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两套附答案.doc

上传人:wei****016 文档编号:1369065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58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邢台市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两套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河北省邢台市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两套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河北省邢台市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两套附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河北省邢台市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两套附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河北省邢台市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两套附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河北省邢台市 2019 年 八年级上 学期 期末物理试卷 两套附答案 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解析版 ) 一、选择题(共 14 小题,其中 13-14 小题为多项选择题,共 30 分) 1下列估测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中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 1m B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为 50g C适合人们洗澡的热水温度约为 70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10m/s 2在学习 “运用物理技术破案 ”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利用 “通常的情况下,人的身高大约是脚长的 7 倍 ”的常识,由图中的脚印可得到 “犯罪嫌疑人 ”的身高约为( ) A 170m B 175m C 1.70m D 1.75m 3鲁迅

2、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 ”其中 “山 向船尾跑去了 ”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周围的群山 B行驶的船 C河中的流水 D河岸 4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5下列实验验中,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的有 “测量物体的长度 ”时,多次测量;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时,多次改变入射角角度 “探究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的关系 ”时,多次改变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 “探究凸透镜成像中像与物的关系 ”时,多次改变蜡烛到透镜的

3、距离 ( ) A B C D 6下列关于质量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质量与温度有关 24 B物质的密度与体积有关 w C物质的密度与温度有关 t D物质的质量与形状、状态及位置有关 h 7下列形容声音的词语,描述音调的是( ) Y A引吭高歌 B窃窃私语 6 C这首歌音太高, 唱不上去 D听不见,声音大些 O 8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 5 A晚上休息时关闭房间的门窗 I B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 a C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 h D纺织车间的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P 9如图所示,在下面的四个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6 A 手影 B 色散 y C

4、凸面镜 D 凸透镜 6 10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光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若透镜位 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 30cm 处,则( ) 8 A向右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Z B向左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k C向左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 4 D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0 11如图所示是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为 48 f B在 BC 段物质处于固态 A C在 BC 段该物质

5、的温度不变,没有吸收热量 = D 10min 后物质处于气态 = 12甲乙两车做匀速直 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6: 5,时间之比为 3: 4,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 ) A 8: 5 B 5: 8 C 5: 2 D 2: 5 13下列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窗花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夏天的教室内洒水可以降温,是利用水汽化吸热 C烧水时,壶嘴出冒的 “白气 ”是壶里的水汽化形成的 D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是利用盐可以升高冰雪的熔点 14甲、乙两块矿石的质量相等,甲的体积是乙的 2 倍,若将甲切去 ,乙切去 ,则对两块矿石剩余部分的体积、质量、密度的大小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6、( ) A V 甲 : V 乙 =1: 1 B m 甲 : m 乙 =1: 2 C 甲 : 乙 =1: 1 D 甲 : 乙 =1: 2 二、填空题(共 10 小题,满分 32 分) 15( 4 分)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如图所示的刻度尺,其分度值是 ,量程是 ,该铅笔的长度为 cm 16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小明同学看到车里有一个显示速度的仪表,如图所示,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为 km/h,约为 m/s;若该车从 14: 45 16: 15 匀速行驶,则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路程为 km 17 “震耳欲聋 ”的鼓声是鼓面 产生的,通过 传播进入耳朵 “闻其声能辨其人 ”是根据声音的 不同

7、而辨别的 18( 4 分)在教学楼里张贴着禁止大声喧闹的标志,倡导同学们不要喧哗,要养成轻声讲话的习惯,从声音的特性分析, “大声 ”和 “轻声 ”均是指声音的 ;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通过 方式控制噪声听到上课铃声,同学赶快进入教室,说明声可以传递 ,物理课上,老师从左向右依次敲击水瓶琴,如图所示,听到声音的音调会越来越 19( 4 分)为了使刚洗过并脱水甩过的衣服干得快一些,请给出两条建议 ; 妈妈用保鲜膜包裹新鲜 蔬菜,这样做可以减少蔬菜中水分的 (填物态变化);将冷藏的冰箱中的蔬菜取出后,会发现保鲜膜上有出现一层水珠,这是空气中水蒸气 形成的 20排纵队时,如果你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

8、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 来解释;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由于 21( 4 分)一只小鸟在湖面上空 10m 的高度飞行,它在湖中所成的像是 、 的 像,若湖深为 5m,则小鸟与它在湖里所成像的距离为 m 22远视眼的成因是由于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 (选填 “强 ”或 “弱 ”),致使物体的 像成在视网膜之 (选填 “前 ”或 “后 ”),要矫正远视眼应佩戴 (选填 “凸透镜 ”或 “凹透镜 ”)做成的眼镜 23如图所示是探究水沸腾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 1)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 2)请从水沸腾的现象的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并回答: 问题: ? 回答 24小

9、红探究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画了如图所示的 m V 图象,由图象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 甲 : 乙 = ;用相等质量的甲、乙物质构成的实心物体的体积之比 V 甲 : V 乙 = 三、解答题(共 3 小题,满分 27 分) 25 ( 12 分)按要求完成图中的光路:甲图根据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画出正确的光学仪器;乙图完成光路并确定光学仪器的准确位置;丙图中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向水面,请完成光路(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即可);丁图画出物体 AB 在平面镜中的像 26( 8 分)如图所示是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装置:竖直放置的透明玻璃板下放一把刻度尺,刻度尺与玻璃板垂直,

