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问题研究.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83579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问题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安徽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问题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安徽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问题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安徽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问题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安徽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问题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安徽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问题研究【摘要】近年来,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问题日渐引人关注,创业政策的发布、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安徽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中主要存在着创业地吸引力不足、创业政策宣传有限、创业资金获取局限、创业群体缺乏实践、创业后续措施跟进难、科技成果转化难等问题。政府、高校、金融机构应共同努力解决安徽省高校毕业生的自主创业问题。 下载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自主创业 创业政策 创业资金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自主创业成为部分高校大学生毕业后的重要选择之一,2014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3 届大学生毕生自主创业比例为 2

2、.3%,而 2012 届创业大学生只占 2.0%,2011 届更低,仅有 1.6%,(P114)政府部门对该问题尤为关注。 二、安徽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现状分析 2014 年 7 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为实现我国 20142017 年引领 80万大学生创业的预期目标,向各省、自治区发布了关于下达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任务指标的通知(P1),其中安徽省 2014、2015、2016、2017年引导大学生创业的指标均为 10000 人,四年合计 40000 人。安徽省作为中部省份,在全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任务指标排名中,与河北省并列第三。江苏省、山东省、河南省任务指标排名第一,四年需达 60000

3、人。湖北省、湖南省和广东省则并列第二,四年大学生创业人数需达 50000 人。从计划任务指标上看安徽省并不靠前,但由于安徽省情及产业发展的局限性,安徽省落实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任务十分严峻。 为了缓解毕业生在自主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国家和各级地方纷纷出台政策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在全国范围内,高校毕业生享有的政策主要有注册登记程序简化、注册资本优惠、税收减免、免费人事档案保管以及免费创业培训测评等。(P109-112)安徽省为了进一步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也先后出台了创业培训补贴(P1)和“反担保、免抵押”创业贷款扶持政策。(P1) 创业教育作为影响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另一重要内容,

4、在校大学生作为毕业生创业群体的后备军,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引起了安徽省内各高校的重视。高校创业教育活动丰富,在校大学生校内主要能够接受到的创业教育活动主要包括院系老师课堂教学,以“挑战杯”为例的众多创业大赛以及由高校创业社团为首举办的各项创业意识培训活动等。 三、安徽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面临的问题 为了更好的了解安徽省高校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状况以反映毕业生在自主创业过程面临的问题,笔者于 2013 年 6 月至 10 月期间先后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合肥学院、宿州学院等五所高校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这五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有关创业意向、创业政策了解程

5、度等方面的调查,调查结果如表 1 所示。调查结果显示,安徽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面临的问题主要如下: 表 1 大学生自主创业调查问卷结果 (一)创业地点缺乏吸引力 安徽省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单位已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安徽省高校毕业生省内创业。调查显示,虽然有 31.10%的大学生从未打算创业,但仅有 29.73%的大学生表示安徽地区是一个适合创业的省份,愿意在安徽省内创业。尽管有 25.79%的大学时表示创业对地点并无要求,但只愿意选择除安徽省以外的其他地区创业的大学生仍占很大比例,达到 44.49%。即安徽省对高校毕业生而言,缺乏吸引其省内创业的动力。 (二)创业政策宣传力度不足 在校大

6、学生创业政策了解程度的调查显示,在与大学生自主创业有关的创业贷款、大学生创业风险投资、大学生创业保险、财政拨款、小额贷款公司贷款、税收减免政策、免费风险评估以及创业培训等创业政策及创业融资渠道中,大学生仅对大学生创业贷款的了解程度较高,对创业保险、小额贷款公司贷款、税收减免、免费风险评估的了解的人数甚至不足 30%,即政府部门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三)创业资金获取途径局限 就已有政策而言,高校毕业生除自有资金外,能够获得资金的途径仅包括商业银行的创业贷款、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大学生创业风险投资和小额公司贷款等。仅依靠目前已有的高校毕业生创业资金获取方式对高校毕业生的创业

