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导医学毕业生流向基层以提高就业率的分析摘要:基层医院人才匮乏和医学毕业生就业难并存的状况,一直是社会的热点问题,本文对引导医学生合理流动到基层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对化解医学毕业生不愿到基层就业和我国广大基层农村卫生人才严重短缺并存的矛盾,对平衡我国卫生资源的分布和提高医学生的就业率有所借鉴。 下载 关键词:医学毕业生 基层 就业率 一、现状及问题 1、卫生资源分布的现状 分布不平衡 经过十年来改革和发展,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规模,服务条件及服务质量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历史,体制、观念方面的影响和制约,现行的医疗资源的分布状况仍不容乐观,医疗资源过多的集中在大中型医院,而广大基层农村
2、医院存在严重缺医少人的现象。据卫生部信息统计中心资料:我国卫生资源 80%在城市,仅 20%在农村,优质的卫生人才资源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出现饱和甚至过剩的现象 ,而广大基层和农村地区人才严重不足。2009 年我国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 1.06 张、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 1.28 人,并且医生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较低。 基层医院医疗水平低 从我国整个基层医院专业技术资格职称构成来看,有中级及中级以上职称者仅占 12.9%(中级 12.2%,副高 1.7%),而师/助理及员/士等级职称人员构成比达到 87.1%,是基层卫生人才的主力军。与此形成鲜明对的是二、三级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拥有中
3、级以上职称的比例则达到了 37%和 55.4%。从学历构成来看,我国未评级、一级医院卫生技术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仅占 20.3%,本科更少,仅占 2.2%。二、三级医院本科学历比例达到了 60%以上。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整个基层医院从业人员素质、诊疗技术水平低,提供医疗服务的能力有限,大多乡镇卫生院只能施行简单的开腹手术,有的甚至像样的手术间都没有,只能开展简单的清创缝合手术。 基层医院窘迫现状 由于前述原因,直接导致患者信任度低,反过来又进一步影响了基层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低功能、低效益、低待遇” 和卫生人才 “引不进,留不住,提不高”是我国基层医院普遍现状,农民“看病难”依然没有得
4、到有效解决。“我国大中城市卫生人才严重饱和并出现过剩,而广大基层农村地区却缺医少人,卫生人力资源分配亟待平衡”,这是卫生人力资源发展研讨会上与会代表们的一致呼声。 2、医学毕业生就业形势 就业倾向错位 据相关文献资料统计分析:92.2%的医学毕业生选择地市级以上大医院就业,14.7%愿意到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只有 6.4%的毕业生明确表示愿意到乡村医疗卫生机构。错位的就业倾向直接导致基层医院急需的人才无法引进,并出现有的农村卫生院十年未引进一个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的现象。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某省级 “三甲医院”,2010 年计划拟引进 3050 人,可医学毕业生拖关系、找门子递简历的求职者多达六百
5、人之多,可谓“一岗难求”。 就业率低 由于我国教育模式的转变,以及学校、社会、学生、制度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医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原卫生部属的 11 所重点医学院校毕业研究生一次就业率 84.1%,本专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 65.7%,回省生源专科生待分率高达 71.6% ,省属或市(地)属医学院校大中专生,其就业率就更低了,综合估计医学毕业生真正在医疗行业就业率低于 70%。据由共青团中央联合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完成的“2006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截至 2006 年 5 月底,一直很热门的医学专业 2006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只有 31.01%,位居各专业的后三位。另据
6、卫生部卫生信息中心资料:2008 年我国医学类毕业生 814060 人,2009 年医学类毕业生 845940 人, 2010 年全国各类高校招收医学生达 1128357 人,所以,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将面临严峻的就压形势。 原因 主要有: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快速增长,医学院校盲目扩大招生规模,但是城市大中型医院对医学毕业生的需求在结构上的增长相对有限。医学毕业生就业观念错位,倾向于到大城市大医院工作、生活,“宁要城市一张床,不要基层一套房”想法在医学生中普遍存在。医学院校在学科、专业设置没有及时跟进基层医院的实际需要,基层医院急需的全科医学、社区医学等专业很少或者没有。 基层医院待遇低,甚至
7、80%卫生院不能保证医务人员工资按时发放。当代医学毕业生基本属于 80 后的年轻人,成长在不同于父辈的年代,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利他精神在他们身上有所褪色,在职业取向和人生价值观上显得更加务实。 3、问题的实质和影响解决的因素 由前述分析,结合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支付能力的提高、医疗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共同加速了广大基层农村对医疗服务需求增长的实际来看:显然,医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是一种假象,医学毕业生的过剩是一种相对过剩,是供需结构的严重错位所致;我国广大基层农村“缺医少人,看病难”的现象依然没有得到有效地缓解,卫生人力资源严重短缺依然客观存在。 本文采用问卷法对影响医学毕业生流
