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办高校工商管理 “ 专业 +创业 ” 培养模式研究 摘 要 中小企业的发展是活跃西部企业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生力军,对西部大开发的贡献不容忽视。当前西部中小企业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中小企业的创业者。培养中小企业创业者既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西部人才发展的战略需求。本研究选取 “ 专业 +创业 ” 为视角,深入探究工商管理专业特色,将创业教育融合到专业教育中,以此构建 “ 专业 +创业 ” 培养模式,以其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西部培养创业型人才。下载 关键词 专业 创业 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 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
2、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创业教育是针对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在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大力推进创业教育,尤其是探索 “ 专业 +创业 ” 创新模式,对于促进民办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一、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传统培养模式的弊端 ( 1)培养目标定位模糊;课程设置千篇一律 从目前来看,当前工商管 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都是:宽口径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高级经营管理人才。这种定位虽然考虑了社会的需求但缺乏对学校自身资源和能力以及对
3、本科专业学生自身素质和学习能力的评估。同时,课程体系的设置也存在不合理,千篇一律,目前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生产运作管理、财务会计、组织行为学等等。课程虽多,但却不精,因此便有了 “ 工商管理无专业课 ” 的说法。 ( 2)创业人才培养欠缺,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足 当前民办高校工商管理教育,主要针对学生的教育一是考研式教育,二是就业式教育,三是出国 式教育,忽视了其实还有一种教育就是创业式教育。而且较为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忽视针对问题提出独到见解的能力培养;较为重视教给学生稳妥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忽视培养敢于承担风险胆识。 二、创业教育融合到专业教育中的必要
4、性和可行性 ( 1)创业教育在国外 创业教育始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末,美国是创业教育的发源地。未来学家约翰 奈斯彼特认为:创业是美国经济持续繁荣的基础。作为创业教育的发源地,现在,美国共有 2000多个高校开设了 2400多门创业方面的课程,其中许多还提供创业学专业或创 业研究专业。截止 2001 年底,哈佛大学共开设了 15 门创业管理课程,最具代表性的有创业财务、创业管理、创业营销、开创新企业等课程。 ( 2)创业教育融合到专业教育中的必要性 1.创业教育已受到联合国、国务院及教育部的高度重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现代高等学校承担着三大教育,即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并强调创业教育是高
5、等教育的 “ 第三本护照 ”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2011年 5月 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时指出,要鼓励支持毕业生自主创 业,加强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 2010 3 号)中,强调必须加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 2.培养工商管理创业人才是西部地区人才发展战略的需求 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创建更多的中小企业,才能安置更多的人员就业、才能生产更多产品或服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所以培养中小企业创业者既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6、,也是西部人才发展的战略需求。 3.资本所有者需要既 懂管理又能创业的人才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部分资本所有者需要寻求资本运作的新方向,在投资项目确定后,更需要既懂管理又能创业的人才,政府有关部门也有一部分创业基金需要创业者去投资。 三、民办高校工商管理 “ 专业 +创业 ” 培养模式的融合 将创业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各个环节,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资源、教学管理、考核评价等各个环节都要贯穿一个理念,那就是创业(如图 1)。 ( 1)培养目标 该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将学生培养成为熟练掌握一定 知识和技能的知识型人才,也应该致力于培养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
7、有胆有识的企业家精神的创业者。 ( 2)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 “ 专业 +创业 ” 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要既包括传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同时在四年的教育中,也都要开设诸如创业学、创业营销管理、创业人力资源管理、创业实践等课程,使创业课程贯穿于四年的教学中。 (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这种 “ 专业 +创业 ” 的模式必然要求教学方法是开放性的、灵活多样的。学校可以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案例研讨、辩论竞 赛等多种课堂教学形式和实地参观、专题讲座、企业实习等多种课外学习形式,以及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师生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和能力
8、。 教学手段可以将传统和现代教学手段综合运用,可借助多媒体、网络平台、计算机模拟技术等,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拓展训练、开设模拟公司等,实现教学的情景化、模拟化和教学内容的形象化。 ( 4)教学主体 在这种培养模式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增强参与学习的愿望与热情,通过渐进的 探索,使学生的独特性、自主性、创新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激发和培养学生企业家精神,真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 5)教师选择 该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比较苛刻,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外,还要具备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在知识上要求既要懂管理又要懂创业;在能力上要求具备良好的沟通、组织、实
9、践、创新能力等;同时也要具备企业家素质。所以在选择教师时,最好是选择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同时要请有丰富管理经验和创业经验的成功管理者和创业者作为兼职教师。 ( 6)教学时间地点的选择 这种培养模 式教学时间地点的选择可以比较灵活,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课程内容选择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以利于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行弹性教学制,即教学时间、教学地点均可弹性。 ( 7)教学过程 这种培养模式的教学过程要以创业理念贯穿于专业教学的全过程。以创业教育为主线进行教学。 ( 8)教学评价 一方面从注重结果评价转化为注重过程评价,另一方面由单一的评价标准转化为多元化评价标准。评价方式也呈多样化,不仅包括量的评价,还包括质的评价,考试方式也采取多种形式。 参考文献: 郑春,基于行为体验的应用型本科 HRM 教学模式探讨,价值工程,2012.8 http: /清华大学管理培训课程 作者简介:郑春( 1972 ),女,硕士研究生,西安外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王睿( 1971 ),女,硕士研究生,西安外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师晓莉( 1971 ),女,硕士研究生,西安外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创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