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关系研究摘要: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两者差异的日益扩大对税收、对企业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因此对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二者有效协作的研究显得越发重要。本文阐述了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差异表现、差异原因以及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分歧给现实工作带来的困局,对推动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共同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下载 关键词:会计制度税收法规差异协调 一、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差异表现 1.从会计核算原则与税法原则看两者的差异 企业会计制度构建了指导企业会计核算的原则体系,主要包括客观性、实质重于形式、相关性等共计十三项原则。而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提出税前扣除的确认原则主要包括权责发生制、配比
2、、相关性、合理性原则。可见,税法与会计原则之间既有相容之处,又有不相容之处。如果税负过高,侵蚀到了企业的资本,企业的持续经营便难以为继。所以确定课税对象时,税法不能全然不顾会计原则。同时,税法又不能完全遵从会计原则,因为一方面会计原则如果完全应用于税收法规,不利于保全税收或体现政策导向;另一方面多项会计原则的运用离不开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这种判断含有一定的主观成分,并不能为税收部门所完全接受。税法在选择会计原则时,使用的是有利原则。因为从总体上说,税法不能抛弃会计原则而另行构造一个独立的税法核算体系,但在具体问题上,税法对会计原则又采取了“不利则弃,有利则用”的态度,从而必然使会计与税法之间产
3、生差异。 2.从政策选择看两者的差异 会计政策是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制度为了让企业根据环境变化及自身的具体情况更加真实地提供会计核算资料,在折旧、存货计价方法等方面留给企业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大,企业选择的空间也越来越大。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往往会产生不同的会计结果,不同的会计结果就会产生不同的应纳税额。因此,会计政策的选择对税收的影响是很大的。而税法为了保护税基、方便计税,往往对会计政策的选用做出限定。这也是造成了会计制度与税法之间差异存在的原因。 二、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分歧给现实工作带来的困局 1.从企业角度来看 (1)纳税调整复杂,难以准确
4、地计算应纳税额,加大了纳税人的纳税成本 企业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时,会计核算应当依据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的规定进行处理,纳税时要依据税收法律、法规中的要求进行调整,而现行会计制度与税务法规的差异较大,纳税调整的项目增多,增加了纳税调整的工作量;同时调整业务的复杂性也增加了纳税调整的难度,有时同一笔业务要调整多个税种,如视同销售业务既要调整增值税,又要调整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还要调整所得税,甚至还要调整消费税;有时同一笔业务既要调增,又要调减,如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需重新计算折旧额,同时需采用税务制度不允许的折旧方法;有时相同性质的业务,调整方法不同,如资产评估增值应分别按
5、以下三种情况进行调整,即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的资产评估增值、因清产核资而发生的资产评估增值和因股份制改造而发生的资产评估增值。 (2)增加企业的涉税风险 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存在着大量的政策差异,进行调整时难度很大,纳税人往往由于理解的偏差,造成计算错误,面临被处罚的风险。特别是年相关法规确定了企业所得税的“独立纳税体系”,纳税人填报的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异常复杂,其结果造成一方面纳税人常填报失误遭到处罚;另一方面为了正确填报,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有偿聘请税务代理,加大纳税成本。 2.从税收机关的角度看 (1)会计信息复杂化,增加了企业规避税收监管的可能性 由于企业会计核算与税务核
6、算的分离,必然导致二者对收入、费用、损益的确认和计量产生较大差异,企业可以利用税收法规与会计制度之间的差异,采取各种方式规避税收,有些特殊业务,如企业并购、跨国公司的转移定价等,在会计和税收方面都缺少具体的业务准则进行规范,甚至某些处理还存在规制的空白点,这极易使纳税主体产生逃避纳税的动机。 (2)征纳双方容易引起争论,并且难以仲裁,增加了税务部门的征管成本 企业会计制度对已发生的新经济业务及能预见的新经济业务参照国际惯例作了相应的规定,而税法的改革滞后于会计制度的改革,对会计制度明确规定可以计入成本费用的,且并没有规定其限额或比例的,税务制度却没有明确规定是否可以或不可以确认其收入或费用,这
7、就会造成按会计制度核算是正确的,但由于税务制度尚未明确而难以辨别,如按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可以对或有事项确认或有负债,而税务制度并没有对此做出明确的规定,这就容易引起争议,尤其是税务制度未规定可以或不可以做的事,就难以仲裁。 三、推动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共同发展的几点建议 1.加强管理层间的合作和配合 会计和税收的法规制订和日常管理分属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两个不同的主管部门,在法规的制订和执行中很容易产生立法取向的不同,所以两个政府部门间的沟通合作是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协作的一个重要保证。可行的作法是设立由两个机构代表组成的常设协调机构,在法规出台和执行过程中进行联系、宣传,提高会计制度和税收协
8、作的有效性。而且我们在制定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税收制度及其他相关经济制度时,应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相关课题的研究,广泛吸收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集思广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反复论证,使制定的制度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使它们更加科学、合理、可行,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2.有具体实务上,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的协作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在收入范围的确定上,税法应尽量向会计制度靠拢。现行企业所得税法对收入范围确定的基本规定与会计制度基本一致,但相关税收法规又采取列举的方法确定了有关视同销售和其他与会计制度不一致的业务范围,但由这种不一致造成的永久性差异过大,在实践中往往难以调整
9、;而由这种不一致造成的时间性差异也太过繁杂,对当期税款组织意义不大。所以建议新的税收制度设计中对此类业务的处理,应尽量承认会计标准,向会计制度靠拢。对各种准备金的税务处理,出于保护企业利益的考虑,应承认会计准则。现行的税收法规除按税法标准承认坏账准备金外,其它各项准备金不允许税前扣除。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增强市场竞争能力,鼓励投资,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也为了使我国税法与国际接轨,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但税法和会计制度的协调并不等于两者必须保持一致,毫不差异,出于防止纳税人利用税法的漏洞规避税收的考虑,税法和会计制度在计算收入、成本、费用和损失时,必然存在部分永久性
10、差异。如税法对捐赠、业务招待费的限制,对赞助费、罚款性支出的剔除,对企业间关联业务的转让定价、资金使用和资产租赁收费标准、管理费分摊进行的限制等,会计在处理上述业务时,必须按税法的规定进行调整。 3.加快构建税务会计的理论体系 税务会计作为税收和会计两大学科融合的产物,既满足了国家作为所有者和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获取企业会计信息的需要,又能促使企业按照税法规定及时、足额地履行纳税义务,使企业充分考虑税收因素,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税务会计从本质看是一种会计系统,是企业作为核算主体,将会计制度计算出来的结果调整为税收法规下的应纳税额的一种处理方法,典型的例子是企业所得税会计,它是研究如何处理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利润(或亏损)与按税法计算的应税所得(或亏损)之间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税务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将是推进税法和会计制度共同发展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欧俊容,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差异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6(3). 董树奎.税收制度与会计制度的差异分析和协调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3. 戴德明,等.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协作研究J.会计研究,2005,(1). (责任编辑:曾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