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美国功能性与规模性收入分配探析.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79404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美国功能性与规模性收入分配探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当前美国功能性与规模性收入分配探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当前美国功能性与规模性收入分配探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当前美国功能性与规模性收入分配探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当前美国功能性与规模性收入分配探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当前美国功能性与规模性收入分配探析摘 要:本文分别从功能性收入分配和规模性收入分配两个层次,探讨美国的收入分配问题。前者针对近期美国劳动份额占比下降的趋势,分析认为这是占雇员绝大比重的低技能工人工资收入增长慢于生产率的增长造成的,同时低收入工人与技能工人和管理层收入之间的差距拉大,最终造成了美国功能性分配差距加大。在规模性收入分配研究中,本文指出虽然美国的税收和福利政策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功能性收入分配差距,但是和欧洲大陆国家相比,收入分配不均的程度还是非常大的。不过由于美国公众对功能性收入分配的认可、对美国政府的责任的较小要求,以及美国社会的流动性等原因,美国收入分配不均还处于一种可以接受的状态

2、。 下载 关键词: 功能性收入分配;规模性收入分配;基尼系数 中图分类号:F1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5)04-0014-07 DOI:10.3969/j.i 一、引言 近些年美国收入分配不均问题越来越严重,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1-2。关于收入分配的理论研究,一直存在着两条主线。一条源于李嘉图,考察国民收入在各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的分配,即收入的功能性分配;另一条被称为规模性收入分配,它源自于帕累托,关注的是个人、家庭或住户等微观经济主体的收入分布。目前有越来越多学者试图把这两种理论进行融合,以期全面、深入地考察收入分配问题3-4。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从功

3、能性和规模性收入分配两个方面对美国收入分配问题进行考察,以期得到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结论。 (一)功能性与规模性收入分配理论 功能性收入分配也叫做要素收入分配。新古典经济学利用边际原理,论证了在完全竞争的情形下,每种生产要素都将根据其生产过程中所做的边际生产力,获得各自的边际报酬;在线性齐次生产函数(规模收益不变)的情形下,上述分配原则恰好将总产出全部分尽。这样,社会财富就通过劳动者得到劳动报酬、资本获得利润、土地获得地租、政府获得生产税的方法实现了初次收入分配。至此,经济学家描绘了自由市场经济的一幅和谐画面:市场不仅在生产上是有效的,而且在分配上也是“有效和公正”的,各生产要素依据其在生产中的贡

4、献,获得应得的报酬。新古典经济学功能性收入理论的一个核心结论是:生产函数的形式决定了劳动收入份额和资本收入份额之比的变化,例如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中劳动份额和资本份额保持稳定的关系。 与功能性收入分配的宏观视角不同的是,规模性收入分配考察的是个人、家庭或住户等微观经济主体之间的收入差别或不平等状态。它不区分家庭(或个人)收入的来源和性质,按其收入总量由低到高进行排序,以分析不同家庭所占的比例,或探讨某一阶层的家庭的比重与其所得的收入份额之间的关系,以及什么因素决定家庭的收入分配结构等。20 世纪 60 年代后,随着调查方法的发展,微观数据和计量工具的丰富,规模性收入分配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深化了人们

5、对收入差距和不平等的认识和理解。目前最为常见的度量规模收入分配的指标有分位数、库兹涅茨指数(20%最富群体所占收入的份额)、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等。 (二)两种分配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功能性收入分配和规模性收入分配无论是在理论框架还是研究的方法均有不同,前者更注重理论模型的逻辑推导,而后者则以度量指标的研究见长。功能性收入分配同生产过程直接相关,它体现了经济增长的效率与公正;规模性收入分配放弃了对收入来源的考察,只关注人们的最终可支配收入,它要寻求的是某种程度的收入“均等”。功能性收入分配也往往被看作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规模性收入分配则被看作最终分配的结果。 然而,这两类收入分配理论之间却又

