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章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适应和修复概念:体内环境 细胞生命活动 体外环境机体对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做出反应,保持细胞生命活动。正常、适应、损伤细胞的关系:正常细胞适应细胞 细胞死亡萎缩、肥大 坏死、凋亡增生、化生可逆性损伤的细胞变性(内外异常物质沉积)一 、细胞适应与细胞老化1、细胞适应(1)萎缩:1.概念:发育正常的器官和组织,其实质细胞体积变小和数目减少而导致器官或组织缩小称萎缩。2.病因和分类:1)生理性萎缩:是生命过程的正常现象,如青春期的胸腺萎缩;老年期各种脏器和组织的萎缩。2)病理性萎缩:可根据病因的不同分以下几类:( 1)营养不良性萎缩(2)废用性萎缩/失用性萎缩(3)去神经
2、性萎缩(4)压迫性萎缩( 5)内分泌性萎缩3)萎缩的后果:原因消除后恢复原状,但病变继续发展,则萎缩的细胞可最后消失。影响组织器官的功能。(2)肥大:1.概念: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称为肥大。2.机制:肥大的物质基础是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核蛋白体及溶酶体增大,蛋白合成占优势和微丝增加,使器官均匀增大,以适应环境改变的需要。3.类型:(1)生理性肥大:如妊娠子宫(2)病理性肥大:代偿性肥大:由相应器官的功能负荷加重引起。如高血压之左心室肥大;一侧肾切除后对策肾的肥大等内分泌肥大:如内分泌器官的增生,肿瘤引起靶器官的肥大。(3)增生:1.概念:实质细胞数目增多而引起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2.类
3、型:(1)生理性增生:如青春期乳腺(2)病理性增生:1)再生性增生:如肝细胞损伤的增生;慢性溃疡的额上皮增生。2)过再生性增生:慢性反复性组织损伤的部位,由于组织反复再生修复二出现过度增生。如慢性肾炎,粘膜上皮腺瘤样增生。3)内分泌性障碍再生: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四)化生1.概念: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为另一种成熟细胞核组织所替代的过程。(上皮贮备细胞和结缔组织的为分化间叶细胞增生转变而成)是一种异常的增生,可发生恶变。2.类型:(1)鳞状上皮化生:如支气管柱状上皮因慢性炎症刺激化生为鳞状上皮,慢性子宫颈炎,子宫颈柱状上皮化生为鳞状上皮。(2)肠上皮:慢性萎缩胃炎时,胃
4、粘膜上皮转变为小肠型或大肠型粘膜上皮。(3)间叶组织化生:一种间叶组织转变为另一种间叶组织,日纤维母细胞组织花生为骨母细胞,形成骨,软骨组织。二、细胞和组织损伤1.损伤原因:(1)缺氧或低氧 其原因为:血管疾病心肺功能下降 血液携 O2 功能下降(2)化学物质和药物因素:强酸、强碱、药物等(3)物理因素:温度、机械、电离辐射等(4)生物因素: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原克等(5)免疫反应:变态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等(6)遗传性疾病:染色体畸形或突变(7)营养因素。 。 。 。 。2.。 。 。 。 。 。三、细胞损伤形态学(一)变性或物质沉积1.概念:支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量显著增多
5、的状态2.原因:缺血、乏氧、感染、中毒等3.特点:细胞内的变性是可逆的,细胞间质的变性是不可逆的。4.常见类型:(1)水变性,又称细胞水肿肉眼:器官肿胀,边缘变钝;无光泽。常见于心、肝、肾等器官实质细胞组织学:细胞体积增大,胞浆内许多细小红染颗粒。进一步胞浆疏松透亮,胞体肿大似气球,称气球样变超微结构:胞核正常,胞浆内的内质网和线粒体肿胀呈囊泡状。(2)脂肪变或脂肪沉积概念:肝脂肪变性肉眼:肝肿大、软、黄,切面油腻感 镜下:肝细胞肿大、核周大小不等空泡,将肝细胞核挤向一边部位:与病因有一定关系,如慢性肝淤血、妊娠急性脂肪肝,首先是小叶中央脂肪变;磷中毒是小叶周边常受累;严重中毒和传染病累及全部
