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金融机构推动碳交易市场现状与前景.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70486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中国金融机构推动碳交易市场现状与前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中国金融机构推动碳交易市场现状与前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中国金融机构推动碳交易市场现状与前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析中国金融机构推动碳交易市场现状与前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析中国金融机构推动碳交易市场现状与前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析中国金融机构推动碳交易市场现状与前景 摘 要:本文结合中国碳交易形式和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困难,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参与碳交易的授信、中介和理财 3种模式,指出在目前缺乏全国性统一的碳交易市场情况下,中国商业银行参与碳交易中面临的宏观导向缺乏、市场风险防范能力弱等主要障碍,分析未来发展前景。 下载 关键词:碳交易;减排;商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 F832.2; F205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 文章编号:1672-3309( 2011) 12-130-03 一、碳交易市场简介 碳交易指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所采用的市场机制,是碳金融的一种表现形式。因 6种被要求

2、排减的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比重最大,所以温室气体排放指标交易均以吨二氧化碳当量为计算单位,通称为 “ 碳交易 ” 。碳交易市场指成员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等强制性规则约束下,通过购买他国多余的二氧化碳排放指标完成本国减排目标,形成以碳排放指标为交易标准的市场。 碳交易市场需求方多为受制度约束的欧洲发达国家,供给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双方通过银行、保险公司和交易所等金融机构提供的平台完成交易。碳交易市场运行机制包括配额型交易和项目型交易。配额型交易指在碳排放总量控制下 ,有减排任务的国家、企业或组织根据排放配额多少,将碳排放指标视为商品进行交易,用尽可能低的成本完成碳减排要求

3、。项目型交易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合作,通过帮助其减排获取其本国二氧化碳减排额度。 二、中国碳交易市场现状 (一)概 况 目前中国碳排放已占全球总量的 30%,碳排放市场规模巨大,但因中国不属于京都议定书规定项下需强制减排的国家,因此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中一直扮演卖方角色。发达国家通过清洁发展机制(以下简称 CDM)这种以项目为基础的碳交易,换取 “ 经核证的减排量 ” (以下简称 CERS) , 完成本国温室气体减排义务。自 2005 年以来,中国相继建立了若干区域性碳交易所,初步形成以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交易所和天津排污权交易所为轴心、多省市交易所共存的碳交易平台体系。 600 多

4、家国内企业通过国内外平台进行了碳交易,其中 90%的排放权由国际买家通过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购买。与此同时,国内相关减排认证标准、排放交易规则和碳资本登记等一系列规则尚存空缺,无法与现有市场体系匹配。此外,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开始涉足碳交易市场,但目前仍仅局限于提供优惠利率的绿色贷款等融资手段,较国际上丰富的碳交易金融产品,如碳期货、碳期权等,服务内容仍较单一。 (二)运行机制 中国碳交易市场运行机制主要包括 CDM 和国内企业自愿减排项目(以下简称 VER)两种。实践中,国内各级政府对碳排放量总量控制缺乏政策支持致使碳交易市场买方缺失,因 此国内企业间采用上述两类方式进行碳交易的案例屈指可

5、数,并多以 VER 为基础开展初步尝试,交易规模小。 (三)发展碳交易市场的意义 1.以市场机制为手段,提高温室气体减排效率。碳交易市场机制符合科斯定理,有助于实现资源的帕累托最优。碳交易市场把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配额作为商品,利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解决环境问题,在明确的排放权和较低的交易成本下自行配置资源。此外,碳交易市场为金融资本和绿色实体经济间搭建起了桥梁,企业可凭借技术创新实现减排,并通过销售碳排放量获取继续改造的资金,从而实 现减排与技术改造的有机结合。 2.有助于积极应对国际气候变化政策给中国带来的挑战。后京都议定书时代,国际社会将对各国温室气体排放的责任和义务进行重新认定

6、和划分。中国坚持巴厘路线图和京都议定书,即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发展中国家改进温室气体排放技术,使其在自身经济发展能承受的范围内控制碳排放。目前,中国碳减排技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巨大。这使中国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为此,需要建立统一的国内碳交易市场,一方面为他国购买中国的碳减排指标搭建平台,避免被动接受他国利用碳排放给予的诸如碳 关税等经济上的桎梏;另一方面可纳入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市场主体,由其为环保项目提供多样化的融资和担保支持,帮助国内高耗能产业改善节能减排形势。 3.有利于帮助企业夺回碳交易市场定价权。由于中国没有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国内企业议价能力弱,通过 CDM机制出售的

