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孝文化建设浅谈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4)11-000-01 下载 摘 要 孝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基础。本文阐述了孝文化的内涵、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设孝文化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 孝文化 道德建设 内涵 问题 方法 孝文化是儒家文化的精髓,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基础。我们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基本的要求是人与人的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各阶层、各群体之间的和谐。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构建老龄和谐社会,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构建老龄和谐社会?关键在于建设孝文化。 一、倡导“孝文化
2、“理念需赋予新时代内涵 中华民族的孝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代君王以孝治天下,“百德孝为先”,今天对孝文化应批判地继承。弘扬孝文化,不仅仅是改良现今仍然存在不孝父母、嫌弃老人的不良社会风气,更需要给予孝文化以新的内涵,赋予其与时俱进的时代内容。在社会进步的当今时代,孝文化不要求子女对父母的指挥与安排绝对听从。但在精神上与父母达到一定程度的沟通,使老人得到精神慰藉,从而得到身心健康,则是普遍认同的内涵。父母丧失生产、生活能力时,必须绝对保证其安度晚年的物质基础,妥善安排好老人的饮食起居和娱乐活动。要从物质上和精神上充分保证老年人的需求。 官大钱多不忘子女身份,位高财富不忘尽孝之心,崇尚孝文化是
3、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重和关爱老年人,使他们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要大力宣传特别是教育下一代尊老敬老,在全社会营造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 二、构建“孝文化”体系需正视现实的困扰 社会竞争加据,个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成为人们时刻关注的焦点。在城镇和乡村,冷淡甚至遗弃老人的问题普遍存在,年迈无劳动能力且需要赡养照顾的父母往往被视为“脱贫”的累赘。父母的财产则成为子女觊觎掠夺的对象。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中的痴呆、卧床老年人的大量增加,特别是照料那些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老年人的生活问题,会越来越突出。渴望亲情、渴望关爱、渴望融入社会已成为老年人普遍的心声。
4、由于文化教育和个体素质的差异、子女间生活状态的差别及赡养分割的矛盾交织,不健康的心态使子女对年老父母漠视而丧失伦理的案例呈现高发态势;由于缺乏医疗保障机制,重病放弃治疗,在呻吟中走向死亡的现象客观存在,且蔓延到城镇下岗职工家庭人群和城乡困难人群。 三、拓展“孝文化”空间应致力于爱老护幼的和谐 造就一个适合老年人生活、居住的社会环境,拓展适合老龄化社会“孝文化”空间,增进老年人与社会、社区的密切联系,促进老年人与青年人的交往、联系,使老年人保持晚年的身心健康,全社会应在以下方面努力:一是社会应认知老龄人历史的贡献,充分肯定他们的成就。除搞好社会养老保险,还应给予他们足够的交流空间。新闻媒体、广播
5、电视、文化、出版部门要多组织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宣传节目和文化产品以满足老年人政治生活的需要。要重视发展老年教育事业,以满足他们更新知识跟上时代的渴求。二是社区要关注老年人精神生活的需求。社区建设要完善为老年人服务的功能,经营为他们举办形式内容多样的老年团队活动,为他们排遣孤寂、丰富生活情趣,努力为老年人创造精神愉悦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三是子女应关心父母的婚姻生活并主动协调矛盾。对于老年丧偶的家庭,社会舆论应该多采取宽容的态度,尊重每个人的选择,老年丧偶子女干涉老年婚姻的问题,舆论应予谴责,法律应予干涉。“少年夫妻老来伴”,对于丧偶老年人的另一半,子女是无法替代的。四是为老龄人融入社会打造平台。“关协”和“老干办”应配合、协调。开展老人和子孙互动的创新活动,让老龄人和我们的下一代,在和谐的互动中,传播关爱福音,让隔代的两代人在展示自我的同时,身心得到升华,为自己为家人带来欢乐。和谐需要包容和谦让、需要互动,老龄人应享受社会的关爱和尊重。五是加强孝文化制度建设。国家要制订养老法,要用立法、守法、护法的形式充分保证老年人享受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基本权利。同时,要推出以房养老,儿女养老,社会养老等系列养老法规和制度,从法制这个根本上把孝文化建设推上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