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1.生产与作业管理的概念 和 任务 1)生产与作业管理就是对生产与作业过程进行规划、设计、组织和控制。 2)生产管理的任务是运用组织、计划、控制的职能,把投入生产过程的各种要素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有机整体,按最经济的方式,生产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廉价、优质的产品(服务)。 2.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 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生产过程的连续性、生产过程的比例性、生产过程的节奏性、生产过程的柔性、生产过程的经济性。 3.工艺专业化原则 布置生产过程的 优点 按照工艺专业化形式组成的生产单位,由于将同类的工艺设备和相 同的工艺加工方法集中在一起,带来了以下一些优点 :(1)产品的制造路线有
2、一定的弹性,比较灵活,能较好地适应产品品种变化的要求。 (2)有利于提高设备利用率,个别设备一时出现故障或进行维修,对整个生产进程的影响较小。 (3)工人固定操作某一种设备,有利于提高其专业技能。 4、 按照 工艺专业化原则 布置生产过程的 缺点 工艺专业化的生产单位,由于不能独立地完成产品 (或零件 )的全部加工任务,一件产品必须通过许多生产单位后才能完成,这就造成以下缺点 :(1)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的运输路线较长,而且路线迁回复杂,造成运送原材料、半成品 的工作量较大。 (2)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停放、等待的时间增多,延长了生产周期,增加了在制品,多占用了资金。 (3)各生产单位之间的协作、往来
3、频繁,使生产作业计划管理、在制品管理以及成品的成套性工作比较复杂。 5、 按照 对象专业化原则 布置生产过程的 优点 按照对象专业化形式组织的生产单位具有以下优点 :(1)可以大大缩 短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的运输距离,节省运输的人力、设备和费用,减少仓库和生产面积的占用。( 2)可以减少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的停放、等候时间,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加工过程中的在制品库存,节约资金。 (3)有利于按期、按量 、成套地生产完工产品。 (4)便于采用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如流水生产线、成组加工单元等。 (5)减少了生产单位之间的协作联系,简化了生产作业计划工作和生产控制工作。 (6)有利于强化质量责任和成本责任。
4、2 6、 按照 对象专业化原则 布置生产过程的 缺点 按对象实行专业化组织生产单位的缺点是:往往因为使生产单位的工艺或功能相对封闭而需要增加一些设备,故使这些设备利用率较低,有时一台设备出了故障会影响到整个生产单位的工作。 7、 生产能力柔性含义 所谓生产能力的柔性是指 能力的可变性与适应性。它包括三层含义 :柔性工厂、柔性生产过 程和工人。生产能力的柔性,它表明了当市场需求大幅波动时,企业所拥有的生产能力是否具有迅速增加或减少的能力;或者生产能力从加工一种产品迅速转移到生产另一种产品的能力。 9、 既定时间标准设定法的含义 并分析使用 PTS法的优点有哪些? 既定时间标准设定 (Predet
5、ermined Time Standards, PTS)法是作业测定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将构成工作单元的动作分解成若干个基本动作,对这些基本动作进行详细观测,然后做成基本动作的标准时间表。当要确定实际工作时间时,只要把工作任务分解成这些基本动作,从 基本动作的标准时间表上查出各基本动作的标准时间,将其加和就可以得到工作的正常时间,然后再加上宽放时间,得出标准工作时间。 PTS 法的优点是 : 首先,它可以用来为新设生产线的新工作设定工作标准,而这种新工作是无法使用时间研究方法的 ; 其次,不用经过时间研究就可以对不同的新方法进行比较 ; 再次,用这种方法设定的时间标准的一致性很高,因为其
6、大大减少了时间研究中常见的读数错误等所引起不正确结果的可能性 ; 最后,这种方法不需要易带主观偏见的绩效评价。 3 8、影响企业生产能力的因素 1) 固定资产数量 2) 固定资产的工作时间 3) 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 4) 产品因素 5) 人员因素 6) 设施因素 7) 工艺因素 8) 运作因素。 10、 既定时间标准设定( PTS) 法的局限性主要是 什么? (或 既定时间标准设定( PTS)法的使用条件是什么?) ( 1) 必须分解成基本动作。 ( 2) PTS 法的标准数据也许不能反映某些具有特殊特点的企业的情况。 ( 3) 需要考虑调节的因素很多,儿乎到了无法制作基本动作标准时间表格的地