7、二氧化碳排放指标价格为5 至 8 欧元每吨,仅为国际市场价格的 1/4到 1/3。据预测,中国未来 20 年二氧化碳减排潜力达 60 亿吨,未来 5 年新能源领域投资额达 5 万亿元,拥有巨大的减排潜力和减排资源。只有通过发展统一的、与国际接轨的碳交易市场,确立必要的交易标 准和法律法规,国内企业才能通过实际操作积攒专业能力和交易经验,及时掌握国际碳市场交易动态,抬高碳交易配额价格,有效维护自身利益。 4.有利于培养金融市场中的新经济增长点。世界银行 2010 年发布的碳市场现状和趋势报告显示, 2009 年全球碳市场交易额已达 1440 亿美元,预计 2012年将达 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

8、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目前,国际碳市场中由商业银行主导的一系列金融衍生产品,如期货、基金、债券等交易及业务已日趋成熟,全球交易量持续增长。为分享国际碳交易市场这个巨大蛋糕带来的财富,建 立统一、透明的碳交易市场平台,实现碳交易的多元化发展,有助于商业银行拓展传统负债业务外新的业务领域,提升其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中的竞争力,对中国发展碳金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中国金融机构参与碳交易市场剖析 (一)概况 中国碳交易市场处于起步阶段,金融机构参与度较低。近几年来,以兴业银行、工商银行和浦发银行为代表的国内商业银行纷纷试水碳金融领域,尝试为新能源和环保项目提供多元化的绿色融资模式。据银监会统计

9、,截至 2010年末,兴业银行累计发放节能减排贷款超过 1000笔,金额近 500亿元,实现年节约标准煤 1870多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 5000多万吨,年减排化学需氧量 70 多万吨;工商银行发放 CDM 项目贷款 50 多个,金额达 600 多亿元,预计年减排二氧化碳 7000多万吨。截至 2011年 3月底,浦发银行绿色信贷余额突破 250亿元,并率先与包括亚洲开发银行和法国开发署在内的国际机构建立了绿色信贷合作关系。 (二)参与模式 1.授信服务。以未来碳资产作为质押担保而无需其他抵押担保条件的授信业务,是商业银行运用金融手段参与碳交易市场的重要革新举措。该融资方式适用于中国已获得联合

10、 国 CDM理事会注册的项目,不仅可帮助企业盘活未来碳资产,支持项目建设和运行,同时还可通过银行专业人员对项目碳资产价值的评估,协助企业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增加减排量。兴业银行已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此类业务,并于 2011年 4月对运行闽侯旺源 20兆瓦小水电项目的兴源水力发电公司发放了首笔贷款。 ? 2.中介服务。商业银行在 CDM 项目中帮助卖方企业联系潜在的境外 CERS买家,并为其提供诸如节能减排资金规划等财务顾问服务。该服务一方面可以消除碳交易市场中因 “ 信息不对称 ” 带来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另一方面有助于银行增 加利润来源和尽量避免资本流动风险,开拓了中介服务新领域。以浦发银行为

11、代表的商业银行在国内率先启动了碳交易市场财务顾问服务,并于 2009 年 7 月成功为陕西两个装机容量合计近 7 万千瓦的水电项目引进 CDM开发和交易专业机构,为项目业主争取到了有竞争力的交易价格。 3.理财服务。主要为与碳排放权挂钩的结构性理财产品。该服务为国内商业银行在全球资本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开辟了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空间,也为个人及机构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理财选择。因目前碳交易市场自身局限及相关金融理论的缺乏,此类理财产品风险大,市场认知度较 差。 2007 年起,深圳发展银行推出了国内首款与二氧化碳排放权挂钩的理财产品 “ 聚财宝 ” 飞越计划人民币理财产品和 “ 聚汇宝 ” 超越计划美元理

12、财产品,并在 2008 年 9 月 2 日到期时分别实现了 7.345%和 14.125%的最终收益。但迄今为止,中国银行发行的相关理财产品只有 6只,且其中 4只到期收益为零。 (三)面临障碍 1.外部温室气体减排制度的不确定和内部制度缺位使商业银行参与缺乏明确的宏观导向。随着 2012 年京都议定书到期日临近,新的减排规定仍待明确。由于金融危机给发达国家带来严重打击,致使 其在承担国际减排义务的立场有所退步,预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今年底德班会议上达成一致的可能性较低。与此同时,中国碳交易形式主要为 CDM, CDM 项目具有申请门槛高、执行时间长、风险大、被指定采用减排技术的经营实体评

