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配给效率分析摘 要:我国小微企业外源融资以银行信贷为主,提高银行信贷配给的效率有助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为得到快速提高银行整体信贷配给效率的路径,本文选取我国 16 家上市商业银行进行 DEA 效率分析,筛选出同处于规模效率前沿面的 6 家银行,并通过对比其技术效率差异提出短期改进措施。 下载 关键词:小微企业信贷;信贷配给;配给效率;DEA 分析 一、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配给效率模型设计 虽然我国在 2006 年已经放开银行贷款利率上限,但从直观感受上小微企业贷款仍然困难,以宏观数据定性分析,全国中小微企业创造经济增加值占到 GDP 的 60%,但小
2、微企业获得的贷款占比仅 20%,这表明当前我国小微企业面对的信贷配给来自斯蒂格利茨配给行为。由于小微企业的信息披露不能满足斯蒂格利茨关于信息成本为零的假设,决定各银行向小微企业贷款供给的主要因素就是其非价格信息的获取和甄别技术。传统的回归分析法,因此,本文将对各银行的小微企业信贷配给效率进行排序,并对比分析其信息处理能力的禀赋差异,以找出小微企业贷款高效银行的优势和低效银行的劣势,从而提出缓解小微企业贷款难的改进建议。 1.小微企业信贷配给效率假设 为了保证所得政策建议有利于理性地提高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供给,本文现进行两项假设,并在这两项假设条件的基础上设计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配
3、给效率模型: 假设一,各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行为均为其理性选择的结果,能够反映其小微企业信贷配给能力; 假设二,我国各区域小微企业均始终处于信贷短缺状态,新增的信贷供给意愿都能得到信贷需求的响应。 2.小微企业信贷配给效率变量选取 现有的信贷配给影响因素模型均以企业禀赋为自变量,偶有将银行规模作为控制变量的模型,却缺乏以银行禀赋为自变量的模型,这是因为在传统的贷款技术条件下,能够影响企业贷款可得性的主要因素就是企业自身的资源和禀赋,包括其抵押担保品、资产规模、经营业绩、经营年限等。但小微企业固定资产少、财务信息不规范、经营年限普遍较短且融资需求“短、频、快”,并不符合传统贷款技术的审核条件
4、,因此,小微企业贷款不适用传统贷款技术条件下的模型,用小微企业贷款余额(SD)来表示企业受到信贷配给的情况,则其主要影响因素是银行的信贷意愿和信贷技术。 在贷款意愿方面,当前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意愿的主要因素是小微企业金融支持政策,虽然此类政策对于我国各类银行的影响力度相似且无法直接衡量,但是由于规模越大的银行担负的企业社会责任越大,且受到的社会监督越强,本文选择银行规模作为反应银行信贷意愿的代理变量。规模因素本身作为影响银行贷款意愿的重要因素,其作用机制主要有信息获取途径与技术途径两条,传统观点认为大银行相较于小银行在信息获取方面有劣势而在技术途径上有优势,所以难以确定银行规模对于
5、小微企业信贷的影响方向。但王菲(2007)等学者采用行为经济学理论分析认为我国小银行出于羊群效应会跟随大银行进行决策,因此其信息获取优势并不会改变其放款策略,而艾伦伯杰(2014)则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随着技术的进步,社区银行在小企业贷款方面的优势已经不再显著。所以,从理论上而言,可以选择银行规模作为银行贷款意愿的代理变量,本文用银行总资产(TA)这一指标来表示。 在信贷技术方面,除了银行规模越大技术投入能力越强以外,资本充足率、贷款占存款比例和利润总额也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银行在信贷技术方面能够进行的投入:资本充足率衡量的是银行经营的稳定性,以上市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AR)指标来表示;贷款占存款
6、比例反映银行的发放贷款的能力,用贷存比(LD)指标来表示;利润总额反映的是商业银行总体运营能力,用总利润(TP)指标来表示。 3.小微企业信贷配给效率 DEA 模型 构建 DEA 模型,选取 16 家上市商业银行作为决策单元,每个决策单元存在 4 种投入要素和 1 种产出要素(其中 i=1,2,3,4 代表投入要素种类,j=1,216 代表上市银行)。 使用 MaxDEA 软件的 CCR 模型得到总体效率,BCC 模型得到纯技术效率,并用总效率除以技术效率得到规模效率。采用的投入要素包括银行总资产(TA)、资本充足率(AR)、贷存比(LD)和总利润(TP),产出要素为小微企业贷款余额(SD)。
7、 二、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配给的 DEA 效率分析 1.样本选取与指标汇总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北京银行、华夏银行、宁波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南京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和光大银行共计 16 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为样本。 根据 2013 年上市商业银行年报与 2013 年上市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全部上市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个别银行为中小企业贷款)总余额为 7.79 万亿元,对小微企业贷款最多的上市银行是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五家原国有专业银行,这五家银行的小微企业贷
