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粘性与反粘性分析.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85301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本粘性与反粘性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成本粘性与反粘性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成本粘性与反粘性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成本粘性与反粘性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成本粘性与反粘性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成本粘性与反粘性分析【摘 要】 传统成本习性理论认为企业成本与业务量变动呈对称性关系,事实上,成本与业务量是非线性的,即存在成本粘性和成本反粘性。关于成本(反)粘性的研究多局限于存在性、特征、影响因素等方面,应进一步延伸探讨成本(反)粘性的细分项目、量化标准、经济后果、管理工具等影响和应用。企业应从提升成本管理效率和效益的角度出发,具体分析成本(反)粘性的影响,将成本费用项目细分以减少管理层预测决策误差;将粘性程度进行标准量化以提升企业高层决策效率;将经济后果进行预防、控制、改善以提升其预测效率;将传统管理会计工具改善以提高企业营运管理标准。 下载 【关键词】 成本粘性; 成本反粘性; 经济后

2、果 【中图分类号】 F23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8)06-0108-04 传统成本习性观认为成本和业务量的变化是线性的,但随着人们对企业成本性态的分析,逐渐发现成本与业务量间的一种非线性关系,称之为成本粘性与成本反粘性。这一发现更好地解释了成本的变动规律,为企业的成本管理起到了指导作用。与成本粘性相反,成本反粘性主要是指成本随着业务量的上升而增加的幅度小于成本随着业务量的下降而降低的幅度。关于成本(反)粘性的研究多局限于存在性、特征、影响因素等方面,应进一步拓展研究成本费用项目的细分、成本粘性程度的标准、成本粘性后果的控制、管理工具应用的改善等,从

3、而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效率和效益。 一、成本(反)粘性相关概念 传统的成本习性理论认为成本与业务量之间是线性变化的,然而经营者的成本管理行为也会影响到成本的变化。鉴于此,西方理论界提出了成本非对称性理论,主要指成本和业务量之间的非线性变化,包括成本粘性和成本反粘性。 管理会计中按照成本在特定范围内是否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进行成本性态分析,将成本分为固定成本 a 和单位变动成本 b,在成本估算时建立的传统成本模型为 y=a+bx。即业务量增加 1%,成本增加 b%;业务量减少 1%,成本减少 b%。无论业务量变化的方向如何,成本随业务量的变化呈现出对称性。Noreen 和 Soderstron 研究

4、发现实际成本变化与传统成本模型不符,成本变化幅度与业务量的变化方向有关。Anderson 等 1 将业务量上升时成本增加幅度大于业务量下降时成本减少幅度的现象定义为成本粘性。 成本反粘性主要是指当业务量下降时,经营者会迅速做出决策,减少成本;同时在业务量上升时,也会做出迅速增加成本的决策。Dan Weiss 从 49 431 个制造业公司样本中选择了 2 520 个样本公司,通过研究公司的成本行为与分析师盈余预测之间的关系,发现成本在业务量下降时的减少量大于业务量上升时的增加量,称之为成本反粘性。与成本粘性一样,成本反粘性也反映了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一种非对称关系。 二、成本(反)粘性研究综述

5、(一)成本(反)粘性的特征研究 区分成本粘性与成本反粘性的重点在于特征的不同,在对成本(反)粘性特征的研究中,主要包括普遍性、差异性、反转型、异向性等。 成本(反)粘性具有普遍存在的特性。Anderson 等 1 对上市公司样本进行研究,通过模型实证检验了销售管理费用与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在理论层面解释了销售管理费用粘性的存在性;Subramaniam 等在费用的基础上又加入了成本,首次检验出总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粘性。王满等选取我国沪深两市 A 股 1 000 多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不仅存在成本粘性,还存在成本反粘性;陈煊等对我国不同类型成本进行研究,发现营业成本、管理