13、估标准难固定等问题。 2010 年中国 CDM 项目频频遭拒,给参与项目前期开发的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风险。此外,中国目前存在相关政策缺位的问题,一些已经出台的政策也需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明确指导低碳经济的发展并对相关行业进行系统性的扶持,为商业银行参与提供明确的政策指引。 2.金融机构自身发展仍待 完善,对碳交易市场风险的预计能力和防范能力仍不强。较之欧美成熟的金融体系,中国金融机构的隐形担保人是政府,这造成一方面金融体系受政府管制过多,市场化发展不够,无法根据碳市场发展运用和创新金融工具,参与碳市场交易;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不注重自身监管,对碳金融服务的运营风险估计不足,容易形成盲目发展、一哄而

14、上的局面,导致出现碳资本泡沫。 3.缺乏统一的碳交易平台使金融机构难以推行标准化的碳金融服务。中国目前的碳交易所区域性极强,交易量小,对金融机构施展标准化的贷款融资模式和低碳金融产品产生障碍。一方面, 商业银行在参与碳交易时主要根据具体项目设计服务框架,导致服务成本高、效率低,且不具有延续性。另一方面,客户在选择碳金融服务时也无法横向比较,选择服务的预期成本和收益估算难度大,主观上也影响了商业银行开展服务。 (四)发展前景 今年 3 月通过的 “ 十二五 ” 规划中明确提出了 “ 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 ” 、 “ 增加森林碳汇 ” 的举措,这是首次在国家级正

15、式文件中提出建立国内统一碳市场,表明碳交易市场建设已进入政府工作程序。此外,银监会也先后出台节能减排授信工作的指导意见 、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并正在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推进绿色信贷目录指引、项目环保标准、环境风险评级等专业标准的制定。上述举措不但为金融机构参与碳市场交易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也将在技术和规范层面为其进行碳金融创新降低门槛。 未来,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在参与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中,不但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也应重点拓展新的盈利方式,以推动碳交易市场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以贷款为杠杆,加速推进绿色和低碳经济。商业银行应以市场为导向,加快

16、存量信贷 结构调整,减少对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信贷力度,增加对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量的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利用各省市碳交易市场和营销资源,筛选并重点为从事节能减排产业的优质企业和项目提供便捷的融资服务。 2.积极筹备建立碳基金、拓展中间业务。目前,中国政策性银行虽然相继向商业银行转型,但仍保留部分政策性金融服务性质。因此,这些银行可以结合国家的补助政策,发展以绿色金融服务为核心的碳基金,为将来建立全国性碳交易市场铺路。此外,以利润为主要动力的商业银行也可以通过基金托管业务,推动银行在增加存款等传统负债业务 的同时,积极开展包括项目开发、咨询等涉及碳交易市场的多元化服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防范绿

17、色信贷带来的潜在风险。 3.加强与国际市场的交流,增强人才储备。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国内金融机构的海外分支结构可参与国际市场的碳减排项目开发和交易,在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抬高碳排放权价格,保护国内卖家和国家利益。有条件的商业银行,可以根据碳金融业务的需要,建立专门的金融服务部门,培养专业性人才,专门从事碳交易领域的金融创新。 4.丰富碳金融产品,促进碳交易市场发展。商业银行可通过合作共同开发债券、票 据、股权、信托、风投等多元化碳金融业务,并适时推出碳交易衍生工具。此外,针对碳减排项目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为项目开发者提供信用评估和担保,促进碳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 5.塑造

18、绿色银行形象,提升履行社会责任质量。商业银行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应当重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在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建立适当的管理监督措施,从而鼓励员工节能减排,减少环境污染;在外部,积极参加社会公益,努力宣传各种绿色服务,引导顾客使用电子交易平台、环保帐单等,努力成为 “ 碳中和 ” 银行。 参考文献: 林巧燕 .什么是碳交易 J. 北京:求是, 2009, (10). 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 2011) 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王刘芳 . 中国 7 家银行试水碳金融开发 8 种融资模式 N.北京日报,2011-6-27. 周轩千 .低碳经济 “ 蛋糕 ” 有多大? N.上海金融报, 2010-3-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