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别化学习环境创设个别化学习活动是提供给幼儿一个自我发现,自主学习及和同伴进行合作游戏的活动形式,它灵活多样,能开发幼儿潜能,满足每个幼儿的不同发展需要,是最受幼儿欢迎的活动之一,材料是幼儿活动场所和操作的物质对象,幼儿是否对益智区感兴趣,是否能够顺利地开展活动,很大程序上信赖于材料的提供。本学期我们大教研活动主要研究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探索世界的环境创设及材料提供。一、创设合理、适宜的个别化学习活动的环境(一)根据年龄特征增添适宜的活动区域。我们的个别化学习活动所追求的并不是一种即时效果,而是为幼儿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条件。小班幼儿感知事物的经验少,动手能力较弱,多数幼儿不能单独活动。因此,个别
2、化学习活动的数量不宜设置太多,也不宜太复杂,应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为主,如:“娃娃家”、“理发店”等。中班幼儿已有了感知事物的初步经验,基本能够独立进行个别化学习活动,活动区域的数量要适当增加,以充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认知兴趣,可增设表演区和科常等区域。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动手操作和逻辑思维等能力有了较大提高,这时既要大量增设活动区域,又要适当增加难度,如:在科学区中增设“小灯泡亮了”、“量身高”等活动角;在棋类区中增设五子棋、象棋、五子棋等。在区域创设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可以让幼儿出主意、想办法,搜集材料和布置环境等,增强幼儿的主人翁意识,使区角更具吸引力。如:棋类区幼儿自主收
3、集了很多类型的棋,孩子们对棋类的学习兴趣逐渐提高。在玩的过程中一部分孩子觉得垫子可以更好的和同伴交流,而且坐在上面也稍微舒服一点,所以就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想把棋类区放一下垫子。经过教师与幼儿的协商和交流后,原本两张桌子的棋类区变成了以垫子为主的区域。(二)活动区域的适宜开放性与独立性。幼儿在活动中大多是独立的、个体的。因此,明显的区域划分不但能使幼儿明确不同的学习内容,从而便于幼儿的选择,而且能给幼儿一个安全、独立的空间,使幼儿能够宽松自在进行个别化学习。幼儿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的各个区域中的学习内容的喜好不同,因此不同的幼儿会选择不同的区域进行探索和学习,所以我们为孩子创设的活动区域中各区域间
4、是相对开放的,而每个小区域又是相对是独立的。我们利用橱柜的间隔使区域既有明显的划分,又留给孩子独立的操作和学习的空间,便于孩子随时自由地出入。幼儿在操作时的空间业显现出独立性,幼儿在其中安静、认真的学习和操作。(三) 活动区域间动静分离性。注意动静交替,以免相互干扰。区域活动中一类是静态,也就是需要动脑和探索类的,小幅度动作操作的。包括探索世界及共同生活,一类是动态的也就是声音比较响,操作或动作幅度比较大的因此教师应尽量把性质相类似的活动区放在相邻的位置,如:把安静的阅读的图书区和以动脑子为主的益智区放在一起,把操作幅度较大、声音较响的音乐区放在午睡室的空闲空间。这样的设置既可以满足操作区域安
5、静的学习与操作的条件,又可以满足音乐区域内的幼儿淋漓尽致的表达与表现。二、各年龄段个别化学习活动材料投放的原则及方法小班;(一)、个别化学习材料投放贴近生活,情趣性:对于创设的环境.教师总是有意识的把一些学习性的东西,渗透到游戏中。让孩子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经验和感受。在探索区教师们发现孩子们对穿珠子很感兴趣。针对不同幼儿发展能力的不同老师给幼儿提供了大、小不同的木珠,粗细不同的线,幼儿玩着玩着没有了兴趣,这时候老师给幼儿提供了一个情景,帮助小动物穿门帘,孩子们的爱心被激发,穿珠子的目的性也更强了。又如:老师制作了一个锻炼孩子拧瓶盖的活动,刚开始无人问津,后来,教师在瓶盖上放上几个点子,并创设
6、了钓鱼的情景,请小朋友钓好鱼后将小鱼放入小瓶子中,孩子们的兴趣一下来了,大家都忙的不亦乐乎!再如:为了激发幼儿对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认识,锻炼幼儿夹轻小物体的能力,老师们制作了小动物的头像,幼儿可以根据他们的嘴形把相应的“饼干“喂给他们吃,孩子们体验到了服务他人的快乐,也感受到了游戏的快乐!小班的幼儿感性经验最丰富,所以在投放材料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游戏的情景性,引发幼儿的兴趣,让材料真正和幼儿互动起来。(二)、材料投放注重色彩和外观的选择小班的幼儿无意注意占优势,他们最先关注的就是那些颜色鲜艳的玩具,鲜艳的色彩和饱和的色彩能抓住孩子的目光。因此教师在给孩子们提供材料的时候选择的颜色都是选择一些
7、相对比较鲜艳的颜色来吸引孩子的眼球,当然颜色不能太多太杂,结合小班目前颜色的认知特点主要是红色、绿色、蓝色和黄色为主,如在“小司机运货忙”中教师们就是提供了红的苹果、黄色的梨子、绿色的葡萄,这样在游戏的时候还可以丰富颜色的认识。可爱夸张的卡通动物造型,更为孩子们所爱不释手。结合这一特点,我们在选择区域环境内操作材料的造型方面多以小年龄幼儿所熟悉的小兔、小乌龟、长颈鹿等。例如:在建构区垒高的游戏中老师们做了小鹿、小老虎、小乌龟三个小动物,孩子们不仅体验到垒高的乐趣,同时也会观察原来他们的尾巴都不一样,身上的花纹也不一样,耳朵更是不一样呢!在小鹿和小虎的身上钉一些纽扣,孩子们就可以给他们打扮身上的