6、费用表现出显著的粘性,而销售费用则表现出显著的反粘性。 成本(反)粘性的差异性主要指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成本类型状态下成本粘性的差异性。就行业而言,不同行业中固定资产比重、资本密集度的显著差异对成本粘性强度的影响很大。李霞等通过对冶金业的分析,认为作为资源消耗性企业,冶金业的固定资产所占成本较高,不可控成本较多,因此,其成本粘性相对较大;但谢立人等对保险业的费用进行研究,认为不管保险费用增加还是减少,此行业的费用粘性水平都不明显。在此基础上,何巍等实证检验得出航空运输业的成本粘性特征最为明显,铁路运输业的成本粘性程度较为薄弱,水路运输业则表现出成本反粘性的现象。 成本(反)粘性的反转性

7、主要揭示了成本粘性与?r 间跨度的关系,一般表现为成本粘性的程度随着时间跨度的增大而变小。孙铮和刘浩 2 认为随着会计期间跨度的拉长,成本粘性明显降低,并以此来说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效率尚不够高;而廉瑾瑜认为成本粘性并不会随着时间跨度的延长立即下降,而是从第 3 年开始,才会出现成本粘性下降的情况。与成本粘性的反转性相反,成本反粘性具有逆向反转性,何巍在对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的成本粘性研究中发现,随着会计年度的延长,前 3 个年度中会出现成本粘性程度加重的现象,这恰恰与成本粘性所具有的反转性相反,在此称为逆向反转性。 在现有研究中,具有成本粘性的公司数量要远大于成本反粘性的公司数量,成本反粘

8、性的一些特征可能还没有被发现。除上述特征外,成本粘性还具有异向性,即粘性特征随着业务量变化范围的增大而逐渐变得不明显。廉瑾瑜认为当企业面临业务量大幅下降时,其成本粘性会减小;孔玉生等 3 通过选取 927 家 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也证实了这种现象。原因在于当企业处于不平稳发展状态时,企业的收入和成本变化都比较大,此时就会引起经营者的重视,并给其造成压力,经营者为了削弱收入下降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而采取一定措施来控制成本,导致成本粘性较小;而当企业发展平稳时,经营者不会感到压力,比较倾向于保持当前的状态,成本粘性就较大。 (二)成本(反)粘性的成因研究 成本(反)粘性是由业务量的变化与成本变化幅度

9、的不一致形成的,因此,业务量的变动成为成本(反)粘性的直接成因。间接成因主要包括机会主义、公司治理、外部动因等。一是机会主义观,认为经营者是自利的,且经营者的乐观预期被放大,进而导致成本粘性的增强。王满等以我国沪深两市 A 股 1 044 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认为经营者对于未来的悲观预期会导致成本反粘性。二是公司治理观,孙铮等 2 认为契约观、效率观与机会主义观在企业中是相互作用的,同时提出中国公司内部的治理问题是诱发成本粘性的动机;Balakrishnan 实证研究发现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也是成本反粘性的又一动因。三是外部动因观,谢获宝和惠丽丽 4 认为成本粘性本质上反映了外部经济风险作用下

10、,企业经营风险随着收入波动被放大的过程;刘嫦等将超额雇员作为社会性负担的代理变量,研究了影响成本粘性的政治动因。 成本(反)粘性成因的研究对企业的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对其产生原因的抑制来降低企业的成本粘性,进而避免对企业产生不良影响的成本粘性的产生。如通过对企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抑制,可以降低企业成本粘性,进而减少企业成本的发生,最大化企业的利润。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通过对促使企业产生好的成本粘性因素的促进来增大企业的成本粘性,如通过避免企业的调整成本来增大企业的成本粘性,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扩大企业的利润。 (三)成本(反)粘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成本(反)粘性的大小受很多

11、因素影响,从宏观而言,主要包括经济环境、经济政策、法律性文件等;从微观而言,主要包括经营者行为、行业类别、经营业绩变化、员工态度等。 从宏观方面来分析。首先,经济环境是影响成本(反)粘性程度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Anderson 等 1 认为宏观经济的增速与成本粘性成正比例关系;王满等却认为宏观经济增长对成本粘性的影响不显著,但是有利于减少成本反粘性水平。其次,经济政策也会显著影响成本(反)粘性的程度,Banker 等 5 认为国家雇员保护的完善程度会影响成本粘性,且雇员保护程度越完善,人力资本成本越大,成本粘性越大;卢锐等认为货币政策也会影响成本粘性的大小,且货币政策越宽松,公司的成本粘性越大

