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84755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摘要:本文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等方法,分析我国民族科技人才培养的方式,考察现行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完善处,并且指出影响人才培养的因素的研究思路,目的在于调整当前高校工程教育的方式,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长远培养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载 关键词:工程科技人才 创新双螺旋 民族教育 人才培养 引言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世界性的新技术革命对工程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工程活动对知识技术,能力综合的需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四川作为西部开发的主战场,已经被科技部正式批准为全国两个“技术创新方法试点省”(国科发财字【2007】479 号)之一,

2、担负着技术创新方法的基础研究,对于全国的技术创新工作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创新人才的培养已经在省内几所 211 重点院校先行展开,多元化的创新平台也正在逐步搭建中,可以说四川的整个创新外部环境相当好。 一、创新双螺旋理论的提出 所谓创新,要么是与现有知识内容不一样,要么是在现有知识体系与框架之外生长。如今,我国进入工业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工程创新将会成为转型期工业活动的主战场,创新型工程人才将是我们实现转型的核心力量。“创新双螺旋”就是指技术创新中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构成的“双螺旋结构”。技术进步和应用创新两个方向可以被看作既分立又统一、共同演进的一对“双螺旋结构”,或者说是并行齐驱的双轮技术进步为应

3、用创新创造了新的技术条件,而应用创新往往很快就会触到技术的极限,进而鞭策技术的进一步演进。 二、我国工程科技人才现状 高等院校,特别是国内的一些重点高校对创新型工程和创新型人才做了初步的探索,浙大校长潘云鹤院士对我国研究型工科院系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及工程人才培养的能力做了深入的探讨,他认为:研究型大学的工程人才培养必须重视五个方面:创新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多学科综合的培养;人文精神和团队协调能力的培养。 在本次调研中,主要采取现场随机发放调查问卷以及网络问卷的方式,收回问卷 167 份,剔除无效问卷 12 份。主要调研对象为西南地区某民族高校学生,其中本科生 68%,硕士研究生所

4、占比例为 28%,博士研究生 4%。在问卷中没有一人的文章被 ISTP(科技会议检索)及 CEI(工程索引)收录,只有 25%的人在普刊或增刊上发表过文章,除博士研究生及硕士研究生外,仅有 3 人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过文章。仅有一人曾经在国内申请过实用新型项目并且获得过奖励。根据调查,认为影响创新型民族科技人才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最多选三项):第一科研激励机制不完善(58.7%);第二政府有关部门支持力度不够(37.4%);第三科研经费不足以及科研工作条件太差(25.2%)。另外,有 62.6%的人认为在科研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缺少科研和学术氛围。事实上这些都是由于高等工程教育中创

5、新型教育的缺位造成的,要想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就要从根部抓起,从高等工程教育开始,只有在大幅度的改革,将技术与应用相结合,才能适应双螺旋的理念,顺应现代工程活动的需要。 三、以美国高校为例,对比国内、外高校科技人才课程设置 中国高校规模迅速扩大,规模化教育容易制造标准化产品同一个专业的学生就像从一道生产线上生产出来的批量产品,缺乏个性与创新。这也是中国高校规模化教育方面所要面临的创新型的挑战。建国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各个民族各类型的人才培养,其中包括科技人才的培养,但事实上,我国目前培养人才均采取统一的方式,对于少数民族科技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采取优惠政策和接受统一“汉化”的教育模式,或

6、者说是按照统一的标准和制度来培养我国民族科技人才,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从民族文化看,这种完全按照汉族的培养教育模式并不完全符合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一模式最大的缺陷就是忽略了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地理、文化环境,不利于民族地区培养本土化人才。另一方面,这种统一的“汉化”的方式在实践中也凸显出问题,由于我国教育体制原因,在课程内容上体现的总体特征为“厚基础、专业化、轻实践”。多数同学在高校期间盲目选定自己的专业,尽管后期发现专业方向与职业定位不匹配,但是并没有相关途径以及配套的机制来予以改变,在学生进入高校后就已经注定了其未来的职业发展,这种不加以考虑其他因素的 “大锅烩

7、”的体制想要“批量生产”出创新型人才的机率几乎是微乎其微的,再将民族因素考虑在内,就更难以显现出这种统一培养的优势所在。 美国大学也面临过此问题,但是,美高校选择采取一定的措施,力求从制度上摆脱这种批量生产的模式。相对比,美国的课程内容则体现出“宽基础、综合化、重实践”的特征,更多的体现出个性和共性的共同兼顾。在课程设置中耶鲁、哈佛等高等院校都深刻认识到国际性学术与外国文化学习对学生的重要性,他们专门设立海外学习委员会进行管理,并且开设几十门外国语以提供学生需求,为学生海外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会提前发放新生手册用以学生了解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并且进行初步选择,这也就避免了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

8、学生选择专业的盲目性。 四、基于创新双螺旋理论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支撑体系 1. 构建基于创新双螺旋的新型民族科技人才孵化平台 充分利用四川作为全国 “技术创新方法试点省”的有利时机,积极获取省科技厅、以及四个“211”兄弟院校的支持。根据中国本土工程的发展需要,对于民族地区可以采取特殊政策用以保障工程科技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力图运用认知科学、信息科学、设计方法论等多种学科知识,对国内外的创新双螺旋理论方法进行集成,建立起适应高校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理论体系,设立培养民族科技人才培养专项基金;在实际的工程教学和多元化校企合作中,充分利用创新理论工具、知识库以及技术系统进化模型来指导学生,让他们在实

9、践中学会运用创新方法解决实际的工程技术问题,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2.完善研究条件,购置相关工具和设备,加强师资培训,在学校的选修课程中逐步引入创新课程,积累和编写创新案例,构建技术创新方法与应用创新能力研发的教育平台 目前,我国高校大多的工科教师都缺乏必要的工程背景,他们对工程思维的内在特征缺乏必要的了解,这也就造成教学中常常以纯粹的科学研究思维模式来代替工程思维模式,从而影响了学生工程素质的全面培养,进而阻碍了学生工程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因此,加强校企的多元化合作以及师资的再培训是一个可行的途径。通过建立联合试验室,工程实习基地,以及让企业中工程实践经验丰富

10、的工程师在学校办专题讲座,教授可以将研究项目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是打破校企之间的隔离,促进产学合作的好方法。一方面企业通过这些手段可以增强自己的研发能力,加强人才培养;另一方面教师由此获得必要的工程经验,从而做到既能教书,又能开发;既能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学好工程专业和相关学科的理论,又能根据经济与社会的需要创造性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并且可以与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学生,促进学生工程素质的全面发展。 3.注重民族传统教育,加强多学科综合能力培养,树立人文精神,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培养 ,打造良好的技术创新学习平台 充分利用民族高校的自身优势,加强民族传统教育,树立民族的才是世界

11、的人文主义思想。加大对民族工程和传统工艺挖掘力度,并把他们融入现代工程设计和建设中,让更多的人了解民族特性,增强民族自豪感。打破传统的工程学科选课模式,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除了通过理工结合、直接进行技术开发以外,还需要培养工科学生的创新视野、创新思维,创新应用能力,在充分了解科学发展前沿的同时,形成综合、交叉、富有创新活力的知识结构,以此满足我国工业发展对高水平现代工程师的长远需要。此外,人文精神的教育和团队合作的培养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参考文献: 曾豪杰.我国少数民族人才理论研究现状及紧迫性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7(10) 高柯. 技术创新是一种“双螺旋结构”J.华东科技 2010(06) 梁雷 从我个人的求学经历谈哈佛大学的教育理念J. 牛顿中文学校月刊(美国) , 2005, (10) (责任编辑:何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