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通货膨胀目标制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63113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通货膨胀目标制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国际通货膨胀目标制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国际通货膨胀目标制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国际通货膨胀目标制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国际通货膨胀目标制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国际通货膨胀目标制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 摘要通货膨胀目标制遵循了以垄断竞争和粘性价格为基础的新凯恩斯主义理论的框架,它代表了一种货币政策框架。由于我国的中央银行目前尚不具有单一的货币政策的目标,不具有完全意义上的货币操作的独立性,经济数据失实、衡量通货膨胀率的指标不完善,金融体系发展程度不完全、监管不足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在短期内不宜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下载 关键词通货膨胀目标制通货膨胀率金融体系 中图分类号: F015 文献标识码: A 一、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随着 20 世纪 70 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货币主义经济逐渐受到重视。 1975年, IMF建议各国采取以货币供应量为核心的货币目

2、标制度。但随着金融自由化、全球化浪潮的发展,自 20世纪 80年代末期开始,越来越多的国家的中央银行选择单一目标制,即通货膨胀目标制。通货膨胀目标制由新西兰储备银行于 1989年首次提出;加拿大政府早在 1975年即把通货膨胀视为 “ 头号公敌 ” ,并于 1991 年 2 月正式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德国在二点以后即以稳定特价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在其 1992 年修改的德意志联邦银行法中规定了货币政策稳定货币的目标。 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一种由实践走向理论的制度安排,适应了经济全球化、自由化的浪潮。伴随着其在实践领域的广泛运用,理论上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布南克、米什金认为通货膨胀目标制不是一

3、种固定不变的政策规则,而是代表了一种货币政策框架。而基德兰德 ?普雷斯科特、巴罗 ?格登及史文森则认为它是一种遵循 “ 目标设定规则 ” 的货币政策制度安排。Rotemberg-Woodford( 1998)等人通过研究发现,通货膨胀目标制遵循了以垄断竞争和粘性价格为基础的新凯恩斯主义。斯文森( 1997)和伯南克( 1999)分别对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指明了高通货膨胀会给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张广现( 2006)则认为通货膨胀目标制因其包容性和现代性优于其它货币政策措施。 IMF( 2005)把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前提条件概括为了机构独立、技术完善等四个部分。 对于通货膨胀目标制目

4、前在我国是否可以实行,余明( 2003) 和蔡志刚( 2004)认为我国目前并不满足这些前提,不宜实行通货膨胀目 标制。而姜波克和朱云高( 2004)则认为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中国货币政策的选择之一。奚君羊、刘卫江( 2002)针对我国代币供应量目标缺乏有效性的状况,提出了借鉴通货膨胀目标制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重新界定的建议。章和杰( 2004)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开放程度的增加,应该修改有关法律法规,赋予央行以制定和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独立性,同时加强对央行的监督。曹华( 2006)认为通货膨胀目标制实行的时间越长,该政策对降低通货膨胀率实现经济稳定增长越有效。何国华( 2008)认为我

5、国目前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成本巨大,政 策可信度很低。尹双明( 2011)认为由于在短时期内货币政策具有多重性、完全自由的汇率制度尚未实现、我国在短时间内不能建立可供实际应用的通货膨胀预测模型等问题的存在,我国短期内不宜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 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理论基础 通货膨胀目标制是 1989年由新西兰储备银行首先提出的,该理论一经提出便在实践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可以说,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一种先实践后理论的制度安排。学术界目前尚没有对其内涵的统一界定,存在许多不同的表述。 以基德兰德 ?普雷斯科特,巴罗 ?格登,史文森为代表的学 者认为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一种遵循 “ 目标设定规则 ” 的货币政策

6、制度安排,在此种制度下中央银行可有选择地利用中介政策工具使通货膨胀预测与通货膨胀目标的偏差缩小到零。而更多的学者则认可布南克和米什金所推崇的将其作为一种货币政策框架的观点,认为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特定是公开宣布一个或多个时限内的官方通货膨胀的数值目标,同时承认稳定的 低通货膨胀是货币政策的首要长期目标。 ?P 无论上述哪种解释,其共同点在于以量化的目标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央银行得用独立、透明地使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以期实现控制通货膨胀的目标。 根据 Rotemberg-Woodford( 1998) 等人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通货膨胀目标制理论中的目标函数可以通过对具有新凯恩斯主义特征的