7、资金需求仍是杯水车薪,有 24.02%的大学生表示缺乏资金是其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即高校毕业生创业资金获取途径局限问题有待解决。 (四)创业群体创业实践活动缺乏 在高校毕业生创业最大难题选项中,34.06%的大学生认为缺乏实践经验是他们创业过程中最大的难题。虽然省内各高校已经开展了各式创业教育,但创业教育大多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潜在高校毕业生创业群体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创业实践活动,不利于其创业活动的开启以及其创业活动的后续进行。 (五)毕业生创业后续措施难以跟进 在创业意愿调查中显示,有 42.13%的大学生曾经拥有创业意愿,但目前已经放弃,其中有 47.66%的大学生表示放弃原因为难度太

8、大。创业企业的经营包括创业企业和创业团队前期的组成和后期的持续经营。毕业生自主创业企业由于资金、社会实践的缺乏完成如企业在会计、法律等方面的工作难度较大。 (六)毕业生科技成果转化难度大 在是否已有可供创业的科技成果或商业计划的调查中显示,有 10.04%的大学生已经具备创业条件却仍未进行自主创业。科研成果商业化和商业计划书的实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的投入,毕业生作为科研成果和商业计划书的所有着无法承担项目实施的资金要求,即毕业生科技成果转化难度较大。 四、促进安徽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基本措施 尽管中央政府及安徽省各部门已经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各高校也积极为大学生创业开展创业教

9、育和提供创业平台,但高校毕业生的创业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大学生在创业前依然有很多顾虑,在创业中依然存在很多困难。 (一)政府部门引导毕业生创业 1.加大高校毕业生创业政策优惠。安徽省与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在发展程度上仍有差距,导致高校毕业生更愿意选择经济相对发达地区进行创业,优秀人才的保留与流失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生产活动的创新能力及金融市场的规范程度,从而影响该地区的长远发展。因此,安徽省政府应加大其政策扶持力度,提高相关政策的含金量,降低高校毕业生融资成本和担保条件,最大限度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在省内创业。 2.加大创业政策宣传。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已经出台很多创业优惠政策,但是从调查中显示,大学生

10、对其了解有限,在很大程度上使优惠政策丧失了其推动大学生创业的功能。主流媒体及大众传媒要进一步强化社会责任,充分利用相关媒介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创业政策的宣传,特别是校报校刊、校园网以及校园橱窗更要加大这方面宣传力度,使准备创业的大学生消除思想顾虑,让已经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对号入座去享受其应享受的政策优惠,从而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产业的发展。 3.健全毕业生创业征信体系。与小微企业融资类似,高校毕业生在自主创业面临融资问题时也需要得到完善的征信体系的支持。完善的创业征信体系有利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更便捷准确地获得个人及企业信用分析状况,加强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创业企业的监控,从一定程度上能够防范信贷风险。(P

11、13-16)政府应健全高校毕业生创业征信体系,使银行等金融机构与进行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在融资方面达到共赢。 4.加大对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的监督。高校毕业生创业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加之其自身资金相对匮乏难以形成有效担保,一旦风险发生将给资金供给方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因此,对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的监管就尤为重要。政府部门应明确对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提供监管的部门和机构的权利与责任,扩大仅限于基金投资人的监管对象,明确对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的监管标准,从一定程度上避免因对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监管不利造成的信息不对称而给基金带来的经营效率低下,避免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背离其创立的初始目的。(P84-90) 5.构

12、建完整的创业生态系统。创业是企业、投资团体和大学之间的协同作用,完整的创业生态系统包括为创业公司服务的律师事务所和会计事务所、为创业公司提供租赁的房地产公司、充足供应的风险资本、善于管理创业公司和为创业公司融资的企业家和经理人、专业的投资者和风险投资家。(P296-303)政府应该推动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房屋租赁公司等中介服务机构的专业化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创业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同时支持孵化器、加速器、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等创业服务载体的发展,并建立机制促进职业经理人、创业者和风险投资家之间的合作。(二)高校鼓励毕业生创业 1.构建学术创业平台。大学作为科研单位,拥有众多科研成果,