12、。最后,一些相关法律性文件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成本(反)粘性产生影响,刘媛媛和刘斌 6 以 2008 年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为契机,以20042011 年我国 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后的人工成本粘性变化,认为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加剧了企业的人工成本粘性并具体表现为薪酬粘性。 从微观方面来分析。首先,经营者行为是影响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Chen 等认为经营者自利行为会促使经营者偏向于建造“个人帝国”,进而增加公司的成本粘性;李粮等研究表明经理人最优决策动机会导致较高的成本粘性水平,具有保盈动机的样本公司,成本的对称性表现得更明显,而具有新股发行动机的公司,成本表现为反粘性的特

13、征;侯晓红和李璐 7 认为经营者权力越大,就会导致公司成本粘性越高,且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和较低的产品市场竞争程度都会弱化这种影响。其次,行业因素也对成本粘性具有较大影响,刘晋等探讨了不同竞争市场企业成本粘性的强弱,研究表明:寡头市场的企业成本粘性显著高于垄断竞争市场,且寡头市场企业的经营者其经济决策时滞显著长于垄断竞争市场;韩敏研究发现,公司的成本粘性受产权性质的影响,一般来讲,国有企业的成本粘性要大于非国有企业。再次,企业经营业绩的变化对成本粘性也会有一些显著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变化会给企业利益相关者带来一定的积极(或消极)影响,进而间接影响成本粘性的变化,孔玉生等 3 研究发现,成本粘性与业

14、务量的变化幅度有关,随着收入的大幅下降,成本粘性变小;但石善冲等研究结果表明,在两期模型中,上期销量上升时本期成本呈现粘性,上期销量下降时本期成本呈现反粘性。最后,员工的持股比例或者股权集中度等因素也会影响员工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企业的成本粘性,廉瑾瑜研究了股权集中度对成本粘性大小的影响,认为股权集中度适中时,成本粘性较小,股东持股比例较少或较多时,成本粘性较大,且股东持股比例较少的上市公司的成本粘性比股东持股比例较多的上市公司的成本粘性大。 (四)成本(反)粘性的经济后果研究 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对成本粘性的研究已经越来越深入了,从早期对成本粘性的存在性、成因、影响因素的研究,已逐渐扩展到对其

15、产生的经济后果的研究。通过分析成本粘性产生的经济后果,可以帮助经营者更好地分配资源、更有效地决策以及更精确的评估企业价值。目前,对于成本(反)粘性的经济后果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企业营运管理的影响,二是对企业经营者行为的影响。 在企业营运管理方面,王红军通过基于费用不变性和费用粘性,发现当本期营业收入增加时,销售管理费用比率的增加对公司下期盈余变化产生负面影响;而当本期营业收入下降时,销售管理费用比率的增加对公司下期盈余变化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在此基础上,何莉华通过对成本粘性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认为我国制造类上市公司中成本粘性与企业短期绩效呈正相关关系,但成本反粘性与企业短期绩效呈负相关关系

16、。与此相反,王贝运用实证研究得出成本粘性与当期绩效的关系不显著,成本粘性与企业下期绩效呈倒 U 形关系,并且可以通过模型估算出成本粘性对绩效的影响由促进转为抑制的转折点。 在企业经营者行为方面,刘晋等通过分析不同竞争市场对成本粘性的强弱影?,认为成本粘性的存在会影响上市公司经营者决策的快慢,且寡头市场公司的经营者决策时滞显著长于垄断竞争市场公司。谢获宝等基于企业风险的视角,检验了成本粘性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以及公司治理因素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最后得出成本粘性显著降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 三、成本(反)粘性研究评述 尽管我国成本(反)粘性的研究起步较晚,却存在一定的系统性,对于成本(反

17、)粘性的特征、成因、影响因素、经济后果等进行了系统地分析与研究。但其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拓展,且创新程度还有待于提升。为了形成更完整的理论体系,更好地指导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在对成本(反)粘性的研究中还有很多内容需要深究。(一)成本费用项目的细分 目前,对成本粘性的研究局限于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营业成本等大类,但并不是所有类型的成本费用项目都具有粘性,各成本费用项目所具有的粘性水平也不同,因此需要对各成本费用项目类型进行分拣,选出促进粘性产生的成本费用项目。未来研究应细化成本费用,具体分析是哪些成本费用项目导致粘性的存在,以便企业可以通过减弱某项成本费用的产生来提高企业的业绩。 通过细分成本费用