8、衣服了!孩子们在这个区域中获得的经验就不仅仅是垒高的能力还有学会观察、比较的能力。(三)、选择投放具有层次性和多功能性的材料。个别化学习活动其实和我们平时的学习活动也是紧密结合的,很多时候我们正是借助个别化来帮助我们内化学习活动中的内容,在设计个别化活动的时候可以考虑这些材料的多功能性。例如:教师们在益智区中制做了打扮小蝴蝶的游戏,孩子们可以根据蝴蝶身上的洞洞找到适合它们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镶嵌到蝴蝶的身上,平时我们在学习活动的时候也可以利用这些材料丰富它们对图形的认识。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经验和能力都是不同的,个别化学习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能为不同能力、不同兴趣的幼儿提供适于其发展的活动环境
9、。因此,我们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应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投放材料时,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使材料“细化”,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在探索世界教师们投放了“帮螃蟹找腿腿”的游戏,每个螃蟹有八条腿,我们就用一种颜色的 8 个夹子都贴上数字 1,换种颜色的夹子贴上数字 2以此类推。个别能力强的幼儿能感觉教师介绍过的玩法和螃蟹身体上的数字和点子,帮螃蟹找到 8 条腿,而且都是数字宝宝 1 的。对于能力稍差的幼儿,他可以寻找到有数字宝宝“1 ”的夹在上面,但是腿不一定是 8 条。而对那些只对夹子感兴趣对数没有一定认识和概念的
10、孩子刚开始我们可以允许他们随意夹,慢慢的去引导他。而在这个游戏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得到了不同能力的发展。(四)、材料应是卫生、安全、有序的。3 岁是秩序的敏感期,小班幼儿正是这个阶段。从小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品质,有秩序。我在材料摆放时考虑到有序性,提醒幼儿把东西放回原位。提供材料应是卫生的、安全的。3 岁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很差,教师要细心观察,易给幼儿造成伤害的材料应拿走。可投放牛奶盒子、箱子、干净的瓶、布、按扣。这些自然物和废旧物幼儿取之不尽,用之不完,幼儿又能玩出新花样。中班;(一)、注重与开展的主题内容结合的紧密性在主题背景下开展科探索世界区活动,是幼儿对主题经验的拓展和延伸。幼儿在相关
11、经验的支持下,可以更大程度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如在中班主题活动中“常用的工具”,我们为幼儿提供了“笔宝宝大探秘”、“天枰”、“乒乓球站稳了”、“有趣的尺”、“摩擦起电”等等,孩子们在丰富、有趣的科学材料中,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了更多与主题相关的经验,同时也获得了初步的科学启蒙教育。(二)、注重材料投放的可操作性幼儿的兴趣主要来自于材料,幼儿的发展更依赖于对材料的操作。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演示过程激发幼儿兴趣、获得操作经验。探索世界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去学习,获得相关经验。例如“会亮的电珠”,往往是教师准备一些小灯珠、电池、电线等,但一味摆放出这些材料,失去了其真正的意义。幼儿
12、不知道操作后的变化,那孩子们就不会有兴趣去探索。一方面,教师可以帮助固定电线的一端和小电珠,幼儿只需接上另一端就会发现小电珠的变化,或通过提供了相应的步骤图片,也可以通过活动前的语言激发引导,幼儿在感受到一些方法、体验到自己成功之后,对游戏中有趣的变化、对材料的操作兴趣就会大大增加。(三)、注重材料投放的多样性材料多变,能促进幼儿从变中去探索。例如,在集体科学活动“小球站稳了”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不少材料,幼儿利用这些材料让滚动的小球站稳。活动后孩子们意犹未尽还沉浸在这一内容中,于是教师拓展了材料的内容,除了提供的纸、盒、积木、扭扭棒之外,还提供了橡皮泥、双面胶、尺等等。因为由于有了相关的操作
13、经验,他们会主动地运用多种材料发现更多的让小球站稳的方法,幼儿们在一次次的探索过程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可见提供丰富多样可以激发幼儿大胆探索和尝试,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因此,多样性的材料对幼儿的探索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四)、注重材料投放的开放性在幼儿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接触着各种各样的物品,教师要引导幼儿做有心人,随时随地收集身边易得的、卫生、安全的废旧物品,设置班级“百宝箱”,引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根据需要自由选取材料,使探索活动更加丰富和深入。如“沉与浮”的操作材料中,其中需要多种重的或轻的物品,我们引导幼儿去“百宝箱”中找一找,选择合适的材料,在水中发现它的不同变化,并进行简单的记录。
