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生党员实践教育平台体系的构建与探索摘要:学生党员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探索了在学生党员教育中构建融思想理论教育、党性修养教育、文化创新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就业帮扶教育为一体的系统化实践育人平台体系的建设问题,创新教育模式,把思想理论提升与实践锻炼养成有机结合,建立起“五位一体”的教育机制。 下载 关键词:学生党员 再教育 实践教育平台 体系构建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高校是教育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园地,也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的重要思想阵地。高校党建要紧紧围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为建设能够培养高质量大学生的社会主
2、义大学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做好新形势下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特别是加强学生党员的再教育工作,营造积极进取的党建氛围,对提升整体素质、带动更多学生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一、高校学生党建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分析 新时期,90 后大学生是校园主体,其思想和行为极具特点,价值观多元化、思想开放,易接受新事物、个性鲜明,自我意识强,这些特点都冲击着传统的学生党建工作体系,制约着学生党员先锋作用的发挥,影响了学生的生机与活力。 (一)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不高 现阶段,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多样化,有理想型、虚荣型、功利型、从众型等之分,不少学生具有入党实用主义倾向。较多被访者对党的思想理论体系认识不清,权
3、利义务观念不强,入党后有“万事大吉”的想法,暴露出思想中深层次的问题,也影响了党员在学生群体中的形象。部分学生党员虽然在组织上已经入党,但平时言行与普通学生无异,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究其根源还是党性修养不够,没有真正从思想上入党。因此,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势在必行。 (二)学生党员的再教育力度不够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多以兼职为主。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为例,从事党建一线工作的均为辅导员,除去常规工作,还要兼顾党员发展和教育教学,显得力不从心。加之新发展的学生党员仅参加过入党前短期的理论培训,素质和修养不足,入党后没有再教育机制保障,容易由“急先锋”蜕变为“惰性党员”,不能在学生群体中更
4、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入党后仍能自觉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学生党员所占比例较低,因此,探求科学合理的党员再教育模式十分必要。 (三)学生党员的实践教育体系不完善 困扰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最大的难题是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育。由于理论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参加培训的学生多是走过场,为获得结业证而学习,理论教学未能达到应有效果。在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中,理论教学辅以优秀学生党员报告会,学员聆听榜样成长经历,反而更有兴趣,也能通过经验的分享带动学生向榜样看齐的积极性。当前较多高等院校的党员实践教育体系不完善,实践教育平台的构建应是多元的,把思想政治教育、校园
5、文化活动、高校事务管理、学风校风建设、科技创新培养等通过多维度的互动平台串联起来,带动学生党员全面发展,以实现高校人才培养职能。 二、“五位一体”的学生党员实践教育平台体系构建 针对部分学生党员存在的理论素养不高、党性修养不够、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等问题,高校在学生党建工作中,要重视对学生党员特别是预备党员的再教育,创新模式,依托既有的办学资源和丰富的校园文化载体,构建德育和智育并进的学生党员实践教育平台。 (一)高校是学生党员思想研修基地 大多数学生党员思想理论学习和政治修养提升主要靠党支部组织的集体学习,存在的弊端是学习时间短,内容枯燥,流于形式,难以提高学习兴趣。新形势下,依托学生理论社团
6、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渠道,打造学生党员思想研修基地,实现学生党员思想上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理论社团的成员以学生党员为主、入党积极分子为补充,在院系党团组织的指导下,把理论研究、党课教学、红色比赛、基层调研等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达到思想理论学习和政治修养提升的目的。实践表明,依托理论社团打造的思想研修基地在提升学生党员思想理论学习水平上发挥明显效果,也减轻辅导员等党务工作者的工作负担,值得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推广。 (二)高校是学生党员党性锻炼阵地 党性锻炼即党性修养,是共产党员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改造思想并不断完善的过程。在传统的学生党建中,党性锻炼主要以党校(培训班)为阵地,以
7、党的理论学习教育为主,这种单一模式不适应新时期 90 后学生党员党性拔高的需要。笔者认为,要开辟学生党员党性锻炼的第二课堂,在学生党员学习实践群众路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过程中,依托学校即有的面向全校学生办理事务的工作平台,融入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实现改造思想提高党性修养的目的。 (三)高校是学生党员文化创新园地 科学家钱学森曾指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新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党的施政纲领表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先进文化的