6、有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首先,二者均关注收入分配差距,只不过侧重点有所不同。功能性收入分配中考察的是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之间的收益分配,人们往往担心资本有没有侵占劳动者的收益;规模性收入分配关注的是穷人和富人之间的收入差距。其次,功能性收入分配影响甚至决定了规模性收入分配的结果,因为劳动报酬通常占人们收入的很大比重,对于那些低收入群体来看更是如此。如果劳动份额持续下降,那么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长幅度就不会很高,这往往意味着社会的贫富差异加大,即使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大也无法逆转这种差距。近年来已经有研究探讨两者的联系,例如 Daudey 等(2007)将基尼系数作为被解释变量,将劳动收入份额作为解释变

7、量,研究结果认为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有助于降低基尼系数,即降低个体间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再次,规模性收入分配的“平等性”也严重影响功能性收入分配。如果低收入群体在规模性收入分配领域陷入困顿,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质疑规模性收入分配的合理性,而且会质疑功能性收入分配的公正性。 (三)本文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 通过以上对功能性收入分配和规模性收入分配理论的梳理,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研究收入分配问题应该把功能性收入分配和规模性收入分配结合起来。事实上,国际收入分配理论专家 Atkinson(2009)就发出来沟通功能性收入分配和规模性收入分配的呼吁,他强调功能性收入分配有助于构建宏观经济绩效和各人收入水平之间

8、的纽带。本文拟将功能性收入分配作为研究美国收入分配问题的起点,这对崇尚市场配置资源的美国而言,也是一个必然选择。同时借鉴规模性收入分配的度量指标,来描述美国功能性收入分配差距。在功能性收入分配的基础上,美国政府的财政税收、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等再分配政策直接改变了美国富人和穷人的可支配收入状况,因此本文对美国的规模性收入分配的研究,将关注其政府行为。 二、美国功能性收入分配:劳动份额占比持续下降 (一)美国劳动份额占比持续下降的趋势 在对功能性收入分配的研究中,人们常用劳动份额占比作为研究指标。所谓的劳动份额占比,一般是指雇员的薪酬,包括工资、薪水以及雇主为其缴纳的社保费等,占国民收入的比例。我

9、们利用 wind 数据库中美国劳动者报酬和国内收入的季度数据,计算 19802013 年美国劳动份额占比如图 1 所示,发现该指标是稳中有降,20 年间下降了 5 个百分点。国际劳工组织对各国工资数据进行了调整,利用其数据库计算出的美国劳动份额也是在缓慢下降,由 1980 的 70.7%下降到目前的 64.9%,下降 5.8 个百分点(见图 2)。 事实上,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之后,劳动份额就逆转之前缓慢持续上升势头开始持续下降,甚至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至少在 90 年代也开始表现出类似的下降趋势8-9。图 2 将 19802010年美国、日本、德国及发达国家(调整后)劳动份额的

10、变化进行了对比,可知到美国降幅最为温和,比整个发达经济体平均工资份额 9.4%的降幅(从 73.4%下降到 64%)少的多,而同期德国从 72.2%下降到 61.8%,降幅超过 10 个百分点;日本降幅更大,从 77.2%下降到 62.2%,下降了 15 个百分点。以其他发达国家相比,美国劳动份额占比长期以来都很稳定,直到最近曼昆还利用其从美国商务部得到的数据展示从 1960 年到 2007 年美国的劳动收入与总收入之比稳定在 0.7 左右。他写到“尽管在过去四十年中经济发生了许多变化这种收入分配却仍然能轻松地被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所解释”。 (二)美国劳动份额下降原因分析 发达国家劳动份额的

