村的归属感 有重要作用,老年人、高龄人的精神生活跟年轻人不一样,对物质媒介的依赖没有年轻人程度深,他们更需要的是年轻人的陪伴,看到生命的朝气。一方面,我们要对物质设施进行建设;另一方面,要对年轻村民进行思想文化教育,弘扬爱老敬老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报告,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2014: 7 柳玉芝,张纯元 .高 龄老人的经济和医疗保障现状、问题与对策思考 J.人口与经济, 2003( 1):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