7、代表性家庭的效用函数近似来获得,而对其约束条件的设定则可以以包含了新凯恩斯主义的普利普斯曲线来完成。 新凯恩斯主义在实际经济周期模型中引入了名义粘性假定,指出货币政策的重要性在于:当一部分商品的价格不能即时调整,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动只能通过部分商品价格的变动体现出来,这就导致了相对价格扭曲,即名义粘性,进而影响资源配置效率,货币政策通过稳定通货膨胀能减弱 甚至消除这种名义粘性扭曲,接近或实现灵活价格下的产出水平。 ?Q 中央银行在实施货币政策的时候要通过适当的选择便经济均衡的结果尽量接近灵活价格下的均衡结果。这是因为在一定条件下通货膨胀稳定和产出缺口稳定之间是等价的,实现了通货膨胀稳定也就实现了

8、产出缺口稳定。但由于产出缺口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容易观察,在实际操作中,当各产业之间的名义粘性不同时,货币政策应该通过稳定根据名义粘性加权的通货膨胀指数来实现产出缺口等于零的目标。新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着重考虑了商品之间的名义粘性,它认为对于名义粘性越大的商品应该给予更 大的权重。包含名义粘性假定的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在通货膨胀目标制下的政策含义在于:中央银行在经济处于衰退时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在经济高涨时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会增大社会经济的运行成本、影响一国货币体系的稳定性,严重情况下可能引发货币危机与金融危机。费希尔在 1994 年的研究表明:平均起来看,通货膨胀每上升一个百分点

9、,就会使经济增长率付出大约十分之一个百分点的代价。与此同时,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观点认为:温和的通货膨胀最重要的成本来自于通货膨胀与税收体系的相互作用。具体来说,通货膨胀的成本主要表 现在:使价格体系失灵;加大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增加重新定价的成本;增加社会分配成本。由通货膨胀导致的社会分配不公,会激化客观存在的社会分配不公引发的社会矛盾。 ?R 因此, 20 世纪 90 年代前后,反通货膨胀作为唯一的货币政策目标被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确定下来。根本原因在于,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是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服务的,它有别于立足于国家整体层面的经济政策目标。通货膨胀目标制内存的包容性和现代性也决定了其适用具有

10、可行性。它与传统的货币政策框架相比,直接规定了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使中央银行可以自由地选择货币政 策的中介目标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变量;它更加强调的是中央银行的制度建设和专业化的发展趋势,要求中央银行明确其独立性,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加强决策的透明度。 ?S 通货膨胀目标制要求控制通货膨胀波动的区间,实质在于通过稳定价格目标来消除经济受货币政策外在冲击的影响,在价格稳定的基础上促进经济的增长,在社会经济产出增长的基础上提高就业率水平。 三、通货膨胀目标制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 2003 年 12 月修订的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 “ 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 ”

11、 同时明确了稳定货币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但在实践经验中,我国货币政策的实际目标包括了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保证就业以及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五大目标。在中介目标方面,我国于 1996 年正式引入货币供应量指标, 1998 年中央银行正式放弃信贷规模管理转而盯住货币供应量。 就最近十年的经济运行情况来看,货币供应量指标在我国缺乏有效性。有学者指出,其有效性的缺乏可能源于四个方面:一是货币供应量的计量口径可能失真;二是基础货币投放常因外汇干预等原因难以控制且货币乘数不稳定;三是货币流通速 度下降;四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受阻。 ?T 中国历年通货膨胀率( 1980-2011) 单位