11、下降,引发了学术界的大量研究,普遍的看法是,近二十多年全球经济发生了众多显著变化,包括:(1)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进步,它有利于高技能劳动者(收入效应),不利于低技能劳动者(替代效应);(2)经济的全球化,极大地提高了资本的议价能力和话语权,进而在全球化中受益,导致劳动份额的下降;(3)经济的金融化,它一方面扩大资本的投资范围和更有利的融资条件,也使得企业更重视股东利益而非工人利益,进而导致劳动者议价能力的下降;(4)上世纪的私有化浪潮和福利国家政策调整,弱化了工人的议价能力,提高了资本话语权。Stockhammer(2012)对这些因素的重要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经济的金融化

12、对发达国家劳动份额下降的解释能力最强,其次是福利政策的调整,再次是全球化,最后才是技术进步。美国作为世界上劳动力市场最为灵活的一个国家,虽然其消化吸收这些影响的能力要显著高于“僵化”的欧陆国家和日本,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美国在以下两方面尤其突出,进而导致了其劳动份额的持续下降。 1.制造业空心化使得美国低技能劳动者收入增幅放缓 美国经济制造业空心化程度越来越严重。美国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由 1980 年的 24%下降到了目前的不足 12%。虽然该指标在工业化国家中持续下降是一个大的趋势,但是美国尤其突出,目前德国为 22%,日本 18.3%、法国 15%,甚至在英国也有 13%。

13、更为严重的是,美国仍有下滑趋势。2008 年世界上新建的投资超过 10 亿美元的大型工厂有 80 家,没有任何一家建在美国。其次,美国制造业创造的利润占比持续下降,金融业利润占比持续上升。上个世纪 80 年代中期之后,美国金融业利润开始快速上升,到新世纪之后金融业利润占比已经超过整个制造业(见图 3),而且越来越多的制造业利润来自于其提供的金融服务,例如商业周刊曾指出:Deere & Co. 这家农用设备制造公司,金融服务为它带来了 1/4 的收入;Retailer Target 公司约 15% 的收入都是来自信用卡。当通用公司为出售汽车而绞尽脑汁时, 它的 dit 网站上的抵押业务却进行得如

14、火如荼;甚至是最大的消费品零售商沃尔玛也开始参与进来, 开始为顾客提供各种各样的金融服务,如账单支付、支票兑现和汇票等。 美国产业结构变化最终体现在就业岗位上,这也是美国劳动份额下降的直接原因。随着制造业的衰落,在过去的 10 年间美国已经出现了大规模的800 万个制造业岗位的流失。虽然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大量新增服务性行业工作岗位,但这些新增岗位远远不能与制造业岗位相比。从数量上来看,制造业新增的工作岗位可以在经济体中创造出 4-5 个其他工作岗位,而服务业的工作乘数只有 1-1.5 个。从薪酬上来看,新增大部分岗位集中在零售行业和食品服务,这些工作和制造业相比薪水和福利都要低很多。制造业不仅平

15、均工资比服务业高出 20%,还提供高于平均水平的健康保险和退休金利益。与此同时,美国的生产率在技术进步和全球化的作用下不断提高,19802005 年美国生产力上涨了 71%,而对于那些占工人总数 80%的非主管级工人的真实工资只上涨了 4%,从 1980 年代以来真实工资滞后于生产率的增长,从而逆转了劳动报酬份额在战后始终稳定上涨的趋势。 2.美国企业理念的变化使得非管理层工人议价能力下降 美国非主管级工人真实工资的缓慢增长,不仅在于适合其就业岗位越来越少,还在于美国企业理念的变化。大萧条之后至上个世纪 80 年代初,美国企业首席执行官被认为应该对公司所处的社会负责,包括诸多利益相关者,如雇员

16、、顾客、供应商等。这种“利益相关者”理念在欧洲大陆国家得到了认可和巩固,却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后的美国被抛弃,人们回归到大萧条之前的企业理念,即首席执行官的核心责任就是对股东负责。1981 年末刚上任的通用电气的首席执行官韦尔奇发表的演讲是一个标志,他强调通过出售表现不佳的业务、大力消减成本等以实现利润的持续性增长。1997 年美国商业圆桌会议宣布“管理层以及董事会和董事的最首要任务,是对公司的股东们负责”。在这种理念下,不仅管理层很容易在市场不利时解雇工人,而且在经济出现复苏时,也不愿意创造长期的工作岗位,而是更多的依赖临时工,以降低成本。同时,对利润的追求也使得管理层更为看重赚钱更快的金

