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摘 要】生活化是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现实要求,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要应用于生活,那么我们如何实现生活化教学呢? 下载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化;体会 新课程标准要求,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数学实践中“让生活走进数学”,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让学生感受数学从生活中来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将生活问题数学化,会有力地缩短生活与数学的 距离,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揭开数学的神秘面纱,变无味为有味,变抽象为具体。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注重借助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生活事例
2、中发现数学问题,理解新知。 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某同学在 A、B 两家超市发现他看中的随身听的单价相同,书包单价也相同,随身听和书包单价之和为 452 元,且随身听的单价比书包单价的四倍少 8 元。 问:1.该同学看中的随身听和书包的价格各是多少元?2.某一天该同学恰好遇上商家促销,超市 A 所有商品打八折销售,超市 B 全场购满 100 元返购物券 30 元销售(不足 100 元不返券,购物券全场通用),但他只带了400 元钱。如果只在一家超市购买看中的这两样物品,你能说明可以选择哪一家购买吗?若两家都可以选择,在哪一家购买更省钱? 对于第 1 小题,自然会想利用二
3、元一次方程组解答。即先设随身听单价为 X 元,书包的单价为 Y 元。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得 X=360,Y=92. 但是,对于第 2 小题,往往简单地认为,不能选择到 B 超市购物。理由是:到 B 超市购物两样商品单价之和 452 元,而他只带了 400 元。 确实如此,如果该同学没有到超市享受购物赠券的亲身经历,很难想象到会先拿 360 元买下随身听,得到 90 元的购物券,然后再拿出 2 元的现金买下 92 元的书包的购物全过程。 第 2 小题的解答过程如下: A 超市(所有商品大八折销售):45280?G=361.60 元,故可在 A 超市购物。B 超市(满 100 元返 30 元购物券
4、):先拿 360 元,购买随身听可得购物券 303=90 元。然后,用 90 元(购物券)+2 元(现金)=92 元,去购买书包。实际共花费 360+2=362 元,故也可以在 B 超市购物,但到 A 超市更为省钱。 接着,我又趁机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 A 超市老板和 B 超市老板谁更精明一些? 如果作为一名消费者,你选择如何消费?同学们针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有的认为:B 超市老板更精明一些,因为只有满 100 元,才返 30 元购物券,更容易刺激人们更多的消费。有的认为:A 超市购物更划算,因为所有商品打八折。有的认为:作为一名消费者,如果买小件商品,不足 100 元时,到 A 超
5、市合算;如果买大件商品,即满 100 元时,到 B 超市购物相对合算一些。也还有同学认为,要从具体情况而定 二、让学生体会数学服务于生活 我们的教学目标不是培养只会纸上谈兵的考试状元,数学教育是面向大众的教育,应使全体师生都能在学习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以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意识去观察生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我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更注重把数学概念、法则、定理运用到实际中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开设生活数学课,创造应用机会,学以致用 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经
6、常创设应用知识情境,使学生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在新课程八年级数学第十三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教学中,提供了如下一道题: 在“学生行为与安全”的知识竞赛的预赛中共有 20 道题,对于每一道题,答对得 10 分,打错或不答扣 5 分,总分不少于 80 分者通过预选赛。求知中学 25 名学生通过了预选赛,他们分别可能答对了多少道题目? 通过讨论与交流,学生最后明白:当问题中数量间存在相等关系时,找出问题的核心,可通过列不等式来解决。 于是,得到如下几种不同解法: 解法 1:因为总得分不少于 80 分。设他们可能答对了 X 道题,不答或少答了(20X)道。根据题意得:10X-5(20-X)80.解得
7、X12 解法 2:如果全答?可得满分 200 分,那么答错或不答一道题应扣除 15分。设至少答错或不答为 X 题。根据题意得:15X200-80 解法 3:如果全错则扣 100 分,那么每答对一道题应加上 15 分,设答对X 道题,依题意可得:-100+15X80.以上全错就是参照方程的思想,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从列代数式到不等式,将具体的生活实际转化为抽象的纯数学关系来解答。 (二)创造问题形式,增加知识情趣 要让数学走到生活中去,必须让学生对各类问题产生兴趣,愿意用数学眼光去思考。于是我尝试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情景题、开放题,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引导学生自己
8、自觉运用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去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设计了一道“假如你是一位企业老板的话,如何设计生产方案”的实例。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方程的理解,认识到方程是进行合理分配的科学手段,提高了利用方程解答实际问题的意识。这样的练习安排,将学生在课堂上学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又在生活实践中巩固数学知识,满足学生求知的心理愿望,产生了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总之,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食物,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的内涵,并且在生活实践中能自觉地应用数学知识,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