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村人力资源流动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64105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农村人力资源流动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基于农村人力资源流动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基于农村人力资源流动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基于农村人力资源流动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转变,农村人力资源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着原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视角基于农村人力资源流动,通过对农村人力资源流动现状的分析,得出结论:要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要打破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障碍,并且通过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素质来促进区域经济建设。 下载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流动;区域经济增长 一、农村人力资源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意义 人力资源流动,是劳动力为了获得更高的劳动而在地区间、产业间、部门间、就业状态间、企业间、乃至工作间的转移。人力资源的流动,是劳动力商品化的结果,是劳动力追求价值最大化的直接表现。伴随着消费

2、结构的变动和产业兴衰的转化,必然引起人力资源的流动。改革开放以来对我国有深刻影响的劳动力流动大致有:一是人力资源的乡城流动,二是以城镇下岗失业形式出现的城镇人力资源流动,这大规模劳动力流动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 。人力资源流动不仅改变了人口结构和分布,导致了生产力分布和市场分布发生变化,而且使得人们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变动 ,从而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然而我国农村人力资源一直未得到较好地开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区域经济的增长。农村人力资源流动对于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农村人力资源流动具有区域增长效应 从影响经济增长的根本因素来看,人力资本是重要的因素。经济增长主要产生于资本投入

3、、劳动投入的增加,以及技术的进步。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才能推动技术的快速进步和产出的高速增长。在中国,区域人力 资源流动的变化是影响经济增长水平变化的因素之一:地区劳动力流动越活跃,经济增长的水平越高;流动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越大 。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主要流出地区具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农村人力资源从农业流向工业和服务业。农村人力资源流动可以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拉大地区间的收入水平。 2、农村人力资源流动具有区域差异效应 人力资源流动可以使得地区之间要素收入趋近于相等,如果在地区间其他资源禀赋趋同的条件下,这个命题是成 立的。

4、但是,目前我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资源禀赋仍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发展情况不同的地区劳动力资源相差较大。资本丰富的地区的人均收入要远远大于劳动力丰富的地区。落后地区如果迟迟不能优化产业机构,即使实现了劳动力高度的自由流动,其人均收入也很难有飞速提高。我国现在处于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阶段,农村人力资源的流动对于农村人口的收入、区域间差异的扩大都有相当大的作用。农村人力资源的主要流入、流出地的收入水平使得两个地区的相对差异不断减少,但是绝对的差距并没有减少;加上农村收入差距的扩大,使得区域内的差异也在不断扩大。 二、农村人力资源流动现状 1、农村人力资源的流动具有扩大性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的人力资源流动主要

5、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78-1992 年。由于刚刚实行改革开放,各类乡镇企业迅速建立以满足当时物质极为匮乏的现象。农村劳动力在满足经营自有土地的前提下,剩余劳动力进行转移,主要在乡镇企业从事生产或服务工作。第二个时期是 1992年以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速增长。这一时期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流向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沿海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更好的就业机会和薪酬 待遇,而农村劳动力流转的数量极为庞大和增长速度也相当迅猛。 2、农村人力资源的流动具有方向性 一方面,我国基本形成了东部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主的三个核心劳动力流入区,西部以川、滇、疆为主的次级劳动力流

6、入区,铁路成为农村人力资源的主要运输载体,具有较强的方向性。另一方面,国民经济中主导产业从第一产业到第二、三产业,主导产业的逐步变动形成了比较新的产业结构关系,劳动力就业方向紧跟产业结构改变而变化,形成了劳动力从农业向工业、服务业的流动 。农村劳动力的流入主要涉及制造、建筑、服务业等, 就业结构十分密集。 三、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的流动、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 1、打破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障碍 长期积累而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对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如表一所示,城镇与农村人居可支配收入差距不断增大。 数据由中国统计年鉴( 1991-2010 年)整理得 因此,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制度性障

7、碍,不但直接拉大了城乡收入水平,更重要的是受此影响,农村地区基础建设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这极大限制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打破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制度 性障碍,建立同工同酬的劳动报酬体系,不但有立于创建公平的劳动力市场,更对区域间经济的均衡发展有重大促进作用。 2、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素质,促进经济建设 进一步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素质是存进经济建设的重要步骤。只有不断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就业空间与机会才能不断扩展提高。在提高劳动力素质方面应该努力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建立培训机制。建立长效机制和激励手段,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基础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培训,尤其是对青壮年农村劳动力。除了完善提

8、高入职培训外,更要将劳动力输出地的培训系统化 规模化,保证劳动力素质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相以适应。二是完善基础教育体系。确保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的核心在于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针对当前农村义务教育与职业教育衔接差的问题,应当在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大力推行其与义务教育的衔接,培养具有扎实基本素质和职业素养的新一代劳动者。(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付尧,赖德胜 .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 2): 65-68 黄国华 . 劳动力要素流动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协同机制研究 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 27( 4): 26-30 刘冰 .我国人口与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 J. 科学与管理, 2008, ( 4): 43-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