17、融业务,对其主营的制造业务则有意无意的有所忽略。美国的这种企业理念还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例如工会加速衰落,工会会员占工人的比例从 1970 年初的 30%下降到 1990 年代的 18%,且影响力大不如从前。总而言之,美国的企业理念和文化使得劳资双方工资谈判时,工人通常处于不利的地位。当然这种“灵活的新型的劳动力市场”使得美国市场调整更为灵活,经济复苏经历的时间更短,无论是上个世纪 90年代初的衰退、还是本世纪初网络泡沫破灭引发的衰退,以及 2009 年的金融危机,美国都能够很快地从中走出,恢复经济增长,但就业的复苏却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出现了经济学家所说的“失业型复苏”。 (三)美国劳动份

18、额下降造成的后果 美国劳动份额的下降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功能性收入差距加大,这种收入差距并非是在资本所得与劳动所得之间的差距,而是在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管理层和非管理层之间的差距。由于美国企业中“职工持股计划”较为普及,股权较为分散,单纯依赖金融投资和资本收益的人少只又少。拉詹(2011)和克鲁格曼(2008)都指出,当前美国的富人都是“勤劳致富”14-15。例如美国最富有的 0.01%人士的收入中有 80%自于工资和自营产业,只有 20%来自于金融投资。雇员之间收入的差距与其学历水平有着紧密的联系,美国人口普查局 2008 年进行的人口调查结果显示,高中毕业生的工资中值是 27963 美元,

19、而本科生毕业为 48097 美元,比前者高出将近 72%;事实上,这两部分人的工资之间的比值自 1980 年以来就在稳步上升。进一步来看,拥有专业学历(如医学博士或工商管理硕士)的人薪水更高,工资中值为 87775 美元。这反映了一个事实,拥有本科或更高学历的雇员,有能力在不同岗位甚至不同行业上转换,而只拥有高中或以下的工人,往往处于失业的边缘或者只能接受较低的薪金。在“对股东负责”的理念下,管理层的薪酬水平增幅也可以远远超过非管理层。为了解决管理层与股东之间可能发生的利益冲突,美国公司的治理机制是把给予管理层大量的股票期权,并通过关注季节性收益来评价其工作绩效,这使得管理层的收入与企业的利润

20、紧密相关。1979 年美国收入顶层的 1%的人拿走了全部资本收益的 34.2%,到了 2005 年,数字变为 65.3%。福布斯 100 位收入最高的 CEO 的年均报酬,1970 年为普通工人年均工资的 40 倍,1987 年提高到 221 倍,之后更是从 1994 年的 255 倍一路飙升到 1999 年的 1077 倍,2005 年仍高达 793 倍。 为了描述美国功能性收入分配带来的收入差距,我们考察 90/10 工资鸿沟,即工资排在美国总人口前 10%的人(即比总人口中 90%的人工资要高的人)与排在后 10%的人工资的比值,表 1 显示 1975 年美国 90/10 工资鸿沟为 3

21、.75,之后不断上升,到 2010 年已经是 5,2012 年进一步扩大到5.22。而在同一时期,用来表示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工资差距的 50/10 工资鸿沟并没有迅速扩大,只是从 1975 年的 1.92 上升到 2012 年的 2.14。这两个指标对比说明,美国超高工资人群收入增长很快,中等收入和低收入者之间的分化没有同高收入者之间的分化那么严重。我们也可以用初次收入分配后的基尼系数来表示美国的收入差距,该指标在美国高达 0.49,在发达国家中处于较前列的水平(见图 4)。 三、美国规模性收入分配:收入差距持续加大 与功能性收入分配主要由市场决定不同,规模性收入分配主要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特别