8、款余额共计 5.84 万亿元,占全部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的 74.93%。这可能是因为五家银行承担的企业社会责任较大而对小微企业贷款意愿较大,也有可能是因为这五家银行规模大,因而吸储和放贷较强,所以不能按照贷款余额的多寡直接判断其小微企业贷款效率。在其他 11 家商业银行中,民生银行提供的小微企业贷款最多,而具有地方性背景的商业银行提供的小微企业贷款普遍较少,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仅为工商银行的 3%。 2.DEA 效率分析 DEA 效率包括最初使用的 CCR 总体效率、BCC 纯技术效率,以及总体效率除以技术效率得到的规模效率。其中,由于规模效率受到的影响因素多且难以同步改变,规模效
9、率过低的上市商业银行既难以直接提高规模效率,也难以通过提高技术效率来提高总体效率,所以,为达到短期内提高小微企业贷款效率的目的,以下将仅就规模效率较高的银行进行分析。 使用 MaxDEA 软件处理,得到如下结论。 上市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纯技术效率的变动范围为 0.4-1,小于规模效率的变动范围 0.2-1,这说明上市商业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能力更多地受到银行规模的限制,而银行规模的改变所需周期长且受外生因素影响大,所以,要寻求快速提升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能力的对策就必须要排除规模因素的影响。规模效率处于前沿面的银行有工商银行、华夏银行、交通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和农业银行 6 家,因此,以
10、下将重点对这六家银行的技术效率进行分析。首先,除了效率前沿面上的两家银行,其余银行的纯技术效率比较紧密地分布在 0.5 到 0.7 之间,说明这六家银行针在小微企业贷款方面具有核心技术差异。 在 16 家上市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贷款效率最高的是交通银行和工商银行,同时这两家银行的纯技术效率也最高,因此,以下将以这两家银行为效率前沿进行分析。此外,分析所得华夏银行和南京银行的纯技术效率低于农业银行,根据前文定性分析的结论,农业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技术效率比较低,所以华夏银行和南京银行的低效率很可能是由于受到的社会责任约束较低,而与其贷款技术本身无关。 3.规模效率前沿面银行的技术效率改进途径分析
11、通过 DEA 模型可以得到决策单元的各投入产出要素与前沿面的差距,将投入超出前沿面投入的额度称为投入冗余,而产出少于前沿面产出的称为产出冗余,则能够得出效率改进途径。 工商银行和交通银行在现有的规模条件下最有效地完成了支持小微企业贷款的社会责任,因此可以作为高效率的参考对象。但值得注意的是,运营能力始终是我国各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贷款的短板。所有银行的利润总额投入冗余均为零,这意味着盈利能力是银行进行小微企业贷款的主要短板。因此,要进一步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供给能力,首先要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在六家银行中,农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冗余最高,已经达到 6千亿元,但其存贷
12、比冗余和资本充足率冗余却都很低。这表示农业银行的规模效率虽然已经足够负担更多社会责任,但其社会责任贷款的对象却不在于小微企业。根据中国农业银行 2013 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农业银行当年负担县域金融业务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达到 23.5 千亿元,约为其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的 2.9 倍,也远远超过 6 千亿的冗余额度。同时,资本充足率冗余低表示农业银行的经营稳健性并不足以在更大幅度上负担小微企业贷款责任,2013 年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达到 1.22%,在全部上市商业银行中处于高位。因此,农业银行要提高对于小微企业贷款责任的负担能力,首先需要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并且应当首选县域小微企业作为贷款对象。对
13、于以上三家原国有银行而言,风险防控能力始终是制约其小微企业贷款能力的短板,相比于其他上市商业银行,原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不良率普遍较高。 在处于规模效率前沿面的六家银行中,华夏银行、宁波银行和南京银行的贷款不良率都在 0.9%以下,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和工商银行的贷款不良率都在 0.9%以上,其中技术效率最高的工商银行贷款不良率为 0.94%。这说明对于原国有银行而言,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对于提高小微企业贷款的技术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宁波银行与南京银行在小微企业贷款供给方面都具有上百亿的提升空间,其技术效率低并不是因为贷款能力不足,而是单纯缺乏小微企业贷款投放,这反映的是两家上市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
