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咸宁市中心镇建设的策略研究 摘要:中心镇具有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反哺效应、联接效应及融合效应。加强中心镇建设的策略研究,对加快咸宁市城镇化发展、推进经济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载 关键词:咸宁市 中心镇建设 策略 一、完善规划体系,加强对中心镇建设的规划指导 中心镇应把加强规划编制和管理作为城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一个科学合理的中心镇规划至少要体现超前性、科学性和特色性三特点,通过城镇空间规划来合理布局生产力,通过规划来突出中心镇的空间特点和产业特色,为将来城市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预留空间。必须结合城市化趋势和中心镇发展实际,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中心镇的发展,按照小城市的建设标准,从加强对
2、周边镇(乡)的集聚辐射功能入手,来考虑中心镇的发展空间和空间结构。特别是要科学安排住宅、产业园区、商贸、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等方面的建设。 二、推行扩权强镇 ,改革中心镇行政体制 要扩大中心镇的行政管理权限,充分发挥其在城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能放则放,除国家实行垂直管理或其他有特别规定的部门外,赋予中心镇在经济社会和城镇建设管理等方面的部分县级管理权限。暂时不能进行委托下放的职能,合理确定协助义务,在中心镇设立派出机构。职能部门在中心镇辖区内的管理、处罚职权,可采用委托、授权、或直接设置派出机构等形式下放给中心镇。要上报省市的有关审批事项,主管部门 “ 见章盖章 ” ,履行上报手
3、续。同时做到权责统一,涉及委托、授权事项的信访、复议、诉讼及相关法律责任由所 在镇负责。中心镇党委、政府要以开拓创新精神,切实转变职能;认真学习城镇建设、管理知识,充实人员,落实责任,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和管理水平。 三、推动产业集聚,培育中心镇的特色经济 中心镇的发展必须以经济增长为支持,而经济增长的关键是搞好特色产业的集聚。如咸宁市贺胜桥镇作为咸宁市政府优先发展的中心镇之一,目前的支柱产业主要包括以温氏禽畜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养鸡业、茶乡美食街、沿路的花卉苗木基地、贺胜茶叶等,且规模都偏小。贺胜桥镇要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克难奋进,以结构调整为中心,以科技投入为增长点 ,以大办基地为突破点,逐步做
4、大做强沿路的花卉苗木基地、意杨基地,沿山茶叶、优质苎麻基地,沿湖水产养殖等大基地。 四、改革投融资体制,增加中心镇发展的资本供给 首先是要积极争取上级政府的财政资金的支持;其次,还可争取银行信贷的支持,如采取基本建设项目经营抵押、镇级财政担保等措施,取得中心镇建设的银行信贷资金;第三,采取一切可行措施,吸引民间资本进入中心镇的建设领域:一是可以用基础设施经营权、商业街道经营权、道路等的冠名权等措施,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二是对进行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民间资本, 如道路、桥梁等,以及文化、卫生、体育、教育等,要给予最大的优惠条件,如减免(返还)税费、提供优先的服务等;此外,还可探索建立中心镇建设
5、公司,全面统筹安排和筹措中心镇建设资金。 五、实行用地倾斜政策,优化中心镇土地资源开发利用 如何既满足城镇化用地的需求,又要节约用地,一直是困扰城镇化建设的一大难题。浙江嘉兴市在 2008 年所推行的 “ 两分两换 ” 为贺胜桥镇解决中心镇建设的用地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所谓 “ 两分两换 ” 就是:宅基地与承包地分开,搬迁与土地流转分开;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换股、换租、换保障, 推进集约经营,以宅基地换钱、换房、换地方,推进集中居住。通过 “ 两分两换 ” ,一是 “ 释放 ” 宅基地来扩大城市化和工业化建设空间,二是加速农民转化为居民,三是促使土地扩大成片以利于流转及规模化经营,四是以土地流转
6、来促进农民社保的普及。 “ 两分两换 ” 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通过农村住房的集聚和土地流转,既为城市化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土地,又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六、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关系到城镇建设的进展和品位。在中心镇建设中,要坚持统一规划、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把基础设施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要重点解决好供电、供水、道路和通讯等设施的配套建设,提高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范和标准,尊重科学,尊重专业人员意见,科学民主决策、审慎决策。在注重硬环境塑造的同时,特别注重软环境的塑造,也就是要加强中心镇的市政管理,美化城镇环境。此外,还应注重提高
7、群众文明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小区的创建活动,丰富城镇文化内涵,提升城镇文明程度。多管齐下,共创宜业宜居宜游的城镇环境。 七、促进农村人口向中心镇转移,扩大中心镇人口规模 衡量城镇化水平,常用指标就是城镇化率,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如贺胜桥镇总人口 19000 余人,但镇区人口仅 4000 余人,城镇化率约 21,远远低于 2010 年的我国城镇化率的 49.68%。要扩大中心镇人口规模,除了发展经济,为中心镇新增人口提供就业岗位以外,最关键的是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对已在中心镇有固定住所和稳定生活来源的农业户口人员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直系亲属,均可在中心镇申报为城镇居民户口;在就学、就业、社会福利和保障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对进入中心镇建房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农民转为城镇居 民之日起 5年内,可继续享受农村居民生育政策等。 作者简介 陈德林,湖北省通山县人, 1980 年 9 月,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讲师,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