10、两支相同的蜡烛 A、 B分别放在玻璃板两侧 ( 1)实验操作:把蜡烛放在刻度尺上,点燃 A 蜡烛,改变 B蜡烛的位置,直到与 A 蜡烛的像 为止,构成发现 A 蜡烛像与 B蜡烛 的大小 ;此时观察到 B蜡烛也处在直尺上,说明像与物体连线与玻璃板 ,测量发现物体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 2)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 A、 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 A 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 2)相同的操作 ( 3)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是,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 ( 4)若蜡烛向靠近玻璃板的方向移动,则像将向

11、 方向移动,其大小 27( 7 分)学习密度知识后,小明同学利用实验测 量某饮料的密度,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线的右侧,此时应向 (选填 “左 ”或“右 ”)移动平衡螺母,才能使天平平衡 ( 2)如图所示,甲、乙、丙图是他按顺序进行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的数据填写下表的空格 物理量 /单位 烧杯的质量m1/g 烧杯和饮料的质量m2/g 饮料的体积V/mL 饮料的密度 /( kgm 3) 测量值 ( 3)在实验中,有少量液体残留在烧杯内壁而使饮料密度的测量值 (选填 “偏大 ”或 “偏小 ”) ( 4)要减小因烧杯内壁残留饮料而引起的误差,应增加的

12、操作是 四、解答题(共 2 小题,满分 11 分) 28小李开车时看到如图甲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时汽车内的速度计如图乙所示 ( 1)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此汽车到香山出口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 2)若小李开车的速度如图乙所示的速度计所示,汽车是否超速?若以这样的车速行驶,经过多长时间能到达香山出口? ( 3)你对小李有什么忠告? 29如图所示,喜洋洋和灰太狼两个工艺品均为实心,且材质相同,小明测出喜洋洋的质量为 1.335kg,体积为 1.5 10 4m3 物质 密度( kg/m3) 金 19.3 103 铜 8.9 103 铁 7.9 103 铝 2.7 103 ( 1)通过计算判断这两个

13、工艺品的材质 ( 2)若灰太狼的质量为 1.42kg,求灰太狼的体积; ( 3)如果这个喜洋洋是纯金的,求它的质量(小数点后请保留 1 为小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 14 小题,其中 13-14 小题为多项选择题,共 30 分) 1下列估测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中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 1m B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为 50g C适合人们洗 澡的热水温度约为 70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10m/s 【考点】 长度的估测;温度;质量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分析】 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

14、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 解: A、中学生的身高在 160cm 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 80cm=0.8m 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 10 个鸡蛋的质量大约 1 斤,而 1 斤 =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 50g 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C、人体正常体温 在 37 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 40 左右,不可能达到70 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 4km/h=4 m/s 1.1m/s 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 B 【点评】 对物体长度、质量、温度、速度等进行估测,是初中物理的一项基本要求,平时结合所学知识对身边的如:

15、体温、身高、教室高、一步长、步行速度、楼梯阶梯数、物理课本长和宽、教室内空气质量等等,多观察多思考,必要时做出正确判断 2在学习 “运用物理技术破案 ”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利用 “通常的情况下,人的身高大约是脚长的 7 倍 ”的常识,由图中的脚印可得到 “犯罪嫌疑人 ”的身高约为( ) A 170m B 175m C 1.70m D 1.75m 【考点】 长度的测量 【分析】 由图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是 1mm,脚印的一端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则脚印另一端对应的刻度尺示数就是脚印的长度;脚印的长度乘以 7 就是人的身高 【解答】 解: 刻度尺最小分度值为 1mm,由图知脚印长度为 25.10

16、cm,则 “犯罪嫌疑人 ”的身高约为 25.10cm 7=175.70cm=1.7570m,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长度的测量和计 算,属于基础知识 3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 ”其中 “山 向船尾跑去了 ”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周围的群山 B行驶的船 C河中的流水 D河岸 【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 【分析】 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先确定一个作为标准的参照物,分析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 解:分析题意可

17、知,题中的研究对象是 “山 ”,它的运动状态是 “向船尾跑 去了 ”,即山在 “运动 ” A、若以周围的群山为参照物,山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 A 错; B、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 “后退 ”,故 B是正确的; C、以流水为参照物,虽然山与流水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但无法直观地说明 “山向船尾跑去 ”,故 C 错; D、以河岸为参照物,山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山是静止的,故 D 错 故选 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

18、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4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考点】 速度与物体运动 【分析】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和时间的图象就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由此可知 A和 B都是错误的; 由题干中的图可知:甲和乙同时同向运动,相同的时间内,乙运动的路程长,乙的运动速度就大;我们可以在 C 和 D 的图象中,找出相同的时间,看谁运动的路程长,从而得出甲和乙的正确图象 【解答】 解:由题干 中的图象可知:乙比甲运动的速度大 A、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运动的路程是不变的,表示甲乙是静止的,

19、故 A 错误; B、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运动的路程是不变的,表示甲乙是静止的,故 B错误; C、在横轴上找一点,表示时间相等;做纵轴的平行线,可以发现乙的运动路程长,说明了乙运动快,故 C 正确; D、运用上面的方法,可以发现:在相同的时间内,甲的运动路程长,速度大,故 D 错误 故选 C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尤其是路程与时间图象中物体速度的判断,这是一个难点,需要突破 5下列实 验验中,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的有 “测量物体的长度 ”时,多次测量;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时,多次改变入射角角度 “探究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的关系 ”时,多次改变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 “探究凸透镜成像中像与物的关系 ”时,多次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中考物理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