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西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策略研究摘 要:当前广西的创新基础进一步夯实,科技创新基础不断地夯实,创新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区域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创新环境进一步完善,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创新驱动要素动力不足、创新体制机制不顺畅、政策支撑有待加强,针对存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集聚创新发展的人力资源、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环境等政策建议。 下载 ?P 键词:科技;驱动;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6-50 -03 一、广西实施创新驱动的现状 近些年,广西财政厅加大了对创新的投入,创新基础进一步夯实,创新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创新
2、成果逐渐增加,推动广西经济的发展。 (一)创新基础进一步夯实 1.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重点优势领域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2014 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15.4%、46.8%和 37.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6.4%、60.2%和33.4%。汽车产业是广西最具有发展前景的支柱性产业,由于政府的重视和企业的大量投入和改造,尤其是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的方面取得比较显著地成果。机械产业在轮式装载机、小型挖掘机、数控机床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同时在有色金属方面,广西的铝电解预焙槽控制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2.科技创新基础不断夯实,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1)科技投入
3、 近年来,广西在科技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仅 2014 年的财政科技拨款就高达 599250 万元,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 1.72%。2014 年,全区的研究与实验(R&D)经费 1118685.4 万元,比上年增加 3.89%,R&D 经费支出占GDP 比重 0.71%。 (2)创新成果 近年来广西围绕着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需求,开展关键性技术攻关,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20072014 年,广西共评出了广西科技进步奖 1119 项。2014 年,全区共申请专利 32293 件,同比增长 38.9%,其中获得发明专利授权 1933 件,同比增长 49.27%,每万人拥有专利 1.21 件,比上年增
4、长51.96%。 (二)创新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创新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能力进一步提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广西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基础研究及基础性共性技术研究中的主导作用,有针对性地选择有助于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研发,广西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拥有的科技活动人才占全区的 38.7%,R&D 人员占全区总量的 35.7%,R&D 经费占全区总量的 19.7%,而基础研究经费则达到全区总量的 92.7%。 (三)区域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 南宁、柳州、桂林等中心城市具备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良好基础,成为带动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核心。南宁科技资源比较丰富,集聚了全区
5、80%的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人才,创新体系比较完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国家建设创新型城市试点城市。柳州市政府相继提出了“再造一个工业柳州”、“柳州制造”向“柳州创造”转变、“工业升级,城市转型”等战略发展目标,积极实施柳州创造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四)创新环境进一步完善 1.政策环境 自治区层面在财政、金融、税收、工商、知识产权保护、人才激励、产权制度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2012 年 7 月 6 日,广西召开了全区科技创新大会,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广西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建设广西创新体系的实施意见及 66 个配
6、套文件,确定广西今后科技改革的道路,政府这些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出台,为自治区的科技体制创新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2.教育环境 近十年来,广西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普及程度大幅度提高,财政教育经费从 2007 年的 189.4 亿元增长到 2014 年的 660.5 亿元,年增长率达到 19.5%,2014 年 1 月 21 日,广西召开教育发展大会,提出了到 2020 年争取与全国同步或者基本同步实现现代化教育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把广西建设成创新人才小高地,促进广西乃至国家的经济发展。 二、广西实施创新驱动的问题及制约性因素 广西处于我国华南西部欠发达地区,创新驱动要素动力不足,缺
7、乏高层次人才和核心关键技术,同时创新体制不顺畅,科研成果转换和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制约着广西创新驱动的进一步发展。 (一)创新驱动要素动力不足 1.高层次人才匮乏 近年来,广西政府为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出台了诸多关于改善高层次人才生活待遇、优化环境的政策和措施。指定的有些政策如住房、职称、职务、工资生活福利等方面,有的不够具体,有的在基层单位难以实施。2013 年,全国每万名就业人员的研发人力投入为 45.9 人/年,广西仅仅为14.9 人/年,水平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1/3,全国 1552 名“两院”院士中,广西仅有 1 人。广西目前没有国家“973”首席科学家,大部分领域缺乏领军人才。