8、前进方向。培养创新人才,高校责无旁贷,学生党员是学生群体中的佼佼者,在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实践中,要先行先试,弘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积极向上的先进文化,增强自身的创造力和效能产出,担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荣使命。 大学生党员是党的事业的主要接班人,大学期间接受科技文化创新能力教育,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步入社会后把所学付诸实践,把文化的传承、创新与交流相融合,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促进社会发展。科技文化创新教育培养了学生党员的实践创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竞赛取得佳绩,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对更多学生起到示范作用,也营造了高校的文化创新氛围。 (四)高校是学
9、生党员爱校荣校之责 对高校学生党员实践教育的重要一环就是集体主义教育。从学生入学伊始,培养学生了解校史、热爱学校、以校为荣,为学校发展做贡献,是弘扬集体主义和开展大学生德育养成的主要内容。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排头兵,其言行影响着更多学生的意识形态,能否营造安定的学习生活环境,推动和谐校园建设,关键要看学生党员是否做表率、带好头。多数高校党组织在学生党员中开展爱校荣校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多以举办朗诵、演讲、征文等形式开展,缺乏连贯性和发力不足。为进一步深化学生党员教育,提高党员认识,带动学生群体坚定校园主人翁意识,高校依托校史馆来创新教育形式,建立长效实践机制,具有可取性。 (五)高校是学生党员
10、就业帮扶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有关部门要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力度,对就业困难毕业生进行帮扶,增强学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对学生党员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和指导,应该列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抓好党员的就业工作,树立表率,可以带动一大批学生的就业热情,对促进高校就业工作很有意义。校友会是联系高校、在校生、各界校友及社会的纽带,在党员的再教育中借助校友会广阔的平台,促进学生党员的高质量就业,使他们成为优质的校友资源,为更多学生的就业成才起到示范作用,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优秀人才,有利于实现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 三、学生党员实践教育平台体系构建的必
11、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一)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体现 党的十八大对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提出明确要求,基层党组织要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高校学生党员是群体中的骨干分子,做好其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对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优秀接班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伟大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高校党组织必须要高度重视并创造性地开展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 (二)全面提升学生党员竞争力的体现 党中央在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相关文件中指出,开展学生党员教育,要把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作为重点,拓宽教育培养途径,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学生
12、党员长效教育体系。本文探索了构建学生党员实践教育平台体系建设,实现了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的有机结合,把对学生党员的理论拔高、党性锻炼、德育养成、文化创新、就业指导等融为一体,依托高校既有的教学资源,辅以相应的实践锻炼,学生党员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增强活力、掌握技能、提升素质、促进成长。经过实践教育平台的锻炼养成,使学生党员步入社会后具备优于其他群体的竞争力,更好地为社会创造价值。(三)高校是促进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 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中发挥重要作用。构建学生党员实践教育平台体系,在育人方法上,要把德育和智育融在教育平台体系中,从教育时间的长度和教育
13、形式的广度上形成育人合力,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使学生党员成为创新人才的骨干和表率,带动更多的学生积极进取,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在工作机制上,突破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一是工作队伍主体的转变。从以辅导员为主的学生党建工作队伍转化为依靠学生党员在教育实践平台体系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最终达到自身的成长和完善。二是教育形式的转变。从以灌输式的课堂教学型转变为参与式的体验实践型,形成了学生党员、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多维模式,在学生党员再教育中更富实效。 参考文献: 许文蓓.创新再教育机制 提升学生党员素质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04):8588. 于保春,彭恩仁.论以志愿者组织为载体的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平台建设J理论导报,2010(12):4344. 时玉柱,康积勤.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的必要途径J中国冶金教育,2012(02):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