22、是政府的税收和福利支出,规模性收入分配有以下特点:(一)美国政府对收入分配 “削峰填谷”,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收入分配差距 美国政府对居民收入进行再分配主要是通过税收政策和转移支付等社会福利,前者主要是减少“富人”收入,后者主要增加“穷人”收入。美国的税种以直接税为主,其中个人所得税是其财政收入的最大来源,其累进制所得税税率具有强烈的收入再分配功能。表 2 显示了美国不同收入阶层的家庭的所得税平均税率,收入越高的家庭适用的税率就越高。以 2010 年为例,美国收入最高的 0.1%的家庭适用的平均税率为 22.84%,比全部家庭平均税率 11.81%高出 11 个百分点。而位于收入底部的 50%的家

23、庭,其税率仅为 2.37%。另外,美国遗产税率和赠与税的征收,也是为了以调整那些收入最高的家庭的收入。另一方面,美国社会福利制度内容较为丰富,目前共有医疗救助、现金救助、食物救助、住房补助、教育补助、其他服务、岗位培训补助和能源补助等八大类 85 个福利项目,主要针对那些符合低收入标准和最低财产要求以及有资格获得福利资助的个人。有了这些福利项目,最穷的美国人也能过上不失尊严的生活,甚至有部分人完全依靠政府福利生活。从美国财政支出来看,其用于缩小收入差距的部分高达 GDP 的8%。这样经过“削峰填谷”式的再分配之后,美国的基尼系数明显下降,从再分配前的 0.49 下降到再分配后的 0.38。 (

24、二)美国规模性收入分配差距在发达国家中居于前列 虽然经过再分配,美国收入分配差距有所缩小,但近些年美国规模性收入分配不均问题却是越来越严重。以收入最高的 10%的家庭所占总收入的比例来看,二战之后到上个世纪 70 年代末,长期稳定在 35/%以下;自 1980年代开始,该指标数据不断上升,2008 年达到 45.96%,2011 年更是达到46.54%。在发达国家中,这样的收入分配差距也是居于前列。图 4 是 OECD国家中发达国家初次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后的基尼系数,我们看到美国再分配后的基尼系数仅次于土耳其,远远高于欧洲大陆的发达国家。以德国为例,其初次收入分配后的基尼系数为 0.5,但是再分

25、配后只有不到 0.3,下降幅度高达 41.5%,相比而言美国的基尼系数经过再分配后仅仅下降了22.2%。换句话说,与欧洲大陆国家明显的再分配效应相比,美国的再分配效应明显较弱。 对于美国和欧陆国家的这种差别,伯恩斯坦(2011)这样来解释:每个明智的社会都必须在经济增长与社会均衡之间寻求某种权衡,但美国似乎在探索这一范围的“右边界”,从鼓励经济最佳增长的角度出发,探索收入和财富不均等的可能容忍程度;其他发达国家似乎徘徊在这一范围的“左边界”,以鼓励最佳公平程度和幸福程度的名义,探寻可以在多大程度上牺牲经济增长。对比这两种模式的孰优孰劣,是一种价值判断,本文无意于此,下面我们从美国的政治生态来进

26、一步解释这个问题。 1.美国民众信奉自由市场经济,对政府的责任要求较少。美国是一个自下而上建立的国家,其文化的根源在于推崇以个人地位和天生权力为基础的自由主义。按照社会契约论的观点,人们曾经生活在一种没有法律和政府的自然状态之中,其活动受到理性的自然法支配,彼此相互为敌。由于这种自然状态缺少一个公正、强有力的维护每一个的权利、利益及满足人们共同需要的裁判者而多有不便,于是人们通过相互订立契约,把分散的自然权利的一部分让渡出来,从而产生了国家或政府。在美国人眼中,政府就是一种不得不存在的“恶”,这种“恶”必须给它限制在最小限度内,仅仅用它来保护人类与生俱来的自由权利和私有财产。对政府责任要求过多

