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大学生职业规划发展状况美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职业指导理论的提出和基本模式的建立,以帕森斯的特性-因素相匹配理论为代表,强调学生的特性与职业因素相匹配;第二阶段,是强调对学生开展就业咨询。其中“指导学派”占统治地位,以威廉姆斯出版的怎样咨询学生为标志;第三阶段注重学生个人发展。随着罗斯杰在1942年出版了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职业指导的重点发生转变,由侧重开发职业素质测试的技法转变为注重职业咨询的方法;第四阶段,通过把握人格特征,选择职业达到人职匹配。代表人物是霍兰德,他于1959年创立了“人格-职业类型匹配理论”;第五阶段是生涯指导。20世纪50年代,金斯伯格等人提出了“职业发展是一个与人的身心发展相一致的过程”的新观念,舒伯提出“生涯发展理论”,指出“职业指导即协助个人发展并接受统一完整的自我形象,同时发展适当的职业角色形象,使个人在现实世界中接受考验,并转化为实际的职业,以满足个人需要,同时造福社会。”由此开始了盛行至今的西方大学生生涯辅导,代替了职业指导的概念。经过几十年经验的积累,美国的许多高校在职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