8、 2.缺乏核心关键技术 广西以资源产业为主,产业链较短,大部分产品在价值链的低端,高附加值、高效益产品较少。广西汽车产业主要是中低档汽车为主;制糖产品主要是白砂糖和棉白糖;铝加工产品主要是初级产品铝锭,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很少。据统计数据显示,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申请受理量为4468 件,其中发明专利为 2234 件,仅占全区的 19.21%和 15.54%。 3.金融对创新支撑不够 引导社会资金进入科技领域的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科技成果产业缺少相应的资金来源,特别是风险投资机制不健全,风险投资总额少,投资机构少,回报机制和退出渠道不健全,影响和制约了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9、研发经费支出额中金融股机构贷款额仅为 0.35%,江苏为 1.8%,广东为 1.5%,广西金融机构对支持企业研发投入的环境有待改善。 (二)创新体制机制不顺畅 1.尚未建立科研经费管理统筹协调机制 在目前的科技预算和投入体制下,相关政府职能部门都有自己的预算。部门间预算缺乏协调,且各部门之间相互竞争资源。造成了很大的科技资源浪费使用。如自治区本级财政预算安排与科技创新相关的各类科技专项、项目资金超过 300 项,经费总额约 22 亿元,管理部门约 40 个。目前,我们缺乏一个科学的且独立的对科技计划和项目进行评估和监督的机制,重复投入的现象严重,造成相当大的浪费。 2.科研成果转换和利益分配机
10、制不完善 广西大量的科研人才集聚在高校和科研院所里面,近些年以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一些大型国企以及事业单位科技成果转换活动越来越频繁,但是这些高校和科研院所存在着一些管理制度不适应科技成果的转换。比如说高校和科研院所对员工的科技成果的使用与处置没有依据,影响了转化的法定性,同时打击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等。 (三)政策支撑有待加强 1.企业创新发展缺少政策支撑 近年来,自治区贯彻西部大开发战略,构建“双核驱动”“三区统筹”格局,出台了系列鼓励企业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与国家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相当,但自治区没有出台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地方新政策,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与
11、普通企业享受的政策趋同,企业创新激情减弱。 2.普通创新企业难以获得支持 社会对财政科技投入的产出预期分歧较大,立竿见影的期望占相对主导地位,宽容失败氛围尚未形成,对扶持小微企业创新活动、支持科技人员运用创新成果创业争议较大、顾虑较多,政府引导的风险投资、风险补偿机制尚未形成,小微企业难以获得初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尚未形成。 三、广西实施创新驱动的政策建议 针对广西存在的体制与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提出着力培养本地创新人才、完善科技管理体制、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同时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环境,降低企业创新门槛、减轻创新负担等措施,推动广西创新驱动的发展。 (一)集聚创新发展的人力资源 1
12、.着力培养本地创新创业人才 创就地方院校校企联合培养机电人才模式的构建进行探讨,指出实施“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以市?龊途鸵滴?导向,本着“理论教学够用”的原则,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较强应用能力的人才。培养市场紧缺、有利于优势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形成产业链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大学生创业、知名企业员工创业。 2.营造人才集聚创新氛围 强化财政资金整合、统筹和优化配置,健全财政专项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以财政专项资金为引导,优化要素整合,建立创新人才集聚的长效机制,整合政策引导、人才服务、资金扶持、创业孵化等资源,吸引优秀的人才来广西,实现人才、技术与资本的有效对接,让资本更有效
13、地为人才服务,为创新人才创办企业提供动力。 (二)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 1.完善科技管理体制 创新政府管理模式。政府应该加快职能转变,着力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市场等活动监管,加强科技资源共享、科技成果推广与科学技术普及等科技公共服务,完善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机制。科技行政部门要减少对市场化科技活动的直接干预,从项目的微观管理中解脱出来,将工作重点放到统筹规划科技布局、研究发展战略政策、营造自主创新良好环境、提高公共科技资源利用率等方面。 2.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 对于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和政府引导机制要进一步地
14、完善与健全,政府给予相应的支持与引导。促进企业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鼓励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并且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三)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环境 1.降低准入门槛 进一步清理并废除妨碍创业发展的不合理的制度和规定,消除不利于创新创业的垄断协议及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创新创业监管模式,建立统一透明的有规范的市场环境。放宽新注册企业场所登记条件限制,试行电子商务秘书企业登记注册,建立“创业一键通”公共服务平台,营造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 2.减轻创业负担 落实涉企收费减免政策,对初创企业免收登记类、证照类、管理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半收取事业单位服务性收
15、费以及已经开展的各类专业性收费。同时对创业实施补助,鼓励一些高校人才、大学生实施创业,支持创业贷款,引导资金流向创业企业。 参考文献: 陆立军,赵永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重大技术装备制造行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以浙江为例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21):69-73. 吕猛椿.柳州市政府扶持工业企业发展的制度框架和实证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 陆艳.广西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建议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2,(06):122 -124. 王正初.地方院校校企联合培养机电人才的模式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9,(23):165 -165. 作者简介: 乐冬,男,广西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2014 级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