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矿山卓越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构建研究 摘 要:为了适应目前煤炭行业发展需求,全面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卓越人才,从采矿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入手,介绍了目前采矿工程专业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矿山人才培养的要求,提出了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对促进采矿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下载 关键词:采矿工程学科 产学研合作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F2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4914( 2014) 04-178-02 一、引言 目前对于采矿工程专业来说,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需要全面推进专业人才素质教育,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
2、高、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采矿工程技术和研究的专业人员。而培养出全面的采矿工程专业人才,仅仅依靠现行的课堂教学方式是远远不够的。煤炭是国家最重要的基础产业,在中国一次能源的生产和消费的比例均超过了 70%,作为不可再生能源,浅部的 煤炭资源大部分已被开采,开采深度逐年加深,地质条件和开采工作环境也越来越恶劣,灾害和事故也频繁发生,采矿工作的难度也逐渐增加,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越来越多,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与现用人单位的要求矛盾日益突出,为了适应煤炭企业发展的需求,有必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在对煤炭行业人才现行培养的现状研究的基础上,研究构建一种新的不同于传统模式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
3、模式。该模式的研究成功对采矿专业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 二、采矿专业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计划安排不合理。当前,国内矿业 院校采矿专业普遍是按照 “ 宽口径、厚基础 ” 的 “ 大采矿 ” 模式构建教学体系,应用这种教学体系,学生学习的知识范围更宽了,但学的深度浅了,同时学生在校时间有限,学时有限,范围广了,课程多了,相对来说专业教学、实践教学环节学时数就减少了,没有实践做保证就使得学生参与实践的时间减少,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降低,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弱化,所有这些都影响了本科教学的效果,致使培养出的学生高学历,低能力。 2.教学方式落后。目前,高校采矿专业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在
4、理论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增设了实践教学环节(实习) ,并采用传统的教学设置方法即先理论教学后实验、实践教学,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方式。这种方式无论是教学的组织,还是教学内容的安排都片面追求教学过程中的理论性和系统性,过分强调了基本原理而忽视了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讲学生被动听,没有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研究能力。 3.知识更新速度慢。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管理理念的不断涌现,而采矿工程专业的教材相对落后,部分教材没有及时更新,导致学生学的知识与现场 需要的技术脱节。 4.实习与现场脱节。采矿工程专
5、业学生参加的实习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质量和能力的重要步骤。但是许多高校实习时,学生只是简单的收集一些规程、地质资料,而没有参与到规程的编写、采煤、掘进以及现场技术施工的实践中,学生仍处于被动实践的学习状态,对现场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同时矿山企业从安全考虑不希望学生下井,学生下井通常是十多个人一起下井,下几次井就草草了事,而没有使学生真正了解现场问题怎么用理论知识来解决,使得实习效 果较差。实践教学内容不适应新时期矿山企业发展的需要。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不相符的,已不适应现代煤炭行业对新型技术人才的需求。
6、 三、采矿专业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从学生就业情况来看,学生找工作较难,从招聘现场用人单位反映情况来看,普遍认为高校现行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学的知识死板、动手能力差、理论与实践缺乏联系。这样的学生用人单位需进一步培训,这些都需要企业财力、物力等做后盾,与企业提高效益相违背,所以许多毕业生就业遭到拒绝。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及煤炭企业的要求,采矿 学科必须培养出高素质的卓越人才,这就要求打破以往教学模式,寻求新的培养模式。采矿学科除了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解放思想,提高教师素质外,还应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掌握煤炭企业对矿山卓越人才的要求,从而对现行教学方法、手段等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为采矿专业
7、学生的培养提供一个合理模式。 1.校 企挂职锻炼实践教学模式: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学生在学完专业基础课后就到矿上挂职锻炼 3-4个月,从事采煤、掘进、通风等工作,在挂职锻炼过程中,发现现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同时在挂职锻炼过程中 ,煤炭企业提供给学生一个全面了解的平台,使他们对煤炭行业有个更深了解。挂职锻炼完事后,带着问题返回学校继续学习。 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 1)学生对煤矿的管理、采煤、掘进、通风等工序的运行情况有一个直观印象。( 2)对现场需要什么人才有了更深理解,理论联系实际,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学习不在盲目。( 3)在挂职期间,煤炭企业对学生进行管理,达到