12、: %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全国各年度统计公报 根据对 1980年至 2011年我国的通货膨胀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自 20世纪 80年代到 90年代末期,我国的通货膨胀率有很大的波动,以经济增长为首要目标的特价稳定根本不可能实现。进入 21 世界以来,通货膨胀率波动的幅度明显减小,但通货膨胀与通化紧缩共存,就其绝对值来说仍然远高于发达国家,经济平衡运行的压力仍然较大。 随着金融自由化、全球化浪潮的 发展,通货膨胀目标制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中央银行的关注。 IMF( 2005)则将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前提条件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二是设计良好的基础设施;三是完善的经济结构;四是健

13、康的金融体系。 关于我国是否满足通货膨胀目标制实施条件的争论,主要分为两个方面。蔡志刚( 2004)认为我国并不满足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前提,不提倡立即实行;姜波克和朱云高( 2004)赐认为我国已具备前述条件,可以将通货膨胀目标制纳入货币政策的选择范围。本文将从货币政策的目标、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衡量通货膨胀率的指标 、信息变量的引入、金融体系的完善等方面对通货膨胀目标制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论证。 (一)货币政策的目标。 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目标是 “ 保持货币币值,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 。但实际运行中的目标包括了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保证就业、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五大目标。一方

14、面,这五大目标在实施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突破。另一方面,目标的多样性也使得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的过程中背着极大的目的包袱,要在各大目标之前权衡,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丧失政策实施的有效性,错过调整经济的有效时限。就拿保证就业与 稳定物价来说,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保证就业不仅有经济上的含义还有政治上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含义。但是,失业和通货膨胀率之前存在着反向变化的关系。当失业率很高时,维持物价稳定需要承担极大的失业成本,货币政策不可能仍然以物价稳定为首要目标,降低失业率必然成为实施货币政策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U 对于政策目标之间的冲突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一种较为灵活的通货膨胀目标规定。斯文森 (S

15、vensson,1997)认为,即使选择了最优货币政策的安排规则,也不能完全消除实际通货膨胀率和通货膨胀目标值或目标区间之间的偏离,所以可以将 通货膨胀预测值视为一个政策中介目标。通过实施灵活通货膨胀目标制,中央银行不仅关心通货膨胀,而且还关心产出缺口,因而对通货膨胀目标的限定相对比较宽松,可以弱化不同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二)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只有通过健全其独立性的法律框架才能通过言行一致获得公认的可信度。 ?V 央行的独立性主要是指其在改造制定与实施货币政策时可以不受来自行政、立法和司法机构压力的自主性。只有在保证央行独立性的基础上才能够保证其前瞻性货币政策的顺利实施

16、。 “ 相机抉择 ” 的货币政策已经被世界经济运行 的实践证明了具有根本的缺陷。只有在确定长期目标并对其预期趋势作出判断的基础上制定政策措施才可以避免未来经济发展与长期目标出现较大的偏差。 2003 年 12 月修订的 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隶属于国务院,拥有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稳定物价等权限。这一规定一方面从法律上赋予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权限,一方面也从法律上确定了货币政策的最终决定权属于政府。当前我国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尚不具备适宜的独立性,使我国实际通货膨胀目标制不具备制度前提。因此,我们应根据政治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适度地修改中央银行 法,扩大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明确中央银行行长

17、的责任范围。、 特别地,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可以体现在货币政策的稳定程度上。当央行可以独立地预测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并据此制定出具有前瞻性的货币政策时,可以大大地提高政策实行的时限。有研究表明,通货膨胀目标制实行的时间越长,该政策对降低通货膨胀率,实现经济稳定增长越有效。 ?W 社会公众需要足够的时间来相信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只有增强政策的稳定性才能强化政策制定的纪律和责任,以此获得公众的信任。 (三)衡量通货膨胀率的指标以及信息变量的引入。 从最广 义的范围来讲,一般采用消费价格指数来定义通货膨胀目标价格指数。但是消费价格指数中含有诸如:贸易条件、利息等易变性的央行无法控制的因素。在实践中可以将易变

