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共 52 页) 2019 年重庆市万州区中考物理试卷 两套汇编附答案解析 中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 8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 1对下列物理量的认识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 50kg B我们学校教室的高度约为 30m C我国家庭电路正常工作的电压是 110V D家中电视机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 10A 2一个轻质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吸引,则小球( ) A一定不带电 B一定带负电 C一定带正电 D可能不带电 3如图所描述的物态变化现 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 A 电熨斗冒出的白雾 B 地上的冰雪
2、消融 C 树叶上露珠的形成 D 寒冷空气中小草上的冰晶 4如图所示光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第 2 页(共 52 页) 通过放大镜看见的 “树叶 ” B 射向空中的 “光柱 ” C 看见鱼缸中游动的 “鱼 ” D 树在水中的 “倒影 ” 5如图所示,是永川区松溉古镇端午节赛龙舟比赛活动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龙舟前进是因为受到浮力的作用 B湖岸上的树相对于行进的龙舟是静止的 C龙舟在水面静止时所受的浮力与重力是平衡力 D停止划桨后龙舟还能 前进是因为受惯性的作用 6如图所示情景对应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 A 电脑显示器后盖有很多孔主要是为了便于检查内部情况 B 可以
3、在浴室内使用电吹风干发,并且用湿手直接拔掉插头更方便 C 第 3 页(共 52 页)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以在磁场中平行于磁感线运动时,电流表的指针会发生偏转 D 闭合开关, 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且导体的受力方向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 7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 700N 的物体,人对绳的拉力 F 为 400N,在 10s 内把物体匀速提升了 2m,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力的功率是 80W B拉力所做的总功是 1400J C拉力所做的额外功是 200J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58.3% 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 S,将滑动变阻器的
4、滑片 P 向右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灯 L 变亮,电压表 V1 的示数不变 B灯 L 变亮,电压表 V2 的示数变小 C电流表 A 的示数变小,电压表 V1 的示数变大 D电流表 A 的示数变小,电压表 V2 的示数变大 二、填空作图题(本题共 6 个小题,第 14 题作图 2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12 分) 9小华站在穿衣镜前 2m 处,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_m,若他远离平面镜后退 lm,则镜中像的大小 _(选填 “变大 ”、 “变小 ”“或 “不变 ”) 10关于热量、温度、内能之间的关系,如果物体吸收了热量 ,温度不一定升高,但内能 _增加(选填 “一定 ”或 “不一定 ”
5、);寒冷的冬天搓手会感觉到暖和,这是用 _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11如图所示是第二届 “中国(重庆)国际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论坛暨博览会上展出的一款集自动清洁技术和人性智能设计于一体的地面清洁机器人,该机器人的质量为 3kg,静止于水平地面时,它受到的支持力是 _N;若在水平地面上以 0.4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机器人的功率是 56W,则机器人所受阻力是 _N 第 4 页(共 52 页) 1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 12V,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 “50 12A”,电流表的量程为 “00.6A”,小灯泡上标有 “6V”字样若开关 S、 S1、 S2 都闭合,当滑片 P 在 b 端时,电路
6、消耗的总功率为 5.28W,则定值电阻 R0 为 _;若开关 S 闭合 S1、 S2 都断开,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由 R1 增大到 3R1 时,电流表的示数变为原来的 ,小灯泡的实际电功率变化了 2.7W,则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是 _W(不考虑灯丝电阻变化,并保证电 路元件安全) 13成渝城际高铁于 2016 年 1 月正式开通,极大地方便了两地人民的交流与出行如图甲所示,列车设计时速可达 380km/h,乘客不能越过站台前的黄色安全线列车进站刹车后,仍继续向前运动很长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列车采用电力牵引(图乙是连接电网与列车的受电弓),列车头部向前突出像子弹头,整车进一步提升了车厢气密性,
7、采用各种新型噪音吸收材料和阻隔技术,在时速 350km/h 的情况下车厢内噪声保持 67 至 69 分贝列车设计特别注重节能环保,平均每位 旅客的每百千米能量消耗小于 5.2kWh请找出一个与以上情景相关的物理信息,并指出其对应的物理知识 示例(答题不得与示例重复): 物理信息:列车采用各种新型噪音吸收材料和阻隔技术 物理知识: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 物理信息: _ 物理知识: _ 14完成下列作图: ( 1)如图 1 所示为一条通过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的折射光线,请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 ( 2)请在图 2 中画出闭合开关时通电螺线营的 N 极 第 5 页(共 52 页)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