7、步。 ( 4) PTS 法是建立 在这样一种假设的基础上,即整个工作时间可用基本动作时间的加和得到,忽略了实际工作时间也许与各个动作的顺序有关。 ( 5) PTS 法表面上看起来使用方便,容易不分场合地随意使用。 11.工作设计 的 概念、内容 及 重要性 1)工 作设计是指为有效组织企业的生产劳动过程,生产经理及其生产管理人员设计出满足企业及其技术要求和满足工人生理及个人需求的工作结构,从而有效地为企业中的个人或群体指明工作活动内容的生产管理方法。 2) 工作设计的主要内容有 : (1)明确工作任务,确定作业过程。 (2)通过分工确定工作内容。 (3)明确每 个操作者的工作责任。 (4)以组
8、织形式规定分工后的协调,保证任务的完成。 3) 工作设计的重要性: 首先,科学合理的工作设计,对促进劳动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科学合理的工作设计也是节约使用劳动力,挖掘企业内部潜力的一个重要措施。 4 12、 生产派工单 的含义、作用及形式 1) 派工单又称工票,或作业传票等。派工 .单是最基本的生产凭证之一。 2) 它除了有开始作业、发料、搬运、检验等生产指令的作用以外,还起到作为控制在制品数量、检查生产进度、核算生产成本的凭证等作用。正确使用派工单,对于加强企业的生产管理有着重 要意义。 3) 派工单的具体形式 很多,有加工路线单、单工序工票、看板等。 13.物资管理的含义及原则
9、 1) 物资管理是指用最少的投资而适时地提供所需要的适量适质的物资,以提高物资周转速度,减少库存和积压,提高资金周转效益。 2)物资管理应遵循的 原则: 以销定进原则;质量原则;经济核算原则;减少库存量原则。 14、加工路线单的含义是什么,其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是什么? (1)加工路线单又称长票、跟单、工件转移单等。它是以零部件为单位综合地发布指令,指导生产工人根据既定的工艺路线顺次地进行加工。加工路线 单跟随着零件一起转移,各道工序共用一张生产指令。 (2)加工路线单的 优点 是有利于控制在制品的流转,加强上下工序的衔接 ;缺点 是一票跟到底,周转环节多,时间长,容易丢失,不易及时掌握情况。 (
10、3)这种派工形式适用于生产批量小的零件,或虽然批量大,但工序少、生产周期短的零件。 16、 看板 的含义是什么,看板在使用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看板又称传票卡,它是一张张的卡片,预先填好制品的名称、材质、重星、加工地点、运送地点、工位器具及容址等项目。每张看板固定代表一定数量的制品,例如一张一件,或一张十件等。看板必须随同实物一 起流转。 看板在使用过程中,有以下作用 : ( 1) 看板是领货指令、运送指令和生产指令。 ( 2)防止过量生产和过址运送。 ( 3)看板还是贯彻“目视管理”的工具。 5 15、单工序工票的含义是什么,其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是什么? (1)单工序工票又称短票、工序票等。它是
11、以工序为单位,一序一票。 (2)单工序工票的优点是周转时间短,使用比较灵活,可以像使用卡片那样 ;按不同要求进行分组、汇总和分析 ;其缺点是一序一票,工作量较大。 (3)对于批量大的零件,使用这种派工单比较适宜。 17、 生产调度工作的内容 (l)按照生产作业 计划组织日常生产活动,经常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掌握在制品各个工艺阶段的投人和产出,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检查、督促和协调各生产部门及时做好各项生产作业准备工作。 (3)根据生产需要合理调配劳动力,督促检查原材料、工具、动力等供应工作。 (4)对轮班、日、周、旬或月计划完成情况做好作业统计和分析工作。 (5)组织好厂级和车间的
12、生产调度会议,协调车间之间及工段 (班组 )之间的生产进度和衔接,研究和制订规生产中薄弱环节的措施,并组织有关朗予以解决。 (6)做好生产完成情况的检查、记录和统计分析工作。 18、 生产调度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是什么,如何做好生产调度工作? 1)生产高度工作就遵循的原则是: ( 1) 计划性原则 ( 2) 预见性原则 ( 3) 集中性原则 ( 4) 及时性原则 ( 5) 群众性原则 2) 做好生产调度工作 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 1) 建立健全生产调度机构; ( 2) 建立健全调度工作制度; ( 3) 把实现均衡生产作为主要目标; ( 4) 适当配置和充分利用各种生产调度技术设备。 6 19.