14、意愿较低。但比之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交通银行,宁波银行和南京银行具有地方性商业银行的性质,吸收存款能力有限。因此,要提高这类具有地方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供给,需要从提高贷款意愿和增加可贷资金两方面入手。华夏银行之所以效率最低,是因为该行总资产和存贷比都比较高。华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冗余较低,但其贷款不良率仅为 0.86%,说明制约华夏银行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增加的不是风险控制能力,而是资本充足率监管本身。 三、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配给改进建议 1.降低上市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成本 2014 年 6 月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加权平均一般贷款利率为 7.26%,而同期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
15、率为 14.6%,是一般贷款利率的二倍,由此可见,小微企业贷款对上市商业银行的贷款收入增加具有促进作用。然而,事实上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实施信贷抑制除了有风险防控目的外,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盈利目标的影响,由此可以推知,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已经进行了长期的流程再造和技术改良,但对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的成本仍然居高不下。因此,降低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成本仍然是提高小微企业信贷供给能力的手段,同时也有利于商业银行新利润增长点的创造。 在由德国引进的中小企业贷款 IPC 技术中,成本主要在于小额贷款人员的培养,而我国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技术中主要成本在于信贷审批,人员培养成本的投入可以随着放贷额度的增加而被摊薄,
16、但信贷审批成本却不会改变。我国与德国小额贷款技术的核心差距在于处理信息的方法,德国通过贷款人员处理的是多维度的软信息,而我国审贷处理的是企业提交的财务硬信息。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人才交流,将有小微企业贷款经验的人员向存在信贷资源浪费的银行进行配置,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2.提高原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控制能力 我国原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不良率都在 0.9%以上,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是提高其小微企业贷款能力的必要条件。银行对小微企业实施信贷抑制从理论上就是为了控制风险,如果为了支持小微企业而直接要求银行提供贷款,那么必然会造成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增加,这意味着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会随之减少,
17、进而减少商业银行提供小微企业贷款的潜力,最终达到平衡时小微企业得到的贷款将少于理论上的 DEA 冗余额。所以,国有商业银行可以与地方性银行合作,通过购买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组合产品间接向小微企业放贷,从而享受地方性银行的风险防控服务。 3.促进地方性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产品创新 由分析结果可知,制约我国地方性商业贷款投放能力的主要因素是资产规模,而吸储能力也同样减少了其可贷资金量,因此,地方性商业银行要提高对小微企业放贷的能力就必须将手中资产盘活,提高可贷资金周转效率。 资产证券化是促进商业银行资金周转和资产盘活的有效手段,但由于我国风险防控要求较高,银行购买信托资产受到限制较大,而证券
18、公司资产管理成本甚至高于地方银行,所以,进一步放宽地方性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限制有利于促进其小微企业贷款投放。 4.放宽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监管指标 银监会最早在 2010 年就提出了“两个不低于”的小企业贷款考核目标,但截至 2013 年银监会重提“确保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水平、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目标,我国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银行为了达成政策目标的同时控制风险,将小微企业贷款“过桥化”,或者通过小额贷款公司进行贷款批发,这两种行为虽然在账目上提高了小微企业贷款额度,但却难以使得小微企业得到实惠,并由此造成了小微企业贷款银行途径“惠而不普”,P2P 等途径“普而不惠”的情况。因此,适当放宽小微企业贷款五级分类要求,给予银行更大风险处理自由有利于鼓励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发放贷款。 注解: http:/hn.r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作者简介:郑伟(1971.11- ),男,汉族,海南省东方市人,湖北工业大学,在读研究生,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