8、 3 个小题,第 15 题 5 分,第 16 题 8 分,第 17 题 9 分,共 22分) 15完成下列两小题: ( 1)小华同学在探究 “某物质熔化特点 ”的实验中:如图 1 甲所示,加热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纪如图 1 乙所示是加热过程中该物质温度与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该物质一定是 _(选填 “非晶体 ”或 “晶体 ”):在加热过程中,把烧杯中 200g 水从 40 加热到 48 ,水吸收的热量 Q=_J c 水 =4.2 lO3J/( kg ) ( 2)如图 2 所示,把蜡烛、凸透镜(焦距为 10cm)、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同一
9、高度当烛焰中心距凸透镜的距离为 35cm 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淸晰倒立、 _(选填 “放大 ”或 “缩小 ”)的实像;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对换蜡烛和光屏的位,光屏上 _(选填 “能 ”或 “不能 ”)得到一个淸晰的像 16小华发现有些苹果不沉于水,他找来一台电子秤在家里想测出苹果的密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步骤: 把装有适量水的烧杯放在电子秤上(如图 A),电子秤的示数是 m1; 再将该苹果轻轻放到水中(水未溢出),苹果漂浮(如图 B),电子秤的示数是 m2; 他又用细牙签将苹果压入水中至刚好浸没(如图 C,苹果未触杯壁和杯底,水未溢出),电子秤的示数是 m3 ( 1)在图 B、 C
10、两次实验中, _图中苹果受到的浮力最小,从图可以判断苹果的密度_(选填 “大于 ”、 “等于 “或 “小于 ”)水的密度; ( 2)如果将该苹果放入另一个装满盐水的烧杯中,苹果静止时受到的浮力与实验中的 B 图相比将 _,如果将苹果从盐水中取出,再向烧杯里添加水直至加满,则与苹 果取出前相比烧杯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将 _(两空均选填 “变大 ”、 “不变 ”或 “变小 ”,己知 水 盐水 ); ( 3)根据小华的实验数据,可算出苹果的质量是 _,苹果的体积是 _,苹果的密度是 _(用实验中相关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第 6 页(共 52 页) 17在探究 “电流与电压的变化关系 ”的实验中,小华设计了
11、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其中电源电压恒为 3V,电阻 R1 为 10,滑动变阻器 R0 标有 “20 0.5A”字样 ( 1)图甲是小华未完成的实验电路,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补充完整,要求当滑片P 左移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 2)实验中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 _,实验前在试触开关时,如果发现电流表指针如图乙所示,则接下来的正确的操作是 _; 据你所连接的电路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 _(选填 “A”或 “B”)端;图丙是某次实验中电流表的示数,应该记为 _A ( 3)小华在实验中应保持电路中的电阻不变,通过移动变阻器的滑片 P 改变电阻两端的_;表一是记录 的部分实验数据,通过分析可
12、得出结论: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_ 实验次数 .1 2 3 电压 U/V 1 2 2.8 电流 I/A 0.1 0.2 0.28 ( 4)小华继续思考,若用该电路研究 “电流与电阻的变化关系 ”,要选用不同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实验过程中也要移动变阻器的滑片 P,其主要目的是 _ 四、论述与计算题(本题共 3 个小题,第 18 题 6 分,第 19 题 8 分,第 20 题 8 分,共 2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步骤和公式,只写出最后结果的不给分) 18小华用 50N 的水平推力推着重为 200N 的小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5min 前进了 240m求:
13、 ( 1)小车前进的平均速度; ( 2)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19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 18V,灯泡 L 标有 “9V 4.5W”字样,电压表的量程为0 15V,电流表的量程为 0 0.6A,滑动变阻器标有 “100 1A”字样,当只闭合开关 S1 时,灯泡恰能正常发光,不计灯泡电阻随温度的变化求: ( 1)定值电阻 R0 的阻值; ( 2)只闭合开关 S2,电压表示数为 12.6V,电流表的示数; ( 3)只闭合开关 S2,在电表的示数不超过量程,灯泡两端的电压不超过额定电压的情况下,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化范围 第 7 页(共 52 页) 20如图,一薄壁圆柱体容器足够深
14、,容器质量为 200g、底面积为 250cm2,容器内放有一质量为 800g、边长为 0.1m 的正方体物块,当加入一定质量的水时,物块对容器底面的压力恰好为 1N求: ( 1)物块受到的浮力; ( 2)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 ( 3)若继续向容器内加水 1350g,求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的变化量 第 8 页(共 52 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 8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 1对下列物理量的认识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 50kg B我们学校教室的高度约为 30m C我国家庭电路正常工作的电压是 110V D家