6、肝细胞心肌脂肪变灶性:多见于左心室内膜下乳头肌,称虎斑心。弥漫性:两侧心室心肌弥漫淡黄色,见于严重缺氧和中毒时心肌脂肪浸润:心外膜下过多的脂肪并向心肌入伸严重可猝死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性见于原尿脂蛋白含量增高和肾小管上皮重吸收脂蛋白增多而致,常见于近曲小管上皮细胞(3)玻璃样变,又称透明变性是指结缔组织、血管壁、细胞内出现均质、红染的毛玻璃样透明蛋白。结缔组织玻璃样变:见于纤维瘢痕组织、纤维化的肾小球、动脉粥样硬化的纤维瘢块等。镜下:纤维细胞明显变少,胶原纤维增粗并互相融合成梁状、带状、片状的半透明均质无结构物质。机制:原胶原蛋白分子间交联增多,较远纤维融合,糖蛋白积聚等因素。血管壁玻璃样变见
7、于:高血压时的肾、脑、脾及视网膜的细动脉镜下:细动脉壁增厚、变硬,管腔变狭窄或闭塞机制:管壁内皮细胞下渗入血浆蛋白并凝固成均匀无结构的红染物质,内膜下基底膜样物质增多。细胞内玻璃样变见于:肾小球肾炎或因其他疾病伴明显蛋白尿时的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内。镜下:细胞胞浆内出现许多大小不等的圆形红染小滴机制:滤出肾小球的血浆蛋白被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的而结果。(4)粘液样变性病因:镜下间质疏松,多突起的星芒纤维细胞散在于灰蓝色的粘液样基质中。常见部位:胶原病,如风湿病等,动脉粥样硬化及间叶组织肿瘤基质中等。机制:间叶内有粘多糖和蛋白质的蓄积。(5)淀粉样变性病因:镜下细胞外间质呈淡红色的均质状。因与淀
8、粉遇碘反应相似故得名。常见部位:细胞间、小血管基底膜、网状纤维支架(6)病理性色素沉着(了解)为有色物质(色素)在细胞内、外常蓄积1)含铁血黄素:血红蛋白代谢的衍生物2)脂褐素:可能是一种细胞自身代谢的产物。不能被酶消化的一种不溶性残体。3)黑色素:黑色素细胞合成的一种黑褐色的内源性色素。6.病理性钙化(了解)1)概念 除牙齿及骨以外组织中有固体钙盐沉着。2)分类1 营养不良性钙化:局部变性,坏死组织和异物的异常钙盐沉积常见部位:结合坏死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异物沉积后、坏死组织中。2 转移性钙化:全身性钙、磷代谢障碍,血钙和血磷增高引起的钙盐沉积。常见部位:正常泌酸的部位。如肺泡壁,的、肾小
9、管的基底膜和胃粘膜上支。(2)细胞死亡1.坏死概念: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原因:如缺血、缺氧、感染、毒性物质、放射线等。特点:不仅代谢停止、功能丧失而且引起周围组织的严重反应,属于不可逆损伤。(1)基本病变1)细胞核的改变核固缩:染色质凝聚,嗜碱性增强,核体积缩小核碎裂:染色质崩解成小碎片,核固缩后核膜破裂核溶解:DNA 活化,染色质水解,核染色淡,略见核轮廓。以上任何一个改变都标志着细胞坏死, 细胞变性看胞浆,细胞坏死看胞核2)细胞浆和膜的改变胞浆红染,呈细颗粒装状,甚至溶解消失3)间质的改变:间质解聚,胶原纤维断裂、肿胀、液化,呈无结构的红染物(2)坏死类型1)凝固性坏死:组织细胞坏死
10、后失水变干、呈灰白、干燥的凝固状。镜下:细胞微细结构消失但细胞的外形和组织轮廓仍保存肉眼:灰白或黄白色、质硬、与健康组织周围有一红色充血、出血带常见于:脾、肾、心脏等2)液化性坏死:组织坏死因酶性分解而变成液态常见于:脑软化、脓肿等3)特殊类型坏死 干酪样坏死镜下:组织结构完全破坏,呈无定形、颗粒状红染。肉眼:微黄色、脂松软,细腻状,似干奶酪常见于:结核坏疽概念:坏死组织伴腐败菌感染所形成的特殊型性坏死常见于在肢体和与外界相同的额内脏。坏疽的组织呈黑色。粉腐败菌分解坏死组织产生的硫化氢与血红蛋白中分解的铁结合,形成黑色硫铁,故呈黑色。类型:干性坏疽:多发生于:肢体,特别是下肢。如:动脉粥样硬化