14、由于新材料的加入,使幼儿的探索活动进一步深入了。允许幼儿自选材料实验,也就是允许幼儿尝试失败。正是因为是幼儿自己选择的物品,发现物品在水中的不同变化,这样的实验现象对幼儿来说会记忆深刻。大班;(一)、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首先,从幼儿的认知水平上看,幼儿认识事物具有直观形象特点,认识事物多信赖于感知觉,而幼儿周围的物质世界中物体的形、色、声、味等为幼儿感知觉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材料要体现所学概念的属性特征,能把幼儿所学的概念转化为直接操作材料的活动,使幼儿对概念属性获得的较为丰富感性经验。其次,材料有时属于集体教学的继续、补充,教师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基本发展水平,阶段性的教育目标,并配合集中教
15、育活动的进度拟订科学区、益智区的具体教育目标,安排活动内容,适时增加操作材料。例如:大班在上午教师的科学活动中幼儿了解“镜子的作用”,在下午的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在科学区投放许多的镜子和玩具,让幼儿用两面镜子捏成不同的角度照一下玩具,看看有什么发现。幼儿在照这些镜子时,不仅了解到两面镜子彼此成直角,玩具放在中间镜子中会出现 3 个玩具,如果两面镜子间的角度越小,出现的玩具就越多。通过这种操作活动,不仅巩固了上午学习内容,从而加强了幼儿在操作中的观察力和发现感知镜子反光玩具和折射的科学现象。(二)、丰富性和层次性相结合性原则在活动中,教师要保证幼儿在丰富(种类和数量)的材料去探索、去发现
16、,因为在活动中提供数量充足的各种材料,可以给幼儿提供较多的选择机会,并有效地减少幼儿“无所事事”及相互争执等现象。在提供材料中要考虑到幼儿本身的能力不同,使活动材料允易度上体现出层次性。在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基础上,考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能够选择到适合于自己的材料及方法进行操作、探索,有效地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三)、趣味性和启发性相结合的原则幼儿天生好奇,在材料提供上尊重和支持幼儿自发地对材料产生兴趣,能使幼儿探索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在活动中配以设计新颖、有趣的材料,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会使幼儿在愉快的状态下进行探索、操作活动,促进幼儿记忆力、观察力、思维
17、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动手能力。教师提供给幼儿的活动材料应不断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怎么样”,不断促进幼儿从多个角度,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这也为促进幼儿进行持续不断的探索活动,进而为促进幼儿创造意识的萌发和初步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四)、可操作性和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幼儿对材料的操作方式是否理解,会影响他们对材料的最初探索。有的材料操作方式明显,幼儿能很快进入探索过程。也有些材料幼儿不知道怎样玩,就容易放弃或用做与探索活动无关的手法。通过材料,使幼儿在作作玩玩中学到了一些粗浅的科学知识,性得了一些简单的科学道理。如大二班“中国四大发明”活动后,老师在个别化区域中提供了拓印的材料、指南针
18、等让幼儿继续探索。在材料提供上,也要注意经济性原则,以培养幼儿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五)、摆放合理性和安全性相结合原则利用把多样化的材料分类放在开放性的较矮的木柜的格子里,或者用透明的容器分类摆放,并用文字或图来表示物品摆放的位置,这样,既帮助幼儿轻松顺利地联放材料,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也便于教师管理。另外,材料在材质上应体现安全性原则,以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在幼儿操作前,我们要详细的给幼儿讲述操作的规则,提醒幼儿注意操作安全等。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开展,对每个幼儿个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合理的环境与布局可以优化对幼儿自我学习的服务,使之更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幼儿营造一个更为自由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