27、,势必需要增加其权利,因此,美国人对政府充当的角色持相当保守的态度。美国联邦政府在建立之初,只有国防和外交两大职能,连美联储这个全球最重要的央行都是在 1913 年才建立。随着大萧条以及罗斯福新政的实施,美国人才逐渐接受了政府对收入分配的管理。即便如此,美国国内保守派仍然认定,罗斯福新政拖延了美国从大萧条中复苏的进程。美国民众也把自由市场经济看作是一直常态,信奉它并接受它带来的结果,只有在特殊或者危难时期才要求政府做些什么。在一项有关“政府是否有义务照顾穷人”的调查中,只有 23%的美国人“完全同意”政府有责任照顾那些不能照顾自己的穷人,该比例在 13 个调查国家中是最低的。接下来是高达50%

28、的德国人“完全同意”,有 6 个国家 60%以上的人回答是肯定,在另外的 3 个国家之中,肯定回答的比例竟达到 70%和 71%(见图 5)。 2.美国两党政治使得激进的再分配政策很难达成一致。美国两党在执政理念和代表群体上具有明显差异,共和党看重市场效率和公正,是社会精英的代表;民主党追求某种程度的公平,特别关注底层大众。美国税收政策曾随着党派和思想形态的不同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例如在共和党执政时期,财政政策更多的是降低税率和各种税收减免;如表 2 中 20012008 年小布什政府时期,美国家庭所得税平均税率从 14.47%下降到 12.54%,降幅为1.93%;对富人的税率下降幅度更大,

29、收入最高的 0.1%家庭的所得税平均税率从 28.17%下降到 22.67%,降幅高达 5.5%。在民主党执政时期,他们主张对富人加税和对穷人更多福利。两党理念的不同以及政治上的相互妥协使得美国再分配政策不可能出现一边倒的趋势,但目前日益加重的收入不均问题也让国会更加分化,从而更难在税收和再分配问题上达成一致。例如,虽然奥巴马在共和党一致反对下,强势推出了全民医保法案,但共和党仍在竭力阻扰其实施,甚至闹出了 2013 年 10 月的“联邦政府关门”事件。不过对于关系到选票的福利政策,共和党也很难去真正地、大幅度地削减,最多是让其增长更慢一些。自福利制度建立以来,美国福利支出只增不减。罗杰斯(2

30、012)指出美国 2002 年的福利开支是 1968 年福利开支的 32 倍。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后,其增长了 523%,而期间人口仅增长 43%。 (三)美国规模性收入分配差距背后的问题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出现了“占领华尔街”运动,他们的口号是“我们代表社会的 99%,我们不再忍受那 1%的贪婪与腐败”,反映了一些美国人对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不满,但运动又没有形成太大的“气候”,也反映出运动并没有得到多数美国人的支持。这表明美国的收入分配机制仍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也反映了在规模性收入分配研究背后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规模性收入分配研究没有考虑美国家庭规模的变化。现有规模性收入分配研究以家庭为对象,

31、但在过去几十年,美国离婚率、分居率以及非婚生育人口大量增加,使得美国的家庭成员在不断减少,甚至出现了很多单亲家庭。这些单亲家庭收入大多位于家庭收入的底部,相对而言,美国富人家庭的人数总体而言大于穷人家庭。这样的话,收入位于前 10%的家庭人数则超过了美国总人口的 10%,位于收入后 10%的人数则小于总人口的10%。索维尔(2013)给出的数据显示,有 6400 万人属于美国收入最高的20%的家庭,只有 3900 万人属于收入最低的 20%家庭。换句话说,考虑到家庭规模的不同,规模性收入分配指标夸大了美国的收入不均程度。 其次,规模性收入分配没有考虑到美国的社会流动性。按照统计数据,美国抽象的