11、、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冻伤肢体。病变:坏疽的肢体干燥且呈黑色,与周围健康组织间有明显分界机制:动脉阻塞,静脉回流尚好湿性坏疽:多发于:与体表想通的内脏,如子宫、肺、肠、阑尾等病变:坏疽的额脏器明显肿胀、湿润呈黑绿色,与健康组织无明显分界机制:动脉阻塞,静脉淤血水肿(即动、静脉都阻塞)气性坏疽:多发于:深在的开放性创伤,如战时肌肉枪伤病变:坏疽的组织呈砖红色,肿胀产生大量气体呈蜂窝状机制:合并产气荚膜杆菌等感染时,产生大量气体脂肪坏死:酶解性脂肪坏死:常见于急性胰腺炎外伤性脂肪坏死:常见于乳腺外伤纤维素样坏死:曾称为纤维素样变性,发生于纤维结缔组织和血管壁的一种坏死,常见于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病、
12、结节性动脉周围炎、新月体性肾炎)及恶性高血压、胃溃疡。6.坏死的而结局1) 溶解吸收2)分离排出 可脱落,可形成空洞3)机化:用幼芽组织代替坏死组织的过程4)包裹、钙化 2.凋亡概念:是一种单个细胞的死亡,以凋亡小题形成为特点,不引起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是依赖能量的细胞内死亡程序活化的细胞自杀,因此有人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从严格意义上将两者有所区别。前者强调形态学改变;程序性死亡是功能性名称。坏死与凋亡的区别 坏死 凋亡诱导原因 仅见于病理性损伤 生理和病理性损伤均可 (低氧、毒素等) 范围 一般发生于多数细胞 发生于单个细胞 胞浆 肿胀 皱缩线粒体 肿胀-破坏 致密 其他细胞器 肿胀-破坏
13、致密染色质 凝聚成块状 致密 细胞膜 完整性破坏 保持完整性 坏死细胞崩解 形成凋亡小体 炎症反应 存在 缺乏,凋亡小体被吞噬DNA 分解机制 随意性,弥漫性 被小体间分解。 。 。 ATP 减少。 。 。 。 。 。 。 。 。 。 。 。第二章 损伤与修复神经与体液概述: 损伤 修复变性 再生坏死 创伤愈合凋亡 骨折愈合概念:机体对损伤缺进行修补恢复的而过程称为修复。类型:1 再生性修复或玩着完全性修复2 纤维性修复,又称瘢痕性修复或不完全性修复第一节 再生概念:机体组织、细胞损伤后,由损伤周围同种细胞增生加以修复的过程。类型:(1)生理性再生:生理情况下,有些细胞核组织不断老化、凋亡,由
14、新生的 同种细胞和组织不断补充,保持原有结构、功能,称生理性再生。如表皮的复层 扁平上皮细胞不断地角化脱落,通过基底细胞不断增生、分化,予以补充;又如 月经子宫内膜的再生;消化道粘膜上皮的再生更新等。( 2)病理性再生:是指组织缺损后发生的再生1)完全再生: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分裂增殖加以修复,完全恢复原有细胞功能称完全再生。2)不完全再生:损伤后由纤维组织加以修复以后形成瘢痕称不完全再生。1、细胞周期和各种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细胞周期由间期(包括 G1 期、S 期和 G2 期)和分裂期构成、不同种类的鄂西北,其细胞周期的时程长短不同,在单位时间里进入细胞周期进行增值的细胞数也不形同,因此具有不
15、同的再生能力。一般来说,低等动物比高等动物再生能力强,幼稚细胞比分化高的组织再生能力强,平时易受伤害的组织和再生情况下经常更行的组织有较强再生能力。按再生能力强弱将细胞分为以下三类:1不稳定性细胞,又称持续分裂细胞再生能力很强,如表皮细胞、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被覆细胞,生殖器官管腔被覆细胞, ,淋巴及造血细胞,间皮细胞。2稳定性细胞,又称静止细胞有较强的潜在再生能力,如一些腺体,肝、胰、涎腺、内分泌腺、汗腺、皮脂腺实质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等;还有原始间叶细胞分化出来的而各种细胞,如纤维母细胞、内皮细胞、骨细胞等。3.永久性细胞,又称非分裂细胞不具有再生能力,如:神经细胞(包括中枢神经元和外周的节