8、动的深层次因素进行探讨。首先在阅读大量文献基础上,组织医学毕业生进行专题小组讨论,草拟问卷调查表;然后对各级医院的人事主管、社会学家、教育心理学家以及高校就业办老师进行访谈,最终确定医学毕业生就业意向影响因素调查表。调查表以半开放的形式,从价值观、人力资源特征、个体特征、心理因素以及社会环境五个方面随机对国内 10 所医学院校 2010 年应届毕业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 1000 份,收回有效问卷 857 份。经过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个人发展、物质报酬、工作环境这三项是影响就业取向的位于前三位的因素,分别占 36.5%、35.7%和 33.4%;人力资源特征中的学历和专业(23.1%)、
9、个体特征中的家庭社会关系(21%)以及社会环境中地单位知名度(20%)和政府的政策支持(18.1%)也对医学毕业生流动影响较大;另外一个比较令人注目的就是毕业生的户籍所在地,对就业地域的选择也有一定影响。所以,必需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措施对医学毕业生进行就业引导。 二、对策及建议 如何合理引导医学毕业生向亟待他们的基层广大农村医院流动以提高就业率,有利于促进我国城乡卫生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协调健康发展,是卫生部门、教育部门及整个社会日益关注的焦点,已成为关系到国家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社会问题,也是民生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来引导:1、加强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教育 采取一定措施和手段培养医学毕
10、业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在于社会对他们的需要和价值的认可。广大基层农村是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就是他们回报社会,实现人身价值的地方。学校就业办和政府主导的就业指导机构要周到细致地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帮助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早做就业准备,拓宽就业思路,调整就业观念。2、加大对基层医院的财政投入 (1)通过制定全国或区域性基层医疗卫生发展规划,由财政资金重点支持加大对基层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更新和添置设备、改善医疗条件和住房条件。 (2)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对基层卫生人员外出培训、学习、提高他们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引导综合实力强的大医院和基层医院结成对口互助对象,对
11、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定期的岗位培训,业务指导或者选派优秀医务人员下基层义务指导和就诊,对边远区域的基层医院可以建设区域性培训基地,满足基层卫生人才进修学习、更新知识、提升诊疗水平和技能的需要,提升个人发展空间。 (3)对本科以上学历,志愿在偏、远、穷的基层医院就业者,根据不同的地域给予额外的支边补助。对低收入家庭给予适当补贴。 3、完善卫生人事制度 (1)重新界定基层医院的身份为国有事业单位,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按国有事业单位管理,确定编制,享受国有事业单位工资福利等一切待遇,保障其收入,提高其身份地位。 (2)在有条件的基层医院实行岗位绩效工资,提高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3)鉴于基层医院的条件和环
12、境的限制,在职称晋升条件上给予适当降低,保障更加畅通的职业通道。 4、创新医学生的教育体制 (1)教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医学院校应协同合作,打破当前医学生单一的招生、收费和自主就业的模式。可以采用定向招生、定向培养等方式,对志愿毕业后到基层工作的考生优先录取或者学费减免。对急需卫生人才地区的生源在招生时给予名额倾斜和适当降分。 (2)调整医学生培养模式,在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上增设全科医学、社区医学、预防医学、急救医学等专业,满足广大基层医院的实际需要。在技能上,除了要掌握扎实的医学“三基”知识外,通过更多的临床实践掌握常用的操作技能和诊疗技术。同时,医学院校应积极开展与农村乡镇、社区医院
13、的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强化医学生对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的认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5、规范执业行为 严格规范基层医务人员岗前培训制度,严格准入制度和从业人员任职资格,加强对基层医院和从业人员的执业监管,规范从业人员执业行为,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基层人民群众就业安全。 三、结论 通过上述从政策支持、待遇提升、职业发展保障、培养模式等方面需求的满足,以及增加患者信任度等方面的举措,相信能引导更多的优秀医学毕业生赴基层医院工作,使我国基层卫生事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促进就业的同时也有助于全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协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王锦倩,祁国明,医学教育要适应新时期卫生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医学教育
14、 2001(10):810 周礼生,沙绍轩,关于医学生就业的几点思考。医学教育探索 2004(3):4143 中国卫生年鉴编委会.2006 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卫生改革专题调查研究-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社会学评估报告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34-81 王环增,李 峰,王雪凝,等.农村卫生人才的来源途经及稳定政策措施探讨J.中国卫生人才,2001(6):26-28 蔡惠州,黄敏,郑锦焕,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的意向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2009,26(1):16-18 陈明,汪鑫,郑锋,等.医学毕业生就业农村医院意向调查J.九江医学,2008,23(1):63-66 (责任编辑:梁天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