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工法在控制技术中的应用.ppt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369749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PPT 页数:105 大小:21.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辅助工法在控制技术中的应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辅助工法在控制技术中的应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辅助工法在控制技术中的应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辅助工法在控制技术中的应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辅助工法在控制技术中的应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隧道变形及其控制技术 辅助工法在控制技术中的应用 在我们的工程实践中,我们已经认识到辅助工法的重要性,在这方面我们也做了相当的努力,取得的成就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许多隧道都是采用在有效的辅助工法建成的就是一个证明。 在不良围岩或特殊围岩中修筑隧道,辅助工法是不可缺少的技术对策 。为了清楚地说明辅助工法在控制隧道变形和松弛中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预备知识,我先提出一个隧道技术人员应该具备的 三点基本认识 和 四项基本原则 。 三点基本认识 第一点:隧道结构物的特点 众所周知 ,隧道施工的基本目的是在各类地质体 围岩 中修筑 为各种目的服务的、长期稳定的洞室结构体系 。 在隧道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营

2、中,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这种结构体系的特点。 从结构角度看 ,这个结构体系是由周围地质体(围岩)和各种支护结构构成的 ,即: 洞室结构体系 =周围地质体(围岩) +支护构件 它是由天然的、具有固有的应力场、渗流场、温度场的地质体和人工的支护构件构成的,这与地面结构体系是完全不同的。 在这个结构体系中, 周围地质体(围岩)起着主导的作用 。例如在充分稳定的地质体(围岩)中,可以不需要任何结构意义上的支护构件,而处于长期稳定的状态。如一些天然洞穴的存在,人工修筑的无支护构件的洞室(黄土窑洞、无支护坑道等)等。就是需要支护的地质体(围岩),也只是需要薄薄一层喷混凝土或者几根锚杆、几榀钢架就可以使之成为

3、稳定的结构,这也说明,周围地质体是主要的承载体。 第二点: 隧道施工过程的特点 从工程结构的角度看,这种 结构体系的形成则是通过一定的施工过程或者说是一定的力学过程来实现的 .这个过程大体上可作如下表达。 与之相适应的力学过程如下 毛洞原始岩体 稳定洞室支护体系开挖 支护 时间 简单地说, 这个过程是动态的,力学状态的变化过程。 隧道施工也就是一个 应力释放与应力控制的过程 。应力释放到什么程度?,是可以通过一定的人为的干涉手段(支护 )加以控制的。因此, 施工过程就是利用和控制围岩动态变形(应力)的过程 。认识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点、隧道变形过程及其类型 前面提到,隧道工程,归根结底,

4、就是一个 应力释放和应力控制的问题 。应力释放的直接后果,就是引起周边围岩的变形和松弛。因此,应力控制实质上就是控制围岩的变形和松弛。也就是说如何在开挖和支护过程中, 使围岩不松弛或少松弛。这是隧道设计施工的主要原则 。围岩松弛与围岩变形直接相关。也就是说要想控制住围岩的松弛,就要控制住围岩的变形。 因此,认识和掌握围岩在开挖后是如何变形及其变形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从图可知,在计算条件下,从掌子面前方到掌子面后方一定范围内的拱顶下沉分布规律,大致如下。 1)隧道开挖后在掌子面前方一定范围内( 2a5a)产生了下沉,我们称之为“先行位移”或称为掌子面前方的位移; 2)在掌子面处,产生一定量的“初始位移”,此值与地质条件关系密切,视围岩条件的不同,约为最终位移值的 20 50左右,这个位移是开挖后瞬间发生的;我们目前的量测技术是量测不到的; 3)在掌子面后方,随掌子面的推进,产生不断增大的位移,其特点是初期的位移速度很大,而后增长的速度逐渐减缓,并趋于稳定。 这是处于一般围岩中的隧道变形的基本规律。 这是一个随着掌子面推进的围岩位移测定例。在隧道拱顶上方 2m的位置设一个长 50m的水平铝管,根据测定的弯曲应变计算位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