15、中电视机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 10A 【考点】 质量的估测;长度的估测;电流的大小;家庭电路工作电压、零线火线的辨别方法 【分析】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 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 解: A、成年人的质量在 65kg 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 50kg 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B、一层楼的高度在 3m 左右,学校教室的高度与此差不多,在 3m 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C、在我国,家用电器的额定电压是 220V,与之配套的家庭电路电压也是 220V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普通电冰箱正常工作电流在 1A左右,电视机
16、的工作电流比电冰箱小一些,在 0.7A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 A 2一个轻质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吸引,则小球( ) A 一定不带电 B一定带负电 C一定带正电 D可能不带电 【考点】 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分析】 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答】 解: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把一个轻质的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吸引; 说明这个小球可能带与橡胶棒不同的电荷(正电荷),也可能不带电 故选项 ABC 错误,选项 D 正确 故选 D 3如图所描述的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 A 电熨斗冒出
17、的白雾 B 第 9 页(共 52 页) 地上的冰雪消融 C 树叶上露珠的形成 D 寒冷空气中小草上的冰晶 【考点】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分析】 判断出属于液化的物态变化,要弄清液化的特点,液化是由物体气态变为液态的变化过程,可根据四个选项中所给物理现象的特点来进行判断 【解答】 解: A、电熨斗冒出白雾,是电熨斗内冒出来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 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 A 不符合题意; B、冰雪遇暖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荣华吸热故 B 符合题意; C、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 C 不符合题意; D、寒冷空气中小草上的冰晶是
18、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4如图所示光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通过放大镜看见的 “树叶 ” B 射向空中的 “光柱 ” C 第 10 页(共 52 页) 看见鱼缸中游动的 “鱼 ” D 树在水中的 “倒影 ” 【考点】 光的反射 【分析】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 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 解: A、用放大 镜看
19、树叶时,树叶变大了,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 B、射向空中的 “光柱 ”是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与题意不符; C、从圆鱼缸的侧面观察到在鱼缸中游动的金鱼的像比实际金鱼大,是因为水中物体的光经水面斜射入空气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我们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能看到比物体实际位置较浅的虚像,故与题意不符; D、平静水面上树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故选 D 5如图所示,是永川区松溉古镇端午节赛龙舟比赛活动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龙舟前进是因为受到浮力的作用 B湖岸上的树相对于行进的龙舟是静止的 C龙舟在水面静止时所受的浮
20、力与重力是平衡力 D停止划桨后龙舟还能前进是因为受惯性的作用 【考点】 平衡力的辨别;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力作用的相互性;惯性 【分析】 ( 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龙舟前进是受到了向前的力; ( 2)判断运动与静止时,要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 ( 3)一对平衡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 4)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解答】 解: A、龙舟前进是因为受到水给它的向前的推力,而不是因为受到、浮力的作用,故 A 错误; B、湖岸上的树相对于行进的龙舟其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故 B 错误; C、龙舟在水面静止时所受的浮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 C 正确; D、停止划桨后龙舟还能前进是因为龙舟具有惯性,而不能说是受惯性的作用,故 D 错误 故选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