16、细胞) ,另外心肌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再生能力也很极弱,没有再生修复的实际意义。2、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了解)(1)上皮组织的再生:包括被覆上皮和腺上皮的再生(2)纤维结缔组织的再生:纤维母细胞 纤维细胞 胶原纤维第 2 节 纤维性修复概念:由于组织、细胞损伤过重或有感染等,不能有完全再生方式加以修复;而以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和毛细血管组成的肉芽组织,进而变成纤维组织进行组织修复的过程称为纤维性修复。纤维性修复的病理学基础是肉芽组织。1、肉芽组织的形态和作用1.概念:新生的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组成幼弱的结缔组织称肉芽组织。2.肉芽组织成分:纤维母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及一定量的炎性细胞。3.肉芽组织的病变
17、(1)肉眼:表面呈细颗粒状,鲜红色,柔软湿润,触之易出血形似嫩肉。(2)镜下:表面覆盖一层炎性渗出物及坏死组织,其下面为大量新生毛细血管平行排列,与表面垂直,并在近表面处互相吻合形成弓状突起。在毛细血管吻合网络间散布纤维母细胞,胶原纤维少,还有多少不等的炎症细胞。其下深部为纤维细胞和大量胶原纤维及少量小血管构成的成熟的纤维结缔组织。2、肉芽组织的作用(比较重要)1.抗感染保护创面2.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3.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症渗出物及其他异物机化是指由新生的的肉芽组织吸收并取代各种失活物质或异物的过程。 (重要)3、肉芽组织的结局毛细血管闭塞减少,纤维母细胞成熟为纤维细胞,胶原纤维大量
18、增多且渐玻璃样变,最后成熟为纤维结缔组织并且转入老化阶段的瘢痕组织。第三节 创伤愈合 一、创伤愈合:是指机体受人为的(如手术)或意外伤害作用后,机体对创伤进行修补恢复的愈合过程。二、皮肤创伤愈合的类型(一)皮肤的创伤愈合的类型及过程1.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1)伤口的早期变化:坏死、出血、炎症反应,局部红肿,血液渗出形成凝血块、表面成痂皮。(2)伤口收缩:收缩使创面缩小,是由肌纤维母细胞收缩引起的。(3)肉芽组织的增生和瘢痕形成:使伤口填平与皮肤表面平行(4)表皮及其他组织再生:覆盖创面,达到完全再生。2.皮肤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重要)1)一期愈合: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创面对合严密,如
19、手术切口,可在一周左右时间内完全愈合,在留下一条线状瘢痕。2)二期愈合:组织损伤较大、创缘不整齐,哆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创口。往往需要清创会才能愈合。二期愈合不同于一期愈合:组织坏死多,炎症反应明显。创口大、收缩明显,伤口内肉芽组织形成量多。愈合的时间较长,形成的瘢痕明显,抗拉力强度较弱3)痂下愈合:伤口表面的血液、渗出液及坏死组织干燥后形成硬痂,在其下面进行上述愈合过程,称痂下愈合。上皮再生后痂皮脱落。第 3 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概述心脏A VN-体液调节正常机体有动脉和静脉,通过心脏和神经体液调节来保持动态平衡,维持正常血液循环。如平衡破坏,则引起血液循环障碍。2、血液循环障碍