18、项目,一方面,确认成本费用项目是否具有粘性,可以分拣去除不产生粘性的成本费用项目,只留下能够影响成本粘性的成本费用项目;另一方面,将成本费用项目细分后,可减少成本(反)粘性计算中的误差,提升成本管理效率和效益。 (二)成本粘性程度的标准 对成本(反)粘性程度的研究较多停留在运用模型所计算出的数值层面,但对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仅就成本(反)粘性的数值而言,成本(反)粘性水平并不能代表公司治理水平的高低。因此,如何将成本(反)粘性水平标准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未来研究可运用 SPSS 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将影响成本(反)粘性水平标准化的一些指标,如行业、地区、公司规模、

19、公司成长性等,提炼出一个能让公司间成本(反)粘性具有可比性的指标。 通过成本(反)粘性标准化,一方面,为企业成本管理决策提供了标准,可以有效判断个别因素对整体成本(反)粘性水平的影响;另一方面,可通过观察成本(反)粘性水平变化,寻找企业最适合的成本(反)粘性水平。(三)成本粘性后果的控制 现有文献对成本(反)粘性经济后果的研究着重于企业营运管理和经营行为两方面,但经济后果只是成本(反)粘性对企业的影响,怎样预防、控制、改善这种影响才是未来应该研究的重点。因此,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对成本(反)粘性经济后果控制的措施。就企业营运管理,企业管理层可聘请专业人员根据具体案例为企业制定一套有效的

20、预警和控制系统来预防、控制、改善成本(反)粘性的经济后果;就企业经营行为而言,企业所有者需客观评价企业经营者对成本预测的准确程度,或对管理层实施一定程度的激励来避免管理层自利的表现。 通过制定一系列控制成本(反)粘性经济后果的措施,一方面,可以推动企业提升绩效,提高利润预测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可以优化企业经营者的决策,并使经营者可以充分理解盈余信息及其变动。 (四)管理工具应用的改善 目前,对成本粘性的研究鲜少提及对管理会计工具应用的影响,但成本(反)粘性的产生归根结底是由于传统的成本模型与市场实际水平不符,因此,成本(反)粘性的产生必然会对管理会计工具产生影响,而管理会计工具应用的改善也将对

21、成本(反)粘性水平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成本粘性的存在是否对企业预算管理或目标成本产生影响。以目标成本为例,目前企业对成本的控制侧重于显性成本,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营业成本等,但忽视了一些隐性成本,如资产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产品品质等。优化对隐性成本的管理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很大一部分成本,进而降低成本粘性水平。 管理会计工具是成本管理的基石,通过对管理会计工具应用的改善,一方面,企业运用改善后的管理会计工具可以提升成本管理的效率,更好地为企业创造价值;另一方面,丰富充实了成本管理理论。 四、结语 管理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成本(反)粘性的特征、成因、影响因素、经济后果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对推进

22、管理会计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更完整地建立成本管理理论体系,更好地指导企业成本管理工作,针对成本(反)粘性还应拓展研究成本费用项目的细分、成本粘性程度的标准、成本粘性后果的控制、管理工具应用的改善等,从而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效率和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ANDERSON M C, BANKER R D, JANAKIRAMAN S N. Are selling, general, and administrative costs “sticky” 孙铮,刘浩.中国上市公司费用“粘性”行为研究J.经济研究,2004(12):26-34. 孔玉生,朱乃平,孔庆根.成本粘性研究J.会计研究,2007(11):58-65. 谢获宝,惠丽丽.代理问题、公司治理与企业成本粘性J.管理评论,2014(12):142-159. BANKER R D, BYZALOV D, PLEHN-DUJOWICH J M. Demand uncertainty and cost behavior 骆拢?刘斌.劳动保护、成本粘性与企业应对J.经济研究,2014(5):63-76. 侯晓红,李璐.内部控制、管理者权力与费用粘性J.会计之友,2017(5):37-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