13、设备管理的内容、任务 有哪些? 1) 设备管理的内容 包括 设备规划; 设备选购 /设备自制; 设备安装调试; 设备的使用与维修; 设备的更新与改造。 2) 设备管理的任务 有 : (1)根据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原则,正确选购设备。 (2)合理使用设备,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发挥其最大综合效能。 (3)提高设备管理的经济效益。 (4)做好设备的更新与改造工作。 20、合理 使 用设备应注意的问题及在对设备进行修理时应遵循 的 步骤 : (l)根据设备的性能、精度、结构、使用范围及其他技术特征,科学地安排设备的生产任务和工作负荷。 (2)根据企业的生产过程和工艺特点,合理地配备各种类型
14、的机器设备,使各种设备在性能和生产效率上相互协调匹配。 (3)使设备在良好的工作条件下工作。 (4)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 (5)建立健全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在工作中严格贯彻执行该制度。 2) 在对设备进行修理时一般遵循以下基本步骤 : (l)编制设备修理计划。 (2)设备修理计划的执行。 22、现场管理的综合性与动态性的含义 1)综合性:生产现场是人、机、料、球、法等诸生产要素的结合点,也是生产、技术、质量、成本、物资、设备、安全、劳动环境等各项专业管理的落脚点。因此,企业的现场管理具有十分鲜明的综合性,是一项综合管理,而且是一项纵横交叉的立体式的综合性管理。 2)动态性 :现场各生产要素
15、的配置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在投入与产出的转换过程中实现的,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现场管理应根据变化了的现状,不断提高生产现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7 21.现场管理的任务 及内容有哪些? 1)现场管理的任务: (l)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按时完成生产计划。 (2)生产产品必须符合规格要求,同时在不提高成本的基础上设法提高产品的质量。 (3)消除生产现场的浪费现象,科学地组织生产,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开展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实现生 产的高效率和高效益。 (4)组织均衡生产,实行标准化管理。 (5)定期对机器设备进行点检和保养工
16、作 .保证机器设备的正常运转。 (6)开展“ 5S”活动,提高生产现场的生产效率,防止劳动灾害发生,确保安全生产、文明生产。 2) 现场管理的内容: 作业管理;现场质量管理;现场计划管理和控制;现场成本控制;现场安全管理。 23、 现场管理的基础性与直观性的含义 1)基础性:现场管理是以管理基础工作为依据,离不开标准、定额、计量、信息、原始记录、规章制度和教育等各项基础工作。 2)直观性:由于现场是企业各项专业管理的集结 点,是从事生产活动的主要场所,因而它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能够综合反映企业的素质,企业各方面的素质优劣都会在现场暴露出来。 24、 现场管理的动态性与全员性的含义 1)动态性:
17、现场各生产要素的配置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在投入与产出的转换过程中实现的,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现场管理应根据变化了的现状,不断提高生产现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2)全员性:现场管理的核心是人,现场的一切活动都要由人去掌握、操作、完成,这就要求与生产现场有关的所有员工参与管理,实行自我管理、自 我控制。企业要积极开展各项民主活动,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8 25.如何对工序 因素控制 中的操作人员进行控制。 ( 1) 加强“质量第一、用户第一、下道工序是用户”的质量意识教育,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 (2)编写明确详细的操作
18、规程,加强工序专业培训,颁发操作合格证。 (3)加强检验工作,适当增加检验的频次。 (4)通过工间的人员调整、工作经验丰富化等方法,消除操作人员的厌烦情绪。 (5)广泛开展 QC 小组活动,促进自我提高和自我改进能力。 26.如何对工序 因素控制 中的机器设备进行控制 。 (1)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定期检测机器设备的关键精度和性能项目,并建立设备关键部位日点检制度,对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备进行重点控制。 (2)采用首件检验,核实定位或定量装置的调整量。 (3)尽可能配置定位数据的自动显示和自动记录装置。 27.如何对工序 因素控制 中的 材料 进行控制。 (1)在原材料采购合同中明确规定质量要求
19、。 (2)加强原材料的进厂检验和厂内自制零部件的工序和成品检验。 (3)合理选择供应商 (包括“外协厂” )。 (4)搞好协作厂间的协作关系,督促、帮助供应商做好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工作。 28.如何对工序 因素控制 中的工艺方法进行控制。 (l)保证定位装置的准确性,严格首件检验,并保证定位中心准确,防止加工特性值数据分布中心偏离规格中心。 (2)加强技术业务培训,使操作人员熟悉定位装置的安装和调整方法,尽可能配置显示定位数据的装置。 (3)加强定型刀具或刃具的刃磨和管理,实行强制更换制度。 (4)积极推行控制图管理,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调整。 (5)严肃工艺纪律,对贯彻执行操作规程进行检查和监督
20、。 (6)加强工具工装和计量器具管理,切实做好工装模具的周期检查和计址器具的周期校准工作。 9 29.如何 对工序 因素控制 中的测量进行控制。 (l)确定侧量任务及所要求的准确度,选择适用的、具有所需准确度和精密度能力的测试设备。 (2)定期对所有测量和试验设备进行确认、校准和调整。 (3)规定必要的校准规程。其内容包括设备类型、编号、地点、校验周期、校验方法、验收标准以及发生问题时应采取的措施。 (4)保存校准记录。 (5)发现测量和试验设备未处于校准状态时 .立即评定以前的测量和试验结果的有效性,并记入有关文件。 30.如何对工序 因素控制 中的环境进行控制。 在确保产品对环境条件的特殊
21、要求外,还要做 好现场的管理、整顿和清扫工作,大力搞好文明生产,为持久地生产优质产品创造条件。 31.工序 因素控制 可以对哪些因素进行控制。 操作人员、机器设备、材料、工艺方法、测量、环境 32、 全面质量管理及其特点 1) 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综合运用一整套质量管理休系、手段和方法所进行的系统管理。具体地说 ,就是组织企业全体职工参加,综合运用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成果,控制影响产品质量的全过程和各因素,经济地研制、生产和提供用户满意的产品的系统管理活动。 2)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全员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多方法的质量管理。即“ 3 全 1 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