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养生学概要,中医养生,概述,什么是中医养生学?,-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 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调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病症,延年益寿等所进行的各种养生方法的一门学科.,1基础理论-微观科学(显微镜-细菌、病毒定性、定量等局部性)2对病认识-外来、自生的、可见性或可触及可读性3防治方法-针对“人的病”(灭、杀、开刀、置换等对症对抗战争性处理)药-西药(化学合成或中药的提纯的活性成分),中医养生,概述,正确认识中、西医药学,1基础理论-宏观哲理(阴阳平衡、五行和谐整体性;)2对病认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3防治方法-针对 “有病的人” (以人为本-扶正祛邪、平衡阴阳等和
2、平性调理)4药中药(天然植、动物的性味偏性的原生品或浓缩物),西医,中医,中医养生,概述,养生之道-理论与方法,素问上古天真论载:“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养生五则1法于阴阳-效法自然界往来寒暑的阴阳变化调养身心;2和于术数-恰当地应用不同的养生方法(导引、吐纳、咽津);3饮食有节-(饮食有节制);4起居有常;5不妄作劳(劳力、劳心、房劳).,中医养生,概述,中国历代各学术养生流派,道家、儒家、释家(佛家)、医家、武术家都有不同理论与方法,它们丰富了中医养生的内容。,禅 定 禅定是佛门养生术,佛教养生要诀-
3、(去五盖-指五种烦脑)应当摒去-1贪欲盖(贪恋食、色、名、利、权位);2嗔恚盖(愤恨、脑怒、报复);3睡眠盖;4掉悔盖(坐立不安,心口不专一);5疑盖(怀疑自身素质与禅修法),中国历代各学术养生流派,中医养生,概述,中医养生学的特点,-是以“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为出发点,去认识人体生命活动及其与自然、社会的关系。,A.独特的理论体系,以中华民族文化为背景,养生核心内容(人体三宝)精、气、神,中医养生,概述,中医养生学的特点,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协调,讲究体内气化升降,以及心理与生理的协调一致。并用阴阳形气学说、脏腑经络理论来阐述人体生老病死的规律。尤其把精、气、神作为
4、人体之三宝,作为养生保健的核心,进而确定了指导养生实践的种种原则,提出养生之道必须“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起居有常”。即顺应自然,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使生命过程的节奏,随着时间、空间的移易和四时气候的改变而进行调整。,A.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养生,概述,中医养生学的特点,整体协调-贯穿在衣、食药、住、行、坐、卧之间,其中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和谐适度。使体内阴阳平衡,守其中正,保其冲和,则可健康长寿。,阴阳平衡,B.和谐适度的宗旨,中医养生,概述,中医养生学的特点,B.和谐适度的宗旨,中庸之道,例如:1情志上-不卑不亢,“不偏不倚”,中和适度,避免极端.2生活起居-节制饮食、节欲保精、睡眠适度、形劳而不倦等,都体现了这种思想。 晋代养生家葛洪提出“养生以不伤为本”的观点,不伤的关键即在于遵循自然及生命过程的变化规律,掌握适度,注意调节。,中医养生,概述,中医养生学的特点,中医养生在科学实践基础上,主张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全面配合(按不同年龄阶段、四时变化、环境差异、体质不同、运动、食药等不同)灵活辨证应用,不可千篇一律,养生伴随人终生,持之以恒.,C.科学、个体、持之以恒的理念,中医养生,概述,敬请关注,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