20、分类血液循环障碍类型:局部: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影响全身全身:心衰,可在身体局部表现出来二者关系:互相联系,互相影响3、本章纲目局 (一)血液改变:1.血液量改变: A.性充血部 增多 充血 血 V.性充血(淤血)液 减少 充血 循 2.血液质改变: 环 血液凝固性增高 血栓形成 障 血液内出现异物 栓子 栓塞 梗死碍 水肿(二)血管壁改变:1.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漏出性出血2.血管壁破裂 破裂性出血第 1 节 充血概念:局部组织或器官的血管内的血液含量增多称充血。类型:1.动脉性充血 2.静脉性充血,又称淤血 1、动脉性充血(1)概念:局部组织或器官因动脉输入血量着呢更多二发生的充血,
21、呈动脉性充血。(2)常见的充血原因及类型:1.原因:各种原因。经神经体液调节 血管舒张神经兴奋性升高或血管收缩神经兴奋性降低 血管内的血流加快,使微循环脉血灌注流量增多,如炎症早期。2.常见的类型:1)生理性充血:情绪激动、运动、饮食后的胃肠道2)病理性充血:常见于炎症反应的早期3)减压后充血:受压的组织后器官 突然接触压力 细动脉反射性扩张充血,如一次性大量抽取胸水或腹水。3.病变:肉眼:大组织器官轻度增大红颜色鲜艳(RBF 增多,氧和血红蛋白增多)热代谢增强镜下:局部细动脉及毛细血管扩张充血。4.后果:1)解除病因 可完全恢复2)高血压或动脉粥样硬化等 破裂性出血(脑出血)3)减压后充血
22、脑相对缺血 虚脱、晕厥2、静脉性充血又叫瘀血(1)概念:器官或组织 V.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 V。和毛细血管内称瘀血。(2)原因1.内塞(静脉腔阻塞)V 内血栓形成、栓子栓塞。 (不能代偿的情况下)2.外压(静脉受压)V 受肿瘤压迫、过紧绷带。 (不能代偿的情况下) 3.心衰(心力衰竭)做心衰肺淤血;有心衰肝淤血。严重全身淤血。(3)病变1.肉眼 大瘀血的而组织或器官体积肿大紫瘀血的组织或器官颜色暗红,还原 Hb 增多、发红凉局部血停滞,毛细血管过账,散热增加。2.镜下:细 V.和毛细血管扩张,红细胞增多。Capilary 腔大。(4)结局及后果1.解除病因可以恢复2.长 组织器官缺氧 实质
23、细萎缩、变性甚坏死时 间 间质纤维组织增生 淤血 瘀血性硬化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水肿漏出性出血3、重要器官瘀血(1)慢性肺瘀血1.原因:左心衰竭2.机制:左心腔内压力升高 肺.回流受阻 肺瘀血3.病变:肉眼:肺体积增大,暗红色,切开有泡沫样红色血性液体流出镜下:1)肺泡壁变厚、毛细血管扩张、充血。2)肺泡腔内有多量蛋白水肿液、RBC。3)心衰 C:左心衰时,慢性肺瘀血,肺泡腔内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 C。 4)巨噬细胞,单核细胞,游离含铁血黄素等。4.临床表现1)气促、缺氧、呼吸困难。2)端坐呼吸:端坐的体位减轻瘀血。3)粉红色泡沫痰5.结局 长期慢性肺瘀血 肺组织缺血乏氧 肺组织纤维增生 肺褐色
24、硬化(2)慢性肝瘀血1.病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右心衰竭,如肺心病等2.机制:右心衰 上下腔 V 回流受阻 肝瘀血3.病变肉眼: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被摸紧张,切面红、黄相间,状似槟榔,故称槟榔肝。镜下:(1)小叶中央 V.肝窦充血(2)肝 C.受压萎缩甚至坏死消失。(3)小叶周边带肝 C 脂肪变性。4.临床表现:肝大、肝区压疼、肝功能下降。5.结局:长期慢性瘀血:塌陷的网状纤维胶原化肝硬化 肝窦储脂细胞增生合成胶原汇管区纤维增生第 2 节 出血(了解)1、概念:血液从血管或心腔内逸出称出血。2、出血的类型1.按有疾病 1)生理性出血类 2)病理性出血型 2.按血液逸出机制 1)破裂性出血2)漏出性出血3.按出血部位 1)内出血2)外出血(1)破裂性出血概念:心脏或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