18、性因素从消费价格指数中剔除,使该指标能更真实地反映通货膨胀的水平。这种剔除易变指标后的消费价格指数称为核心价格指数。在通货膨胀目标制下,采用核心价格指数表示的通货膨胀指数偏离了目标区间比采用消费价格指数表示的偏离要严重得多。 ?X 新西兰储备银行选择以 “ 基底通货膨胀 ” 作为衡量尺度,并在政策目标协议中设定了由国际贸易商品价格异常波动、间接税的变化等引起价格变动的 免责条款。英格兰银行从 2003年 11月份开始用剔除了房屋价格对通货膨胀影响的消费物价统一指数( HICP)代替了适用多年的剔除了按揭贷款利息因素的零售物价指数( RPIX)。 信息变量是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一大特色构成要素。那些

19、把通货膨胀目标保持在理想范围内需要与预测通货膨胀相关的信息被称为 “ 信息变量 ” 。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其更多的时候是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内生经济变动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的同时转型中的经济运行对于货币政策的冲击也十分敏感,即使极小的冲击也会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信息变量的优势在于中央银行可以全面 评估宏观经济形势,而不必对单一指标波动或者暂时的冲击做出 “ 机械式反应 ” ,以避免出现货币政策操作上的随机性,增强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 ?Y 例如:英国在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后,其中央银行所监测的经济变量主要包括各种通货膨胀率、经济部门的定价行为、各层次货币供应量、从官方利率到市场利率的各种利率水平、

20、英镑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总供给和总需求以及劳动力市场的状况等。 (四)金融体系的完善。 稳健的金融体系是一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减少外部经济力量冲击的最根本的前提。当一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对世界经济的机遇 与冲击时,就需要加强其自身各 “ 零件 ” 组合的完整性。从历次金融危机的爆发的经验来看,主要受灾国都经历了资产价格急剧膨胀,随后资产价格急剧收缩,从而导致金融体系脆弱性增强、稳定性减弱,最后引发经济金融危机的过程。 ?Z 在现代金融体系中,以股票、房地产、债券为代表的资产在货币政策操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通货膨胀目标制下,资产价格的非预期变动将影响中央银行的通货膨胀预测。资产价格相对于商品

21、价格而言,其波动范围更大,其价格迅速上扬会刺激消费从而推动价格指数的上升;而其价格下降则会加速资产价值的缩水。资产价 格波动会影响通货膨胀率的水平,也会加大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传导机制的复杂性,货币政策工具应该协助控制资本市场的波动性、完善金融体系,故建立一个包括资产价格在内的价格指数具有其理论上的必要性。 四、结论 根据对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衡量通货膨胀率的指标、金融体系的完善程度等方面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阶段,经济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波动性,全面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时机尚不成熟。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通货膨胀目标制具有其内在的合理性。我们

22、应该从我国经济 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地发展经济、转变货币政策目标,提高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深化市场机制改革,为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实现创造合适的环境。 (作者:武汉大学本科在读 ,研究方向:金融学) 注释: ?美 本 ?S 布南克,托马斯 ?劳巴克,弗雷德里克 ?S 波森 .通货膨胀目标制:国际经验 .(第一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5 月 . ?高士成 .通货膨胀目标制理论的微观基础概述 .国际金融研究 .2010 年 5月 . ?赵何敏,黄明皓 .中央银行学(第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年 3月 . ?张广现 .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理论及应用研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

23、士学位论文, 2006 年 4 月 . ?奚君羊,刘卫江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理论思考 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重新界定 .财经研究 .2002 年 4 月第 4 期 . ?尹双明 .通货膨胀目标制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理论界 .2011 年第 12 期 . ?章和杰 .央行独立性的历史回顾及对中国的现实意义 -货币政策目标的路径选择:通货膨胀目标制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年 8 月第 4期 . ?曹华 .信息不完全、通货膨胀目标制与货币政策 声誉:跨国经验 .南开经济研究 .2006 年第 5 期 ?尹双明 .通货膨胀目标制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理论界 .2011 年第 12 期 . ?卞志村,丁唯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内涵及在中国的检验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年 11 月第 6 期 ?董彦岭,孙晓丹,陈琳,王菲菲 .金融危机对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挑战及其发展方向 .经济学动态 .2010 年第 4 期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