13、科研成果商业化无疑成为大学生创业的一大动力。调研显示部分安徽省大学生已经拥有可供创业的科研成果,高校可以借鉴美国高校的成功经验,设立技术转移办公室(Office of Technology Transfer,OTT)或技术许可办公室(Technology Licensing Office,TLO),促进科技成果商业化,鼓励学术创业。(P788-808)同时,高校还应积极为大学生创业构建学术创业平台,利用高校专家学者资源评价学术创业项目的可行性,利用高校社会资源吸引风险投资者对学术创业项目进行投资,促成创业大学生与风险投资者完成商业计划以及知识产权使用协议。 2.创业导师创业后期跟进。高校毕业生

14、创业难题不仅存在于创业前期,也存在于创业后其企业日常业务的经营维持。创业企业在成长中还面临着环境风险、管理风险、市场风险和财务风险。(P25-27)高校的创业教育不应只涉及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还应涉及创业企业风险的规避,创业导师可以帮扶创业企业的后期经营和管理,帮助高校毕业生将创业企业走上正轨。 3.加强大学生创业实践训练。为解决高校毕业生缺乏实践而导致的创业难题,高校的创业教育不应只局限在理论层面,应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让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得到锻炼,如开展创业训练营活动、在校外实践基地开展模拟创业,让大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吸取经验,为以后创业打好基础。省内高校还可借鉴华中科技大学成立的大学生创业实

15、践中心,直接在校团委的指导下开展各式创业实践活动。 (三)金融机构扶持毕业生创业 1.商业银行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与西方发达国家依靠发达的金融市场以及坚固的群体力量不同,在中国,现阶段商业银行依旧在资本市场上发挥着关键作用。高校毕业生不具备进入股票、债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的条件,商业银行是他们最容易想到也相对最容易“接近”的资金供给者。考虑到高校毕业生这一借款群体以及商业银行双方的利益,银行可以基于利率的期限结构对要进行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发放分期贷款,每一期的还款情况都构成今后借款信用评价的依据,借款利率可依据借款人信用情况进行小范围浮动。 2.拓宽创业企业融资渠道。鼓励境内外投资机构、科研机构、高

16、等院校合作创立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设立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并购基金,投向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的高校毕业生创业企业;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投资有发展潜力的高校毕业生创业企业。 3.金融机构理财产品创新。完善的金融市场应该以较低的成本为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搭建桥梁,虽然我国的金融市场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增加金融市场上理财产品的多样性也是未来金融市场的发展重点。面对信用度较高的毕业生借款者,在具有作为有效担保的科研成果、发明创新或专利的前提下,可根据投资的风险与收益特征设计合理的理财产品,成为具有较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的投资对象。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加强监管以降低违约风险。

17、4.建立股权众筹模式融资。股权众筹作为一种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广大投资者销售股权或类似股权的融资方式,为创业毕业生融资提供了新的渠道,建立股权众筹融资模式使股权众筹成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金融机构在建立股权众筹模式过程中应为毕业生自主创业股权众筹设置“安全港”,对利用股权众筹模式筹资行为予以豁免,使毕业生创业企业股权众筹能够享受低门槛要求。同时,还要完善股权众筹的相关配套规则,确保毕业生创业筹资活动的顺利开展。(P387-405) 参考文献 王伯庆,周凌波.2014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北京.麦可思研究院.2014:141-141.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

18、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下达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任务指标的通知N/OL.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2014-07-29/2015-02-18. http:/t20140812_138197.林金贵,邹艳辉,杨邦勇.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系统构建研究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0.08(02):109-112. 安徽省人力资源保障厅.安徽省创业培训管理办法N/OL.安徽省人力资源保障厅 2011-08-29/2015-02-18.http:/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人力资源保障厅.安徽省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创业引导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N/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人力资源保障厅. http:/. 黄丰伟.中国小微

19、企业征信体系完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13-16. 蒋建湘.我国创业投资基金监管的法律思考J.法律与政治.2011(08):84-90. Nelson,L.Formation of an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the interaction of a research university and its city nt.2010.11(4):296-303. Paul Swamid:lessons from three contrasting case studies 施险峰.大学生创业企业成长中的风险规避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4.24(3):25-27. 冯果,袁康.境外资本市场股权众筹立法动态述评J.金融法苑.2014.02:387-405. 作者简介:张子俊(1994-),女,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与大学生创业;郑文婷(1992-),女,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研究生,研究方向:资本市场与公司金融。朱统(1994-),男,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学生,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与大学生创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