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形考一答案.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7384 上传时间:2018-07-1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形考一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国特色形考一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国特色形考一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国特色形考一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国特色形考一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938年 10 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论新阶段的报告中第一次使用了 “实事求是 ”这个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命题,向全党提出了(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任务 1945 年 4 月,党的( )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同时也在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七大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 )成为新的时代主题。 和平与发展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了( )的问题。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 )。 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 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执政后必须( ),并在此基

2、础上使人民富裕起来。 发展生产力 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最大的实际是( )。 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实事求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指南是( )。 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 )。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党的三大作风中,( )是最根本的。 理论联系实际 党的十三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 基本路线 党的十五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 基本纲领 党的十八大把必须坚持( )概括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八个基本要求之一。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

3、力 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 生态文明 建设等方面的展开。 基本路线 四项基本原则是( )。 立国之本 在我国,比较早地关注过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问题的是( )。 毛泽东 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始终坚持( )。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做到与时俱进,关键在于( )。 创新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坚持科学发展 的核心问题是( )。 以人为本 实现 “中国梦 ”,必须要坚持走( )。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

4、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就是要实现( )。 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之梦 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是( ),是国家国际地位的重要标志。 科学技术的竞争 思想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 )。 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我们今天讲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 )。 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 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 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 标志社会主义从理论形态走向现实世界的是( )。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 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总的说

5、来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 )的历史阶段。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比起资本主义来,最大的优越性在于实现( )。 共同富裕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 全面协调可持续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 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 )。 发展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思考和回答了( )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经过延安 整风,党内普遍认识到,( )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甚至把它看作的党的思想路线的代名词。 实事求是

6、要通过( )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理论创新 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是( )。 理论联系实际 邓小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从当 代中国的实际出发,阐明(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多次强调,( )是检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实践 邓小平把( )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加以强调有重要指导意义。 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明确指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的 思想是在( )。 1988 年 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是在( )。 1992 南巡讲话 邓小平理论思考并回答了( )这个首要的根本的理论问题。

7、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的理论成果是(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 )。 发展生产力 ( )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 (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实事求是 2001 年,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全面开放的新阶段,其标志性事件是(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2 年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 )的关系。 政府和市场 “三

8、个有利于 ”标准是( )。 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是( )。 政治领导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 多党合作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解决的是( )、实现什么样目标的问题 走什么路 先进文化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反映时代( )的文化。 进步潮流 党的十八大指出,( )是解决 “三农 ”问题的根本途径。 城乡发 展一体化 党的( )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

9、目标。 十四大 党的( )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十五大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在于坚持( )。 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 哲学社会科学作为现代国家的一种( ),其研究能力和成果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战略性资源 国有经济起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 )。 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创造性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 )建设的思想。 精神文明 实施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把( )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科技创新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 )。 一项基本国策 就性质而言,我

10、国的改革是( )。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迫切需要,也是推 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 )的必然要求。 软实力 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是在党的( )。 十一届三中全会 当今时代,( )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文化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中国 共产党和我们国家重要的( )优势。 政治 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 )和精神动力问题。 精神支柱 我们党提出改革开放决策的理论基础是( )。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学说 我国实行民

11、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是( )。 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 我国的国体是( )。 人民民主专政 我国的改革( )。 我国 既是经济制度的改革也是政治体制的 改革 我国的政体是(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是在( )。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 )。 改革开放 提高全民( )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道德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了 一个大政策,即( )。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 )。 改革开放 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 )

12、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先进文化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 )。 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 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 )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 民族文化 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离不开政府,政府主要运用( )手段调节和干预经济。 经济 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离不开政府,政府主要运用( )手段调节和干预经济。 经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是指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基本上可以归结为按( )分配。 生产要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能利用(

13、 )两种手段的长处,既注重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又注重发挥政府 的宏观调控作用。 计划和市场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 )。 人民当家作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 ),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 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 )。 人民当家作主 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 )。 按劳分配 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了( )的精华,确立了人们行为的价值尺度。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 邓小平对 “三个有利于 ”标准的重要表述,是在( )。 1992 年 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

14、基本范畴是党的( )。 十七大 ( )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 教育 1973 年中国召开了( ),通过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确定了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的 战略方针。 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 1992 年,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的 “九二共识 ”是指( )。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006 年 10 月,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文件是( )。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07 年,党的( )明确提出把建设 生态

15、文明 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大目标之一,并首次将人与自然和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写入党章。 十七大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方 针的核心是( )。 祖国统一 “生态文明 ”无论是作为理论还是实践,都是因人类活动导致的( )日益尖锐化的产物,是人类对工业化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导致的生存和发展危机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 人与资源环境矛盾 中国一向秉持 “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的信条,坚持( )。 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中国政府主张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对台方针,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目的是( )。 对付台独和某些外国势力把台湾从祖国大陆分离出

16、去的图谋 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时间分别是( )。 1997 年 07 月 01 日和 1999 年 12 月 20 日 作为历史遗留问题,澳门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是葡萄牙殖民主义 者通过胁迫清政府签订( )不平等条约霸占的。 中葡北京条约( 1887 年) 党的十八大从战略的高度出发,要求加快推进 “学习型政党、服务型政党、创新型政党 ”建设。加强党的建设的主线是加强( )。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党的十八大在十七大确立的社会建设目标的基础上,围绕( )小康社会 ,提出了社会建设的新目标。 全面建成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

17、(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美丽中国 党的建设的一切活动归根结底都是为了( )。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关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之间的关系,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现实要求和具体体现 关于发展问题的世界性讨论由 1962 年( )一书出版开始。 选择一项: 寂静的春天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 )。 公平 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是( )。 保障和改善民生 台湾与大陆的分离状态是( )的遗留问题。 解放战争后 国家有关部门在广泛进行民意调查的基础上,经过一年多的研究论证,确定了新的节假日调整方案。这

18、体现的执政方式是( )。 民主执政 在人类社会早期,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下的共存关系。 人类被动的服从自然状态 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要把利用( )修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 自然力 始终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是( )。 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 对 “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的理解,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生态文明 建设的核心是正确处理( )的关系。 人与自然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必须贯彻始终的是( )。 以人为本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必须坚持(

19、 )。 改革开放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质上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 )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自然规律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 和平与发展 当前维护世界和平的根本途径是( )。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我国历史上孔子曾说过的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是( )。 “和为贵 ”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 )。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改革开放 后,我国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是属于(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阶级和最基本的动力是( )。 工人阶级 日本是通过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 ),割占我国台湾的。 马关条约( 1895 年)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 重要条件 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要明确( )。 它是我们的治国理想、治国方略、治国机制、治国结果 生态文明 建设是( ),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构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条件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中反映人类进步与( )存在和谐程度的状态。 自然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生态问题具有( ),解决生态危机对人类的威胁和挑战,需要全 世界的共同努力。 全球性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 本质属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