32、“阶层”“富人”和“穷人”的贫富差距是在扩大,但是具体的“人”之后,结论就并非如此了。美国财政部根据个人所得税申报表得到的统计数据显示,那些在 1996 年收入处于底部的 20%的具体纳税人,到 2005 年收入增长了 91%,而那些在 1996 收入处于顶尖 20%的具体纳税者,到 2005 年收入仅增长了 10%,而最顶尖的 1竟然下降了 50%,也就是说,在那个被定义为“穷人”的统计范畴内的大多数美国人,并不是一个持续不变的阶层中固定成员,十年后的穷人大多早就不是十年前的那批穷人了;美国人口普查局对各年龄段人口贫困率的调查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自 20世纪 70 年代中期以来美国 18 岁

33、以下的儿童的贫困率超越 65 岁以上老人,成为该国贫困率最高的群体,2003 年儿童贫困率为 17.6%,老人的贫困率仅为 10.2%,和 18-65 岁的工作人口贫困率相当。谁都不可能永远生活在18 岁以下,随着年龄的增长,超越贫困线的美国人的几率是非常大的。 四、小结 本文从功能性收入分配角度入手,探讨了近期美国劳动份额占比下降的趋势以及成因,认为这是在技术进步、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化等大背景下,美国制造业衰败以及美国强调“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公司理念,使得占雇员绝大比重的低技能工人工资收入增长慢于生产率的增长而造成的;同时,低收入工人与技能工人和管理层收入之间的差距拉大,造成功能性分配差距加大

34、。在规模性收入分配研究中,本文指出虽然美国的税收和福利政策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功能性收入分配差距,但和欧洲大陆国家相比,收入分配不均的程度还是非常大的。不过由于美国公众对功能性收入分配的认可、对美国政府的责任的较小要求,以及美国社会的流动性等原因,美国民众对规模性收入分配不均还处于一种可以接受的状态。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美国这种收入分配不均可以稳定地持续下去,政府不可能忽视最底层的呼声,克林顿和小布什时期政府采用的是宽松信贷和“居者有其屋”计划来安抚民众,结果酿成了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奥巴马政府又企图通过对富人征税和全民医保等手段缩小差距,这也是困难重重。其实,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治本的办法是如何

35、提高低技能工人的能力,这主要依赖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但这却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问题。(责任编辑:李兴发) 参考文献: 杨春学,如何压缩贫富差距?美国百年历史的经验教训J.经济学动态,2013(8). 权衡.中美收入不平等的效应比较及其理论含义J.世界经济研究,2004(8). 胡怀国.功能性收入分配与规模性收入分配:一种解说J.经济学动态,2013(8). 周明海等.功能性和规模性收入分配的内在联系:模式比较与理论构建J.经济学动态,2012(9). 张车伟等.收入分配与要素资本化J.经济学动态,2013(8). Daudey E, Garca-Pe?alosa C. The personal

36、 and the factor distributions of income in a cross-section of countries Atkinson,A.B. Factor shares: the principal problem of political economy? J Oxf Rev Econ Policy 2009.25(1):3-16. Guscina, A.Effects of globalization on labors share in national incomeelectronic resourallAglio, V.,& Magnani, M.On

37、labour shares in recent decades:A surveyJ/:283-333. 美格利高里?曼昆,梁小民译.宏观经济学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Stockhammer E.Why have wage shares fallen 美克莱德?普雷斯托维茨,何正云译.经济繁荣的代价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Magdoff F. The Explosion of Debt and Speculation 美拉古拉迈?拉詹,刘念等译.断层线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美保罗?克鲁格曼,刘波译.美国怎么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美威廉?伯恩斯坦,符云玲译.繁荣的背后:解读现代世界的经济增长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美哈瑞尔?罗杰斯,刘杰译.美国的贫困与反贫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美托马斯?索维尔,张亚月等译.知识分子与社会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