8、了联合教育的目的。( 4)经过挂职锻炼的学生,参加工作后就能独立胜任,解决了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与学校培养的人才脱节的情况。 2.开放性的课堂讨论教学模式: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广泛阅读国内外前沿知识;在讲课时,采用设问、提问、教师引导等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做好记录,做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主动上网、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学生的知识面就会开阔,满足现在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3.教学 科研 生产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跟矿区沟通建立实习基地,学生可以挂职锻炼,一方面参与生产为企业创造价值,另一方面可充分利用煤炭企业所具备的实习基地资源和
9、设备资源,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教学与科研的结 合,为采矿专业学生提供了解决现场问题的机会。一方面教师可以把自己的科研穿插到日常教学过程中,把科研问题在课堂讨论或留作课后作业让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资料来解决,作为学生平时成绩考核的一部分。这样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同时也让学生感觉到了利用书本理论解决现场的重要性。学生在讨论或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参与了科研实践、提高了综合能力。 科研与生产的结合,为采矿专业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煤炭企业要发展,必然要重视煤炭科学技术。对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作为科研课题与高校合作,并让学生参 与实际课题,使他们在校期间就可以得到解决企业实
10、际问题能力的锻炼。近年来,采矿学科每年都有部分学生到教师进行科研的矿井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企业为学生实习、实践提供基地,高校和企业共同对学生实习、实践负责。实习单位选配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对学生实习、实验的指导,并及时向学校提供学生实习、实践的综合情况。学生毕业设计选题结合煤炭企业的结构调整、技术改造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毕业设计由相关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校的教师共同指导。由于高校可以为煤炭企业提供人才、科技成果、智力、信息等资源,能解决现场所面临的各项科技课题。而 煤炭企业从这种科技投入中可获得实际经济效益,就会积极支持学校的教学、实习、实践等活动。这样可使合作教育有计划性、连续性、能稳定地向前
11、发展,形成教学、科研、生产的联合体。充分发挥高校外部的教育资源,为提高采矿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的环境。勇于创造,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新模式,提高采矿专业卓越人才培养。 4.理论与技术融合、思维创新与动手能力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根据采矿学科的特点,我们在产 学 研基地实践教学中,强调理论与技术融合,使学生具备采矿专业理论,掌握前沿相关的工程技术;在实践过程中,多观察勤思考,培养创新性思维方式与能力,以解决现场问题为目标,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多动手,争取发明专利服务煤矿。 四、采矿专业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特点 它是煤矿专业人才学校课堂理论学习、煤矿生产现场实践、科研科学研究结合了起来一
12、体式培养模式。 “ 产 ” 指的是生产,通过 “ 产 ” 学生接触到了现场生产的机会,了解到煤炭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学校专业知识方面自己需要从哪方面准备,这样就有了目标,学习不在盲目,同时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 学 ” 指的是学校课堂教学。 “ 研 ” 指的是结合采矿研究院项目平 台为学生提供利用课本理论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机会。通过 “ 研 ” 可以锻炼提高学生利用课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利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需要查阅相关知识的资料,对专业发展前沿有了了解,从而丰富了学生专业知识,开阔了学生视野,更加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煤炭行业专业 “ 产 +学 +研 ”
13、 一体式培养模式中“ 产 +学 +研 ” 三方面不是相互独立的环节,是个有机的实体,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共同促进。 五、结论 新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一些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只有构建适应新形势的教育模式, 开展产学研合作,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加强与企业的沟通,校企合作对学生进行培养,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更符合市场和社会需求的卓越人才。 【基金项目:黑龙江科技大学教学研究项目( JY13-217);采矿工程卓越人才培养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吴蔚 .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中国矿难黑洞的休止符 J.教育与职业, 2006( 22) 徐学锋,等 .新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 26) 郭保华 .采矿工程 专业生产实习现状及改革措施 J.陕西煤炭, 2007( 5) 兰永伟,孙广义等 .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 J.经济研究导刊, 2012( 25) (作者单位:兰永伟,蒋元男,李伟,黑龙江科技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2;胡刚,黑龙江科技大学矿业研究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2;王维维,黑龙江科技大学安全工程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2)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