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79584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一、生产性服务业概述 下载 生产性服务业,也称生产者服务业,顾名思义属于服务业即第三产业的一种,是与生活性服务业相对应的概念,是从制造业内部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依附于制造业而存在,贯穿于企业生产的全过程,不直接向消费者提供服务,有利于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产业升级和提高工业生产效率,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包括金融、会计、保险、法律、研究开发、管理咨询、工程设计、房地产、广告、仓储、运输、人事、通信、行政等。生产性服务业能够有效带动经济发展,其快速增长能够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有利于激发内需潜力、提高社会就业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引

2、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 二、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 在我国经济发展早期并没有明确的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分类,生产性服务的功能主要存在于企业自身的“内化”服务,绝大多数的制造业生产企业都是通过企业内部组织的科层结构形式自行设置相关的生产性服务部门,其相应的生产性服务活动都是在企业内部的科层指令下有计划的开展;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的制造业部门开始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有关产业分工和市场化外包生产服务的做法,使得中国真正意义上具有了从事生产性服务的具体产业,市场环境的日益完善也使得原本“内化”的生产性服务逐步“外化”为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业。 尽管中国的第三产业经过了 30

3、年的快速增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就生产性服务业来说国内总体的发展水平还是偏低的,产值规模小,在带动就业方面能力不足。2011 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固定投资额占全国总投资 11.5%,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 28.95%,生产性服务业在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我国目前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在拉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贡献率,却由 2005 年的 43.3%下降到了 2010 年的 38.5%。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供给量不足,高素质专业人才比例偏低,结构性失业问题日益加剧。此外,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还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问

4、题,2011 年,京沪穗深四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占地区增加值比重均超过50%,但 15 个主要城市中比重最低的大连仅为 32.7%。 三、对策建议 1.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联动,以避免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此消彼长的发展态势。围绕科学技术、工业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战规划,明确生产性服务业在不同时期的重点发展对象,以重点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带动整个服务业加快发展及制造业转型升级;政府应通过政治经济方面的激励手段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加速企业的专业化分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形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良性局面。 2.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协会建设。行业协会在政府与市场中间起到衔接作用

5、,可以协助政府做好行业规划、制定政策、规范市场竞争秩序,还可开展研究和专业培训、指导行业发展、举办交流活动、提供信息咨询,为行业发展输送人才。例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都有物流协会、信息服务产业协会等,这些行业组织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职责,为政府和企业的沟通搭建桥梁,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3.完善政府激励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资金扶持,对社会影响力大、对带动就业有明显作用的行业进行重点扶持和优惠政策。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各发达国家均有值得借鉴的经验,例如,美国政府在促进信息服务业发展方面,提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倡议建设全球信息基础设施,旨在建立完备的卫星通讯信息网

6、络和连通全球的电信光缆。德国政府在促进物流业发展中,提出宜水则水、宜路则路、多式联运的运输战略,即长距离运输以铁路和水路为主,两头衔接和集疏以公路为主,增加货运中心数量,同时将先进的通信技术运用在物流业,辅助货运代理和运输商之间的合作。 4.健全人才机制。生产性服务业的大多数行业都是知识密集型行业,对相关人才需求量较大,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尤其是金融保险业、信息综合服务业等现代生产性服务行业。因此应努力创新服务业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在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均有突出表现的综合性专业人才,加快紧缺人才培养步伐,构建多元、开放的教育体系,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田家林,黄涛珍.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互动关系J.中国科技论坛,2010(08). 杨玲.美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变迁及启示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09). 胡晓鹏,李庆科.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关系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02). 邱灵,申玉铭,任旺兵.北京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联及空间分布J.地理学报,2008(12). 胡晓鹏.产业共生:理论界定及其内在机理J.中国工业经济,2008(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